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批判性思维原则 被引量:3
1
作者 柏永全 娄成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81,共5页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为我国创新体系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批判性 创新教育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日本学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与批判性主体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成才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日本学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作为方法的中国",通过异质文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完成了日本的自我否定,中国获得了对日本的否定性价值,真正的日本得以重新确认。日本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知识分子在革命时代的命运... 日本学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作为方法的中国",通过异质文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完成了日本的自我否定,中国获得了对日本的否定性价值,真正的日本得以重新确认。日本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知识分子在革命时代的命运与文学在革命时代的可能性,探索亚洲/东亚的现代化道路成为重要的方法论。中国当代文学要改变充当阐释中国的注脚与材料的尴尬处境,成为当代思想与理论的核心,必须对上述问题作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阐释,进而重建批判性研究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当代文学研究 方法论 批判性主体
下载PDF
“冷山”上的异化与回归——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冷山》中女性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弘毅 付小兰 高楷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13,共4页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冷山》以逃兵英曼的返乡经历为明线,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兵寇封锁杀伐下艰难的归乡之路。同时,艾达与鲁比的姐妹情谊互助以及生态女性成长作为潜行于文的暗线,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情...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冷山》以逃兵英曼的返乡经历为明线,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兵寇封锁杀伐下艰难的归乡之路。同时,艾达与鲁比的姐妹情谊互助以及生态女性成长作为潜行于文的暗线,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关系。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中两名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进行解读,探索困囿于顺从和驱离状态的女性如何在与自然以及他人的主体间性互动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山》 南北战争 生态女性主义 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
下载PDF
Plato as "Idealist,' and Aristotle as "Realist" (?) -Reflecting the idea and the ousia in View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被引量:1
4
作者 Hisaki Hash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8期405-413,共9页
One can see often in explanations of encyclopedia or lexicons of philosophy that Plato manifested primarily the absolute Idealism, whereas Aristotle verified antagonistically the relevance of realism. It is easy to pi... One can see often in explanations of encyclopedia or lexicons of philosophy that Plato manifested primarily the absolute Idealism, whereas Aristotle verified antagonistically the relevance of realism. It is easy to pick up several parts of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prove that this thesis is corresponded to the original of Plato and Aristotle. But, in reflections of philosophy, we should not ignore a cautious view, focused just on this starting point: If the above mentioned thesis is used like a slogan, "Plato for idealism, Aristotle for realism," as it often is, in the meantime there arises a dogmatic position which fixes our mental and intellectual activity only within the frame, so that everyone begins to reflect on Plato or Aristotle from that starting point in a certain framework. A critical and self-critical view of philosophy may bring this position for a qu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ALISM REALISM PLATO ARISTOTLE reflection i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