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小说:身体叙事与主体审美
1
作者 林荣松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114-119,144,共7页
五四小说自觉追求"个人性"文体,主体审美处于突出地位,身体叙事得到空前重视。五四小说以身体的符号化世界来寻找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并且辐射到民族性、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在五四作家那里,身体是"非理性"的经... 五四小说自觉追求"个人性"文体,主体审美处于突出地位,身体叙事得到空前重视。五四小说以身体的符号化世界来寻找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并且辐射到民族性、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在五四作家那里,身体是"非理性"的经验形式,始终处于文化建构过程而被不断塑造。正是因为过于看重身体的可塑性,造成五四小说身体叙事的过度政治化和过度虚无化。考察五四小说想象、处理、呈现身体的方式及其得失,可以揭示出丰富的文化、历史与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小说 身体叙事 主体审美 “人的觉醒”
下载PDF
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主体审美意识
2
作者 蔡梅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3-66,共4页
志怪小说是魏晋小说的主流形态,它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记录、写实,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觉性。但这不等于说志怪小说中没有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透过小说的具体内容,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深深潜藏在小说文本之... 志怪小说是魏晋小说的主流形态,它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记录、写实,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觉性。但这不等于说志怪小说中没有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透过小说的具体内容,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深深潜藏在小说文本之中,这种审美意识就是饱含着魏晋时代气息的情感与愿望,具体表现为对自在自为的生存状态的向往、对长生的希冀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志怪小说 主体审美意识 情感 愿望
下载PDF
从《虞美人》译本比较谈译者的主体审美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欢欢 任静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52-155,共4页
诗歌翻译中必然受到译者这一审美主体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对同一诗歌可能有不同的诠释。文章以《虞美人》的三个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以及文学修养四个角度,分析了译者主体审美的差异性,并从读者接受角度试证... 诗歌翻译中必然受到译者这一审美主体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对同一诗歌可能有不同的诠释。文章以《虞美人》的三个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以及文学修养四个角度,分析了译者主体审美的差异性,并从读者接受角度试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主体审美 虞美人
下载PDF
庞德翻译中主体审美的彰显
4
作者 胡良骥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本文以庞德《华夏集》为个案,研究庞德作为译者在对中国古诗的英译过程中,来诠释主体审美经验的彰显,以丰富庞德翻译思想的研究。
关键词 庞德 主体审美 华夏集
下载PDF
五个层次激发学生主体审美作用
5
作者 孙志玲 《陕西教育(教学)》 2005年第6期38-38,共1页
利用作品本身的结构,激发学生的主体审美作用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的关键.<接受美学>本体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至少包含以下五个层次:
关键词 主体审美作用 阅读教学 接受美学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艺术独创性与主体审美心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1982年第1期20-25,共6页
一 独创性,是作家艺术家成功的“秘诀”。 “独创性的一个最好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艺术独创性 作家艺术家 审美心理 题材 审美主体 审美注意 审美感受 艺术作品 托尔斯泰 心理活动
下载PDF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审美主体内涵
7
作者 刘芮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56-58,共3页
从“生产”观照审美主体,是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独特之处。因此,明晰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审美主体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恢复人的生产主体地位,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前提;其二,以人的精神消费作为艺术生产的发展动力,引导... 从“生产”观照审美主体,是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独特之处。因此,明晰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审美主体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恢复人的生产主体地位,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前提;其二,以人的精神消费作为艺术生产的发展动力,引导人恢复健康、理性的精神消费,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关键;其三,以恢复人性化、自由的审美,作为审美主体的旨归。如此,艺术生产才能真正具备现实的人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艺术生产 审美主体
下载PDF
“眯眯眼”中的当代中国审美主体性建构
8
作者 韩升 王朋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41-448,共8页
审美主体性象征生命自由的自主创造,是人之本质力量的重要表现。在审美话语体系的他者霸权、审美文化传统的自我矮化及审美叙事表达的娱乐泛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眯眯眼”风波弥散着消解审美主体性的隐忧,造成审美自我殖民化、审美传... 审美主体性象征生命自由的自主创造,是人之本质力量的重要表现。在审美话语体系的他者霸权、审美文化传统的自我矮化及审美叙事表达的娱乐泛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眯眯眼”风波弥散着消解审美主体性的隐忧,造成审美自我殖民化、审美传统虚无化、审美判断功利化、审美方式恶俗化等负面影响。“眯眯眼”事件折射出大众文化崛起进程中当代中国审美主体性建构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因此需要:基于中华文化立场,彰显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和谐共在的审美旨趣;立足人民群众需要,创构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物我交融的审美意象;推动平等交流互鉴,达成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的审美共识;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现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深度结合的审美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眯眯眼” 审美主体 大众文化 他者霸权
