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0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体性人格培育论
被引量:
17
1
作者
程建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49-51,共3页
培育主体性人格是现代德育的主向。主体性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和独特个性品质。德育在培育主体性人格方面具有激发、导向、塑造和凝聚作用。主体性人格的培育要贯彻回归生活、体现导向性和凸现主体性原则,实践中要以...
培育主体性人格是现代德育的主向。主体性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和独特个性品质。德育在培育主体性人格方面具有激发、导向、塑造和凝聚作用。主体性人格的培育要贯彻回归生活、体现导向性和凸现主体性原则,实践中要以学生需要为切入点,通过德育方位的改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主体性人格
个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性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
11
2
作者
梅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4-80,共7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通过社会机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成员人格独立、主体性自由发挥的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尊重和发展主体性人格为立足点。其中,民主法治以主体自由与服从规范的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通过社会机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成员人格独立、主体性自由发挥的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尊重和发展主体性人格为立足点。其中,民主法治以主体自由与服从规范的统一为根基;公平正义以对主体人格尊严的确认为标志;诚信友爱以对主体交往差异的尊重与宽容为前提;充满活力以主体创造性被激发为目的;安定有序以主体权利保障最佳化为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主体的理性和良知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性人格
独立
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
11
3
作者
林滨
《晋阳学刊》
2004年第5期99-101,共3页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社会变革中,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也在开始形成与发展,它体现为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产生深...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社会变革中,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也在开始形成与发展,它体现为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性
人格
市场经济
主体性人格
人的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九占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7,共4页
主体性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
主体性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意识,进行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特别应着力于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人格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完善
被引量:
3
5
作者
胡靖华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个体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人的生理、心理和教育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系 。
关键词
大学生
主体性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及其路径探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惠国辉
寇玉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0期251-252,234,共3页
高校应把塑造创新人格作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而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必须从大学新生的主体性人格入手。通过研究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内涵、必要性,分析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缺失及其成因,探索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实...
高校应把塑造创新人格作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而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必须从大学新生的主体性人格入手。通过研究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内涵、必要性,分析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缺失及其成因,探索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实践路径,才能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主体性人格
塑造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技术时代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困境与建构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戈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8期152-154,共3页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强、自由的主体性人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人格
自失
异化
反
主体
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探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檀跃宇
《高等农业教育》
2009年第11期15-17,共3页
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将是一个和谐社会。由于公民是公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和主体,因此,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公民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公民
主体性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焕明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嬗变为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含义 ,又合乎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嬗变为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含义 ,又合乎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质的必然体现。明确这一问题 ,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际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人格
发展
马克思主义
经济建设
教育目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高等教育中的主体性人格培养
被引量:
3
10
作者
章立明
《教育与现代化》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建设者的重任 ,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否具有主体性人格 ,怎样才能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建设者 ,对我们的现代化大业关系重大。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 ,对主体性...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建设者的重任 ,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否具有主体性人格 ,怎样才能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建设者 ,对我们的现代化大业关系重大。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 ,对主体性人格的内涵及高等教育中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内容作些思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主体性人格
教育改革
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
2
11
作者
鹿建柱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导致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缺失。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是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 ,摧毁等级制所带来的不平等观念 ,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导致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缺失。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是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 ,摧毁等级制所带来的不平等观念 ,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育主体观 ,树立教师、学生辩证交往中的主体互动模式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寻找自我 ,发现自我 ,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生
主体性人格
人文精神
学生
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社会与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
被引量:
2
12
作者
檀跃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39-240,251,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要建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需要培育社会的主体——公民的主体性人格。公民主体性人格的培育,除了通过公民的实践与外在的教育外,还必须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要建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需要培育社会的主体——公民的主体性人格。公民主体性人格的培育,除了通过公民的实践与外在的教育外,还必须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
公民
主体性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孟子》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13
作者
祁丽华
王展旭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能生成新时代条件下的主体性人格。中国传统教育中《孟子》的道德主体性人格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对当今社会以占有性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能生成新时代条件下的主体性人格。中国传统教育中《孟子》的道德主体性人格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对当今社会以占有性为特征的主体性人格的重构具有某种内在的启示意义。现时代背景下的主体性人格培养应以人内在价值体现的道德人格培养为导向,以人外在价值体现的科学理性人格的培养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人格
《孟子》
道德
人格
科学理性
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流行文化元素探因
14
作者
刘怀光
李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青少年主体性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流行文化淡化了正统文化的权威性,强化了青少年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及个人本位愿望,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主体性人格
流行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德育双主体观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现行高校德育中缺少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权威主义的灌输式德育沿袭至今,德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化、育德功能相应弱化,把原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德育推向“无人”之境。要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青...
