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在围介入手术期护理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玉兰 张菊霞 周芳霞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护理学 主动脉内气囊 介入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技术(续)
2
作者 杨子彬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IABP结构 IABP的仪器和器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由主动脉内气囊泵(Intra—Aortic—Balloon—Pump)导管与IABP的驱动装置组成。一、IABP导管 IABP是用抗凝血性能好的并有足够耐压,耐浇曲机械强度的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气囊导管。通常... IABP结构 IABP的仪器和器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由主动脉内气囊泵(Intra—Aortic—Balloon—Pump)导管与IABP的驱动装置组成。一、IABP导管 IABP是用抗凝血性能好的并有足够耐压,耐浇曲机械强度的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气囊导管。通常采用的是医用聚醚型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圆柱体,两端略成锥形的气囊及连接气囊的长约1米的导管构成。根据插入主动脉内的方式IABP导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吻合人造血管而插入主动脉内的不可卷式IABP气囊导管,在70年代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内气囊
下载PDF
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陆颂芳 包玉生 +5 位作者 王春仁 彭屹 于晓军 孔桦 许海燕 杨子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5,共5页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腔主动脉内气囊 (DIAB)反搏的效果要优于单腔主动脉内气囊 (SIAB)反搏的效果。它明显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而提高了反搏的功效。也未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进行反搏会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产生不良影响。在对...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腔主动脉内气囊 (DIAB)反搏的效果要优于单腔主动脉内气囊 (SIAB)反搏的效果。它明显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而提高了反搏的功效。也未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进行反搏会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产生不良影响。在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结果 ,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 ,从而降低肾血管局部的阻力。这是当气囊进行反搏时 ,使肾脏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主动脉 气囊 DIAB 血流动力学 气囊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5 位作者 吴丽英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行PCI治疗的情况。结果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在ECMO辅助后明显增加,高于IABP辅助下的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增加量,P<0.05。ECMO对患者动脉血压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IABP(P<0.05)。结论与IABP相比,ECMO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有望提高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气囊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心内膜下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陆颂芳 杨子彬 +4 位作者 彭屹 戴伟汉 于晓军 包玉生 孔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测量了左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量了室间隔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当IABP反搏时,加强了冠脉系统血流的脉动变化,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时,对心内膜下小动脉的灌... 测量了左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量了室间隔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当IABP反搏时,加强了冠脉系统血流的脉动变化,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时,对心内膜下小动脉的灌注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气囊 冠状动脉狭窄 心内膜下动脉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宏伟 彭建强 +7 位作者 何晋 张宇 刘征宇 胡勇军 王长录 唐铭翔 范文娟 郑昭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STEMI伴CS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IABP组(n=5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TEMI伴CS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STEMI伴CS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IABP组(n=5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TEMI伴CS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30天的存活率,以及IABP对AKI的影响。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合并肺水肿、入院收缩压、入院平均动脉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基础值、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门-球时间、对比剂用量及术后TIMI血流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静脉使用多巴胺剂量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方面,IABP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KI主要发生在第1天,而IABP组更多发生在第2天,两组AKI总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肾替代治疗(RRT)比较,对照组高于IABP组(35.3%比17.3%,P<0.05)。血肌酐比较,第1天对照组的血肌酐高于IABP组(P<0.05),而入院基础值、第2天和第3天两组均无显著差异。30天存活率比较,对照组和IABP组无显著差异,而AKI患者低于非AKI患者(P<0.01)。结论 IABP不减少STEMI伴CS患者AKI的发生率,也不提高其30天存活率,但能延缓AKI进展的速度,减少AKI患者的RRT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抗凝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蒋晨阳 胡新央 +2 位作者 王建安 单江 Mohammad Balgaith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否需要常规抗凝.方法 连续选择IABP病人153例,随机分组进入抗凝组(A组)71例,非抗凝组(B组)82例.抗凝组静脉给予肝素针维持aPTT于50~70s.非抗凝组无肝素针静脉维持.检测二组即刻,24h,48h以及IABP拔...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否需要常规抗凝.方法 连续选择IABP病人153例,随机分组进入抗凝组(A组)71例,非抗凝组(B组)82例.抗凝组静脉给予肝素针维持aPTT于50~70s.非抗凝组无肝素针静脉维持.检测二组即刻,24h,48h以及IABP拔除后24h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 1(PAI 1)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观察IABP引起的肢体缺血或肢体出血等并发症、以及IABP表面的血栓情况.结果 抗凝组和非抗凝组的血小板计数和PAI 1水平于24h和48h均较本身的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抗凝组和非抗凝组的D 二聚体和FDP水平于24h和48h均较本身的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但二组间各个时段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PAI 1和FDP水平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抗凝组3例,非抗凝组2例发生一般肢体缺血.抗凝组2例大出血,8例一般出血;非抗凝组2例一般出血(P<0.05).IABP表面血栓二组均无发生.结论 IABP不需常规抗凝,抗凝不能预防IABP引起的肢体缺血.选择适当的导管经路和早期发现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抗凝 缺血
下载PDF
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亚 李小鹰 +3 位作者 史扬 朱平 叶平 盖鲁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救治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 8F、9F容量 40ml的反搏导管紧急经皮穿刺 ,治疗 5例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结果  4例有效 ,1例好转。结论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通...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救治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 8F、9F容量 40ml的反搏导管紧急经皮穿刺 ,治疗 5例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结果  4例有效 ,1例好转。结论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通过有效的心脏辅助作用 ,对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迅速提高血压、消除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急性左心衰竭 心源性休克 老年人 iabp
下载PDF
两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球囊置入方法对下肢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铁鹰 杨运亮 +5 位作者 郭清 戚岩 雅健 张在旺 杨小民 王春平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252-253,共2页
