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间性哲学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被引量:18
1
作者 易鹏 鲁宽民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1,共3页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间性。要通过培育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间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间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主体哲学
下载PDF
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复查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3,共4页
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思中产生的。其发现,经历了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的借贷主体论,笛卡儿时期的认识论,康德、费希特体系的先验主体论和谢林、黑格尔体系的绝对主体论,最终发展为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提出的主体间性。
关键词 教师文化 后现代主义 本体论哲学 黑格尔体系 主体哲学 教育哲学
下载PDF
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家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5,共3页
师生关系是校园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以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为指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基本途径,坚持动态、差异地看待师生关系,在师生合作中体现... 师生关系是校园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以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为指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基本途径,坚持动态、差异地看待师生关系,在师生合作中体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哲学 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 师生交互 动态观 差异观 合作观
下载PDF
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下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万群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主体间性哲学为大学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不仅有助于把握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外语课程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教学范式转型,也有助于探索新...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主体间性哲学为大学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不仅有助于把握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外语课程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教学范式转型,也有助于探索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从科学发展观、语言间性、文化间性、师生自主间性、媒体间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为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根据主体间性教育哲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将是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赋予语言间性和文化间性的有效学习是中心任务,师生主体的自主性是关键,媒体间性是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大学外语教育 教学改革 主体哲学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雷扬 《鄱阳湖学刊》 2011年第5期24-30,共7页
生态文明是我国面对工业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明理念。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是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它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向一种新的指导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即我与他者之间... 生态文明是我国面对工业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明理念。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是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它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向一种新的指导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即我与他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平等主体的哲学。以主体间性哲学为指导进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还可加强此方面的国际对话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危机 主体哲学 主体哲学
下载PDF
主体间性哲学视阈下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铃铃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年第10期65-66,共2页
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用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替代了主客体之间的非平等关系,从而实现了从"主体—客体—主体"到"主体—主体"之间的角色换位,使在诚实、互信、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交往理性。文章试图沿着主体间性的思路去审... 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用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替代了主客体之间的非平等关系,从而实现了从"主体—客体—主体"到"主体—主体"之间的角色换位,使在诚实、互信、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交往理性。文章试图沿着主体间性的思路去审视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试图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重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哲学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主体哲学
下载PDF
关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升臻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0-112,176,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哲学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和客体
下载PDF
刍议主体间性网络课程及其建构路径
8
作者 范茗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2期126-127,共2页
主体间性网络课程的构建主要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基础载体,在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考察科学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构建教师、学生、文本和技术之间多重交往体系的新型课程形态。新时期构建主体间性网络课程... 主体间性网络课程的构建主要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基础载体,在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考察科学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构建教师、学生、文本和技术之间多重交往体系的新型课程形态。新时期构建主体间性网络课程,能够形成课程优势,通过目标设定、呈现方式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评价创新等促进课程作用的发挥,为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主体间性网络课程以及建构路径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哲学 网络课程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一种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转向的理论创新——评蒙冰峰博士的《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
9
作者 廉永杰 《中国农村教育》 2020年第17期5-6,共2页
主体间性哲学观是在对主体性哲学观辩证否定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它修正了传统的“主客二分”对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方式,迈向人类主体存在的方式和境遇。作为对主体性的境界升华,主体间性哲学观的... 主体间性哲学观是在对主体性哲学观辩证否定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它修正了传统的“主客二分”对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方式,迈向人类主体存在的方式和境遇。作为对主体性的境界升华,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形成有着其深层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格教育 主体哲学 主体哲学 辩证否定 实践逻辑 主客二分 人类主体 理论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道德人格教育范式的应然转向——评《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
10
作者 刘玲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113,共1页
