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9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路径探析
1
作者 吴志先 林怀艺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全新课题,然而传统师生“主客”分离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灌输模式为主,存在较大弊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路径,强调师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全新课题,然而传统师生“主客”分离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灌输模式为主,存在较大弊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路径,强调师生互为主体,将传统单向式教育转化为交往式、对话式教育,才能内化创新创业,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从主体间性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主体间性下创新创业教育特征,并从师资、课程、平台3个要素对创新创业路径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范式——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审视
2
作者 任海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 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而他者性建立非利益交换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充分认同主体间差异的现实、建立现实的非对称性关系,从根本上破除主体间性“唯我论”根基、改变主体间性“同一性关系”论调、打破主体间性对称性关系,是对主体间性的进一步超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照下,他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生命丰富性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建构的师生关系是具有非对称性的新型关系,赋予教育者承担对受教育者无限责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有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主体间性 他者 哲学范式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3
作者 华芸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16期239-241,共3页
高校学生管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受传统主体性管理方式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管理体制刚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和学生工作定位模糊化等主要问题。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要求围绕学生管理“双主体”理念,加... 高校学生管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受传统主体性管理方式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管理体制刚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和学生工作定位模糊化等主要问题。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要求围绕学生管理“双主体”理念,加强主体间互动,创建“四位一体”学生自治管理平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最后提出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高校 学生管理
下载PDF
论翻译活动的文化具身性——具身认知动力系统视阈下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4
作者 尹穗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20世纪60、7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消解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引起了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进而导致翻译研究领域各种中心论的破除和主体间性主题的浮现。此外,现象学引发了认知科学的二次革命,抛弃了计算隐喻的具身认知... 20世纪60、7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消解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引起了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进而导致翻译研究领域各种中心论的破除和主体间性主题的浮现。此外,现象学引发了认知科学的二次革命,抛弃了计算隐喻的具身认知科学在诸多领域引发了变革,其动力系统理论在整体主义思想、耦合关系、持续动力交互方面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有重大启示,可揭示翻译活动的文化具身性和主体间对话交互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系统理论 主体间性 文化具身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主体间性思想
5
作者 王洁群 潘文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文心雕龙》对创作主体与“物”主体、他者主体、内在主体以及语言主体之间主体间性关系的描述,变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将仅描述人与人的主体间性关系拓展至人与世界万物,这种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使其主体化、人格化并与之交往的思想... 《文心雕龙》对创作主体与“物”主体、他者主体、内在主体以及语言主体之间主体间性关系的描述,变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将仅描述人与人的主体间性关系拓展至人与世界万物,这种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使其主体化、人格化并与之交往的思想,正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独创性所在。创作主体与“物”主体邀游交流生成的“思理”、与他者主体研阅沟通产生的“穷照”、与内在主体资养交往达成的“虚静”状态,以及与语言主体精微对话形成的“焕然”的艺术境界,都阐明了主体间性思想的意义所在:主体在与另一主体沟通交往过程中,彼此都获得了超越单一封闭主体的新内涵,生成了主体与主体融会后的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主体间性 创作论 神与物游 虚静
下载PDF
我国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及其和谐共生
6
作者 胡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我国多民族民歌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产生主体间性。多民族民歌的产生和分布主要得益于多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文章探讨了多民族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间性关系,揭示了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多民族民歌的... 我国多民族民歌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产生主体间性。多民族民歌的产生和分布主要得益于多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文章探讨了多民族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间性关系,揭示了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建立在多民族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多民族民歌和谐共生,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也包含着多重和谐意蕴。这些和谐意蕴赋予了民歌新的价值功能。多民族民歌的和谐共生,成为确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民歌 主体间性 和谐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研究
7
作者 张凤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最重要的两个主体要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一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不是普通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彰显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最重要的两个主体要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一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不是普通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彰显对象的主体性、教育者的“平等首要性”、主客体的二重融合性等特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特征,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适度艺术、平等互动艺术、真诚共享艺术、价值共识艺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下载PDF
