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必要性及党建工作抓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师伟 窦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一项惠及全国并泽及后世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社会各阶层同行同心的决心与众志成城的斗志。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一项惠及全国并泽及后世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社会各阶层同行同心的决心与众志成城的斗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及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战略,既提供了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驱动力,也提出了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内容要求,更提供了参政党进行主体性建设的党建工作的现实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党建工作的重心,就是要获得政党主体性内容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落实。理论自觉是解决为什么要建设参政党、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的理论问题,实践落实则是要将自觉地将参政党主体性内容,落实在参政党的组织形态、制度体系、行为逻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政党 主体性建设 必要性 党建工作抓手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师伟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13期5-17,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挺进纵深及中国共产党党建水平、执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挺进纵深及中国共产党党建水平、执政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向参政党提出了政党主体性建设的党建工作新要求。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及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在实践上向各参政党提出了时代适应的新问题和新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则为此而必须进行各自的政党建设,以政党建设的新内容回应时代适应的新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参政党 时代适应 政党主体性建设
下载PDF
西方思潮冲击下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白文刚 《阴山学刊》 2012年第2期9-13,共5页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广泛吸收西方、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时代出发,综合创新,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对世界具有引领功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思潮 冲击 文化主体性建设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人的主体性建设
4
作者 刘长军 《黑河学刊》 2007年第3期13-14,共2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正确理解人的主体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人的主体性建设的要求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正确理解人的主体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人的主体性建设的要求和人的主体性建设的途径,这是当前理论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主体性建设 要求 途径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人的主体性建设的当代思考
5
作者 龙晓平 《消费导刊》 2007年第8期228-228,共1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内容。从人的主体性建设的维度出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对人的主体性建设的要求、人的主体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内容。从人的主体性建设的维度出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对人的主体性建设的要求、人的主体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主体性建设的途径作了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主体性建设的要求 主体性建设的途径
下载PDF
政党协商视域下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玲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16,共5页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作为政党协商重要参与主体的参政党,仍存在自我...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作为政党协商重要参与主体的参政党,仍存在自我认知度不够、参与自主性不足、参与能见度不高、参与创新性缺乏等主体性困境。有效破解参政党主体性困境,亟需全方位推进参政党自身建设:提高政治认知力,彰显参政党的主体形象力;增强组织整合力,提升参政党的主体参与力;激活内在驱动力,扩大参政党的主体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协商 参政党 主体性建设
下载PDF
新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的法律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影 《山西农经》 2017年第6期19-19,共1页
保障我们社会和谐的前提是建立在有完整健全的法治体系上,和谐社会又可以说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是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新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本文将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传播做出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 法治 主体性建设 法律传播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8
作者 陈舒劼 《海峡通讯》 2023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文化使命 强大思想武器 现代文明 主体性建设 新征程 习近平文化思想 行动指南
原文传递
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朝阳 陈光 《职业》 2018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校班级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提出了以"榜样带动,典型辐射"为主线,以"机制监督,教学相长"为保障的班级学风建设思路,以期为高校的学...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校班级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提出了以"榜样带动,典型辐射"为主线,以"机制监督,教学相长"为保障的班级学风建设思路,以期为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主体性班级学风建设
下载PDF
高校思政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太专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5-67,共3页
一个个体主体性高扬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建设,注重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学生为本 大学生 主体性建设 价值观
下载PDF
场域中的党员主体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忠义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26-30,共5页
从概念的深层意蕴看,党员主体地位是一个构成性概念。党员主体地位概念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关于党的主体性建设的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场域的视角研究党的主体性建设,可以为理解诸如党内民主、党员主体地位、党员主体意... 从概念的深层意蕴看,党员主体地位是一个构成性概念。党员主体地位概念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关于党的主体性建设的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场域的视角研究党的主体性建设,可以为理解诸如党内民主、党员主体地位、党员主体意识等概念提供一种客观性的反思维度。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处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新型场域生成与型构的过程中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一个对身处其中的党员主体心理和行为的重新型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党员主体地位 党的主体性建设 共同体 场域 信仰
下载PDF
关于主体性研究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贵仁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21,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和实践相结合,和客体性相结合,和目的性相结合的主体性;也是个人主体性和集体主体性的结合。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探讨主体性的基本理论;全面把握主体性同哲学其他热点的关系,切实研究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和实践相结合,和客体性相结合,和目的性相结合的主体性;也是个人主体性和集体主体性的结合。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探讨主体性的基本理论;全面把握主体性同哲学其他热点的关系,切实研究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主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体性 主体性研究 两个问题 个人主体性 体性 人的主体性 哲学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建设主体性 实践和认识
原文传递
面向劳动过程:劳动关系的主要场域
13
作者 彭恒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近年来的市场经济多样化理论表明:劳动过程(或生产的组织过程)是劳资关系的主要场域。通过一定的劳动制度安排使劳动者成为劳动过程的生产主体、管理的参与主体、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主体、积极... 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近年来的市场经济多样化理论表明:劳动过程(或生产的组织过程)是劳资关系的主要场域。通过一定的劳动制度安排使劳动者成为劳动过程的生产主体、管理的参与主体、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主体、积极投资和提升自身技能的自主学习主体是劳资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组织和技术创新、超额利润的重要源泉。工会应回归劳动过程的政策思路,把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性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会若采取分配主义的政策思路,易于引起劳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劳动关系 劳动者主体性建设
下载PDF
当代世界主题的哲学思考
14
作者 任金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7-39,共3页
和平与发展问题即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它涉及到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了生存和发展与人类自身... 和平与发展问题即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它涉及到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了生存和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并试图在总体图景上来说明人类这两大主题与人类自身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和平 发展 异化 建设主体性 破坏的主体性
下载PDF
电影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输出:中国内地电影节的本土化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笑楠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93,共8页
本文梳理了作为电影价值标准确立和输出的重要平台的国际电影节,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在地语境进行本土化改造,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的建立。本文认为,中国内地电影节通过竞赛单元的定位选择逐步彰显本地关切的价值... 本文梳理了作为电影价值标准确立和输出的重要平台的国际电影节,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在地语境进行本土化改造,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的建立。本文认为,中国内地电影节通过竞赛单元的定位选择逐步彰显本地关切的价值主张和议程设置;经由专业化的策展运营实践推动主体性建设;凭借电影节市场尤其是项目创投的普遍建立,重新定义中国“独立电影”的模式和取向标;通过积极推动与海外电影节合作交流参与国际电影节秩序重建。最后,本文指出中国内地电影节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并探讨我们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体系 中国电影节 本土化实践 主体性建设
原文传递
试论战后香港地区文学转型——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丽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80,共20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不仅在接纳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和同步于世界文学潮流中为香港地区文坛培养出一批重要的本土青年作家,而且为香港地区文学主体性建设的初步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对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不仅在接纳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和同步于世界文学潮流中为香港地区文坛培养出一批重要的本土青年作家,而且为香港地区文学主体性建设的初步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开放性吸收,与内地、台湾地区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忽视或无力顾及形成了强烈对照,由此凸显香港地区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对香港地区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当下意义和前瞻价值。最后,青年文学刊物在承续中国文学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参与了香港地区文学的历史转型,无疑沟通了被1949年作为“现当代”的分界线而划分开的两个时期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文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青年文学刊物 战后中国文学转型 主体性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