主体间性哲学观是在修正传统本体论和认识论"主客二分"对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相关性、统一性和协调性的新范式,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形成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主体间性哲学观是在修正传统本体论和认识论"主客二分"对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相关性、统一性和协调性的新范式,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形成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于一体,体现着古代中西方对主体性的懵懂思考,现代社会主体性的极大张扬,当代哲学开启的主体间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21世纪初,随着主体间性在教育中的运用,这一理论成为道德教育的前沿热点,并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格教育 社会主体 道德教育 主体哲学 实践逻辑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统本体论 前沿热点
下载PDF
主体间性: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向及启示
11
作者 郭剑 《中国地市报人》 2021年第10期95-97,共3页
主体间性哲学告诉我们,传者、内容、受众都是以主体的形式共存于新闻传播活动中。这种“主体-主体”之间能动的交流对话方式,体现的是我(们)和你(们)、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它扬弃了主体性哲学中,主体、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 主体间性哲学告诉我们,传者、内容、受众都是以主体的形式共存于新闻传播活动中。这种“主体-主体”之间能动的交流对话方式,体现的是我(们)和你(们)、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它扬弃了主体性哲学中,主体、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本文以主体间性哲学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为逻辑起点,探寻新闻传播活动中传与受关系的重构,以及主体间性哲学对党报采编行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活动 交流对话 新闻传播方式 传者 沟通与交往 主体哲学 采编 主体哲学
下载PDF
二语习得中反馈研究的哲学溯源
12
作者 张凯 王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反馈研究正从认知心理范畴转向社会文化范畴,究其根源,是受到哲学的现代转向——由主体性哲学转向主体间性哲学——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对主体间性内涵的阐释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分析反馈的主体间性本质...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反馈研究正从认知心理范畴转向社会文化范畴,究其根源,是受到哲学的现代转向——由主体性哲学转向主体间性哲学——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对主体间性内涵的阐释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分析反馈的主体间性本质,并进一步探索反馈的哲学本质对二语教学的启示,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范畴 主体间哲学 共在性 交互性 所指性 协同性
下载PDF
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思想政治课堂的学生表达权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合占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7期40-41,共2页
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渗透,使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应该是单纯地以教师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模式,而应该是师生交互活动的模式。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 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渗透,使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应该是单纯地以教师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模式,而应该是师生交互活动的模式。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确立并发展交互的师生关系。而确立和践行主体间性教育理念的关键就是学生获得并发展课堂表达权。当前,作为基层思想政治教师,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将课堂表达权还给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哲学 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课堂 表达权
原文传递
话语的评价系统:语言人际功能的跨学科研究
14
作者 侯杰 孙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3-26,共4页
评价系统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新拓展,旨在探索话语中表达说话人/作者的感觉、判断及协调说话人/作者与听话者/读者之间关系的评价资源。评价系统通过词汇语法层评价意义的探索,完成了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小句分析的超越,其评价框... 评价系统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新拓展,旨在探索话语中表达说话人/作者的感觉、判断及协调说话人/作者与听话者/读者之间关系的评价资源。评价系统通过词汇语法层评价意义的探索,完成了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小句分析的超越,其评价框架兼具有主体间哲学、价值论、元伦理学、心理学和美学倾向,是具有社会学性质的语篇分析工具,也是篇章语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功能 评价系统 主体间哲学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从多维视角审视原语文本中差异性特征的传译问题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会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8-51,共4页
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阻碍着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翻译才成为一种必要。而翻译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就是原语文化中相对于目的语文化而言的差异性特征的传译问题。笔者从主体性哲学、译... 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阻碍着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翻译才成为一种必要。而翻译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就是原语文化中相对于目的语文化而言的差异性特征的传译问题。笔者从主体性哲学、译者的职业道德、陌生化理论、读者的接受心理等角度出发,并结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具体情况讨论了适度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传达原文差异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主体哲学 职业道德 陌生化 文化殖民 同谋
下载PDF
动态化量刑论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党库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08,共5页
量刑活动以公正、合理为其价值目标。但在以国家主义、职权主义为主导的诉讼观念之下,量刑活动实际上缺乏参与性。量刑的单边性、静态性及其弊端要求我们在量刑观念上要有转变。动态化量刑以主体间性哲学和博弈论为其思想基础,认为量刑... 量刑活动以公正、合理为其价值目标。但在以国家主义、职权主义为主导的诉讼观念之下,量刑活动实际上缺乏参与性。量刑的单边性、静态性及其弊端要求我们在量刑观念上要有转变。动态化量刑以主体间性哲学和博弈论为其思想基础,认为量刑过程应该公开化、民主化,量刑利益攸关方应深度博弈,让影响量刑的诸因子的证明、权重在动态博弈中尽可能达至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动态化 主体哲学 职权主义 人本主义
下载PDF
检察机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理正当性
17
作者 吕志祥 张昕韬 陶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但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流域上中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监督机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但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流域上中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监督机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当主动作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文章从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公共利益指引下的能动检察、行政检察对环境行政之促进、检察机关环境正义之使命、主体间性哲学对环境检察之启示等方面分析了检察机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理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环境正义 能动检察 主体哲学
下载PDF
中西哲学在慈善理念上正殊途同归
18
作者 陆镜生 《慈善》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的往圣先贤倡导仁爱、慈悲、博爱精神。这种根本的价值观源自他们视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观。中国儒释道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是'和'的哲学,指明主客合一,心物合一,物我合一,内外合一,天人合一。这成为仁爱、博爱、慈悲... 中国的往圣先贤倡导仁爱、慈悲、博爱精神。这种根本的价值观源自他们视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观。中国儒释道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是'和'的哲学,指明主客合一,心物合一,物我合一,内外合一,天人合一。这成为仁爱、博爱、慈悲生发的源泉。西方现代哲学从笛卡尔以来,二元对立和二分逻辑一直占主导地位,就是所谓的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类与自然、上帝与世界、个人与社会、我与他等二元对立。现代哲学的目的就是主体认识和征服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理念 宇宙观 万物一体 后现代主义 天地万物 宇宙人生 人类中心主义 主体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二元对立 中西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