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霞 张建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女性主体意识 觉醒
下载PDF
《和汉朗咏集》文学主体意识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雨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3,192,共8页
文学的民族主体意识是指特定文化中的主体对自己文化本质特征和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它往往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以及外来强势文化的刺激而生成。在古代中日文学关系中,高度发达的汉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同时也加深了日本对于自身文化... 文学的民族主体意识是指特定文化中的主体对自己文化本质特征和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它往往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以及外来强势文化的刺激而生成。在古代中日文学关系中,高度发达的汉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同时也加深了日本对于自身文化建构和认同的需要。汉、日语并列的《和汉朗咏集》(1012年)就诞生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转折的平安时代中晚期,由平安时代著名歌人藤原公任编纂完成。它有意识地将中日两国作者的诗文佳句及和歌佳作并列编排成集,并依照和歌集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改变了日本古代经典选编集之汉诗(汉语符号)与和歌(日语符号)二元对立的局面,成为一种"显性"的跨文化书写。然而,日本的民族文学样式"和歌"及日本人作者被提到与汉诗文及其作者同样的地位,说明这部诗歌集还"隐藏"着日本贵族知识分子更为强烈的内在表述,即力图展现吸收、消化中国文学后所生成的一种对峙并美的文学"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汉朗咏集》 文学主体意识 汉日并列 民族记忆
下载PDF
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古敬恒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由期刊的基本属性、编辑的劳动特征、编辑的工作过程及新技术革命形势的发展所决定的。它体现为奉献意识、协同意识、参与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等不断深化的层次,并要求编辑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爱”
关键词 编辑 主体意识 层次
下载PDF
价值体系的骚乱——《林兰香》主体意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榕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2年第3期42-46,共5页
《林兰香》的内容丰富复杂,全书以明初开国功臣泗国公耿再成之支孙耿朗一家,自洪熙至嘉靖百余年的盛衰隆替为主线,相当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在明清小说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接《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一节联系链... 《林兰香》的内容丰富复杂,全书以明初开国功臣泗国公耿再成之支孙耿朗一家,自洪熙至嘉靖百余年的盛衰隆替为主线,相当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在明清小说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接《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一节联系链。《金瓶梅》、《林兰香》和《红楼梦》写的都是家庭日常生活及其悲剧命运。《金瓶梅》主要写的是恶霸、富商、酷吏西门庆家的平庸而靡烂的生活;《林兰香》则主要写的是勋戚世家的生活;《红楼梦》写的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主要写贾家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换句话说,《金瓶梅》写的是“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林兰香》写的是儿女“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林兰香》 主体意识论 明清小说史 封建伦常道德意识 正统观念
下载PDF
文化定位的困惑——《林兰香》主体意识论
5
作者 郑榕玉 《闽江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林兰香》围绕勋戚世家的“家风”、“私情”建构起一个特定的文化秩序。作者试图通过这个秩序来阐释某种新的文化意义,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但自始至终作者既无法阐释清楚特定的文化意义,更无法建构合理的价值体系;既不能给男主人公... 《林兰香》围绕勋戚世家的“家风”、“私情”建构起一个特定的文化秩序。作者试图通过这个秩序来阐释某种新的文化意义,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但自始至终作者既无法阐释清楚特定的文化意义,更无法建构合理的价值体系;既不能给男主人公以明确的价值定位,也不能给女主人公以合理的归属;既强调“夫为妻纲”的封建伦常秩序,又欣赏新型的男女关系;既主张出相拜将又宣扬归隐山林,使其文化指涉和定位陷入困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主体意识 艺术折光
下载PDF
学术期刊主体意识论——从社会功能的角度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敏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主体意识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学术期刊应该有能动和独特的主体意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学术期刊的主体意识应该体现在专业意识、信息意识和引导意识中。这三种主体意识相辅相成,有助于学术期刊发挥自己在学术系统中的作用,找到自身生... 主体意识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学术期刊应该有能动和独特的主体意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学术期刊的主体意识应该体现在专业意识、信息意识和引导意识中。这三种主体意识相辅相成,有助于学术期刊发挥自己在学术系统中的作用,找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主体意识 专业意识 信息意识 引导意识
下载PDF
儿童文学出版主体意识论
7
作者 汪晓军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出版业 儿童文学出版 出版社 主体意识
下载PDF
传播视域下新世纪贵州文学主体意识论
8
作者 张思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21世纪贵州文学创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总体上受文学传播媒介环境和题材选择偏狭方面的制约,难以助推整体的贵州文学产生更大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贵州文学传播主体即作家群、文学刊物主管单位、文... 21世纪贵州文学创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总体上受文学传播媒介环境和题材选择偏狭方面的制约,难以助推整体的贵州文学产生更大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贵州文学传播主体即作家群、文学刊物主管单位、文学传播机构及媒体策划人主体意识淡薄。要在传播活动中扩大新世纪贵州文学的影响力,应从"理解力场"、"内外有别"策略、"形象整饬"和"自我指涉"的效果反馈四个方面来建构和强化主体意识,使新世纪贵州文学更好地塑造"新贵州"形象,推动文化更快地发展,从而服务于贵州社会整体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新世纪贵州文学 都市题材 传播主体意识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论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9
