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克强 杨俊华 +4 位作者 吴国强 于彦铮 肖子顺 黄德桥 施建英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分布与动脉开口、分支有关。对39例尸体腹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分布进行观察及对7例左、右髂总动脉(有斑块)作1mm厚的连续横切,通过微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右髂总动脉内斑块分布,均以分叉的内侧壁面为多。左、右侧分... 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分布与动脉开口、分支有关。对39例尸体腹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分布进行观察及对7例左、右髂总动脉(有斑块)作1mm厚的连续横切,通过微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右髂总动脉内斑块分布,均以分叉的内侧壁面为多。左、右侧分别占病变例数90%、93%。在病变血管中可见管壁内侧增厚的新月型斑块。从流体力学分叉管处的速度剖面可知,分叉管内侧壁面切应力高于外侧。这与粥样斑形成的高切应力理论相吻合。高切应力对内皮的损伤可看作是早期粥样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切应力 主动脉分叉
全文增补中
左房粘液瘤并腹主动脉分叉处栓塞1例
2
作者 郝天伟 孙晓良 《吉林医学信息》 1998年第6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并发症 主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 左房粘液瘤 主动脉分叉
下载PDF
脐、髂嵴顶点与腹主动脉分叉位置关系的对比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菅洪健 钟涛 +4 位作者 张旻海 虞芳 郑汝钢 梁国栋 武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脐、髂嵴顶点在定位体外腹主动脉阻断位置中的价值。方法:CT影像下观测108例患者脐、髂嵴顶点与腹主动脉分叉的位置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该位置关系与肥胖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腹主动脉分叉以上,脐至腹主动脉分叉的... 目的:探讨脐、髂嵴顶点在定位体外腹主动脉阻断位置中的价值。方法:CT影像下观测108例患者脐、髂嵴顶点与腹主动脉分叉的位置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该位置关系与肥胖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腹主动脉分叉以上,脐至腹主动脉分叉的垂直距离(BU)大于髂嵴顶点至腹主动脉分叉的垂直距离(BC)(P<0.05);腹主动脉分叉以下,BU和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62.0%)多在腹主动脉分叉以上,髂嵴顶点(65.7%)则多在腹主动脉分叉以下,两者与腹主动脉的位置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与腹部脂肪厚度、年龄皆无相关性(P>0.05);BC与腹部脂肪厚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结论:相较于髂嵴顶点,脐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上方,身体前侧,不易随腹部脂肪厚度和年龄的改变而变化,是进行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的重要体表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嵴顶点 主动脉分叉 血流阻断 心肺复苏 影像解剖
下载PDF
腹主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卿安 钟涛 +1 位作者 赵博厚 武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分叉解剖位置影响因素。方法在CT影像下分别观测腹主动脉分叉与L4下缘和正中线垂直距离、在正中矢状面用3种不同方法测量腰椎前凸角度,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腹主动脉分叉呈现逐渐下降,...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分叉解剖位置影响因素。方法在CT影像下分别观测腹主动脉分叉与L4下缘和正中线垂直距离、在正中矢状面用3种不同方法测量腰椎前凸角度,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腹主动脉分叉呈现逐渐下降,右侧移动趋势。男性主动脉末端持续下移,而女性65岁后才出现明显下移。腰椎前凸角度、性别、BMI与腹主动脉末端位置无相关性(P>0.05)。腰椎前凸与年龄密切相关(P<0.01)。结论腹主动脉末端下降,右移与年龄有关,这些发现对低位阻滞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前凸 影响因素 主动脉分叉 影像学研究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欢 牛鹿原 +3 位作者 罗小云 张昌明 冯亚平 张福先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支架在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腹主-髂分叉部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技术成功率...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支架在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腹主-髂分叉部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和术后疗效。结果 17例患者成功植入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技术成功率94.4%。病例均成功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成功封堵穿刺点,无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闭塞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0±0.6)d。患者平均随访(13.0±3.0)个月,无支架相关死亡,无动脉瘤及支架移植物破裂,无支架移位。所有患者支架内血流通畅,无髂支闭塞病例,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发现Ⅱ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未发现其他类型内漏。结论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支架 分支支架 覆膜支架 主动脉分叉 疗效
下载PDF
腹主动脉高位分叉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庆生 刘畅 +1 位作者 骆锦潮 刘健华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111-111,共1页
