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领办合作社扶贫主体耦合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美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21期178-179,共2页
在大扶贫格局时代,企业领办合作社现象不断增加使我国扶贫主体呈现多元化,出现不同利益主体参与扶贫的耦合现象,包括企业控制合作社、企业与合作社相互控股、企业与合作社平等互利但相互独立等三种耦合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企... 在大扶贫格局时代,企业领办合作社现象不断增加使我国扶贫主体呈现多元化,出现不同利益主体参与扶贫的耦合现象,包括企业控制合作社、企业与合作社相互控股、企业与合作社平等互利但相互独立等三种耦合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企业领办合作社发挥益贫效果,内有组织形式、理事长情怀、自身力量和资本优势提升的驱动力,外有政策支持和社会责任的推动。虽然企业领办合作社优势颇多,但因其发展时间较短,且易产生合作社的异化,目前并未完全发挥出扶贫作用。因此,应采取加大政府的支持、出台明确的法律规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大监督机制等措施,深入挖掘企业领办合作社的益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领办合作社 扶贫主体耦合 益贫效果
下载PDF
市场导向下“双主体耦合+三维度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李贵妃 易远宏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基于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人力资本理论和“OBE”教育理念为基础,创新提出“双主体耦合+三维度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引导的双课程体系,实行学分替代,创新考核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人力资本理论和“OBE”教育理念为基础,创新提出“双主体耦合+三维度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引导的双课程体系,实行学分替代,创新考核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并从教师队伍建设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出优化模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双课程体系 主体耦合 模式优化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主体关系探析——以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福圣 闫广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2-25,共4页
学校、企业和政府是构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3个重要耦合主体。职业院校具有技能人才储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积累聚集功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行业企业承担办学行业依托、人才培养"订制"、参与&qu... 学校、企业和政府是构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3个重要耦合主体。职业院校具有技能人才储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积累聚集功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行业企业承担办学行业依托、人才培养"订制"、参与"双师"培养、共构工学模式等角色,成为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沃土;政府部门搭建政策引领、园区发展、大赛引领、改革示范和产教对接等平台,是主导互动发展的有形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发展 耦合主体 改革创新示范区
下载PDF
超声破乳-离心分离耦合工艺净化回收炼油厂乳化污油
4
作者 刘涛 谢文玉 +3 位作者 温福 何晓礼 朱越平 李长刚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针对中国石化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的炼厂乳化污油,当采用常规的长时间沉降切水回收后掺炼时,严重影响了常减压装置的安稳运行及其换热网络平衡。在实验基础上,设计出1套超声破乳-离心分离耦合主体工艺、处理量为400 L/h的乳化污油净... 针对中国石化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的炼厂乳化污油,当采用常规的长时间沉降切水回收后掺炼时,严重影响了常减压装置的安稳运行及其换热网络平衡。在实验基础上,设计出1套超声破乳-离心分离耦合主体工艺、处理量为400 L/h的乳化污油净化回收中试装置。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连续稳定运行37 d,共处理炼厂高度乳化的清罐污油110 t,得到净化油72 t,乳化污油油料回收率为98.0%~98.4%;所得净化油的含水质量分数均小于0.1%,含盐质量浓度不超过15 mg/L,灰分低于0.04%,均达到净化油品质相应指标要求,净化油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无再次乳化现象发生,实现了乳化污油高品质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乳化污油 超声破乳-离心分离耦合主体工艺 脱水除油 净化回收 净化油
下载PDF
湖南乡村产业振兴模式与农村资源的耦合 被引量:9
5
作者 曾广录 秦小珊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6,共13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示范走上全域,必须改变扶贫时代由外生力量推动的主导模式,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走特色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形成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乡村振兴模式是关键。从资源禀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示范走上全域,必须改变扶贫时代由外生力量推动的主导模式,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走特色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形成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乡村振兴模式是关键。从资源禀赋看,与发展农村产业相关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基础、主体资源。根据湖南实际,与湖南农村地区资源禀赋相耦合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主要包括五类:休闲旅游型、农旅融合型、特色农业型、文化传承型、综合治理型。根据市场投资动力的大小,与这些产业振兴模式对应的主体资源耦合模式主要为市场型、市场+政府型、市场+政府+乡贤型、政府+乡贤+社会帮扶型。各地区应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及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资源禀赋 产业耦合模式 主体耦合模式 市场动力
下载PDF
“五治融合”中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机制研究--以阜阳市“四事四权”工作法为例
6
作者 朱成李 吕晨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
建立“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对阜阳市白行社区乡村治理的探究中发现,该社区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白行中心村新农村建设,同时,以扶贫、信访及矛盾调解为桥梁... 建立“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对阜阳市白行社区乡村治理的探究中发现,该社区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白行中心村新农村建设,同时,以扶贫、信访及矛盾调解为桥梁,对各种村级组织进行赋能,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让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治理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进而通过网格管理的统筹和多元主体的耦合,实现“五治”的有机融合。在整个过程中,“五老调事”是规则依据的有力创建者和执行者,“支部说事”和“网格管事”各类村级组织是联动枢纽,“群众议事”在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的利益连接机制是“五治融合”乃至构建乡村社会整体的动力源泉,而“五治融合”的核心在于乡村多重治理主体之间的耦合性,通过构建价值共同体、组织共同体、行动共同体,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治融合” 乡村治理共同体 主体耦合 四事四权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基于主体与要素耦合性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7
