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身主体的文本化:由“虚构之我”到“虚构之他”
1
作者 江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7,共6页
在互联网群聚传播语境下,现实空间中的“人-人”关系转变为网络空间中的“人-文本-人”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自我呈现路径遭到颠覆,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不再通过身体流露呈现自己,而是以生产并组合文本主体的方式,建构作为“虚构之我”的文... 在互联网群聚传播语境下,现实空间中的“人-人”关系转变为网络空间中的“人-文本-人”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自我呈现路径遭到颠覆,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不再通过身体流露呈现自己,而是以生产并组合文本主体的方式,建构作为“虚构之我”的文本化身体。基于互联网的自我呈现的本质是文本主体通过建构文本化身体实现的主体性重构。主体对“虚构之我”的建构受到数据库模式的强烈影响,这种建构模式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个人的主体性,作为营利装置的文本化身体甚至危害了网络空间秩序和现实社会结构。由于自我呈现的虚构性,主体倾向将网络空间中的他人及其叙事视为否定性的“虚构之他”,后者不再是平等于主体的社会互动对象,而是坠落为平面化、娱乐化、无深度的网络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文本主体 自我呈现 虚构之我 虚构之他
下载PDF
文本主体视角下《背影》主题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崔玉东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第5期16-18,共3页
文本解读一般有三种视角,即作者主体、读者主体、文本主体。以文本主体这一视角关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文章用平实朴素的文字刻画一个面对生活的艰难仍勉力而为的父亲形象,将生活偶然的瞬间定格为人生的永恒,揭示人的心灵成长的... 文本解读一般有三种视角,即作者主体、读者主体、文本主体。以文本主体这一视角关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文章用平实朴素的文字刻画一个面对生活的艰难仍勉力而为的父亲形象,将生活偶然的瞬间定格为人生的永恒,揭示人的心灵成长的秘密,展现文化意义上父亲角色的代际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主体 《背影》 主题
下载PDF
群聚传播中传播主体的文本化及文本间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隋岩 杨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0,205,共16页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主体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具身主体,而是由文本所建构的文本主体。文本主体显现出了与具身主体截然不同的主体性,它们不是具身肉体,而是文本化身。它们不是稳固的责任承载者,而是可裁切复制的“文本人”。当文本主体与原...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主体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具身主体,而是由文本所建构的文本主体。文本主体显现出了与具身主体截然不同的主体性,它们不是具身肉体,而是文本化身。它们不是稳固的责任承载者,而是可裁切复制的“文本人”。当文本主体与原初语境脱离后即被凝固在彼时的一瞬,成为互联网中漂浮的“琥珀”碎片。但文本主体不会真正消失,而是永恒地漂浮在互联网场域中,并时刻等待被从淡中重新唤起,与其他文本形成新的互文和无限阐释。在互联网的群体聚集性传播中,文本主体之间以一种全向度的方式随机相互连接,在算法机制介入下重新建立联系,并在多重否定的推进过程中无限增殖。这在促进多元主体交流对话的同时,也造成了文本主体间关系的变动不居,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文本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文本 文本主体 文本间性 具身主体 群聚传播
原文传递
“非文本主体”阅读教学的价值开发及其策略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盛桂贤 《江苏教育》 2021年第18期34-37,共4页
文本的“非文本主体”作为文本的伴随,对阅读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理解“非文本主体”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非文本主体”阅读教学,并注重“非文本主体”阅读教学的价值开发及策略探究,帮助儿童积... 文本的“非文本主体”作为文本的伴随,对阅读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理解“非文本主体”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非文本主体”阅读教学,并注重“非文本主体”阅读教学的价值开发及策略探究,帮助儿童积极建构阅读的思维场,使其实现言语和思维的自然生长,为儿童阅读和阅读教学找开一扇新的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文本 文本主体 价值开发
下载PDF
学科建设、文本主体与比较视域——邹建军的文学地理学批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金黄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第8期17-22,共6页
邹建军先生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十余年,取得了丰硕而深厚的学术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发展与繁荣。总体来说,他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具有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与理论建构上的开拓创新,着重以文学文本为主要... 邹建军先生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十余年,取得了丰硕而深厚的学术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发展与繁荣。总体来说,他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具有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与理论建构上的开拓创新,着重以文学文本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开展多维度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实践;同时,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呈现出跨学科的显著特点,为建立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共同诗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宝贵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建军 文学地理学批评 学科建设 文本主体 比较视域
下载PDF
强化文本主体意识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6
作者 苏泽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5-56,共2页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对文体语言浅尝辙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必须切实重视文本解读.本文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文本语言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成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文本主体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宝钗体内的“热毒”--以螃蟹宴为例进行《红楼梦》文本主体性阅读