下载PDF
“万寿无疆”陶瓷纹样的审美主体与文化内涵迭变
9
作者 张慧 怀康 《景德镇陶瓷》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万寿无疆瓷”的出现虽仅有200多年,但其经历了清王朝的繁荣与衰败、旧中国的风雨飘摇与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厚。从对封建等级制度、强权政治、统治阶级的维护、祝颂到人民大众自发对伟人、新中国、新生活的祝愿与憧憬;... “万寿无疆瓷”的出现虽仅有200多年,但其经历了清王朝的繁荣与衰败、旧中国的风雨飘摇与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厚。从对封建等级制度、强权政治、统治阶级的维护、祝颂到人民大众自发对伟人、新中国、新生活的祝愿与憧憬;从封建等级区隔到劳动人民的情感表现;从帝王专用到人民皆享。“万寿无疆瓷”的审美主体与文化内涵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不仅是人们对祖先传统文化的显性表现与传承创新,更是新中国崛起的见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无疆瓷 审美主体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董其昌画论中的审美主体思想
10
作者 丁弋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在意象创构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董其昌始终强调对审美主体的重视,也对审美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其昌的审美主体思想体现了其审美意识的高度自觉性,也在宋元绘画创作和理论建设深厚底蕴带来的土壤和桎梏的双重作用... 在意象创构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董其昌始终强调对审美主体的重视,也对审美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其昌的审美主体思想体现了其审美意识的高度自觉性,也在宋元绘画创作和理论建设深厚底蕴带来的土壤和桎梏的双重作用下表现出了强烈的张力,对后世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画论 审美主体 寄乐 气韵
下载PDF
庄子“言不尽意”对审美主体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加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2期32-34,45,共4页
“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庄子虽不完全否定语言对于表情达意的社会功用,但仍把其作为破坏生命或事物本真的形式,遂提出“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一论述对审美主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言不... “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庄子虽不完全否定语言对于表情达意的社会功用,但仍把其作为破坏生命或事物本真的形式,遂提出“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一论述对审美主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言不尽意”在不同时期的异化和发展,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独特思考与启发,以及文学接受在“言不尽意”下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意 审美主体 创作 接受
下载PDF
玄学情性自然论与当代主体审美精神的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魏晋玄学家会通儒道,以"自然"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原则与价值标准,建构了其情性统一的人格美本体论,即情性自然论。情性自然论对后现代语境中主体审美建构有着重要的建设意义:"情"的建构性功能表现为境界的提升... 魏晋玄学家会通儒道,以"自然"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原则与价值标准,建构了其情性统一的人格美本体论,即情性自然论。情性自然论对后现代语境中主体审美建构有着重要的建设意义:"情"的建构性功能表现为境界的提升和情感普遍性准则的呈现,"性"的建构性功能则更加关涉到诗性和智慧的层面,情性自然论由此成为当代美学主体审美精神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情性自然 主体审美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身体审美困境与技术审美限度
13
作者 王婉晴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7-95,共9页
作为直接感知世界的完整图式——身体,历来被视为进行文艺创作及艺术审美的唯一主体。随着人工智能对文艺领域的介入,身体的审美创作主体地位旁落,智能审美主体地位崛起,二者呈现出分庭抗礼的趋势。在后现代语境中对智能的审美逻辑进行... 作为直接感知世界的完整图式——身体,历来被视为进行文艺创作及艺术审美的唯一主体。随着人工智能对文艺领域的介入,身体的审美创作主体地位旁落,智能审美主体地位崛起,二者呈现出分庭抗礼的趋势。在后现代语境中对智能的审美逻辑进行分析,它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为探讨身体与技术的关系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即身体是智能发展的基点,技术迭代演化并不意味人类被取代或终结,而是转型进步,身体与技术协作共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身体审美 审美主体移位 智能审美
下载PDF
审美教育背景下舞蹈教学现状及创新方案分析——评《高校舞蹈教学研究》
14
作者 常娉娉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I0027-I0027,共1页
所谓审美,泛指人对美的事物、现象、情感进行审视并给予一定分析、评价、领会的行为,也就是说,审美的主体是人,“审”是人主导的行为过程,“美”是人获得的感性体验。需要明确的是,审美中的“美”不同于直觉中的“美”,它属于美学范畴,... 所谓审美,泛指人对美的事物、现象、情感进行审视并给予一定分析、评价、领会的行为,也就是说,审美的主体是人,“审”是人主导的行为过程,“美”是人获得的感性体验。需要明确的是,审美中的“美”不同于直觉中的“美”,它属于美学范畴,实则包含直觉维度的美和丑两种内涵,对于审美主体来说,某种客体是否蕴含美的属性,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促进和谐发展、使人感到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体验 创新方案 舞蹈教学现状 审美教育 美学范畴 审美主体 高校舞蹈教学 促进和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主体性的唯物史观阐释
15
