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践推理和认知经济的谬误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武宏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11,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逻辑的实践转向,彻底改变了谬误理论的面貌。对人类主体认知执行活动的考察发现,主体的类型、主体可利用资源的多寡以及由主体瞄准的目标所规定的执行标准,决定推理的合情理性或谬误。主体的推理是在认知经济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逻辑的实践转向,彻底改变了谬误理论的面貌。对人类主体认知执行活动的考察发现,主体的类型、主体可利用资源的多寡以及由主体瞄准的目标所规定的执行标准,决定推理的合情理性或谬误。主体的推理是在认知经济观念框架下的实践推理,传统上判决为谬误的推理,实际上是人们所使用的一种在认知上有效力的"贫乏资源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谬误 认知主体 主体层级 认知经济 实践推理 贫乏资源调节策略 认知资源 执行标准
下载PDF
“第一书记”驻村的贫困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华东某扶贫重点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娟娟 王国成 尚华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6,共7页
帮扶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是我国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子系统中2016年和2017年华东某扶贫重点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第一书记"驻... 帮扶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是我国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子系统中2016年和2017年华东某扶贫重点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第一书记"驻村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派驻"第一书记"确实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收入,市派"第一书记"对贫困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省派和县区派"第一书记",帮扶主体的层级越高对贫困农户的帮扶越有效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推广和完善派驻"第一书记"制度,激励"第一书记"进一步发挥作用,更好地引导、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并积极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书记” 干部驻村 精准脱贫 农民增收 帮扶主体层级 农村扶贫工作
下载PDF
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卞程秀 潘莉 +1 位作者 邓小明 廖永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7-29,共3页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因应国内国际多重形势,结合历时性和多主体性因素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和命运共同体教育的统一。培育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因应国内国际多重形势,结合历时性和多主体性因素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和命运共同体教育的统一。培育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高校、社会和家庭都是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主体,高校应当将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整个过程,社会应为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环境场域和物质资源,家庭应树立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庭主体责任意识并做好家校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理内涵 主体层级
下载PDF
中国救灾体制的调整与变化: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钟开斌 林炜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7,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救灾体制发生了部分调整与变化。以"层级-部门"为分析框架,从纵向层级间和横向部门间两个维度,来描述救灾体制的基本特征,并将救灾体制分为四种不同类型;选取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三个典型案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救灾体制发生了部分调整与变化。以"层级-部门"为分析框架,从纵向层级间和横向部门间两个维度,来描述救灾体制的基本特征,并将救灾体制分为四种不同类型;选取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来刻画中国救灾体制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救灾体制模式分别为"纵向集权-横向分类"、"纵向集权-横向综合"、"纵向分权-横向综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救灾体制的变化呈现出纵向上属地化、横向上综合化两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灾体制 层级-主体 典型案例 历史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