现行高校德育中缺少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权威主义的灌输式德育沿袭至今,德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化、育德功能相应弱化,把原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德育推向“无人”之境。要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青年大学生,践行主体性德育是关键,确立双主体观念是前提。只有“有德之人”施行的“有德之教”才是真正的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主体性
自主性
双
主体
观
大学生
主体
意识
主体性
德育
主体性人格
教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
16
作者
刘怀光
李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关键词
流行文化
青少年
主体性人格
道德后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教育视域中主体性人格培育的理论逻辑及路径探析
17
作者
孙亚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47-152,共6页
围绕优秀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紧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讨论了创新与主体性人格培育的关系,分析了在创新教育中主体性人格所呈现出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自律性、共融性"等表征。基于人格社会化理论,提出从"...
围绕优秀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紧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讨论了创新与主体性人格培育的关系,分析了在创新教育中主体性人格所呈现出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自律性、共融性"等表征。基于人格社会化理论,提出从"价值引领"、"心理认同"、"行为塑造"、"文化养成"四重进路来开展主体性人格培育,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主体性人格
创新型人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探析
18
作者
檀跃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64-466,共3页
通过分析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本质内容与相互关系,指出培育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公民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对我国传统社会国民的依附性人格与现代社会公民的主体性人格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主体性人格的三个维度与...
通过分析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本质内容与相互关系,指出培育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公民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对我国传统社会国民的依附性人格与现代社会公民的主体性人格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主体性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培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公民
主体性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生活作文看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育
19
作者
金秋蓉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A01期52-53,55,共3页
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既是当今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所在。生活作文摒弃了写作惯有的形式训练,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通过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自由精神,在...
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既是当今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所在。生活作文摒弃了写作惯有的形式训练,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通过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自由精神,在发展学生的言语创造力的同时,也孕育了学生的现代人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作文
主体性人格
培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20
作者
梁维科
《时代经贸》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特点,它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调整,从而使人格的塑造成为可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格培养与塑造的一个心理学依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对主体性人格的塑造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意,又适应了...
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特点,它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调整,从而使人格的塑造成为可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格培养与塑造的一个心理学依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对主体性人格的塑造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意,又适应了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在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使它贯穿和渗透于各种人格教育之中,成为主体性人格塑造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人格
人格
塑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性人格培育论
被引量:
17
1
作者
程建平
机构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49-51,共3页
文摘
培育主体性人格是现代德育的主向。主体性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和独特个性品质。德育在培育主体性人格方面具有激发、导向、塑造和凝聚作用。主体性人格的培育要贯彻回归生活、体现导向性和凸现主体性原则,实践中要以学生需要为切入点,通过德育方位的改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德育
主体性人格
个性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性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
11
2
作者
梅萍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理论课部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4-8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6CKS009)
文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通过社会机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成员人格独立、主体性自由发挥的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尊重和发展主体性人格为立足点。其中,民主法治以主体自由与服从规范的统一为根基;公平正义以对主体人格尊严的确认为标志;诚信友爱以对主体交往差异的尊重与宽容为前提;充满活力以主体创造性被激发为目的;安定有序以主体权利保障最佳化为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主体的理性和良知为保障。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性人格
独立
人格
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subjective personality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
11
3
作者
林滨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系
出处
《晋阳学刊》
2004年第5期99-101,共3页
文摘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社会变革中,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也在开始形成与发展,它体现为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依附性
人格
市场经济
主体性人格
人的发展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九占
机构
广州大学社科部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7,共4页
基金
广州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主体人格培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批准文号09C17
文摘
主体性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意识,进行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特别应着力于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人格
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完善
被引量:
3
5
作者
胡靖华
机构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文摘
个体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人的生理、心理和教育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系 。
关键词
大学生
主体性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及其路径探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惠国辉
寇玉生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0期251-252,234,共3页
文摘
高校应把塑造创新人格作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而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必须从大学新生的主体性人格入手。通过研究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内涵、必要性,分析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缺失及其成因,探索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实践路径,才能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新生
主体性人格
塑造路径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技术时代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困境与建构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戈
机构
武汉科技学院社科系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8期152-154,共3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三批专项任务项目。项目编号:2004d223
文摘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强、自由的主体性人格的途径。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人格
自失
异化
反
主体
化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探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檀跃宇
机构
中北大学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2009年第11期15-17,共3页
文摘
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将是一个和谐社会。由于公民是公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和主体,因此,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公民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公民
主体性人格
分类号
B017.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焕明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文摘
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嬗变为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含义 ,又合乎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质的必然体现。明确这一问题 ,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际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人格
发展
马克思主义
经济建设
教育目的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character
personality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高等教育中的主体性人格培养
