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余媛媛 廖延标 +3 位作者 韦先林 余情瑶 王佳琳 徐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00-200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03例,其中采用IABP联合...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03例,其中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的52例病人作为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仅采用PCI治疗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联合组MACE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可促进心功能恢复、靶血管血流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动脉内球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体外循环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显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体外循环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体外循环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给予IABP治疗。对...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体外循环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体外循环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给予IAB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分别为(112.63±9.85)mmHg(1mm Hg=0.133kPa)、(80.36±5.41)mmHg、(82.96±6.78)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20.44±9.97)mmHg、(85.47±5.56)mmHg、(91.35±7.2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治疗体外循环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更佳,可减慢患者心率,稳定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体外循环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 心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连枝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4期182-183,共2页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了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65.9±7.9)岁,其中女4例。其中6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糖尿病病史,吸烟人数为8例,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血压低于90/60m...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了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65.9±7.9)岁,其中女4例。其中6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糖尿病病史,吸烟人数为8例,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血压低于90/60mmHg)的4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敏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5期171-171,共1页
总结了14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措施。重视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发症:下肢缺血、出血、感染、气囊破裂的观察、预防和护理,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术后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江 刘文娴 +3 位作者 朱佳佳 宁尚秋 陈立颖 盛瑾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17-18,2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月12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月12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应用IABP的时间为(86.4±7.1)h;应用IABP后有5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其中轻度减少者37例、重度减少者15例,无极重度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开始IABP治疗后12h;停用IABP后有97.4%的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可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应该引起重视,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主动脉内球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晓静 王生锋 +5 位作者 刘小军 祁绍艳 卢艳秋 郭燕 楚紫栋 王文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784-791,共8页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RCS患者被分为3组:IABP组(n=34)、ECMO组(n=32)及联合(IABP+ECMO)组(n=30)。在常规抗休克用药基础上分别应...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RCS患者被分为3组:IABP组(n=34)、ECMO组(n=32)及联合(IABP+ECMO)组(n=30)。在常规抗休克用药基础上分别应用IABP、ECMO及IABP+ECMO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1天、2天、3天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O2)、动脉血乳酸、心肌钙蛋白I(cTnⅠ)、脑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的变化、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撤机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治疗3天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逐步改善,而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IABP组及ECMO组更显著(P〈0.05或P〈0.01);ECMO组的心率、MAP、CVP、SO_2、动脉血乳酸、cTnⅠ、LVEF及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IABP组(均P〈0.01);IABP组BNP、LVED的改善优于ECMO组(P〈0.05,P〈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5.875,P〈0.001;χ^2=4.504,P=0.034);ECMO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χ^2=3.957,P=0.047);联合组撤机成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6.063,P〈0.001;χ^2=5.792,P=0.016);3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ECMO联合治疗在改善RCS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优于IABP和ECMO,但联合治疗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临床预后的改善;降低并发症成为提高联合治疗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 难治性心源性休克 疗效
下载PDF
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丕雄 高杰 +2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王建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总结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患者置入IABP的时机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1632例冠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 目的总结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患者置入IABP的时机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1632例冠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等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IABP资料,共128例,分预防性置入IABP组(A组)68例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组(B组)60例。A组为左主干病变(冠脉狭窄〉90%)且无右冠脉保护、心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35%)、顽固性心绞痛保守治疗无效、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B组为术中循环不稳定、心功能低下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降低等。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A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8%和4.4%,B组为50.0%和14.9%;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57.63±33.66)h比(94.63±62.72)h,P=0.027;平均IABP使用时间:(54.75±37.68)h比(93.12±52.21)h,P=0.015;机械通气时间:(31.83±14.71)h比(89.34±35.17)h,P=0.001;平均住ICU时间:(76.35±47.27)h比(102.41±44.12)h,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机械通气