7
作者 许三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3期119-123,共5页
文本主体性阅读是根植于文本的封闭式的细读。《西方文论关键词》指出,“’细读’(Close reading)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本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文本内部所产生的的意义。”[1]英文Close reading,“Close&q... 文本主体性阅读是根植于文本的封闭式的细读。《西方文论关键词》指出,“’细读’(Close reading)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本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文本内部所产生的的意义。”[1]英文Close reading,“Close"”封闭、关闭的意思,即阅读时不借助作者的背景、知识、经历等文本以外的信息,而是专门对文本本身进行“封闭式”解读,探寻其内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分析文本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超越直观经验的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主体 西方文论 挖掘文本 直观经验 理性认识 封闭式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 被引量:26
8
作者 杜志强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共主体论教学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中的互识与共识构筑了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
关键词 主体间性课程 主体性教学 文本主体 校园文化 师生主体
下载PDF
文本诠释与哲学史研究
9
作者 谢文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164-165,共13页
受西方学术影响,中国哲学史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采取了"观念先行"的治学原则。人们用某种观念统辖中国哲学文献,呈现了一种与中国人的生存和思想若即若离的中国哲学史述说。胡适的史料批判法、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陈寅恪所... 受西方学术影响,中国哲学史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采取了"观念先行"的治学原则。人们用某种观念统辖中国哲学文献,呈现了一种与中国人的生存和思想若即若离的中国哲学史述说。胡适的史料批判法、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陈寅恪所谓"了解之同情",确立了这种哲学史研究的最初范式。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与中国传统阅读习惯接轨,陆九渊所谓"六经注我"典型地表达了这种传统读书经验。对文本诠释这个活动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阅读是在问题意识、情感倾向和概念体系中进行的,哲学史研究需充分顾及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思想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理解 观念先行 情感纽带 文本主体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类节目文本接受研究--以《见字如面》《朗读者》为例
10
作者 庞春萍 张贞(指导)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11期77-79,共3页
2017年新年伊始,两档电视文化类节目进入大众视野,并在全国引起一阵热潮,在当今新媒体繁荣的时代,大众参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方式不断更新,并各具特色。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类节目文本的选择、文本接受的主体以及文本接受过程已然成... 2017年新年伊始,两档电视文化类节目进入大众视野,并在全国引起一阵热潮,在当今新媒体繁荣的时代,大众参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方式不断更新,并各具特色。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类节目文本的选择、文本接受的主体以及文本接受过程已然成为当今电视文化类节目在文本接受层面面临的问题,文章在探讨前述问题的同时注重结合新媒体语境的时代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新媒体语境中受众的再创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文本接受主体 文本接受过程 再创造
下载PDF
新闻翻译中译者文化身份的主体性——以奥巴马复旦大学演讲稿为例
11
作者 王清华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译者不仅是原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联系的重要纽带,还需因时制宜地塑造自我的文化身份,让读者既能感受异域文化的陌生化,又能汲取民族文化的心理期待,从而满足双方对信息与文化的交际需求。本文采用解构主义的方式,以2009年奥巴马在上海... 译者不仅是原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联系的重要纽带,还需因时制宜地塑造自我的文化身份,让读者既能感受异域文化的陌生化,又能汲取民族文化的心理期待,从而满足双方对信息与文化的交际需求。本文采用解构主义的方式,以2009年奥巴马在上海的中国青年见面会讲稿为例,阐释了译者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特性和认知结构等因素而对读者产生偏离性影响,并期待建构原文和译文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文化交际 文本主体 认知结构
下载PDF
用生活的积淀深耕诗歌文本
12
作者 伊志华 《中学语文》 2020年第24期20-21,共2页
文艺欣赏本应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情感的认同,是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交互共鸣的过程,是一种美向另一种美转化的过程。然而,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知为难过多少渴望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子,诗歌赏析的美感和愉悦在他们身上荡然无... 文艺欣赏本应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情感的认同,是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交互共鸣的过程,是一种美向另一种美转化的过程。然而,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知为难过多少渴望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子,诗歌赏析的美感和愉悦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究其原因,我们平时的教学和训练只重视了诗歌本身的理解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积淀和思想感情的参与,文本主体和阅读主体失去了有机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主体 教学和训练 诗歌本身 解题技巧 诗歌赏析 诗歌文本 文本主体
下载PDF
一种智能化的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博 朱东华 韩士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0-134,共5页
