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间教育理论下高校资助育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雅琴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0-113,共4页
贫困生问题是国家教育体系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资助工作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一种育人的途径。利用主体间教育理论,通过学校/老师与贫困生的双向交流推动高校资助工作从单维资助方式转向多维育人方式、从物质资助转为精神育人... 贫困生问题是国家教育体系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资助工作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一种育人的途径。利用主体间教育理论,通过学校/老师与贫困生的双向交流推动高校资助工作从单维资助方式转向多维育人方式、从物质资助转为精神育人、从短期资助转为长效育人,更大程度、更有成效地推动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教育 高校 资助 育人
下载PDF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实现路径探析
2
作者 吴静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0-84,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投射与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产生于西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投射与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产生于西方,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存在根本区别。明晰价值旨归是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纲与领、根与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通过构建主体间平等交互式教育实践关系,采取丰富有效的教育互动方式,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情境,切实增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现代教育的转向:主体间性教育 被引量:13
3
作者 邱德雄 姜新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
传统教育理论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主体间性从"主体—主体"的模式出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 传统教育理论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主体间性从"主体—主体"的模式出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实现了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从而使主体间性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 主体教育
下载PDF
价值消解折射高校主体间性教育的缺失 被引量:7
4
作者 蔡琼 闫爱敏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2,共4页
价值消解是对传统价值的异化。主体间性教育扬弃传统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模式,强调“我-你”主体间的沟通、融合。高校部分学生把崇高消解为低俗、把美好异化为恶意、把真实想像成伪装的倾向消解了教育者的初衷,凸显主客二分模式,折射出高... 价值消解是对传统价值的异化。主体间性教育扬弃传统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模式,强调“我-你”主体间的沟通、融合。高校部分学生把崇高消解为低俗、把美好异化为恶意、把真实想像成伪装的倾向消解了教育者的初衷,凸显主客二分模式,折射出高校主体间性教育的缺失。本文旨在重申主体间性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并对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提出可行性重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消解 高校 主体教育 大学生 价值观体系 人际关系
下载PDF
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英 刘宪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7,共6页
教育主体间性以其在认识教育主体与处理教育主体间关系中的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教育主体观和教育活动观的超越,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因... 教育主体间性以其在认识教育主体与处理教育主体间关系中的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教育主体观和教育活动观的超越,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因此有必要创造条件使之充分得以彰显,并成为认识与处理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准则。在分析教育主体间性及师生交往等关键概念的基础之上,可以揭示师生交往作为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之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对教育语言在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中的功用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 师生交往 教育语言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教育视域下的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燕 冯建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2,共4页
主体间性教育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它把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形式。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是教育对话中的关键,有效实施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对话的... 主体间性教育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它把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形式。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是教育对话中的关键,有效实施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对话的质量。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更好地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师生共享教学,实现精神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学生提问 教师理答
下载PDF
主体间性教育:从两极走向中和 被引量:7
7
作者 魏兆锋 冯文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主体性生成于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活动,而主体间性则生成于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在教育领域,既有主体—客体关系存在,又有主体—主体关系存在;就像主体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客观存在一样,教育领域原本就有主体间性教育的一席之地... 主体性生成于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活动,而主体间性则生成于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在教育领域,既有主体—客体关系存在,又有主体—主体关系存在;就像主体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客观存在一样,教育领域原本就有主体间性教育的一席之地。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倡,旨在还它以应有的地位,也是为了化解教育领域个人主体性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 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
下载PDF
主体间性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冲 刘世丽 《高等理科教育》 2012年第6期32-37,共6页
学生评教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饱受争议的制度。学界对学生评教制度有赞成和反对两派不同的观点,其争论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问题。主体间性教育思想超越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争论,将教学... 学生评教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饱受争议的制度。学界对学生评教制度有赞成和反对两派不同的观点,其争论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问题。主体间性教育思想超越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争论,将教学过程的本质聚焦在师生交往互动的关系上,为学生评教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现有的学生评教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借鉴国外高校学生评教的做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生评教 主体教育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述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郭英 刘宪俊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5,共5页
教育视域中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它不仅深受哲学主体间性思想的影响,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条件,概括阐述我国目前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教育视域中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它不仅深受哲学主体间性思想的影响,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条件,概括阐述我国目前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并指出我国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主体性问题 主体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下载PDF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社团参与高校馆文化传播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君霞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6-119,共4页
文章从主体间性教育理念视角,以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学生以社团形式主动参与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表明: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创建馆属特色学生社团,将学生与图书馆馆员放在同等主体地位,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学... 文章从主体间性教育理念视角,以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学生以社团形式主动参与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表明: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创建馆属特色学生社团,将学生与图书馆馆员放在同等主体地位,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学生社团特色开展文化传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高校图书馆 学生社团 文化传播 华侨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 被引量:41
