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8,共8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真实本质的揭示构成了科学实践观的核心内容。由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实践观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它为解决贯穿人类认识史中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真实本质的揭示构成了科学实践观的核心内容。由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实践观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它为解决贯穿人类认识史中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实践是造成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这一根本性矛盾的总根源。在人出现以前,自然界本身并不存在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己劳动的结果。由于人所需耍的物品并不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人的活动 主观和客观 因果性 人的实践活动 自然界 客观性原则 客体关系 自然物质 转化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主体和客体范畴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传开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3期7-14,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主体和客体 客体范畴 毛泽东 自我意识 客体 自觉的能动性 主体能动性 列宁
下载PDF
论科学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对象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捷荣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67,共4页
科学实践是在主体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进行和发展的,其基本内容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以及它们之间双向对象化的有机统一过程和活动。
关键词 主体客体 实践客体 双向对象化 实践主体 主体的人 科学实践 主体和客体 社会主体 客体主体 能动性
下载PDF
原苏联学者“论主体和客体范畴体系诸概念关系”述评
4
作者 张浩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主体和客体关系,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都十分关注。在深入探讨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时,又派生出了主观、主观条件、主观因素和客观、客观条件、客观因素等范畴,从而形成了以主体和客体为核心的范畴体系。然而这个范... 主体和客体关系,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都十分关注。在深入探讨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时,又派生出了主观、主观条件、主观因素和客观、客观条件、客观因素等范畴,从而形成了以主体和客体为核心的范畴体系。然而这个范畴体系诸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为了弄清主休和客体范畴体系诸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原苏联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自七十年代以来进行了长期而热烈的讨论。本文旨在对此作些简要的述评,以供国内学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因素 客观条件 范畴体系 主体和客体 概念关系 客观因素 原苏联 主观条件 述评 第一性
下载PDF
关于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的思考
5
作者 宋俭 杨婧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1-46,共6页
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是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人民政协不是协商主体,只是协商的组织机构和平台。政协协商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 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是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人民政协不是协商主体,只是协商的组织机构和平台。政协协商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一方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政协协商的客体,即政协协商内容。相关文件对政协协商的客体规定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应在及时总结各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宽政协协商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制定政协协商事项的具体清单。明确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对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协协商 协商主体和客体
下载PDF
主体和客体概念的历史考察——兼谈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齐振海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14-17,共4页
主体、客体特别是主体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着。在讨论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对主体和客体概念做一点历史的考察,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主体和客体概念的科学涵义。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客体理论 历史考察 马克思主义 费尔巴哈 绝对精神 黑格尔 思维和存在 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
下载PDF
浅论中学德育工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7
作者 郭雨声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6,共2页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四有”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工程,使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本文所指的“...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四有”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工程,使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本文所指的“德育主体”是学生,“德育客体”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探讨如何发挥客体的作用和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德育工作 主体和客体 德育主体 心理和生理特征 德育客体 淤井 “四有”人才 德育过程 全面发展教育 雨声
下载PDF
应当把主体和客体作为认识论的逻辑起点
8
作者 贾文炳 《理论导刊》 1987年第4期45-46,共2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中在讲认识论时,由于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客体问题的观点正面树立起来,所以在批判错误和划清界限时,都显得突如其来,缺乏逻辑力量,总是批不透,划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充分揭示能动反映论的其它... 长期以来,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中在讲认识论时,由于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客体问题的观点正面树立起来,所以在批判错误和划清界限时,都显得突如其来,缺乏逻辑力量,总是批不透,划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充分揭示能动反映论的其它问题产生的客观依据,我认为,有必要改变忽视主体客体问题的传统习惯,应当把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提到认识论的逻辑起点的地位,加以系统的论述。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客体 主体和客体 逻辑起点 实践和认识 能动反映论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辩证 客观依据 旧哲学
下载PDF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不属本体论范围
9
作者 黄小冲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主体—客体问题的研究中,有些同志提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也是本体论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但极不确切,而且代表了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相悖的思想方法,因而有必要讨论清楚。 众所周知,“本体论”这... 在主体—客体问题的研究中,有些同志提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也是本体论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但极不确切,而且代表了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相悖的思想方法,因而有必要讨论清楚。 众所周知,“本体论”这个概念,是德意志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提出来的,后来为沃尔夫和其他哲学家所采用。按照公认的理解,本体论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和本性。所以,如果我们说只有关于世界的本原及其最一般规律的问题才是本体论问题,那是合乎逻辑的。 那么,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化 主体和客体 客体关系问题 黑格尔 认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康德 唯物主义 实践关系 对象世界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一兵 杨建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62-69,共8页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解孙伯张一兵杨建平近些年来,随着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广泛展开,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什么是...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解孙伯张一兵杨建平近些年来,随着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广泛展开,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什么是历史运动的主体和客体?二者的关系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历史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主体和客体 生产关系 黑格尔 人类历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 市民社会
