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土中超大直径顶管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舒威 夏才初 +2 位作者 葛金科 王双 张平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60-2067,共8页
基于极限平衡思想,提出黏土中超大直径顶管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超大直径顶管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基于破坏模式,推导提出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提出方法的合理性;最后... 基于极限平衡思想,提出黏土中超大直径顶管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超大直径顶管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基于破坏模式,推导提出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提出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对提出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理论方法进行比较,得到深埋和浅埋的临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超大直径顶管深埋主动破坏模式为水平圆锥体破坏模式,浅埋主动破坏模式为楔形体破坏模式;1.5倍直径为深埋顶管和浅埋顶管的临界埋深;提出的方法是合理的,而且过程相对简单,适用于实际工程;新方法适用于均质或者层状黏性土中,并且顶管还需在同一土层中顶进;新方法得到的主动极限支护压力值大于极限分析方法,但当内摩擦角接近40°时,得到的结果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顶管 主动极限支护压力 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极限平衡
下载PDF
挡土墙主动极限位移的确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海明 张雷 王凤武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挡土墙偏离土体方向的位移与对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的影响,通过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满足土体极限平衡条件时,即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随挡土墙偏离土体方向位移,由静止土压力减小到主动土压力时,所需挡土墙位移... 本文主要研究挡土墙偏离土体方向的位移与对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的影响,通过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满足土体极限平衡条件时,即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随挡土墙偏离土体方向位移,由静止土压力减小到主动土压力时,所需挡土墙位移的大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极限位移 主动土压力 有限元
下载PDF
基坑支护结构主动极限位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海明 张雷 周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运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应力状态,采用“人工参与”的优化法来研究当基坑支护结构偏离土体方向时使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时的主动极限位移。大量数值计算表明:主动极限位移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深度后... 运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应力状态,采用“人工参与”的优化法来研究当基坑支护结构偏离土体方向时使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时的主动极限位移。大量数值计算表明:主动极限位移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深度后其增量为零,主动极限位移与土的弹性模量成反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基坑支护结构主动极限位移的近似公式,工程实测资料证实了该近似公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 主动极限位移 优化方法
下载PDF
干砂盾构隧道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计算 被引量:7
4
作者 程诚 赵文 +1 位作者 程超楠 李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8-1352,共5页
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合理选取是维持开挖面稳定性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筒仓理论与三维楔形体计算模型,假设开挖面破坏区滑动块为一个由部分球体与半圆台组成的弧形楔形体,滑动块上部为半圆柱体.采用Terzaghi松动土压力与Rankine主动土... 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合理选取是维持开挖面稳定性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筒仓理论与三维楔形体计算模型,假设开挖面破坏区滑动块为一个由部分球体与半圆台组成的弧形楔形体,滑动块上部为半圆柱体.采用Terzaghi松动土压力与Rankine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和滑动块受力平衡,推导出干砂条件下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力计算公式.由案例分析可知,该公式计算结果小于魏纲和三维楔形体模型计算结果,且更接近Chambon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并针对计算误差探讨了该计算公式局限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干砂 三维楔形体模型 主动极限支护压力 计算误差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不同挡土墙位移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殷铭 +6 位作者 孙峰 冯国辉 孙佳政 刘冠水 林刚 李强 徐长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8-4668,共11页
