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苏轼坎坷人生诠释其词的主体情性
1
作者 马跃 张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苏轼一贯将作家主体情性的自在体现 ,看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因和上乘境界。通过对苏轼坎坷人生、豁达性情及其作品的分析 ,诠释了苏轼词的主体性情与其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的关系 ,从而分析出苏轼旷远豪放的词风是与其独特的性情分不开... 苏轼一贯将作家主体情性的自在体现 ,看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因和上乘境界。通过对苏轼坎坷人生、豁达性情及其作品的分析 ,诠释了苏轼词的主体性情与其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的关系 ,从而分析出苏轼旷远豪放的词风是与其独特的性情分不开的 ,这也就是苏词的“风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人生 主体情性
下载PDF
抵御苦难之后的快意悲情──论苏轼诗体文学的主体情性
2
作者 谢青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8,共6页
本文从苏轼诗体文学呈现出的舒缓、克制的情感特质切入,剖析其哲学理念、存在方式、个体经验的艰难冲突,进而挖掘出苏轼诗歌的快意悲情正是主体为抵御外部苦难而确立的和谐的生命情性。
关键词 苏轼 诗体文学 快意悲情 主体情性
下载PDF
南宋词学的东坡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惠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3年第3期97-103,共7页
苏词从它在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点,誉之非之众说纷纭。苏轼“以诗为词”从文艺抒情本质的理论层面上提出词学本体论,在词史上卓然自成一家,为词注入新的活力,并在词史上具有开派的意义。南宋词学的东坡论从东坡创作... 苏词从它在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点,誉之非之众说纷纭。苏轼“以诗为词”从文艺抒情本质的理论层面上提出词学本体论,在词史上卓然自成一家,为词注入新的活力,并在词史上具有开派的意义。南宋词学的东坡论从东坡创作思想、审美特征及苏词在词史上的意义都作了中肯的评价与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词 南宋词 以诗为词 东坡论 苏轼 审美特征 词学观念 词史 本体论 主体情性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苏轼的创作理论
4
作者 李艳 《百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59-61,共3页
作者认为,苏轼注重主体情性充分自由的表达,主张创作的自然天成,提倡创作中重神轻形及尊重艺术规律,都与道家的返朴归真、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一脉相承。
关键词 道家思想 苏轼 主体情性 自然天工 重神轻形 道艺结合
全文增补中
清旷:东坡词之美学风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康化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0-158,共9页
“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此种评判倘若就东坡乐府所张扬的结果立论,有其精辟的一面,但假如就东坡有关虽为零缣断章实则蕴有当时所可能达到的高度的词体词学的见解而言,却是对其词学审美理想的极大误解.这样说并非是出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此种评判倘若就东坡乐府所张扬的结果立论,有其精辟的一面,但假如就东坡有关虽为零缣断章实则蕴有当时所可能达到的高度的词体词学的见解而言,却是对其词学审美理想的极大误解.这样说并非是出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基于对东坡本人之词学态度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期待视界 “以诗为词” 苏轼 清旷 《草堂诗余》 主体情性 寓意于物 乐府 《介存斋论词杂著》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SOCIAL CHANGE AND CHINESE WOMEN A Style of Flexibility: Re-cognition of the Female Self --As Exemplified in the Shuanglong Village of the Tujia Ethnic Group in Enshi
6
作者 Cui Yingl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of our fieldwork in Shuanglong Village of the Tujia ethnic group in Enshi, Hubei, we find that woman is neither the subjectless existence of"otherness" as traditionally regarded nor the ...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of our fieldwork in Shuanglong Village of the Tujia ethnic group in Enshi, Hubei, we find that woman is neither the subjectless existence of"otherness" as traditionally regarded nor the rational subject embodying multiple survival strategies as defined by some scholars. The female self is primarily an emotional subject with the dual feature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male self for socie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inclusive aspect provides a psycholog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society, while the exclusive aspect creates a space for breaking through this society's existing norms and cus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herness self emotional subject style of flexi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