原文传递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向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16,共6页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对心理学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主体客体的关系 《发生认识论原理》 主体和客体 唯物主义反映论 认识论意义 客观性 认识活动 本体论 认识结构
下载PDF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几点论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明玉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6-58,共3页
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涵义以及关系,着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教育者是施动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受动者,是客体。但在一定的... 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涵义以及关系,着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教育者是施动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受动者,是客体。但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客体也会具有某些主体的特征。由于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主体的主体性认识,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主体的能力和发展层次。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需要注意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和客体 问题
下载PDF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认识的源泉
13
作者 陶富源 《哲学研究》 1983年第9期70-72,共3页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发,从这种关系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探讨认识的源泉。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对人的作用,二是人对自然界的...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发,从这种关系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探讨认识的源泉。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对人的作用,二是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作用。前者是认识起源的自然基础;后者则是认识起源的社会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认识起源 互作用 主体客体的关系 社会实践基础 自然界 改造作用 自然基础 人的作用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4
作者 齐振海 《天津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44-48,共5页
主体和客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因素。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展现了丰富的、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本类型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价值关系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互作用 客体 自然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倪培强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8,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及其作用的现象有不足之处,相反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地位和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上升为主体的"双主体说"也存在明显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及其作用的现象有不足之处,相反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地位和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上升为主体的"双主体说"也存在明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主客二分和主客合一的辩证关系,是主客同构、共处一体的辩证关系,单纯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容易走向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 “双主体说” 主客二分 主客合一
原文传递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齐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16-25,共10页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问题具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马克思主义 人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 价值范畴 客体理论 关系模式 客体价值 价值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下载PDF
“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评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力同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6期70-74,共5页
1922年,卢卡奇提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辩证法“决定性的重要规定”,并指责恩格斯“对于最根本的相互作用是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关系这一点,只字未提”,而只是错误地追随黑格尔,把辩证法“扩大到自然界去”,使他的... 1922年,卢卡奇提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辩证法“决定性的重要规定”,并指责恩格斯“对于最根本的相互作用是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关系这一点,只字未提”,而只是错误地追随黑格尔,把辩证法“扩大到自然界去”,使他的辩证法思想仅“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而“没有触及和改变客体”,“没有成为实践”,于是恩格斯的辩证法“不再是革命的。”(《卢卡奇著作集》第9卷,日本白水社版,第25、28页)自此以后,卢卡奇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观点,被柯尔施、布洛赫、阿多诺直至哈贝马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辩证法 主体和客体 西方马克思主义 自然辩证法 辩证运动 卢卡奇 相互作用 主观辩证法 主体客体 黑格尔
原文传递
苏联哲学界研究主体和客体问题情况概述
18
作者 赵国复 《哲学研究》 1983年第7期72-75,共4页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有关,既关系到哲学对象、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又关系到认识论的问题。苏联哲学界,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开始注意研究这个问题。现将我们所了解的苏联的一些研究情况,概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情况概述 哲学界 哲学基本问题 苏联 认识论 哲学对象 研究这个问题 重要范畴 研究情况
原文传递
论主体和客体
19
作者 罗刚健 《哲学研究》 1983年第9期31-37,共7页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深入讨论实践标准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对主体和客体问题的讨论,这对于促进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范畴体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精神与物质和主体与客体 自然界...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深入讨论实践标准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对主体和客体问题的讨论,这对于促进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范畴体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精神与物质和主体与客体 自然界经过长期发展出现人类并因而出现精神现象以后,便出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对于人类来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和客体 物质与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逻辑范畴体系 实践标准 认识论研究 理论意义 主体客体 精神与物质
原文传递
简论哲学基本问题与历史主体客体问题的关系
20
作者 李林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思维和存在 哲学基本问题 历史主体 哲学的基本问题 客体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论哲学 主体和客体 相互关系 思维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