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各阶段常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症,临床常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循环,其方法是将气囊导管由患者股动脉逆行插入到降主动脉,气囊导管尾端与体外的气囊反搏泵相接,以心电图信... 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各阶段常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症,临床常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循环,其方法是将气囊导管由患者股动脉逆行插入到降主动脉,气囊导管尾端与体外的气囊反搏泵相接,以心电图信号或动脉压力曲线触发,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并发症 动脉 导管 介入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在两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工 盖鲁粤 +5 位作者 叶平 王东亚 史扬 刘亮 王从容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气囊 急救
下载PDF
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肾脏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颂芳 包玉生 +5 位作者 王春仁 彭屹 于晓军 孔桦 许海燕 杨子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本研究对比了双腔和单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未引起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变化。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结果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 本研究对比了双腔和单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未引起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变化。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结果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降低肾血管局部的阻力。这是气囊反搏使肾脏血流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气囊 肾脏血流 血管阻力 神经活动
下载PDF
83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庆成 高泉鑫 +2 位作者 贾在申 王仕刚 刘建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主动脉内气囊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丽 刘喜梅 +1 位作者 丁艳琼 吴美琴 《护理研究》 2004年第9期1564-1565,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 气囊 护理
下载PDF
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择期PCI的大面积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娟 董平栓 +6 位作者 杨旭明 王可 李治国 赵玉伟 靳国青 李转珍 李春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648-650,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00例,发病12-72h之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00例,发病12-72h之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3-5d。两组均于10~14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前TIMI血流0及1级者少于对照组,TIMI3级者多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行PCI的大面积STEMI患者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IABP应用宁早勿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抢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15
作者 邢启香 贾艳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心源性休克 护理 抢救 主动脉内球囊 医疗技术 iabp 医学科学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后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时的护理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丽丽 刘喜梅 丁艳琼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心脏瓣膜手术后护理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450例患者病例,其中20例(4%)使用IABP。因术中心脏复苏后不能撤除体外循环或停机后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术后...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心脏瓣膜手术后护理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450例患者病例,其中20例(4%)使用IABP。因术中心脏复苏后不能撤除体外循环或停机后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术后因各种原因应用IABP 10例。对20例应用IABP的患者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全组20例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时间20~120 h,平均治疗时间(53.0±28.3)h;早期存活17例(85%),死亡3例(15%),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右心衰竭及多脏器衰竭,2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好转。结论对心脏瓣膜手术后应用IABP的患者制定可行的护理措施,观察反搏效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IABP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病术后 主动脉内气囊 护理策略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盛博 颜红兵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51-354,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临床应用 AORTIC 气囊导管 心脏辅助装置 iabp 心源性休克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洋 王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年第6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应用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的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汤敏 陈长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总结本院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3例的效果。方法 收集病人在使用IABP前后及撤除时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同时刻正性肌力药物剂量,并记录合并症及术后3~5d的血小板数量。结果 IABP平均使用(44.4±2... 目的 总结本院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3例的效果。方法 收集病人在使用IABP前后及撤除时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同时刻正性肌力药物剂量,并记录合并症及术后3~5d的血小板数量。结果 IABP平均使用(44.4±23.3)h,使用前后左房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改善(P<0. 05),其中以左房压及心率的变化更敏感。肾上腺素剂量在使用IABP的早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多巴胺剂量的下降较肾上腺素稍晚。血管性合并症的发生率为8.3%。使用后2d血小板计数较前下降56.0%。2例院内死亡,1例出院后死于纵隔感染,患者生存率为76.9%。结论 IABP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剂量,早期效果理想。与IABP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尽量避免IABP不适当的延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 低心排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正性肌力药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体外膜式氧合患者不同区域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中涛 邢智辰 +5 位作者 杨峰 江春景 徐博 李蛟 邢家林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04-907,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在经股动静脉体外膜式氧合(ECMO)患者中对四肢不同区域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因为心源性休克而使用经股动静脉ECMO辅助联合使用IABP患者14例,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在...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在经股动静脉体外膜式氧合(ECMO)患者中对四肢不同区域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因为心源性休克而使用经股动静脉ECMO辅助联合使用IABP患者14例,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在四肢进行血管阻断实验观察IABP开启与关闭时对于微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IABP使用时以及IABP停止30分钟后分别记录心率、血压、周围组织血氧去饱和斜率及再饱和斜率等试验数据。结果:停止IABP后患者动脉舒张压[(53.86±8.65)vs.(63.29±9.54)mm Hg,P=0.001(1mm Hg=0.133k Pa)]升高,脉压差[(28.14±13.96)vs.(17.93±10.41)mm Hg,P=0.001]降低,患者四肢不同区域的组织氧饱和度(St O2)和组织血氧去饱和斜率及再饱和斜率在IABP使用与停止时没有明显改变。结论:IABP的应用产生的搏动灌注没有明显影响ECMO患者不同区域微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式氧合 主动脉内气囊 微循环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