下载PDF
27例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傅平 孙宗全 +3 位作者 蒋雄刚 杜心灵 肖诗亮 张凯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 报道 2 7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治疗心脏术前、术中、术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经验 ,评估 IABP的有效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协和医院连续 2 7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目的 报道 2 7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治疗心脏术前、术中、术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经验 ,评估 IABP的有效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协和医院连续 2 7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IABP治疗 ,其中心脏瓣膜疾病 10例、冠心病 14例、扩张性心肌病 1例、左房粘液瘤 1例、肾肿瘤1例。结果  2 0例有效 ( 74.0 % ) ;7例死亡 ( 2 6.0 % )。IABP致命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下肢缺血表现 1例 ( 3 .7% ) ;局部血肿 4例 ( 14.8% ) ;神经系统症状 2例 ( 7.4% )。结论  IABP对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无效的因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有明显作用。穿刺操作熟练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HEART监护法在心脏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伟英 顾晓玲 樊美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治疗 HEART监护法 心脏手术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小芩 肖熙 +2 位作者 岑莉莉 李彩艳 陶艳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大于14分的50例AMI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n=25)和综合干预组(n=25)。常规干预组给予含...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大于14分的50例AMI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n=25)和综合干预组(n=25)。常规干预组给予含认知行为干预在内的所有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泊酚静脉泵入,Ramsay镇静分级在Ⅱ~Ⅲ级。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第1~5天6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HAMA得分、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干预后多数时间点HAMA得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较干预前降低(P〈0.05),未增加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综合干预组恶性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导管移位等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改善AMI行IABP患者的焦虑症状,降低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和IABP导管移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 焦虑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豪坚 邓俊明 +2 位作者 欧艳秋 周颖玲 余丹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3例并进行随访,比较IABP应用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3例并进行随访,比较IABP应用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治愈的相关因素.结果 成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占同期急性心肌炎住院患者43.15%,住院病死率为19.05%,整体住院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使用IABP组较未使用IABP组患者治愈率明显升高(100% vs.73.9%,Х^2=3.92,P=0.048),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治愈与较高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IABP的使用相关.经治愈出院的患者随访6-12个月中,两组均无死亡,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和LVEF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愈与LVEF及IABP的使用相关,早期使用IABP支持治愈率明显提高,该病治愈出院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主动脉内球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文锡 李岩 +3 位作者 梁进伟 翁培清 何荷番 刘炜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2732-2734,共3页
目的研究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共187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IABP组和常规组... 目的研究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共187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IABP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药物处理,IABP组在药物处理的基础上,给予IABP治疗,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5),但AB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IABP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律lown分级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组病人分级为0-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ABP组复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IABP辅助治疗能改善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同时能控制和改善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心肌炎 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铿 何松坚 +2 位作者 叶少强 黄志文 柯伟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5期6-9,共4页