文学疾病叙事的医患主体间性诠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向扬 高红梅 +1 位作者 常非 王轶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5,55,共5页
在人文医学领域,疾病叙事是患者与医者生命书写的一部分和建构自我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文学史上的疾病叙事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逐步获得作为文学主题的独立地位。叙事医学的视角下,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言说疾病的“不可见”维度,弥合... 在人文医学领域,疾病叙事是患者与医者生命书写的一部分和建构自我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文学史上的疾病叙事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逐步获得作为文学主题的独立地位。叙事医学的视角下,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言说疾病的“不可见”维度,弥合“可见”与“不可见”的裂痕。以白先勇的两部短篇小说为样本,对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做了具体的叙事医学阐释,说明其从对“不可见”的具身体验的言说走向肉灵跨越的身心救赎的丰富意蕴;同时指出过往疾病叙事中医者角色的缺席,提出利用文学文本疾病叙事建立医患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疾病叙事 医患主体间性
下载PDF
免疫治疗药物主体间性“双线”教学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秦玮 王敬彦 +2 位作者 王光辉 郑公朴 高红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1120,F0003,共5页
免疫治疗药物是一类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治疗疾病的药物,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其在缓解疾病症状,改善重度炎症带来的不良预后方面尤为重要。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科技产业不断掀起创新浪潮,国家出台多项指导意见,要求学校... 免疫治疗药物是一类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治疗疾病的药物,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其在缓解疾病症状,改善重度炎症带来的不良预后方面尤为重要。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科技产业不断掀起创新浪潮,国家出台多项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加强线上教学,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区域的影响,促进了资源共享,激发了学生兴趣。然而,经过实践性检验,单一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模式均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以重度炎症免疫用药为例,融合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进行免疫治疗药物的线上线下“双线”教学探索。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个体学习的重要性,解决了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主体间性“双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药物 互联网时代 “双线”教学 主体间性 重度炎症免疫用药
下载PDF
“时间深处的泅游”——论李越诗集《远游》的主体间性诗学
10
作者 杨金翰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相比于“主体性”诗学,诗人李越的写作体现出一种“主体间性”的诗学路径。他规避人对世界知识性的把握、介入,悬置人对世界的主体性投射,力图还原生活中的本真现象和追问人生活的真实状态。通过对李越诗集《远游》的文本细读,可以看到... 相比于“主体性”诗学,诗人李越的写作体现出一种“主体间性”的诗学路径。他规避人对世界知识性的把握、介入,悬置人对世界的主体性投射,力图还原生活中的本真现象和追问人生活的真实状态。通过对李越诗集《远游》的文本细读,可以看到潜藏在诗歌语言深处隐退的“我”、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人与人同时作为主体的外在主体间性互动,以及“我”与其他的“我”同时作为主体的内在主体间性的对话。与此同时,采取立足东西方哲学家、文学家主体间性的比较视野,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诗人写作的主体间性方法论,挖掘诗人笔下的人间困境和自我藩篱,以及它所代表的当代诗歌写作的方法论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越 《远游》 主体 外在主体间性 内在主体间性
下载PDF
“在场”与“主体间性”:社会照护中的共情拓展
11
作者 吴昊坦 程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共情能力的拓展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工作者对于共情能力的训练却越来越少,其弊端业已显现。着重探讨了在医学领域中共情的必要性及其在社会照护模式下的拓展途径。与传统医疗模式下的医患关系相比,... 共情能力的拓展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工作者对于共情能力的训练却越来越少,其弊端业已显现。着重探讨了在医学领域中共情的必要性及其在社会照护模式下的拓展途径。与传统医疗模式下的医患关系相比,人们对于医患关系、疾病体验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共情的诉求也迥然不同。基于社会照护理念的“在场”和“主体间性”讨论有利于提高共情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是拓展共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社会照护 主体间性 在场
下载PDF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音乐意义获取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方舟 杜伟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视域下,音乐的意义获取变得更为复杂而深刻。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发展,将其应用于音乐领域,揭示了音乐对个体情感共鸣和社会互动能力的深远影响。音乐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旋律与和声,而是通过个体间的交流、分... 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视域下,音乐的意义获取变得更为复杂而深刻。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发展,将其应用于音乐领域,揭示了音乐对个体情感共鸣和社会互动能力的深远影响。音乐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旋律与和声,而是通过个体间的交流、分享与合作,构建情感共鸣的纽带。主体间性理论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多元文化体验、社交媒体互动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获取音乐的意义,促使其个体发展与社会融合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理论 音乐教育 音乐意义 音乐情感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媒介本质及其内涵
13
作者 马晓丹 宫承波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108,共5页
对“媒介”“medium/media”语义流变开展的梳理,暴露了该词在中外学术语境中的意涵过泛、使用混乱问题。在主体间性视角下,媒介因交流/传播(communication)活动而解蔽,是使该活动发生的“存在”,又与该活动的其他主体互动依存,此共在... 对“媒介”“medium/media”语义流变开展的梳理,暴露了该词在中外学术语境中的意涵过泛、使用混乱问题。在主体间性视角下,媒介因交流/传播(communication)活动而解蔽,是使该活动发生的“存在”,又与该活动的其他主体互动依存,此共在关系既能揭示“媒介”本质,又可适应媒介范围扩大、主体性日益凸显的现实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研究 媒介本体论 主体哲学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英语课堂主体间性教学场域建构策略研究
14
