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稳态流下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强度计算模型
1
作者 陈茜 郭光玲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00-704,共5页
针对均质非饱和土层内含水率沿铅直方向变化的特点,基于总强度指标描述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强度公式,结合非饱和土的重度、总强度指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了含水率铅直分布函数,推导出主动土压力系数、上覆土重和黏聚力的铅直分布... 针对均质非饱和土层内含水率沿铅直方向变化的特点,基于总强度指标描述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强度公式,结合非饱和土的重度、总强度指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了含水率铅直分布函数,推导出主动土压力系数、上覆土重和黏聚力的铅直分布函数,建立了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强度计算模型。通过算例计算分析入渗、静水和蒸发等不同流动方向下,非饱和粉质黏土层内主动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压力强度的铅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方向下,主动土压力系数均随距地表深度增大呈现出非线性递减的规律,流动方向为入渗时主动土压力系数最小,静水条件次之,蒸发条件最大;主动土压力系数之间的差异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主动土压力强度随距地表深度增大呈现出非线性递增的规律,流动方向对主动土压力强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土压力强度 主动压力系数 非饱和 含水率 铅直分布
下载PDF
应用Rankine理论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6
2
作者 廖济川 陆毓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8-963,共6页
应用应力圆将Rankine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的方法延伸至坡面具有倾斜角的粘性填土,得出主动土压力强度沿墙背呈非线性分布的规律。根据填土倾斜角对填土内摩擦角的相对关系,导出土压力大小及作用点深度的计算公式,并绘制出曲线,以备查用。
关键词 应力圆 主动土压力强度 压力大小 作用点深度
下载PDF
关于土力学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3
作者 王小群 《矿产勘查》 2009年第2期17-19,共3页
关于目前通用的土力学教材中常常存在一些值得讨论或商榷的问题:如单向偏心荷载下基底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挡土墙墙背后为粘性土且有均布超载的情况下墙后主动土压力强度的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方法);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在固结不排水试... 关于目前通用的土力学教材中常常存在一些值得讨论或商榷的问题:如单向偏心荷载下基底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挡土墙墙背后为粘性土且有均布超载的情况下墙后主动土压力强度的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方法);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在固结不排水试验中有效应力和总应力指标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在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以及苏州科技学院等合编的《土力学》教材中显得模糊不清,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影响土力学有关原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平均压力 主动土压力强度 固结不排水试验 有效应力指标
下载PDF
关于水平层分析法的讨论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兴高 刘维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78-82,共5页
基于极限平衡法变分法得出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平层分析法两个假定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主动土压力强度沿墙高的分布对土条顶底面的法向力作用点位置系数非常敏感;法向力作用点位置系数为墙高的函数,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取常数1/2;... 基于极限平衡法变分法得出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平层分析法两个假定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主动土压力强度沿墙高的分布对土条顶底面的法向力作用点位置系数非常敏感;法向力作用点位置系数为墙高的函数,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取常数1/2;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为0,一般情形下为墙高的函数;水平层分析法使墙顶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变大,墙底部附近的主动土压力强度变小,提高了作用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层分析法 主动土压力强度 作用点位置
下载PDF
Active earth pressure for subgrade retaining walls in cohesive backfills with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subjected to seepage effects
5
作者 FU He-lin WANG Cheng-yang LI H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148-2159,共12页
The commonly used Mohr-Coulomb(M-C) failure condition has a limitation that it overestimat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hesive soils.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was applied where the pred... The commonly used Mohr-Coulomb(M-C) failure condition has a limitation that it overestimat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hesive soils.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was applied where the predicted tensile strength is reduced or eliminated. This work then presented a kinematical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subgrade retaining walls in cohesive backfills with saturated seepage effects. An effective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 was constructed assuming an associative flow rule. The impact of seepage forces, whose distribution is described by a closed-form solut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nalysis. The thrust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was derived from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 and an optimization program was then coded to obtain the most critical solution. Several sets of charts were produced to perform a parame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king soil cohesion into account has a distinct beneficial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s, while seepage forces have an adverse effect.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creases when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is considered, and this increment is more noticeable under larger co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earth pressure seepage effect subgrade retaining wall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