针对刚性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问题,利用PFC 2D分别对挡土墙绕墙顶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和平动(T)模式下砂土主动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移模式下土体内摩擦角及墙土摩擦角调动规... 针对刚性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问题,利用PFC 2D分别对挡土墙绕墙顶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和平动(T)模式下砂土主动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移模式下土体内摩擦角及墙土摩擦角调动规律存在差异。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RB模式下土体破坏从墙顶开始,向墙脚发展,土楔体内部只有靠近墙背侧区域出现主应力偏转现象,并且土楔体中内摩擦角调动值均能达到极限值。RT模式下,土体破坏沿着墙背和滑裂面从墙脚开始,向土体表面发展,墙后土楔体中上部区域主应力偏转角度较大,形成了大主应力拱,与此对应的是该区域内摩擦角调动值相对初始内摩擦角减小。T模式下,土体破坏分别沿着墙背从墙顶向墙脚发展以及沿着滑裂面从墙脚向土体表面发展,墙后土楔体内部会出现小主应力拱,且内摩擦角调动值从初始内摩擦角增加,但达不到极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主动状态 离散元模拟 土压力 墙土摩擦角 土拱效应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倾斜刚性挡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亦涛 王学民 +1 位作者 江文放 蔡燕燕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引入非极限内摩擦角同侧向位移的非线性关系;根据非极限状态下的倾斜墙背与滑裂面上的应力关系,以及水平微分层单元的水平静力平衡方程,得到了非极限滑裂面倾角,进而得到平移模式下考虑土拱效应和位移影响的倾斜刚性挡墙非极限主动土压... 引入非极限内摩擦角同侧向位移的非线性关系;根据非极限状态下的倾斜墙背与滑裂面上的应力关系,以及水平微分层单元的水平静力平衡方程,得到了非极限滑裂面倾角,进而得到平移模式下考虑土拱效应和位移影响的倾斜刚性挡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式。研究表明:侧向位移比的增大使非极限滑裂面倾角增大,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减小,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减小;墙背倾角的增大使非极限滑裂面倾角减小,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减小,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增大;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随着填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与已有方法比较,提出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极限滑裂面倾角 土拱效应 极限主动土压力 侧向位移比 墙背倾角
下载PDF
考虑基坑失稳前土体状态转变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曹海莹 张书恒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4-1383,共10页
为了拓展深基坑失稳破坏前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的适用范围,依据深基坑失稳破坏前的土体状态转变效应即黏性土类流体特征和墙背扰动域区划分,借助土的流变模型和流体运动动量方程推导出一种考虑时间和位移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利... 为了拓展深基坑失稳破坏前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的适用范围,依据深基坑失稳破坏前的土体状态转变效应即黏性土类流体特征和墙背扰动域区划分,借助土的流变模型和流体运动动量方程推导出一种考虑时间和位移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计算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深基坑失稳破坏变前关于时间和位移的主动土压力数值。通过与试验实测值和已有文献计算值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基坑失稳破坏前土体状态转变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更加接近,误差在3%以内,具有更高的精度;通过对计算模型中的流变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土的瞬时弹性模量、黏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对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影响规律,其中黏滞系数影响最为显著,分析结果对于指导深基坑失稳破坏的防治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极限主动土压力 时间 位移 土体流变性
下载PDF
基于土拱效应的墙背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4
8
作者 江文放 周亦涛 +1 位作者 俞缙 涂兵雄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6-1681,共6页
根据平移模式下的微元滑裂体水平面上的剪力为零的条件和土拱效应,获得受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影响的非极限滑裂面倾角和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其中,非极限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是墙体位移的函数。根据非极限水平微元滑裂体的... 根据平移模式下的微元滑裂体水平面上的剪力为零的条件和土拱效应,获得受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影响的非极限滑裂面倾角和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其中,非极限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是墙体位移的函数。根据非极限水平微元滑裂体的静力平衡,得到平移模式下考虑土拱效应和位移影响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式。参数影响分析表明:非极限滑裂面倾角和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均随非极限墙土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和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均随侧向位移比的增大而减小;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别随着非极限填土内摩擦角、非极限墙土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理论值及试验值的对比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方法,本文方法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极限主动土压力 极限滑裂面倾角 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 侧向位移比
下载PDF
RB模式下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离散元模拟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佳政 傅翼 +3 位作者 仇雅诗 徐长节 张恒志 冯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3-614,共12页