目的通过评估临床疗效、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121例,男76例,女45... 目的通过评估临床疗效、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121例,男76例,女45例,年龄40~78岁,平均(67±11)岁,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77例、ST不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4例,KillipⅡ级40例、KillipⅢ级45例、KillipⅣ级36例,符合IABP治疗适应证、排除禁忌证。方法随机分成IABP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基本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抗心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所有患者均同意行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PCI),IABP组使用IABP治疗,对照组则无。评估:①临床疗效(心绞痛疗效和泵衰竭疗效)、平均住院日和30d病死率。②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再通。③心脏彩超测定射血分数(EF值)。④血清脑利钠肽(BNP)变化。⑤IABP并发症。结果 IAB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基本资料、心绞痛、泵衰竭和基本治疗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①心绞痛疗效有效率和泵衰竭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7%vs81.6%(P<0.05)和85.8%vs61.2%(P<0.01)、住院日8.6dvs11.7d(P<0.01)、30d病死率1.6%(1/61)vs6.7%(4/60)(P<0.001)。②STEMI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再通率90%(36/40)vs70.3%(26/37)(P<0.01)。③治疗前后EF值分别为35%→58%vs34%→43%,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前者比后者有明显提高(P<0.05)。④BNP治疗前后分别为4893±966→316±91vs4687±912→511±120(ng/L),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前者比后者有显著降低(P<0.01);⑤IABP并发症:明显出血3.2%(2/61)、血肿3.2%(2/61)、肢体血运障碍1.6%(1/61)、相关发热1.6%(1/61)、血小板减少4.8%(3/61),比对照组较多,但经对症处理好转、无严重和不可逆并发症。结论 IABP对ACS合并泵衰竭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血供和增加冠脉再通,明显改善心绞痛和泵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 脑利钠肽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铁鹰 贾明 +4 位作者 郑旭光 于颖剑 戎亚军 李五子 王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结果:31例患者IABP辅助时间(62.3±22.1)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6例、感染5例、下肢缺血3例、死亡2例。结论: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应及时放置避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下载PDF
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军 李莉 +3 位作者 徐志云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IABP)治疗体外循环后泵衰竭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对 31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IABP治疗 ,观察心脏窦性心律恢复、ST段转复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仪 (CCO)观察左心功... 为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IABP)治疗体外循环后泵衰竭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对 31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IABP治疗 ,观察心脏窦性心律恢复、ST段转复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仪 (CCO)观察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在应用IABP后 1~ 2h恶性和潜在性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消失 ,但 13例仍有偶发室性早搏 ,7例出现快速心房颤动。应用IABP后 30min~ 1h抬高或降低的ST段恢复正常。基础舒张压上升由 6 9± 15上升到 12 8± 2 2mmHg ,P <0 .0 1;IABP使用后即刻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增加 (分别为 4.9±0 .5vs 2 .8± 0 .3,3 .3± 0 .4vs 1.9± 0 .3;P均 <0 .0 5 )。多巴胺用量由 8± 2下降至 3± 2 μg·ml-1·h-1。结果表明 ,I ABP通过改善心泵功能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循环血量 ,间接兴奋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 体外循环 泵衰竭
下载PDF
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学萍 马小燕 +3 位作者 李桂英 戴庆妍 夏荩洁 冯春光 《中华护理教育》 201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心源性休克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机对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伟 孟维静 +4 位作者 刘长城 方颖 韦华 吴震 顾承雄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9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患者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并应用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患者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并应用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应用时机不同,将患者分成术中IABP组(CABG+CE术中置入IABP,n=38)和术后IABP组(CABG+CE术后置入IABP,n=51)。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IABP相关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IABP显著缩短患者IABP辅助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术中IABP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IABP组(10.5%vs.29.4%,P=0.032)。结论:CABG+CE术中应用IABP可显著降低弥漫性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主动脉内球 早期预后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家华 王涛 +3 位作者 喻卓 郭涛 刘红明 周学才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病死率。方法3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血管重建术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病死率。方法3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血管重建术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21例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冠脉搭桥或溶栓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67.5±12.5小时。有效率为82.8%(29/35),病死率40.0%(14/3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靠,早期运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迪 周舸 柳畅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年第6期38-39,共2页
对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结果患者行IABP后心功能逐渐恢复,心排指数>2.2L/(m2.min),SBP80~100mmHg,DBP50~60mmHg,平均动脉压>90mmHg,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并停用,入CCU5~7... 对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结果患者行IABP后心功能逐渐恢复,心排指数>2.2L/(m2.min),SBP80~100mmHg,DBP50~60mmHg,平均动脉压>90mmHg,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并停用,入CCU5~7d停机拔管。提出护理人员充分掌握IABP的工作原理,了解IABP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处理报警信号,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心电与血压监测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可确保IABP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文静 刘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62-62,共1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救治急性心绞痛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对 48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 ,加强并发症...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救治急性心绞痛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对 48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 ,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  48例患者应用IABP天数为 3~ 8d ,其中 42例好转出院 ,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5例死亡。结论 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 ,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