信息采集系统一般需要用户手动设置采集规则,对采集结果不进行处理并返回大量信息。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并直接得到所需结果,提出了一种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面向专家信息的采集,基于搜索引擎,根据专家的姓名、工作单位和领域关键词,利... 信息采集系统一般需要用户手动设置采集规则,对采集结果不进行处理并返回大量信息。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并直接得到所需结果,提出了一种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面向专家信息的采集,基于搜索引擎,根据专家的姓名、工作单位和领域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与专家信息相关的网页,对网页文档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对网页的主体进行提取。经过语义相关度的计算来实现专家信息智能识别。测试结果显示,系统的采准率约为8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采集 智能化 主体文本选取 网页识别
下载PDF
"交叉跑动"的经验——析韩东小说中诗歌作品的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建立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6期82-85,90,共5页
如同"理论"这个词语本身,对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历史事件中习得经验的梳理是一个把芜杂、含混的状态加以明晰化、条理化的过程,因此理论家们都很偏爱在比较中实现对概念的命名,文学研究者也不例外.在谈论小说的叙事功能时,常常... 如同"理论"这个词语本身,对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历史事件中习得经验的梳理是一个把芜杂、含混的状态加以明晰化、条理化的过程,因此理论家们都很偏爱在比较中实现对概念的命名,文学研究者也不例外.在谈论小说的叙事功能时,常常和诗歌的抒情特征并置,再从二者之间的差异出发把小说的特征标举出来.其实,叙事与抒情的区分并不如很多论者描述的那样显明,文体间的越界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看,作家韩东的小说中频频出现诗歌作品,并不是一次创作的"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东 小说创作 诗歌作品 中国 当代文学 主体文本 抒情功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Web内容过滤中的数据预处理模块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佳 李生红 李建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1期141-144,共4页
Web内容过滤是将模式识别和文本分类的方法应用于通过服务器或个人终端的数据流上,实现不良或无关信息过滤的行为模式。之后介绍了典型的数据预处理技术,指出大量无关或冗余数据以及中文字符集的多样性影响了过滤的效果。提出了改良... Web内容过滤是将模式识别和文本分类的方法应用于通过服务器或个人终端的数据流上,实现不良或无关信息过滤的行为模式。之后介绍了典型的数据预处理技术,指出大量无关或冗余数据以及中文字符集的多样性影响了过滤的效果。提出了改良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其中引入了主体文本提取和中文字符集自动识别转换等技术。结合实验和实际系统应用说明了改良模块的作用,并给出了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过滤 数据预处理 主体文本提取 字符集识别
下载PDF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解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兴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 语文 文本主体
下载PDF
偏差 背离 回归 转向——论翻译研究之视角转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11-413,共3页
针对结构主义言内翻译研究偏差、背离以及解构主义言外翻译研究偏差、背离,通过语用学与语言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得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回归生活世界中翻译研究,解决翻译文本和翻译主体的辩证统一,结果表明: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具有重... 针对结构主义言内翻译研究偏差、背离以及解构主义言外翻译研究偏差、背离,通过语用学与语言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得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回归生活世界中翻译研究,解决翻译文本和翻译主体的辩证统一,结果表明: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本主体 结构与解构主义 偏离 普遍语用学
下载PDF
洛特曼符号学的人文气象
18
作者 李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以对话主义为根基的俄国符号学的代表人物洛特曼运思于康德和马克思之间,在哲理层面揭示了主体存在的他者性,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同一性主体模式,以历史主义破解科学主义,以主体间性破除绝对主义,以关系主义拆除还原主义,从而展现了... 以对话主义为根基的俄国符号学的代表人物洛特曼运思于康德和马克思之间,在哲理层面揭示了主体存在的他者性,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同一性主体模式,以历史主义破解科学主义,以主体间性破除绝对主义,以关系主义拆除还原主义,从而展现了恢宏的人文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洛特曼 俄国符号学 人文主义 文本主体
下载PDF
关于诠释学的四封通信
19
作者 彭启福 陈鸥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两位诠释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之间的通信中所讨论的问题,对于诠释学研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信双方的探讨也是深入和富有启发意义的。现征得两位通信者的同意,予以发表。
关键词 诠释学 诠释学循环 存在与时间 审美距离 文本主体
下载PDF
提问有圭臬 暗示有讲究——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两个问题设计的编者商榷
20
作者 宋凯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61,共4页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是艺术,也是科学.课堂现状的满堂问,处处问,胡问乱问,严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设计必须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即需要遵循从时代背景上追根溯源了解真实情景,从作者主体视角上审视作者创作意图,以及从文本的...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是艺术,也是科学.课堂现状的满堂问,处处问,胡问乱问,严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设计必须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即需要遵循从时代背景上追根溯源了解真实情景,从作者主体视角上审视作者创作意图,以及从文本的主体特征等角度来进行问题设计,从而实现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设计 暗示 追根溯源 作者主体视角 文本主体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