作者 柴自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2-107,68,共7页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人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动物性、潜意识是艺术的主体意识核心部分,并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文艺学理论“力不从心的”补充等观点,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抽象的高级意识才能构成艺术的主体意识等有关方面的论述,剖...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人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动物性、潜意识是艺术的主体意识核心部分,并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文艺学理论“力不从心的”补充等观点,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抽象的高级意识才能构成艺术的主体意识等有关方面的论述,剖析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本质,即“梦幻意识”、“病态意识”、“过失意识”和“鬼怪意识”,是混沌的不清醒的、本能的脑世界。作者指出,把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混为一谈,显然是不甚了解弗洛伊德,根本没有对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作过认真的研究,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弗洛伊德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意识 艺术主体 意识状态 意识论 艺术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梦幻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论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10
作者 柴自生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30-34,共5页
所谓艺术主体意识是指人的意识,还是指动物的意识,拟或是人身上至今尚存的动物属性的意识;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人的高级意识,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性欲本能冲动的潜意识?在艺术的主体意识论争中,大家很少注意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有的人... 所谓艺术主体意识是指人的意识,还是指动物的意识,拟或是人身上至今尚存的动物属性的意识;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人的高级意识,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性欲本能冲动的潜意识?在艺术的主体意识论争中,大家很少注意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有的人还否认马克思有这方面的理论。有人说弗洛伊德的动物性、潜意识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意识 意识 本能冲动 精神分析 主体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性行为 艺术主体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企业主体意识论
11
作者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99-103,115,共6页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人必须具有企业主体意识。企业主体意识是企业人对本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及其特性的自觉认识,主要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由意识等。树立企业主体意识,对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人必须具有企业主体意识。企业主体意识是企业人对本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及其特性的自觉认识,主要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由意识等。树立企业主体意识,对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主体意识 自主意识 竞争意识 创新意识 自由意识
下载PDF
刘勰的作家主体意识论
12
作者 漆贤泉 《荆州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44-48,共5页
刘勰的作家主体意识论·漆贤泉·作家的主体意识,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刘勰总结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对“物情文”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建立了一个以作家的才、学、识、德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刘勰的作家主体意识论·漆贤泉·作家的主体意识,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刘勰总结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对“物情文”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建立了一个以作家的才、学、识、德为中心的主体意识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当时儒学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艺思想 作家主体意识 知识 文学创作 创作才能 道德 政治修养
全文增补中
作文教学主体意识论略
13
作者 唐国维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8期93-94,共2页
实现有效教育是教师的共同追求。作文教学"少、慢、差、费"仍为痼疾。重视弘扬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当为走出困境的良方。本文在引导学生植根生活土壤、鼓励学生投入指导过程、组织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主体意识 获取源头活水 营造“乐写” 心境 探求作文规律
下载PDF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体意识的建设路径探讨
14
作者 王葆华 刘希军 康志强 《高教论坛》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高校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认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体意识的建设内涵包括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担当意识、道德意识等四方面,并基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状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认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体意识的建设内涵包括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担当意识、道德意识等四方面,并基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状况与存在问题分析,通过以组织建设强化专业课教师政治意识,以明确专业课课程思政地位提升岗位意识,以狠抓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夯实专业课教师道德底线,以树典型立示范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体意识等,对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体意识的建设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教师 主体意识 思考 高校
下载PDF
探析强化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主体意识的措施
15
作者 杨昕蔚 朱艳君 雍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9期0076-0079,共4页
