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主体性分裂”:拉康、儒学与福柯
1
作者 吴冠军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1期180-201,共22页
精神分析的一个核心洞见,就是"主体性分裂":"理智"底下,总有一个无法被缩减殆尽的"残余"。而精神分析上的"症状",就是来自于该残余刺入日常生活。拉康借助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将这个主体性状... 精神分析的一个核心洞见,就是"主体性分裂":"理智"底下,总有一个无法被缩减殆尽的"残余"。而精神分析上的"症状",就是来自于该残余刺入日常生活。拉康借助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将这个主体性状况阐述为幼儿学习语言(亦即,接受符号化)的结果。拉康主义精神分析关于"主体性分裂"的本体论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哲学层面重新厘清先秦儒学一个最核心的公案——孟荀之争。进而,本文从古典儒学转入现代主体哲学,重新勾勒现代性"牢笼"的本体论状况。最后,本文将现代性批判者代表人物福柯放入同拉康与儒学的并置中,通过三种进路的比较性分析来进一步揭示"主体性分裂"框架所带来的批判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分裂 拉康 福柯 《孟子》 《荀子》 陆象山
原文传递
译学主体、译学对话和译者主体性地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宁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译学主体、译学对话和译者主体性地位等问题,指出译学主体的研究应该结合具体的口、笔译实践进行,并把它视为一种动态概念,分析其流变过程,揭示作者、译者和读者在翻译中的不同功能及多维度、多层次译学对...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译学主体、译学对话和译者主体性地位等问题,指出译学主体的研究应该结合具体的口、笔译实践进行,并把它视为一种动态概念,分析其流变过程,揭示作者、译者和读者在翻译中的不同功能及多维度、多层次译学对话的存在,并由此去重新认识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真实内涵,给出一个实事求是、符合常识的界定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发生学 译学主体 译学对话 译者主体性地位 主体性分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