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个体主体性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纪承 吕向前 《科技资讯》 2007年第29期97-98,共2页
本文从介绍我校基于个体主体性的教学思想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出发,对涉及教学改革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在保证我国研究生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研究生 英语教学改革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意识流小说:危机重重的个体主体性的乌托邦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巧慧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意识流小说中外部世界的悬置揭示了个体主体性的危机,自我意识的凸显标志着个体主体性的重建。心灵有为建立了自由的意识王国,展现了自我和现实的流动特征和未完成状态;但是外部世界的不可消解性和社会的反主体性又在光怪陆离的心灵世... 意识流小说中外部世界的悬置揭示了个体主体性的危机,自我意识的凸显标志着个体主体性的重建。心灵有为建立了自由的意识王国,展现了自我和现实的流动特征和未完成状态;但是外部世界的不可消解性和社会的反主体性又在光怪陆离的心灵世界投下几许阴影。作为个体主体性的乌托邦,意识流小说既有理想性又有虚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自我意识 乌托邦
下载PDF
“性灵”经学与“后戴震时代”个体主体性之增长——焦循经学与哲学思想新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根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31,共9页
焦循的"性灵"经学是对乾嘉学术开创期以戴震为代表的"人文实证主义"经学思想的一种滑转,使得"后戴震时代"的乾嘉经学表现出关注知识精英个体主体性的新倾向。焦循在经学训释过程中将"六书"中的... 焦循的"性灵"经学是对乾嘉学术开创期以戴震为代表的"人文实证主义"经学思想的一种滑转,使得"后戴震时代"的乾嘉经学表现出关注知识精英个体主体性的新倾向。焦循在经学训释过程中将"六书"中的"假借"方法加以哲学化提升,使这一方法成为他"性灵"经学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法。焦循虽也遵循"训诂明而后经义明"的乾嘉学术的总方法论原则,但他的语言还原法与"思想旁证法",以及广义的"知识分类学"思想中对"述意"一类文章的偏爱,使得开创期乾嘉学术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与其所追求的经典意义还原的理论目标之间的裂痕更大,从一个侧面预示了嘉道以后古文经学在理论上的衰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性灵”经学 “假借”方法 后戴震时代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叙述式“分裂的自我”——试析《都柏林人》儿童篇中的个体主体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巧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都柏林》儿童篇中,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的共存和张力揭示了个体主体的内在分裂结构。这种叙述式"分裂的自我"不仅栖居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而且展示了童年所特有的理想主义。光明和黑暗、阳光和阴影的碰撞虽然导致了现代个体... 在《都柏林》儿童篇中,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的共存和张力揭示了个体主体的内在分裂结构。这种叙述式"分裂的自我"不仅栖居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而且展示了童年所特有的理想主义。光明和黑暗、阳光和阴影的碰撞虽然导致了现代个体的内在分裂状态,却也造就了其流动、开放和丰满的主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式“分裂的自我” 边缘性 理想性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个体主体性生成机制的实践唯物主义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中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里,个体主体性是实践生成的而非给定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间的互动关系机制是个体主体性历史生成的策源地,任何撇开具体的实践、社会和不断改造着的外部世界来谈论个体主体性及其生...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里,个体主体性是实践生成的而非给定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间的互动关系机制是个体主体性历史生成的策源地,任何撇开具体的实践、社会和不断改造着的外部世界来谈论个体主体性及其生成问题都是抽象的、空洞的。从宏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方式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维度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的知识增进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整合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能力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生成机制 实践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短视频文化对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利与弊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静 陈雅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第9期141-148,共8页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短视频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不仅重塑着大众文化的景观,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个体主体性角度来看,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赋予了个体平等表达的权利,拓宽了个体自由表达的空间,丰富了个体社会交往...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短视频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不仅重塑着大众文化的景观,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个体主体性角度来看,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赋予了个体平等表达的权利,拓宽了个体自由表达的空间,丰富了个体社会交往的方式,并为个体重新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赋予意义提供了新的平台。但与此同时,短视频泛娱乐化的精神实质导致思维能力的钝化、追求流量的商业化逻辑导致价值尺度的错乱、虚拟的真实导致自我呈现的异化、同质化“信息茧房”效应导致价值共识的危机等负面影响也容易造成人的异化。因此,必须立足于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从个人、短视频平台、社会等多个角度探索短视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文化现象 个体主体性 主流价值观
下载PDF