针对刚性挡土墙绕墙底向外位移(RB)模式下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问题,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对砂土的主动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极限主动状态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内摩擦角变成极限值时,该点所需的水平位移近似相同,约为0.03%H... 针对刚性挡土墙绕墙底向外位移(RB)模式下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问题,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对砂土的主动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极限主动状态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内摩擦角变成极限值时,该点所需的水平位移近似相同,约为0.03%H,墙-土摩擦角至极限值时该点所需的水平位移S_(δ)近似与深度z呈线性关系,即S_(δ)=0.12%z;挡墙位移过程中,墙后土体中存在多个相互平行的“准滑动面”。根据模拟结果,在Liu提出的摩擦角调动值计算公式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斜微分单元法,取墙后土楔体中平行于滑动面的薄层作为斜微分单元,建立了非极限主动状态下单元体静力平衡方程,得到了RB模式下挡墙不同位移量时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和模型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主动状态 离散元模拟 绕墙底转动 砂土 土压力 斜微分单元法 墙-土摩擦角
下载PDF
平动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建旭 宋文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84-2292,共9页
针对平动模式下墙背倾斜的挡土墙,假定墙后所形成的土拱为圆弧形,建立位移同内摩擦角、外摩擦角的非线性函数,并考虑土层间剪应力作用,通过水平层分析法,得出了挡土墙平动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作用点高度的解答,其解析解... 针对平动模式下墙背倾斜的挡土墙,假定墙后所形成的土拱为圆弧形,建立位移同内摩擦角、外摩擦角的非线性函数,并考虑土层间剪应力作用,通过水平层分析法,得出了挡土墙平动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作用点高度的解答,其解析解与试验值较其他方法吻合得更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是否考虑土层间剪应力,土压力的大小均随墙体位移的增大而减小,不会影响土压力合力大小,仅影响土压力的分布,且考虑剪应力作用的土压力在墙体上部较不考虑剪应力要小,下部反之。剪应力对土体起阻碍作用,随内摩擦角的增大,剪应力出现先显著增大后略微减小的状态;随外摩擦角、位移的增大,剪应力增大;随着墙背倾角的增大,剪应力先减小,再反向增大,土压力随之增大。同时考虑土拱效应与剪应力所得出的合力作用点高度介于仅考虑土拱效应与库仑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动模式 极限主动土压力 土拱 位移 剪应力 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和黏聚力的倾斜挡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学民 宋洪港 +2 位作者 李义唐 刘治国 孙瑞敬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7,共5页
根据已有的非极限土体参数与墙体侧向位移和极限土体参数的关系,以及非极限滑裂土体的莫尔应力圆,获得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土压力系数,然后根据非极限微元滑裂土体的竖向和水平向静力平衡条件,获得考虑了土拱效应、墙背倾角、墙体侧向位... 根据已有的非极限土体参数与墙体侧向位移和极限土体参数的关系,以及非极限滑裂土体的莫尔应力圆,获得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土压力系数,然后根据非极限微元滑裂土体的竖向和水平向静力平衡条件,获得考虑了土拱效应、墙背倾角、墙体侧向位移、墙土摩擦角、黏聚力等影响的墙背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墙背法向非极限主动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呈非线性,随墙体侧向位移比的增加而减小;墙背填土非极限临界深度随墙体侧向位移比的增加而增加,随非极限墙土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极限主动土压力 侧向位移比 填土黏聚力 极限临界深度
下载PDF
倾斜挡墙黏性填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建旭 钱波 +2 位作者 郭宁 余明东 庄锦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朗肯理论局限于求解墙背铅直且光滑,墙后填土位移达到极限状态的土压力,因而开展倾斜粗糙墙背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将墙后黏性填土滑裂体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两部分,并基于非极限状态下的虚功原理,建立了能量守恒... 朗肯理论局限于求解墙背铅直且光滑,墙后填土位移达到极限状态的土压力,因而开展倾斜粗糙墙背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将墙后黏性填土滑裂体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两部分,并基于非极限状态下的虚功原理,建立了能量守恒方程,推导了张拉裂缝深度及潜在滑裂面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土拱效应,并通过摩尔应力圆,得到了水平应力、竖向应力的表达式,由水平层分析法建立受力平衡方程,推求了倾斜挡墙黏性填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合力作用点深度的理论表达式。当满足朗肯假设时,朗肯裂缝深度、滑裂面倾角、合力值为其特解。由两例模型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张拉裂缝深度与填土内摩擦角φ_(m)、填土黏聚力c_(m)、墙土摩擦角δ_(m)、墙土黏聚力c_(wm)、墙体位移比η呈正相关,与墙背倾角ε呈负相关。潜在滑裂面倾角大小与c_(m)无关,随ε、φ_(m)、η的增大而增大,而δ_(m)、c_(m)对其影响则相反。墙背光滑时,土压力近似呈线性分布,合力作用点深度与朗肯解接近;墙背粗糙时,土压力则呈凸曲线分布,上部本文解大于朗肯解,下部反之,其大小随η、φ_(m)、c_(m)的增加而减小,峰值随ε的减小而有所提高,c_(wm)对其影响甚微,合力作用点深度仅在俯斜式挡墙发生较大位移时才可能低于朗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挡墙 黏性填土 虚功原理 裂缝深度 土拱效应 极限主动土压力
下载PDF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建旭 宋文武 +2 位作者 罗旭 虞佳颖 万伦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45-2049,共5页