作者 余成苗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民主体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体现了实...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民主体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体现了实践主体的能动创造,彰显了人民价值的积极实现,谱写了人民选择美、践行美、创造美和实现美的历程,拓展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体性意蕴。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实践出发,在主客体的关系中把握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和审美主体四个维度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体性,对丰富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体的规律性认识,破解传统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古今中西之辩”,回应和解答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主体 唯物史观 价值主体 审美主体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中的审美活动思考
16
作者 苏冠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114-0117,共4页
现代科技对新媒体艺术创作、艺术审美活动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新媒体艺术领域发展中数字媒体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新媒体艺术已全面覆盖到艺术创作、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活动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新媒体... 现代科技对新媒体艺术创作、艺术审美活动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新媒体艺术领域发展中数字媒体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新媒体艺术已全面覆盖到艺术创作、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活动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过程三个方面,只有客观看待新媒体艺术对当代艺术形式带来的影响,才能站在审美的角度体会新媒体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并为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美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
下载PDF
论翻译主体对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的操纵
17
作者 陈凌 《英语研究》 2009年第2期61-69,共9页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无之境",能够派生出其它辩证组合并揭示出辩证各方之存在特征,用其来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在翻译的审美过程中,无论是原文文本还是译文文本,其构成都具有客体性和主体性。在"有无"这个审美起始性...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无之境",能够派生出其它辩证组合并揭示出辩证各方之存在特征,用其来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在翻译的审美过程中,无论是原文文本还是译文文本,其构成都具有客体性和主体性。在"有无"这个审美起始性的元辩证对子中,处于"有"端的实、显、露、言(象)、明、动、密、直等,其客体性特征比较强烈,而处于"无"端的虚、隐、藏、意、暗、静、疏、曲等,其主体性特征则较为明显。前者的确定性、在场性,不需要主体去把握,而后者的不确定性、不在场性,则要求主体去认知体会。本文指出,这些审美辩证对子,辩证的双方并不彼此独立,而是互动互生,其各方所具有的客体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能够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从而供给了文本以文学性。具体到诗歌,就是为诗歌提供了诗性、诗质和诗意。这种动态的辩证运动关系允许翻译审美主体的经验介入。文本原有的,处于"无"端的主体不定性,加上翻译主体不定经验的介入,加大了原文中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的嬗变。这种嬗变,给译文带来的是量与质上的审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之境 辩证对子 翻译主体审美 文本性审美辩证 跨语性审美辩证
下载PDF
音乐鉴赏中的主体审美情感研究
18
作者 刘佳媚 余妤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7期127-127,共1页
音乐鉴赏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这种审美元素来源于听众主体对音乐审美的理解,是一种主体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基于此,本文对古人有关音乐鉴赏中的主体审美情感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音乐鉴赏中有效融... 音乐鉴赏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这种审美元素来源于听众主体对音乐审美的理解,是一种主体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基于此,本文对古人有关音乐鉴赏中的主体审美情感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音乐鉴赏中有效融入主体审美情感,品位音乐魅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音乐鉴赏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鉴赏 主体审美情感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审美主体视野下的审美文化自由意识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建新 赵伯飞 朱海燕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审美文化是人类诸种审美性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的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从最根本的意义看,审美文化体现出审美主体的自由意识,因而具有自由意识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审美主体 人的本质 自由意识
下载PDF
“景”与“观”——审美主体视角下的城市景观特色“形态”偏好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慧 余柏椿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8,共4页
通过从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类审美创造的需要、心理旋转理论等相关心理学角度分析,揭示了审美主体对抽象形态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景观特色的偏好—在对城市景观,尤其是建筑类和园林小品类景观进行审美活动时,具有抽象简洁形态的景观较... 通过从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类审美创造的需要、心理旋转理论等相关心理学角度分析,揭示了审美主体对抽象形态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景观特色的偏好—在对城市景观,尤其是建筑类和园林小品类景观进行审美活动时,具有抽象简洁形态的景观较易受到审美主体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特色 抽象形态 偏好 审美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