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哲学的而非文化的主体际性问题 |
韩水法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2
|
“主体际性”何以可能 |
孙道进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2 |
0 |
|
3
|
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际性建构——农民自我解放的一个后现代视角 |
谢腾云
|
《武陵学刊》
|
2010 |
1
|
|
4
|
“仁”与主体际性——社会公共道德重建的心性基础 |
傅永吉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12 |
0 |
|
5
|
身体的解蔽与超越:主体际性的一种诠释维度 |
刘文祥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6
|
胡塞尔论自我与主体际性 |
张庆熊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7
|
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主体际性维度 |
孙小玲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8
|
霍耐斯:“论他者的破坏力——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的主体际性学说” |
程志民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9
|
和谐社会视野下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反思与范式转换 |
张艳新
郑永廷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22
|
|
10
|
交往理论与主体性教育 |
项贤明
|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4
|
|
11
|
以主体间性为逻辑起点构建大学生管理模式 |
张跃聪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2
|
论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命教育 |
刘济良
|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3
|
试论高校公民主体性教育与社团建设 |
邓莉雅
|
《肇庆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4
|
工业化·市场化·人的主体化──关于哲学对人的主体性研究的终结 |
安维复
赵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5
|
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关于主体性德育的探讨 |
姬会然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6
|
交换主体论 |
安维复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6 |
0 |
|
17
|
舒茨早期著作中的意义理论 |
李猛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8
|
|
18
|
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概念和终身学习的道德维度 |
赵康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9
|
难以成“学”的“科技伦理学” |
彭熙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0
|
中国文明的复兴和融合西方文明 |
张庆熊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