作者 李嘉捷 杨阳 王若曦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为营造主体间性的教学场域,对教师及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进行了研究。针对话语权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超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思维、营造充盈意义建构的课堂氛围的话语权势消解策略,以建构一种对话性的主体间性教学场域。宏观层面上,建... 为营造主体间性的教学场域,对教师及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进行了研究。针对话语权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超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思维、营造充盈意义建构的课堂氛围的话语权势消解策略,以建构一种对话性的主体间性教学场域。宏观层面上,建构主体间性教学场域需要由教师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在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中探索同等关系的最大边界,保障主体间性教学场域的持续良性发展。微观层面上,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论述了主体间性教学场域的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课堂话语 话语权势 主体间性 教学场域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咨访关系探赜
15
作者 杨玉奇 《学周刊》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以来访者保持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这就意味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和继续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但是目前高校心理咨访关系乃至整个学界还存在以来访者为客体的哲学惯性,如咨访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关注都是以来访... 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以来访者保持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这就意味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和继续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但是目前高校心理咨访关系乃至整个学界还存在以来访者为客体的哲学惯性,如咨访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关注都是以来访者为客体而设置,这本身就有碍咨访关系的建构和持续。本文尝试跳脱主客二分这个哲学桎梏,将主体间性从现象学中引申到咨访关系,以批判审视主体性的二元对立为现实依据,在高校心理咨访关系中重建一种公开、信任、合作的互动关系和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主体间性 主体 客体 咨访关系
下载PDF
教学交往观的哲学认识基础转向: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
16
作者 樊迪 谭玮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交往,其哲学认识的基础不断嬗变。从主客二分法的主客体视角,到主体间性的对话、平等式理想,都对教学交往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释,而他者哲学的引入,从伦理学的角度将教学交往视为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为教学交往观的理解... 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交往,其哲学认识的基础不断嬗变。从主客二分法的主客体视角,到主体间性的对话、平等式理想,都对教学交往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释,而他者哲学的引入,从伦理学的角度将教学交往视为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为教学交往观的理解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教学交往观 列维纳斯 主体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从斯坦纳阐释学视角浅析翻译主体间性——以《时尚的受害者》为例
17
作者 沈旭晨 金奕彤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8期28-31,共4页
在后现代语境之下,翻译研究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透过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本文分析译者这位特殊的读者和原作阐释者经历的完整翻译过程:信赖翻译对象、融入翻译作品、输出翻译内容直至补足翻译信息。在充分彰显译者主体性的前提... 在后现代语境之下,翻译研究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透过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本文分析译者这位特殊的读者和原作阐释者经历的完整翻译过程:信赖翻译对象、融入翻译作品、输出翻译内容直至补足翻译信息。在充分彰显译者主体性的前提下,译者更须重视与其他翻译主体即原著作者、原文文本及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 主体间性 《时尚的受害者》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模式探析——以小导师行动计划项目为例
18
作者 李媛 阚萍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相对教学第一课堂而言,高校第二课堂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育场域,同样承担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分析,高校第二课堂存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设计缺乏高水平教师... 相对教学第一课堂而言,高校第二课堂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育场域,同样承担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分析,高校第二课堂存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设计缺乏高水平教师队伍指导等问题。小导师行动计划项目探索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融合、搭建平等对话平台的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思路,为实现全员育人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主体间性 第二课堂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19
作者 孙闻珊 李亚兰 张明琦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本文聚焦“0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剖析了传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渠道单一、教学评价片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本文聚焦“0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剖析了传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渠道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的现实困境,论证实施主体间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构建了线上和线下互补、虚拟和现实结合的三维一体的主体间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00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韩东的“观看”——主体间性诗学及对当代新诗的审美启迪
20
作者 李家玉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201,共8页
韩东在新诗史上相当特别。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有意让自己的诗歌脱离话语,脱离阐释,读者甚至无法从中得到主题学意义上的启示——他的诗都是“非主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诗歌评论家无法将某些确切的“主义”“流派”等标签加在他的... 韩东在新诗史上相当特别。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有意让自己的诗歌脱离话语,脱离阐释,读者甚至无法从中得到主题学意义上的启示——他的诗都是“非主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诗歌评论家无法将某些确切的“主义”“流派”等标签加在他的作品上,只能反复提起他树立的带有象征意味的“弑父”旗帜,像是《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以及他在诗歌之外所发表的一系列言论,似乎他所有的诗学成就都集中在了与“断裂”有关的反抗姿态和解构行为本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诗 韩东 象征意味 主题学 新诗史 《有关大雁塔》 弑父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