个体主体性的逻辑建构——阿多诺与马克思的“相遇”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阿多诺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相遇于“个体主体性的逻辑建构”,其焦点在于“个体主体性”的未来预期。基于“个体主体性”的差异性诉求,阿多诺哲学的“经验”视角和“绝对否定”的逻辑工具实际上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视为一种抽象统治,并... 阿多诺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相遇于“个体主体性的逻辑建构”,其焦点在于“个体主体性”的未来预期。基于“个体主体性”的差异性诉求,阿多诺哲学的“经验”视角和“绝对否定”的逻辑工具实际上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视为一种抽象统治,并剥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性维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体主体性”社会建构的可能性。最终结果是,阿多诺哲学无法超越“市民社会”,它虽然批判了现代社会的一切“同一性”形式,却避开了这些形式中所内涵的资本主义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马克思 个体主体性 实践
下载PDF
论个体主体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宗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69-73,共5页
论个体主体性常宗耀一般认为,主体性是指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客观趋向,转化为对外部世界及人自身改造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我认为,这还不够,应把主体性置于现实地活动着... 论个体主体性常宗耀一般认为,主体性是指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客观趋向,转化为对外部世界及人自身改造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我认为,这还不够,应把主体性置于现实地活动着的充满千差万别的个体的个体性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马克思恩格斯 偶然性 主体性概念 社会成员 体性 历史发展 自我意识 主体意识 创造性
下载PDF
从个体主体性到类主体性——当代主体性形态转换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长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4-57,共4页
从个体主体性发展到类主体性,是主体性形态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文章试就此种主体性形态转换的实质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主体形态的变革、主客体关系的变化以及发展范式的转换。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主体性 主体形态 主客体关系 发展范式
下载PDF
哲学理解的个性—个体主体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锐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37-42,共6页
一、为什么要研究哲学理解的个性? 心理学的个性通常是指:使这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因此正常人都是有个性的。但马克思却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一、为什么要研究哲学理解的个性? 心理学的个性通常是指:使这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因此正常人都是有个性的。但马克思却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这里的“个性”只能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人的个性即“个体主体性”(下文将对这概念另作具体阐发)。按照这种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哲学理解 客体地位 劳动者 人的个性 主体地位 社会关系 资本 自然物 个体与类
下载PDF
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张扬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红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68,共2页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个体主体性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个体道德主体性,激发...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个体主体性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个体道德主体性,激发个体道德需要,培养个体道德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内化。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个体道德主体性培养,在培养个体道德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能力过程中,促进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 个体道德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论《灵山》寻求个体主体性的困境
12
作者 肖群 《职大学报》 2013年第5期68-74,共7页
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就其主题而言,是一部关于一个人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由的小说。个人自由与个体主体性密切相关,《灵山》之旅是一个寻求个体(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体性的过程。寻找灵山的过程在小说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我"... 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就其主题而言,是一部关于一个人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由的小说。个人自由与个体主体性密切相关,《灵山》之旅是一个寻求个体(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体性的过程。寻找灵山的过程在小说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我"沿着长江漫游,"你"找寻去灵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想要确立的自我是一个远离政治、社会的,自由的,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个体。但是,在寻求过程中,寻求者把个体生命从现实社会中抽离出来,回避对意义、目的的追寻,最终走向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寻找 个体主体性 虚无主义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个体主体性的张扬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丹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主体性 改革开 人的主体性 人的创造性 社会历史条件 实践活动 依法治国方略 人的发展 本质力量
下载PDF
素质教育应致力于学生个体主体性教育上
14
作者 梁守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46-50,共5页
从调动学生个体主体的积极性 ,促使其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通过素质教育使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培养学生个体主体性的新途径四方面 。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教育 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下载PDF
论高校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15