针对绕墙底转动模式(the mode of rotating about the base,RB)的挡土墙,通过同时考虑墙后滑裂部分土体所产生的土拱效应以及土层间的剪应力,假定墙后的小主应力拱迹线为圆弧形,拱轴线随土深的改变而改变,墙体位移量与土体内、外摩擦角... 针对绕墙底转动模式(the mode of rotating about the base,RB)的挡土墙,通过同时考虑墙后滑裂部分土体所产生的土拱效应以及土层间的剪应力,假定墙后的小主应力拱迹线为圆弧形,拱轴线随土深的改变而改变,墙体位移量与土体内、外摩擦角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利用水平层分析法,修正了非极限状态下的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建立平衡方程,推导了RB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方法,本文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得更好,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随着墙顶位移量的增大,土压力呈更加明显的凹曲线分布,在墙顶会小于库仑土压力,墙底始终大于静止土压力,土压力合力逐渐减小,作用点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绕墙底向外转动(RB)模式 极限主动土压力 土拱效应 剪应力 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平动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14
作者 陈建旭 宋文武 +2 位作者 虞佳颖 罗旭 万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205-210,共6页
针对平动模式下的挡土墙,同时考虑墙后滑裂部分土体所产生的土拱效应以及土层间的剪应力,并引入墙体位移量与土体内外摩擦角非线性的函数关系,利用水平层分析法,得到了平动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强度、合力大小、合力作用点高度... 针对平动模式下的挡土墙,同时考虑墙后滑裂部分土体所产生的土拱效应以及土层间的剪应力,并引入墙体位移量与土体内外摩擦角非线性的函数关系,利用水平层分析法,得到了平动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强度、合力大小、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相比其他方法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得更好。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随位移比、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随外摩擦角(墙土摩擦角)的增大,其值在墙体上部略微增大,下部明显减小;土压力合力系数随位移比、内外摩擦角增大而减小;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随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而位移比与内摩擦角对其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动模式 极限主动土压力 土拱效应 剪应力 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绕墙底转动模式下装配式挡土墙土压力研究
15
作者 傅旭东 张逸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墙背土压力分布及大小是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的关键依据。设计并开展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挡土墙现场试验,研究挡土墙在加载条件下的位移模式和土压力分布规律。以现场试验为原型,建立无黏性填土、墙背倾斜且粗糙的挡土墙理论计算模型,同时考... 墙背土压力分布及大小是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的关键依据。设计并开展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挡土墙现场试验,研究挡土墙在加载条件下的位移模式和土压力分布规律。以现场试验为原型,建立无黏性填土、墙背倾斜且粗糙的挡土墙理论计算模型,同时考虑挡土墙位移模式与大小、土拱效应和土层间剪应力的影响,采用水平层分析法推导了绕墙底转动(RB)模式下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该装配式挡土墙整体性能良好,绕墙底刚性转动。在RB模式下,墙顶处土体最先达到主动极限状态,土体从上至下逐渐达到极限状态;任意深度处的土体位移S_(c)达到7 mm时将达到极限状态,即S_(c)=0.16%H(H为墙高)。②本文理论解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公式可用于求解挡土墙绕墙底转动过程中的土压力分布及大小。③随着挡土墙转动幅度的增大,土压力分布曲线凹向逐渐明显,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现象;挡土墙转动角度η=0.007 rad为挡土墙达到主动状态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挡土墙 现场试验 绕墙底转动(RB)模式 极限主动土压力 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拼装式土工格室挡墙受力变形测试分析
16
作者 孔永博 李浩 +2 位作者 张建伟 李俊杰 杨晓华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以四川成宜高速连接线某试验段变截面土工格室挡墙为工程依托,首先对新型拼装式土工格室挡墙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采用新型玻璃钢轻质面板有效解决了挡墙线形不美观并容易破损的不足;其次,通过现场监测对该挡墙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现场... 以四川成宜高速连接线某试验段变截面土工格室挡墙为工程依托,首先对新型拼装式土工格室挡墙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采用新型玻璃钢轻质面板有效解决了挡墙线形不美观并容易破损的不足;其次,通过现场监测对该挡墙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挡墙不同部位的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底部大,顶部小,局部会出现土压力减小的现象;挡墙同一水平高度处墙背和墙中部土压力较大,而墙面处较小,说明土压力从墙中部到墙面范围内的衰减程度较大;对墙身水平位移的监测结果表明:水平位移曲线为“S”形,存在2个位移分界点,水平位移在截面形状改变处变化明显,挡墙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位移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0 mm和3 mm;对挡墙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挡墙填筑施工期沉降量较大,占总沉降量的70%~90%,工后沉降很小,墙体最大沉降发生在挡墙顶部,沉降最大值仅为23 mm。最后,结合土压力计算理论分析该台阶式截面挡墙的土压力分布和墙身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挡墙变形符合“转动+平动+绕墙底转动”模式,采用该文计算方法得到的墙背土压力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用于挡墙设计时结果更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装式挡墙 土工格室 新型面板 现场监测 位移模式 极限主动土压力
下载PDF