作者在解剖1例约45岁男性标本时,发现其腹主动脉分叉处的位置及左右骼总动脉的长度和分支与教科书上的不同(图1)。腹主动脉于主动脉裂孔处续于胸主动脉,沿途在其后壁发出上3对腰动脉,平均外径3.0mm。
关键词 主动脉分叉 高位 主动脉 教科书 动脉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漂浮血栓1例
7
作者 李杨 李玉坤 +1 位作者 周先保 林华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46-747,共2页
患者男性,47岁,主因“双眼左外侧偏盲伴头痛、腰痛1 d”入院,入院后患者行1.5T头颅核磁(MRI)检查,结果显示T2 Flare(图1A)和弥散加权(DWI)(图1B)可见右枕叶片状高信号影像,提示为右侧枕叶急性脑梗塞。为进一步查明血栓来源,行主动脉血... 患者男性,47岁,主因“双眼左外侧偏盲伴头痛、腰痛1 d”入院,入院后患者行1.5T头颅核磁(MRI)检查,结果显示T2 Flare(图1A)和弥散加权(DWI)(图1B)可见右枕叶片状高信号影像,提示为右侧枕叶急性脑梗塞。为进一步查明血栓来源,行主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发现升主动脉左前侧壁可见1.3 cm×1.3 cm充盈缺损,表面凸凹不平(图2A),有蒂附着于主动脉壁(图2B);左肾呈部分梗塞后改变(图2C);腹主动脉分叉处可见血栓(图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血栓 主动脉 动脉血管造影术 腔内 主动脉分叉 急性脑梗塞 弥散加权 充盈缺损
下载PDF
体外开窗技术修复多次腔内治疗失败的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8
作者 林飞鹏 练文卓 +4 位作者 崔立强 郑月宏 刘昌伟 孙国强 倪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9-782,共4页
患者男性,45岁,主因“白塞综合征合并假性动脉瘤2年余,腹痛、发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1个月余”于2024年1月5日于我院免疫内科就诊。2年前,患者因右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右侧颈动脉瘤栓塞+支架植入术,当地医院考虑为白塞综合征... 患者男性,45岁,主因“白塞综合征合并假性动脉瘤2年余,腹痛、发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1个月余”于2024年1月5日于我院免疫内科就诊。2年前,患者因右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右侧颈动脉瘤栓塞+支架植入术,当地医院考虑为白塞综合征。1年半前,因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一体式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口服醋酸泼尼松(45 mg/d)+环磷酰胺(具体剂量不详),后醋酸泼尼松剂量减至5 mg/d,但患者未规律用药,期间多次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术后1年再次出现支架近端近肾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第二次行腹主动脉裸支架植入+瘤腔内弹簧栓栓塞术,同时加用口服醋酸泼尼松(35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 白塞综合征 腔内治疗 主动脉分叉 醋酸泼尼松 右侧颈 具体剂量 规律用药
原文传递
髂-股动脉多层螺旋CT测量 被引量:3
9
作者 邱菊生 江朝根 +1 位作者 朱希松 张露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30-634,共5页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A对髂-股动脉进行测量,为经髂-股动脉介入诊疗提供影像学数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9月符合要求的连续病例350例,按照年龄21~40岁、41~60岁、61~89岁分为A、B、C组。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A对髂-股动脉进行测量,为经髂-股动脉介入诊疗提供影像学数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9月符合要求的连续病例350例,按照年龄21~40岁、41~60岁、61~89岁分为A、B、C组。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包括盆腔区的增强扫描,薄层重建图像用容积再现技术对髂-股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动脉分叉到髂嵴连线、股骨头上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及动脉分叉夹角。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侧别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腹主动脉分叉、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左右股总动脉分叉到股骨头上缘连线的垂直距离男性A组分别为(132.5±12.8)mm、(87.1±14.9)mm、(88.8±11.3)mm、(43.4±13.7)mm、(41.5±15.0)mm,B组为(126.5±11.6)mm、(84.8±14.2)mm、(89.1±12.9)mm、(44.3±10.1)mm、(46.2±10.1)mm,C组为(115.6±10.7)mm、(80.3±14.3)mm、(82.3±13.6)mm、(39.1±10.0)mm、(40.4±10.0)mm,女性A组分别为(135.4±12.1)mm、(91.3±15.1)mm、(97.4±14.1)mm、(36.5±10.3)mm、(36.2±10.3)mm,B组为(129.8±12.7)mm、(92.7±12.5)mm、(96.0±13.3)mm、(36.5±10.8)mm、(35.8±10.9)mm,C组为(121.2±13.1)mm、(84.0±11.3)mm、(86.3±11.4)mm、(36.4±12.2)mm、(36.9±11.0)mm。除男性左髂总动脉分叉、女性左右股总动脉分叉到股骨头上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外,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分叉夹角、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夹角男性A组分别为(38.2±5.8)°、(26.6±16.9)°、(30.5±10.8)°,B组为(38.1±11.3)°、(25.3±10.8)°、(24.8±11.2)°,C组为(45.1±16.5)°、(25.8±12.5)°、(25.6±13.2)°,女性A组分别为(46.9±10.9)°、(28.2±13.5)°、(28.9±10.2)°,B组为(40.7±11.2)°、(20.3±10.3)°、(21.6±9.7)°,C组为(45.1±11.2)°、(21.0±9.9)°、(27.0±12.1)°,男女腹主动脉分叉夹角、男性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夹角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对比三组的髂总动脉分叉点至股骨头上缘连线垂直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A可对髂-股动脉进行准确测量,为介入诊疗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测量 动脉 主动脉分叉 16层螺旋CT 单因素方差分析 垂直距离 容积再现技术 介入诊疗
