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神话·家园想象·幻灭——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牧歌》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海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63-65,共3页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于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牧歌》刻画了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主体神话及家园想象的幻灭,揭示塞莫尔悲剧性命运的根源在于脱离现实的主体价值的构建。主体价值优先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层...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于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牧歌》刻画了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主体神话及家园想象的幻灭,揭示塞莫尔悲剧性命运的根源在于脱离现实的主体价值的构建。主体价值优先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层面的表现,作品因此批判了主体神话的虚幻性和主体伦理的狭隘性,赋予了《美国牧歌》以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层面上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主体神话 家园想象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超越“主体性”神话,走向“被动的能动性”——与《静悄悄的革命》共舞
2
作者 郑倩倩 《教育科学论坛》 2016年第19期20-23,共4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已基本得到认同。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校又落入了学生"主体性"神话的窠臼之中难以自拔。鉴于"主体性"神话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的危害,当今教育应超越&qu...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已基本得到认同。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校又落入了学生"主体性"神话的窠臼之中难以自拔。鉴于"主体性"神话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的危害,当今教育应超越"主体性"神话,走向"被动的能动性",建立起一种对话、倾听和润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神话 “被动的能动性” 对话 倾听 润泽
下载PDF
打破“主体性”神话 促进“教”“学”融合
3
作者 李婷婷 《成才之路》 2021年第34期61-63,共3页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尊重学生“主体性”,打破“主体性”神话,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融合。文章阐述“教”与“学”的关系,指出“...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尊重学生“主体性”,打破“主体性”神话,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融合。文章阐述“教”与“学”的关系,指出“主体性”神话既割裂“教”与“学”的关系又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探讨“教”与“学”的融合对策,旨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与“学” 主体性”神话 教学融合 师生关系 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主体的建构与重构:社会视域下的哪吒形象嬗变
4
作者 叶大扬 叶思敏 《东南传播》 2020年第5期63-65,共3页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东方神话形象再创作的成功范例,片中的主要形象哪吒,作为东方传统神话典型名片之一,其文化视觉形象几经变迁。在其形象不断流变的背后,也反映着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更迭。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试图从历史文化溯源...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东方神话形象再创作的成功范例,片中的主要形象哪吒,作为东方传统神话典型名片之一,其文化视觉形象几经变迁。在其形象不断流变的背后,也反映着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更迭。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试图从历史文化溯源的角度出发,探索在不同的社会视域环境下,哪吒形象经历了怎样的建构与重构,这种变化与文化社会场域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性,继而为当代动画电影重塑东方传统神话原型提供了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构 神话主体 哪吒形象 社会内涵
下载PDF
西部本土作家群的崛起、超越与启示
5
作者 李震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5期17-25,共9页
21世纪以来崛起的西部本土作家群,已呈现出对1980年代西部文学整体超越的趋势。与思潮意义上的1980年代西部文学中,以外来者为主的上一代西部作家,主要将西部作为“他者”和支点,展开社会历史反思和自我救赎的书写相比较,21世纪以来崛... 21世纪以来崛起的西部本土作家群,已呈现出对1980年代西部文学整体超越的趋势。与思潮意义上的1980年代西部文学中,以外来者为主的上一代西部作家,主要将西部作为“他者”和支点,展开社会历史反思和自我救赎的书写相比较,21世纪以来崛起的西部本土作家,才真正将西部变成了文学书写的主体,开启了对西部多民族地区现代化、对西部文化精神和自然生态的书写,并力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西部图景,进而尝试以主体性神话叙事,建构西部文学的现代性。这些探索不仅创造了西部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新高度,而且以西部的特异性对文学写作构成了种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本土作家 西部文学 主体神话叙事 现代性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理论的政治路径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84,共4页
现代自由民主传统奠基于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这场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为后世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一种"政治想象",启蒙精神所蕴含的自由、平等理念两百多年来不断推进西方社会的进步,包括资本主义和社... 现代自由民主传统奠基于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这场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为后世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一种"政治想象",启蒙精神所蕴含的自由、平等理念两百多年来不断推进西方社会的进步,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内的多种政治制度的不断尝试,实质上就是试图以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更好地实现现代民主的真谛。社会主义运动是接替资本主义继续完成建构现代民主社会制度的浩大历史性政治工程,追求社会主义的过程,即是现代民主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没有终点,任何僵化的政治观念及体制都必将损害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导致其向对立面转化。因此拉克劳与墨菲指出,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只有具备开放性和多元性,在不断地实践领导权接合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真正的民主并促进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拉克劳与墨菲 主体神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