被引量:
3
10
作者
章立明
机构
云南省委党校
出处
《教育与现代化》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文摘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建设者的重任 ,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否具有主体性人格 ,怎样才能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建设者 ,对我们的现代化大业关系重大。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 ,对主体性人格的内涵及高等教育中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内容作些思考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主体性人格
教育改革
培养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
2
11
作者
鹿建柱
机构
淄博学院音乐系
出处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文摘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导致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缺失。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是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 ,摧毁等级制所带来的不平等观念 ,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育主体观 ,树立教师、学生辩证交往中的主体互动模式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寻找自我 ,发现自我 ,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生
主体性人格
人文精神
学生
主体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社会与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
被引量:
2
12
作者
檀跃宇
机构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39-240,251,共3页
文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要建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需要培育社会的主体——公民的主体性人格。公民主体性人格的培育,除了通过公民的实践与外在的教育外,还必须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
公民
主体性人格
分类号
C93-05 [经济管理—管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孟子》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13
作者
祁丽华
王展旭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
出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文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能生成新时代条件下的主体性人格。中国传统教育中《孟子》的道德主体性人格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对当今社会以占有性为特征的主体性人格的重构具有某种内在的启示意义。现时代背景下的主体性人格培养应以人内在价值体现的道德人格培养为导向,以人外在价值体现的科学理性人格的培养为主题。
关键词
主体性人格
《孟子》
道德
人格
科学理性
人格
Keywords
subjective personality
Mencius
moral personality
the personality of scientific rationality
分类号
G40-052.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流行文化元素探因
14
作者
刘怀光
李琳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出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1-14,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传媒的文化机制与青少年成长研究"(2008-JD-002)
文摘
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青少年主体性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流行文化淡化了正统文化的权威性,强化了青少年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及个人本位愿望,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主体性人格
流行文化
Keywords
teenagers
subjective personality
pop culture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德育双主体观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红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社科部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文摘
现行高校德育中缺少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权威主义的灌输式德育沿袭至今,德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化、育德功能相应弱化,把原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德育推向“无人”之境。要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青年大学生,践行主体性德育是关键,确立双主体观念是前提。只有“有德之人”施行的“有德之教”才是真正的德育。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主体性
自主性
双
主体
观
大学生
主体
意识
主体性
德育
主体性人格
教师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
16
作者
刘怀光
李琳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文摘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关键词
流行文化
青少年
主体性人格
道德后果
Keywords
pop culture
adolescent subjective personality
moral effects
分类号
G633.2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教育视域中主体性人格培育的理论逻辑及路径探析
17
作者
孙亚忠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校
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47-152,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1B087)
文摘
围绕优秀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紧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讨论了创新与主体性人格培育的关系,分析了在创新教育中主体性人格所呈现出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自律性、共融性"等表征。基于人格社会化理论,提出从"价值引领"、"心理认同"、"行为塑造"、"文化养成"四重进路来开展主体性人格培育,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主体性人格
创新型人才
Keywords
innovation education
subjective person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探析
18
作者
檀跃宇
机构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64-466,共3页
基金
985工程二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2005)
文摘
通过分析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本质内容与相互关系,指出培育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公民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对我国传统社会国民的依附性人格与现代社会公民的主体性人格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主体性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培育途径。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公民
主体性人格
Keywords
civil society
harmonious society
citizen
the subjective personality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生活作文看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育
19
作者
金秋蓉
机构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A01期52-53,55,共3页
文摘
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既是当今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所在。生活作文摒弃了写作惯有的形式训练,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通过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自由精神,在发展学生的言语创造力的同时,也孕育了学生的现代人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
生活作文
主体性人格
培育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20
作者
梁维科
机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出处
《时代经贸》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文摘
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特点,它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调整,从而使人格的塑造成为可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格培养与塑造的一个心理学依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对主体性人格的塑造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意,又适应了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在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使它贯穿和渗透于各种人格教育之中,成为主体性人格塑造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人格
人格
塑造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体性人格培育论
程建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03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体性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梅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
林滨
《晋阳学刊》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
吴九占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完善
胡靖华
《浙江学刊》
CSSCI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学新生主体性人格塑造及其路径探析
惠国辉
寇玉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网络技术时代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困境与建构
刘戈
《湖北社会科学》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探析
檀跃宇
《高等农业教育》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
李焕明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高等教育中的主体性人格培养
章立明
《教育与现代化》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鹿建柱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和谐社会与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
檀跃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论《孟子》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祁丽华
王展旭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流行文化元素探因
刘怀光
李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校德育双主体观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陈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
刘怀光
李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创新教育视域中主体性人格培育的理论逻辑及路径探析
孙亚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主体性人格培育探析
檀跃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生活作文看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育
金秋蓉
《龙岩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梁维科
《时代经贸》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