下载PDF
双侧肾动脉变异伴异常肾上腺动脉一例
10
作者 陶伟 薛现彪 +1 位作者 张咪 魏小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1-401,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双侧肾动脉变异,同时从腹主动脉分叉处稍上方发出1细长右肾上腺动脉,经下腔静脉和右肾蒂前方至右肾上腺,现报道如下。 左。肾动脉2支,其中上肾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稍下方从腹主动脉左侧壁发出,发...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双侧肾动脉变异,同时从腹主动脉分叉处稍上方发出1细长右肾上腺动脉,经下腔静脉和右肾蒂前方至右肾上腺,现报道如下。 左。肾动脉2支,其中上肾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稍下方从腹主动脉左侧壁发出,发出处直径为6.20mm,在距左肾门水平距离为2.0cm处分为前、后2支,后支在肾盂后面直接经肾门入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肾动脉变异 右肾上腺 主动脉分叉 肠系膜上动脉 男性尸体 下腔静脉 水平距离 左侧壁
下载PDF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大动脉疾病
11
作者 李鸣 赵海格 +5 位作者 金炜 单平 张鸿坤 陈旭东 潘松龄 汪忠镐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血管腔内 支架植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分叉 支架治疗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 主动脉 治疗风险
下载PDF
髂内动脉与对侧髂总动脉端端吻合治疗髂总动脉损伤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荷臣 孟慧林 袁晓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5期108-108,共1页
患者男,68岁,因外伤后腹痛2h于2012年6月13日18时入院。查体:神志清,烦躁,生命体征尚稳定,腹略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血红蛋白122g/L。入院诊断:闭合性腹部损... 患者男,68岁,因外伤后腹痛2h于2012年6月13日18时入院。查体:神志清,烦躁,生命体征尚稳定,腹略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血红蛋白122g/L。入院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腹内脏器破裂。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及积血,小肠中段两处断裂,肠系膜损伤,骶前腹主动脉分叉左髂总动脉处高起,可触及搏动。给予清除积血,左髂总动脉处垫纱布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动脉损伤 端端吻合 髂内动脉 闭合性腹部损伤 治疗 主动脉分叉 入院诊断 移动性浊音
下载PDF
步行锻炼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云清 高瑞芳 +1 位作者 朱海燕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可表现为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硬化等,其中最常累及腹主动脉分叉以下的动脉,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坏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步行锻炼 动脉粥样硬化症 肠系膜动脉硬化 治疗 动脉粥样斑块 主动脉分叉 下肢动脉
下载PDF
内外兼修:外周动脉疾病的综合抗血小板治疗
14
作者 常光其 《中国处方药》 2012年第3期4-4,共1页
血小板的粘附、激活和聚集是PAD发生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抗血小板药物也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必备药物。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能够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抗血小板治疗贯穿PAD治疗的始终,... 血小板的粘附、激活和聚集是PAD发生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抗血小板药物也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必备药物。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能够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抗血小板治疗贯穿PAD治疗的始终,已成为PAD治疗的基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抗血小板治疗 内外兼修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分叉 管腔狭窄 老年人 PAD
下载PDF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病
15
作者 史秀红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年第9期24-25,共2页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发病逐渐增多,45岁以上男性多见,60岁以上患者更为多见。根据中国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达79.9%,男女之比为8∶1,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发病逐渐增多,45岁以上男性多见,60岁以上患者更为多见。根据中国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达79.9%,男女之比为8∶1,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常侵犯股浅动脉,其次是腹主动脉下1/3处,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处和髂总动脉及动脉近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 主动脉分叉 股浅动脉 全身病 四肢动脉 间歇性跛行 髂总动脉 轻微症状 近端
下载PDF