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屈战辉 谢永利 +2 位作者 袁福发 杨晓华 梁武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35,共6页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水平变位特征,得到了墙体中部水平变位的分界点,提出了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分界点上部位移模式接近平动,采用库仑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上部的土压力,分界点下部位移模式接近绕墙脚的转动,采用水平...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水平变位特征,得到了墙体中部水平变位的分界点,提出了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分界点上部位移模式接近平动,采用库仑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上部的土压力,分界点下部位移模式接近绕墙脚的转动,采用水平微分单元法计算下部的土压力,并比较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沿墙高的分布形态及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计算值比实测值略偏小一些,偏差最小为0.2 kPa,最大为2.9 kPa,平均偏小为1.2 kPa,可见土压力计算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土工格室 柔性挡墙 极限主动土压力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考虑卸荷及变形影响的基坑挡墙土压力 被引量:10
18
作者 欧明喜 刘新荣 石建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9-674,共6页
基于现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的弹性支点法对墙后主动区土压力采用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没有考虑墙体变形对墙后土压力的影响,墙前被动区也只考虑了位移的线性影响,根据基坑挡墙前后土体的应变状态模式假定,采用不同卸荷应力路径试验... 基于现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的弹性支点法对墙后主动区土压力采用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没有考虑墙体变形对墙后土压力的影响,墙前被动区也只考虑了位移的线性影响,根据基坑挡墙前后土体的应变状态模式假定,采用不同卸荷应力路径试验得到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建立考虑卸荷及变形影响的非极限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然后,对公式参数的取值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不仅考虑了卸荷应力路径,而且能够反映变形对土压力的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应力路径 应变状态模式 极限主动土压力 极限被动土压力
下载PDF
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非极限主动土压力演化特征与计算模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海莹 武崇福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6-777,共12页
针对基坑工程中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的复杂性和准确性问题,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得到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3个演化特征:即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呈现一定的线性特征;开挖工况与土压力动态变化密切相关;桩锚支护结构的临界位移值较刚性挡... 针对基坑工程中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的复杂性和准确性问题,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得到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3个演化特征:即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呈现一定的线性特征;开挖工况与土压力动态变化密切相关;桩锚支护结构的临界位移值较刚性挡墙要小.依据上述演化特征给出近似假定条件,借助线性内插方法构建出能够考虑开挖工况影响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同类计算方法概化为凸优化理论中的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一种预估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加权组合计算模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计算模式较经典土压力理论的计算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极限主动土压力 室内模型试验 加权组合 桩锚支护 演化特征
原文传递
RB模式下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 周亦涛 江文放 《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5,共7页
针对刚性挡土墙,考虑转角位移比对非极限填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的影响,假设小主应力土拱为圆弧,由摩尔应力圆得到墙背和滑裂面处的正、切应力;再根据RB模式下非极限微元滑裂土体的静力平衡条件,获得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进一步推导... 针对刚性挡土墙,考虑转角位移比对非极限填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的影响,假设小主应力土拱为圆弧,由摩尔应力圆得到墙背和滑裂面处的正、切应力;再根据RB模式下非极限微元滑裂土体的静力平衡条件,获得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进一步推导、得到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式。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转角位移比从0增大到1过程中,非极限填土内摩擦角由静止内摩擦角逐渐增大到极限内摩擦角,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及其系数逐渐减小;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随着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其最大值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增大逐渐减小。与前人方法比较,文中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挡土墙 土拱效应 转角位移比 极限主动土压力系数 极限主动土压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