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辅导员主体美的构建
1
作者 孙荣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09年第12期72-73,共2页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质量。辅导员的主体美主要包括高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个人形象、高超的工作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辅导员 主体美 构建
下载PDF
主体品性的定格和物化——论稼轩词美与用典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学祖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但这种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只是其表,"志士失职而志不平"和杜鹃啼血似的慷慨悲壮才是稼轩典故意象蕴涵的内美本质。典故意象之大量运用对稼... 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但这种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只是其表,"志士失职而志不平"和杜鹃啼血似的慷慨悲壮才是稼轩典故意象蕴涵的内美本质。典故意象之大量运用对稼轩词的主导美学特质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内容上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形式上的"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征。3.对其用典之词既慷慨悲壮又含蓄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同形同构 主体品性 陌生化 构境作用 学特质 典故意象 意境 辛弃疾
下载PDF
主体品性的定格和物化——论稼轩词美与用典
3
作者 陈学祖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63-67,共5页
稼轩词典故意象折射出主体的品性美,这体现在其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上。稼轩词在内容上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有统摄作用,在形式上则突出地以含蓄蕴藉的传情方式表现美的情怀,从而深化了意境之美。
关键词 典故意象 主体品性 含蓄蕴藉 构境作用 辛弃疾 学特征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真诚面对观众——电视节目应有的主体人格美 被引量:1
4
作者 封秀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58-59,共2页
本文具体研究了电视节目应具有的人格美感并论述了实现人格美的几个环节 ,诸如 :主体人格的回归 ,主体人格的实现以及实现主体人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主体人格 主体人格 电视节目 观众
下载PDF
《巴黎手稿》中人的主体性复归的道路探索——基于劳动解放理论的“美的主体行动”的考证
5
作者 王炳涵 《唐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8-37,共10页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冀望追求的此岸目标,劳动解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手段。马克思通过揭露社会现实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认为走出异化、走向自由发展的基础在于劳动解放、根本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复归。马克思从异化的四个阶段阐释复归的四重...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冀望追求的此岸目标,劳动解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手段。马克思通过揭露社会现实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认为走出异化、走向自由发展的基础在于劳动解放、根本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复归。马克思从异化的四个阶段阐释复归的四重要素,这不仅指向了人的主体性复归的“美的主体行动”方式,即立足劳动之基、把握美的行动规律、复现人的类本质,也为当代劳动者的美的主体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异化劳动 劳动解放 主体行动
下载PDF
谈图书馆中的美学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慧娟 杨永莉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2年第3期108-108,共1页
图书馆美是主体美与环境美等多种因素的统一。图书馆的主体美 ,即人员的素质、管理的和谐有序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馆 主体美 环境 图书馆员 图书馆管理
下载PDF
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特价值与审美特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漱芬 王增明 《武陵学刊》 1996年第5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丁玲 独特价值 特质 中国女性文学 莎菲 女性意识 主体美 女子气 女性世界
下载PDF
试论“稼轩式用典”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定广 陈学祖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稼轩式用典”使稼轩词获得了“格式塔质”——审美超越境界。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有明显的类型化特征,其典故人物意象的人格美主要呈两种类型,即崇高悲壮美和魏晋风度美,实质上都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和折射。“稼轩式用典”对... “稼轩式用典”使稼轩词获得了“格式塔质”——审美超越境界。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有明显的类型化特征,其典故人物意象的人格美主要呈两种类型,即崇高悲壮美和魏晋风度美,实质上都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和折射。“稼轩式用典”对稼轩词主导美学特质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性;3)对悲壮、阔大而又沉郁、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式用典 同形同构 主体品性 陌生化 构境作用
下载PDF
期待美的教学: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彦明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0,共4页
美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美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另一方面要使师生成为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人。目前,在对美的教学的探索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美的泛化、美的形式化、美的... 美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美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另一方面要使师生成为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人。目前,在对美的教学的探索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美的泛化、美的形式化、美的唯美化、美的工具化等。美的本质应该是自由与善,美的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对自由与善的追求,评价教学是否是美的教学的标准应该就是看其是否体现了自由与善的品质。美的教学的标准是和谐,但更应该是冲突。适当创设冲突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其对美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教学 教学 主体 社会学
下载PDF
论向美而生的课堂
10
作者 黄霖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2期50-52,共3页
教学活动从形式"借美"转向"立美"。"美"成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可忽视的标准。美丽学堂、美丽学伴、美丽学者三方面的向美而生对于构建美丽而高效的课堂至关重要。知识劳动美视角的向美而生的课堂包括... 教学活动从形式"借美"转向"立美"。"美"成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可忽视的标准。美丽学堂、美丽学伴、美丽学者三方面的向美而生对于构建美丽而高效的课堂至关重要。知识劳动美视角的向美而生的课堂包括,教学劳动过程美立美丽学堂;以教学劳动组织美立美丽学伴;以教学劳动主体美立美丽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 教学主体美 丽课堂
下载PDF
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11
作者 谌知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维纳斯 绝对性 的形态 艺术 艺术作品 相对性 雕像 主体美 内在 外在
下载PDF
秘书工作的审美意义
12
作者 文广会 吕子静 王月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4-26,共3页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审美意义。秘书工作作为一种重要而古老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展示着秘书人员作为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它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有着独特的审美特性。秘书工作的审美意义在于功...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审美意义。秘书工作作为一种重要而古老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展示着秘书人员作为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它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有着独特的审美特性。秘书工作的审美意义在于功利之美、创造之美、形式之美和主体行为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工作 功利之 创造之 形式之 主体行为之
下载PDF
浅析音乐教师音乐审美修养的三个方面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9-60,共2页