作者 许可 《体育师友》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出发,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师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索创新等解决武术... 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出发,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师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索创新等解决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统一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个体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个体主体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
16
作者 曹可为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7,共3页
个体主体性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历经变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在个体主体性从觉醒到成熟的过程中,话语自身面临吸引力不足,规训性较强,主体间沟通存在隔阂等现实困境,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主要从增强与个体主体... 个体主体性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历经变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在个体主体性从觉醒到成熟的过程中,话语自身面临吸引力不足,规训性较强,主体间沟通存在隔阂等现实困境,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主要从增强与个体主体的贴合性,实现话语由单向独白式向主体交往式跨越以及树立主体间共同的话语观等方面来寻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最佳方式以增强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话语转换
下载PDF
论个体主体性与社会主体性
17
作者 丁祖豪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2-56,共5页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许多论著不乏有益的见解。但在探讨中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有些人忽视或有意回避了对人的主体性存在形态的分析,以个体主体性简单地等同于人的主体性,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我们认为,...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许多论著不乏有益的见解。但在探讨中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有些人忽视或有意回避了对人的主体性存在形态的分析,以个体主体性简单地等同于人的主体性,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只有从主体性的存在形态上区分个体主体性与社会主体性,才能进一步深入地讨论并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的主体性问题。 什么是主体?马克思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体性 社会主体性 主休性 人的主体性 存在形态 土体 社会集体 社会关系 劳动者 个人活动
下载PDF
跨主体性的能力——从“畏死的恐惧”看跨主体性何以可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近代哲学开创的建立于唯我论视角下的狭隘的理性原则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的失败引发了道德危机。作为应对,胡塞尔开启了“主体间性”的研究视域,后经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等的努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们分别将“主体间性”禁... 近代哲学开创的建立于唯我论视角下的狭隘的理性原则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的失败引发了道德危机。作为应对,胡塞尔开启了“主体间性”的研究视域,后经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等的努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们分别将“主体间性”禁锢在思维、体验和关于如何有效地对话与协商的知识中,从而不能在客观世界中现实化。现实实践中,只有回答了“跨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才能回答“主体间性如何现实化”的问题。从“畏死的恐惧”理论出发,我们发现只有当个体具备了“跨主体性的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公共能力和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个体的“跨主体性”和以之为前提的“主体间性”才可能现实化。显然,对“跨主体性何以现实化”这一新的问题式所开拓的新领域的有效探讨,是回答“道德何以现实化”“协商民主何以现实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现实化”等的基础与前提,它却被思想家们普遍遗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的能力 主体性 主体性个体 主体间性 畏死的恐惧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命题及其理论蕴涵读解 被引量:8
19
作者 詹艾斌 朱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4-68,共5页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文学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主体论倡导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方式。必须注意到的是,刘再复的主体性学...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文学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主体论倡导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方式。必须注意到的是,刘再复的主体性学术思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文学主体性命题的根本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同时,它也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 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理论蕴涵 个体主体性 文学自主性
下载PDF
论公共生活及其主体性品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育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7,共4页
公共生活视角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切入点。公共生活哲学认为公共领域乃是私人领域中关注公共事务的自主性行动,主要是通过不同语言形式的交往沟通进行的;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合法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方面是传... 公共生活视角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切入点。公共生活哲学认为公共领域乃是私人领域中关注公共事务的自主性行动,主要是通过不同语言形式的交往沟通进行的;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合法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方面是传统的公共生活被不断蚕食和解体,另一方面是公共领域不断介入传统的私人领域,从而使公共生活的基本品质——个体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公共生活中的个体主体品质是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公共性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