11
作者 闫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27,48,共4页
交往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人们之间必须交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主体与主体的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或主体际关系,由此而衍生出了主体间性。用主体间性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在于还思想政治教育关... 交往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人们之间必须交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主体与主体的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或主体际关系,由此而衍生出了主体间性。用主体间性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在于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重新飘扬起"人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主体性品格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柳谦 《成人教育》 2004年第11期31-32,共2页
主体间性教育认为教育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教育并非是主体性教育的对立或 超越,而是补充。主体间性教育并不否定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自主性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性等方面。
关键词 主体教育 教师主体 教学内容 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下载PDF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主题探究教学范式的尝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雪 何小春 周汉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3期47-49,共3页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揭示了师生间的交互关系,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以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为导向,加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尝试了"主题探究"式教学,以师生交往互动、协同探研为特征,...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揭示了师生间的交互关系,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以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为导向,加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尝试了"主题探究"式教学,以师生交往互动、协同探研为特征,构建交互式新型师生关系,在共同探研学习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思想、知识的相互渗透,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交往互动 协同探研
下载PDF
走向主体间性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德雄 姜新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传统认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如何重新理解教育?如何重新界定师生关系?如何实现教育方式的理性转变?本文认为,从主体性教育向主体间性... 传统认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如何重新理解教育?如何重新界定师生关系?如何实现教育方式的理性转变?本文认为,从主体性教育向主体间性教育的转向是解决当前教育所面临危机的一剂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 主体教育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对传统和现代道德教育的超越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109-111,共3页
传统道德教育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被看做是教育的对象,是被认识的客体,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体生命性。现代道德教育则又矫枉过正,学生被置于中心地位,教师则保持价值中立,它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利,而忽视... 传统道德教育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被看做是教育的对象,是被认识的客体,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体生命性。现代道德教育则又矫枉过正,学生被置于中心地位,教师则保持价值中立,它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利,而忽视了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不论是传统道德教育还是现代道德教育都忽视了道德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而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就是建立在关系思维中的道德教育,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注重师生间的理解和对话。主体间性道德教育既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扬弃,又是对现代道德教育的留守和超越,具体表现为: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对象性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道德教育 传统道德教育 现代道德教育 超越
下载PDF
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升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66-568,共3页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者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q...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者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既没有增加任何新的知识,也没有超越任何传统的、旧的知识;它不但没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反倒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 大学生 思想道德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合作策略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小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合作策略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互作用所遵循的策略。在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中,主要出现了反合作策略、极端合作策略和交互合作策略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合作策略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负面...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合作策略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互作用所遵循的策略。在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中,主要出现了反合作策略、极端合作策略和交互合作策略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合作策略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较大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极端合作策略。它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想化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不相适应,自主性祈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不相适应,自由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合作策略需要摒弃极端合作策略的单一性、机械性和偏执性,构建新型的主体间合作策略应将选择性与引导性相统一、竞争性和依赖性相统一、自觉性与强制性相统一。主体间新型合作策略的实现应坚持人本原则,构建交互式合作策略平台,并调控好合作策略要素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合作策略 批判 重构
下载PDF
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主体性教育到主体间性教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教育中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由此提出要建构主体间性下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重点从知识观方面强调如何重构师生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 师生关系
下载PDF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在高校课堂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7-29,共3页
主体间性教育,是基于哲学主体间性思想所进行的一种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性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主体,反之,学生亦是教师的主体,且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相... 主体间性教育,是基于哲学主体间性思想所进行的一种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性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主体,反之,学生亦是教师的主体,且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将这一教学理念植入中国传媒大学面向新闻学、传播学、媒体创意、媒体调查、数据报道等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新闻伦理与传媒规制"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思维 主体 主体教育
下载PDF
论高校图书馆的“主体间性教育”理念 被引量:1
20
作者 瞿喜保 《湘南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大学图书馆"主体间性教育"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伴随"主体中心"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发展而出现的。IC图书馆的创建,"过程"意义的重视,图书馆界新旧教育理念交锋、选择,使得大学图书馆"主... 大学图书馆"主体间性教育"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伴随"主体中心"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发展而出现的。IC图书馆的创建,"过程"意义的重视,图书馆界新旧教育理念交锋、选择,使得大学图书馆"主体间性教育"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中心 主体 主体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