培养青少年对音乐文化的了解 ,主要应从音乐审美能力开始 ,因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加强审美修养。本文从音乐教师对音乐现实美的了解、理解和把握 ,音乐教师主体精神美的修养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把握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使音乐教师... 培养青少年对音乐文化的了解 ,主要应从音乐审美能力开始 ,因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加强审美修养。本文从音乐教师对音乐现实美的了解、理解和把握 ,音乐教师主体精神美的修养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把握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使音乐教师具备完美品格 ,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师 音乐审修养 现实 主体精神 音乐形式 音乐文化 能力 音乐教学
下载PDF
拯救童言之美
14
作者 管建刚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9期8-9,共2页
美是与自由的心灵连在一起的。美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
关键词 主体需求与的生成
下载PDF
安详:人生幸福的必备心态
15
作者 陈新新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论证了安祥是主体美妙至善的心态,具有统一和谐、宁静安适和明彻透悟三重有机联系的特征;分析了安祥心态对于主体有效获取健康、财物、荣誉等,并从中得到幸福体验的重大积极意义;讨论了适度欲望、大公无私、自我概念、认识方法... 本文论证了安祥是主体美妙至善的心态,具有统一和谐、宁静安适和明彻透悟三重有机联系的特征;分析了安祥心态对于主体有效获取健康、财物、荣誉等,并从中得到幸福体验的重大积极意义;讨论了适度欲望、大公无私、自我概念、认识方法、自我反省与安祥的关系,指出了主体建设安祥心态的必要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分析方法 欲望 内心世界 认识方法论 方法和途径 主体美 生活目标 心境 自我评价
下载PDF
我手指所知道的一切:电影美觉主体,或肉身的视觉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晓强(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4,共11页
本文为电影现象学的综述性论文,维维安·索布切克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的肉身感知前提出发,沿着一条身体经验的线索对新千年之前由索布切克、琳达·威廉姆斯和劳拉·马克斯等人所引领的北美现象学电影研究进行了... 本文为电影现象学的综述性论文,维维安·索布切克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的肉身感知前提出发,沿着一条身体经验的线索对新千年之前由索布切克、琳达·威廉姆斯和劳拉·马克斯等人所引领的北美现象学电影研究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通过质疑视觉对其他感觉的特权,将看电影的经验推广到各种不同的身体感官,本文提出了基于感官综合的电影美觉主体概念,并思考了联觉与共觉、身体与再现、字面与隐喻等具身体验方面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主体 活的身体 电影体验 现象学
原文传递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n Impediment to True Democ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17
作者 Amy Yun-Ping Chen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5期382-390,共9页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democracy is something that can lead everyone toward a better nation and a free and fair society. In 1954,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democracy is something that can lead everyone toward a better nation and a free and fair society. In 1954,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evolution of U,S. democracy that made the beautiful American dream available for each individual. However, six decades later, the debate over educational inequality continues. People are still fighting for their equality and well-being. Along with dramatically influent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al inequality destroys the commitment of this democratic nation to offer equal opportunity, care, and social justice to young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s it relates to 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discrimination in urban schoo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knowledge of inequality in the U.S. school system and to rais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awareness to help American children to have equal chances in education and to achieve future su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CRACY public education social mobility racial inequality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
下载PDF
Evaluating Benefits of Sport Mega-Events on the Host Cities" Effects of the 34th America's Cup on Naples
18
作者 Rosa Caiazza Ioannis Minis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2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Sport tourism events refer to sport activities with potential to attract tourists, media, athletes, and other sporting officials, with the primary purpose for travel being participating in or viewing sport. Sport mega... Sport tourism events refer to sport activities with potential to attract tourists, media, athletes, and other sporting officials, with the primary purpose for travel being participating in or viewing sport. Sport mega-events, such as America's Cup,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 strong component of tourism, and are becoming an integral and major par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 sport mega-events can accelerate the host cit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se of the 34th America's Cup for Napl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this event on the city, the authors first propose a general framework of main benefits that sport mega-events may bring to host cities, and subsequently, the authors applied this framework to the Naples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rica's Cup tourism management sport mega-events
下载PDF
A Brief View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19
作者 ZHU Li-y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takes shape in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argu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introspection of Practice Aesthetics in modem C... In recent years,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takes shape in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argu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introspection of Practice Aesthetics in modem China, in which the existence dimension in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reaking the theoretical limitation of present Practice Aesthetics. Therefore, in terms of the distinctive contex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Marxist existentialism offers a possible way to break the current aesthetics and represents a multiple academic pursuit of Marxist, Chinese and modem aesth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Practice Aesthetics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