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延伸野放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蕾 黄枝炯 高琨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7-720,共4页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而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方式。尽管淋巴结转移不参与临床分期,但当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放疗作为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所有期别,尤其是局部晚期患者。子宫...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而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方式。尽管淋巴结转移不参与临床分期,但当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放疗作为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所有期别,尤其是局部晚期患者。子宫颈癌延伸野放疗(extended-fieldradiation therapy,EFRT)又称扩大野放疗,是指照射野上界在腹主动脉分叉以上的放疗,主要用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或高位髂总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旨在控制或杀灭PALN引流区的转移病灶,减少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旁淋巴结 子宫颈癌 放疗 淋巴结转移 妇科恶性肿瘤 晚期患者 主动脉分叉 转移方式
原文传递
应用自体腹直肌后鞘腱膜+壁层腹膜组织修补成形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裴志刚 车海杰 +2 位作者 李鲁滨 牛文强 杨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66,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搬重物后突发腰腹部疼痛不适1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服用药物治疗。近5年于家中饲养山羊,自诉未出现病羊。查体:腹软,脐周偏左轻压痛,未触及搏动性包块。CTA: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血培养:布鲁杆菌(+)。... 患者男,60岁,因“搬重物后突发腰腹部疼痛不适1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服用药物治疗。近5年于家中饲养山羊,自诉未出现病羊。查体:腹软,脐周偏左轻压痛,未触及搏动性包块。CTA: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血培养:布鲁杆菌(+)。诊断: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高血压3级。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4周后复查CTA:动脉瘤较前增大7 mm。决定手术治疗。术中见腹主动脉分叉水平以上约2 cm处局限性隆起,与十二指肠及下腔静脉粘连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层腹膜 下腔静脉 主动脉分叉 腹直肌 局限性隆起 搏动性包块 布鲁杆菌 脐周
原文传递
肾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阳 金讯波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38-43,共6页
肾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手术治疗目前仍是肾癌治疗的首选方式。早期局限于诊断技术的落后,肾癌发现时常已是晚期,一般采取术式为开放性的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 肾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手术治疗目前仍是肾癌治疗的首选方式。早期局限于诊断技术的落后,肾癌发现时常已是晚期,一般采取术式为开放性的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肾周筋膜、肾周脂肪、患肾、患侧肾上腺、从膈肌脚至腹主动脉分叉处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旁淋巴结,以及髂血管分叉以上的输尿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分叉 泌尿系肿瘤 诊断技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膈肌脚 开放性手术 肾周筋膜 单孔腹腔镜 冷冻消融 腔镜技术
下载PDF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
19
作者 朱先进 王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6-996,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主动脉分叉 乳糜性胸腔积液 囊性病变 MRI检查 下腔静脉 呼吸困难 痰中带血
下载PDF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治疗主髂分叉病变的要点与解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祁渝涵 翁诚馨 +4 位作者 黄斌 王铁皓 杜晓炯 赵纪春 袁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目的解析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CERAB)技术治疗复杂主髂动脉病变的要点与优势。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双侧髂总动脉开口狭窄及腹主动脉下段钙化患... 目的解析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CERAB)技术治疗复杂主髂动脉病变的要点与优势。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双侧髂总动脉开口狭窄及腹主动脉下段钙化患者采用CERAB技术治疗后的资料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球扩覆膜支架的特性解析该技术。结果该病例通过CERAB技术治疗成功,双侧髂动脉支架的形态和支架贴壁均良好,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内外动脉均显影良好。结论从本病例分析结果看,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分叉处病变有效,可行性强,主髂动脉分叉部形态恢复良好,球扩覆膜支架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分叉 主髂动脉 腔内治疗 CERAB 球扩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