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统计主体在教育事业统计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目前仍有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主体意识缺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意识不够强、自主意识有待提... 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统计主体在教育事业统计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目前仍有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主体意识缺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意识不够强、自主意识有待提升、个性意识相对匮乏等,需要职业院校在统计过程中积极改进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模式、强化思想理念,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在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中的主体意识,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事业统计 主体意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清代小说批评家的“主体意识”研究
16
作者 赵娜娜 黄海云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81,91,共10页
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 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使他们在小说评点中既坚持自觉继承,又主动另辟蹊径,完成了对传统小说评点方式的超越,对于新时期文艺批评主体话语的建构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批评家 主体意识 我自为美 我有我形 我画我像
下载PDF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
17
作者 潘仁品 吕海滨 王宏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农民主体意识培育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意识培育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保障不到位、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性等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农民主体意识培育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意识培育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保障不到位、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性等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全面深入分析,认为农民主体意识培育需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加强政策保障、注重以红色文化对农民进行思想引领。从组织、民主、物质、意识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意识培育的可行性路径,以红色文化培育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农民,以此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农村 主体意识 红色文化
下载PDF
晚清上海交际花服饰文化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萌芽
18
作者 曹珺滢 刘元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交际花作为晚清上海时尚的代表性群体,在对我国服饰变革发挥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晚清以来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文章以大量历史文献及画报、照片等为依据,在梳理晚清时代背景与此时上海的社会环境和时尚地位的基础上,综合... 交际花作为晚清上海时尚的代表性群体,在对我国服饰变革发挥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晚清以来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文章以大量历史文献及画报、照片等为依据,在梳理晚清时代背景与此时上海的社会环境和时尚地位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与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对晚清上海交际花服饰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特征进行解读。晚清时期上海作为全国时尚中心,交际花是此时上海时尚的代表群体,其衣着打扮给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交际花服饰文化的产生既是晚清上海租界内特殊政策与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又是这一群体在其身份、地位、职业等影响下满足个体需求的主动选择。晚清上海交际花在引领女性服饰变迁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打破了传统规范的束缚,对固有的女性身体观念、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等提出了质疑,其时尚的传播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在安全范围内探索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上海 交际花 服饰时尚 女性主体意识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培育对策
19
作者 杨颖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7期194-196,共3页
尽管新时代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已然得到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政治认知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政治权利意识两极分化、政治参与意识被动、政治认同意识盲从、政治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主体意... 尽管新时代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已然得到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政治认知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政治权利意识两极分化、政治参与意识被动、政治认同意识盲从、政治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应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论结合实际、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优化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政治主体意识 政治认同
下载PDF
论“新工人诗歌”主体意识的空间想象——以《新工人文学》杂志中的诗歌为例
20
作者 黄慧芳 周军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新工人诗歌”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主体意识也趋向复杂化。《新工人文学》杂志展示了21世纪以来“新工人诗歌”主体意识的复杂性。在语言表达上,这种主体意识通过“我们”来体现;在内容上,以城市、乡村和诗人的精神故乡为... “新工人诗歌”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主体意识也趋向复杂化。《新工人文学》杂志展示了21世纪以来“新工人诗歌”主体意识的复杂性。在语言表达上,这种主体意识通过“我们”来体现;在内容上,以城市、乡村和诗人的精神故乡为承载空间。《新工人文学》中的诗歌通过减少修辞、直白语言等策略,展现了新工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感,表现出“新工人诗歌”主体意识的迷失。诗歌通过想象和美化故乡的方式,使主体意识产生分裂。在诗歌所描绘的精神故乡中,新工人诗人试图锻造自己的语言,以表达自我认同的回归。这种复杂形态的出现,是“新工人诗歌”主体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也是“新工人诗歌”的另一拓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人诗歌 主体意识 空间想象 《新工人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