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柯的主体诗学——一种未来实践哲学构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8,共8页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同性恋的性试验,福柯企图把人的生命存在转变成一种审美化的自我塑造活动,因而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促成新型主体转变的生存美学。在他的后期著述中,其不遗余力探讨的主体诗学是以维护身体快感的自由为目标的,是以主体审美化的自我创生为前提的。福柯的主体诗学,无疑是在诉诸一种“伦理政治”的抵抗策略。这种伦理政治以其局部的和分散的斗争方式,体现了一种多形态实践的和审美主义的后现代政治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主体诗学 审美主义 自我伦理学 自我技艺 生存美学
下载PDF
现代主体诗学的清理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
2
作者 曹万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31,共6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新时期以前当代诗学的基本格局,即对五四以来主体诗学的清理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诗人情感与表达方式的清理是核心,艾青与何其芳是典型的例证,"何其芳现象"是这种转变的标志。《...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新时期以前当代诗学的基本格局,即对五四以来主体诗学的清理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诗人情感与表达方式的清理是核心,艾青与何其芳是典型的例证,"何其芳现象"是这种转变的标志。《讲话》以后,诗歌转为新诗人的农民内容与民歌形式的民歌体新诗,民歌体叙事诗成为客体诗学开启的标志,构成当代诗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主体诗学 客体诗学 何其芳现象 民歌体新诗
下载PDF
主体间诗学: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的特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毓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60,共12页
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体间诗学。研究者既没有把刘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视作一个完全异己的、另类的他者,也没有以本体地位自居,俯瞰它,而是高度尊重并认同它的身份,在世界艺术理论平台上把它视作另外一... 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体间诗学。研究者既没有把刘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视作一个完全异己的、另类的他者,也没有以本体地位自居,俯瞰它,而是高度尊重并认同它的身份,在世界艺术理论平台上把它视作另外一个话语主体,并基于一些共同的基本因素,主要采取边译边释的话语方式,以另一主体的方式与其进行平等对话。双方话语之间真正的意义和交织,不仅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源性和类似,而且在于它们之间的比较,也即发现每个传统内相对于另一个传统的差异性,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理解而非判断对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跨文化 《文心雕龙》研究 主体诗学 他者
下载PDF
后人类理论:从批判理论迈向主体性诗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建国 《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241-255,共15页
本文首先盘点后人类理论的源流和研究现状,继而对后人类、后人类理论和后人文主义三个术语做出界定和辨析,提出后人类是想象性符号表征,后人类理论是后人类主体形象所引发理论话语的总称,后人文主义是后人类理论的理论立场之一,三个术... 本文首先盘点后人类理论的源流和研究现状,继而对后人类、后人类理论和后人文主义三个术语做出界定和辨析,提出后人类是想象性符号表征,后人类理论是后人类主体形象所引发理论话语的总称,后人文主义是后人类理论的理论立场之一,三个术语在概念结构上具有层级差异。本文第三部分提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后人类理论已由深受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批判理论发展成一种别具特色的主体性诗学,创造出一系列后人类主体形象,包括赛博格主体、生命-佐伊主体、行动网络主体,体现出主体观由内在实体性向想象表征性、封闭自律性向开放中介性、同质单义性向异质多义性、我向静观性向他向矢量性的一系列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当下学术界积极建构的理论取向和不负当下的政治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后人类理论 后人文主义 主体诗学
下载PDF
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齐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然而,该理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盲点。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文化地位 意识形态 译者的诗学观与主体 不充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