作者 张燕 潘亚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产业振兴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根本之策。从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农户为主的“合作社”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政府、农户、企业多力量联合的“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和以政府为核心... 产业振兴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根本之策。从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农户为主的“合作社”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政府、农户、企业多力量联合的“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和以政府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模式。根据不同发展模式要素需求与禀赋结构的一致性,构建“要素组织主体利益博弈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主体与要素耦合性下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即在要素与主体耦合下资本形成,在资本形成与利益博弈匹配下产生异质性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其耦合性并根据具体案例探究“主体要素”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框架,为乡村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模式 模式选择 主体要素”耦合
下载PDF
“三治融合”中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机制研究——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玲玲 杨欢 赵晓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建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对留坝县“三治融合”的探究中发现,该县创新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并以扶贫为纽带赋能各类村级组织,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机制,实... 建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对留坝县“三治融合”的探究中发现,该县创新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并以扶贫为纽带赋能各类村级组织,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进而通过乡规民约的再造和多元主体的耦合,实现了三治的有机融合。在整个过程中,乡规民约是顶层设计和规则依据,各类村级组织是枢纽,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社一体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动力,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的耦合是实现“三治融合”的关键所在,通过价值共同体、组织共同体、行动共同体的建构,促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共同体 利益联结机制 村级组织 主体耦合
下载PDF
Effects of nano-SiO_2 on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polypropylene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波 冯玉杰 +1 位作者 田言 韩俐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5期686-689,共4页
SiO2 nano particle, through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silicane coupling agent KH-570,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ake nano SiO2/PP composite material by the melt-out blending process with twin-screw extruder. Effects o... SiO2 nano particle, through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silicane coupling agent KH-570,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ake nano SiO2/PP composite material by the melt-out blending process with twin-screw extruder. Effects of nano SiO2on the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of PP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material impact broken fracture,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diameter of SiO2nano particle using SEM, XRD and TEM,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strength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nano SiO2/PP composite material were improved apparently; the impact strength of PP was fracture was increased to 67% when the nano SiO2 content was 4%; while the nano SiO2 particle upon surface treatment will impose obvious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function over PP crys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硅烷 耦合主体 高温回火
下载PDF
Study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Glass Bead by a Block Copolymer Coupling Agent
10
作者 李殷 张冰 周晓东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4期453-457,共5页
A tri-block copolymer coupling agent polystyrene-block-poly(n-butyl-acrylate)-block-poly(γ-methacryloxypropylt rimethoxysilane)(PS-b-PnBA-b-PMPS)was synthesized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and its mo... A tri-block copolymer coupling agent polystyrene-block-poly(n-butyl-acrylate)-block-poly(γ-methacryloxypropylt rimethoxysilane)(PS-b-PnBA-b-PMPS)was synthesized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and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The glass bead was treated with the block copolymer coupling agent,and then studi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sult showed that strong interaction was formed between the block copolymer coupling agent and the surface of glass bead,and then the block of poly(n-butylacrylate)formed a layer of film on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耦合主体 玻璃珠子 表面修饰 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