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成形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向阳 梁志强 +3 位作者 王平凡 何发明 刘延华 宋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58-459,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入选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34例,在全麻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术并对升主动脉应用人工血管外包裹,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手术前、出院...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入选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34例,在全麻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术并对升主动脉应用人工血管外包裹,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手术前、出院前及随访(3~60)月的升主动脉直径,以观察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中期疗效。结果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出院时升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减少[(29.4±5.1)mmvs.(46.2±7.2)mm,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升主动脉直径(30.3±5.2)mm,较出院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升主动脉成形术同时应用人工血管外包裹的手术中期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江 李卓东 +3 位作者 钟铿 谈梦伟 唐昊 徐志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 主动脉扩张 治疗 主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双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后合并低心排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3
作者 王凤珍 蔡永红 鲁玉凤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4-125,共2页
随着诊断、灌注、心肌保护、手术技术的改善,心脏外科发展迅速,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各种心血管病症趋向复杂和疑难:心脏外科手术和护理工作也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双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手术对外科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低... 随着诊断、灌注、心肌保护、手术技术的改善,心脏外科发展迅速,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各种心血管病症趋向复杂和疑难:心脏外科手术和护理工作也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双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手术对外科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低心排和脑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于2007年11月~2012年7月共收治了10例双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后合并低心排和脑出血的患者,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瓣置换 主动脉成形术 低心排 脑出血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手术与预后研究
4
作者 刘创 王茂舟 +3 位作者 邓秋菊 刘静 姜文剑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36-742,共7页
目的:探讨合并轻度及以下或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情况,研究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是否需合并同期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风湿... 目的:探讨合并轻度及以下或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情况,研究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是否需合并同期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风湿性二尖瓣手术治疗的844例患者信息,进行为期6年的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对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及逆概率加权调整两组基线资料,使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HR),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结果:①共纳入844例风湿性二尖瓣手术患者,合并轻度、中度、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同期主动脉瓣手术的比例分别为11.0%(38/346)、57.8%(115/199)、94.4%(85/90)。②在风湿性二尖瓣手术合并主动脉瓣中度病变的患者中,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手术组随访期间主要终点事件较未手术组少(5.7%vs.23.1%,P=0.023),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能够显著降低随访期间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率(OR=0.20,95%CI:0.04-0.68,P=0.026),但两组随访期间死亡率及再手术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逆概率加权匹配后,仍得到相同的结果。结论:对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同期行主动脉瓣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随访期间主动脉瓣中重度病变发生率,但对患者死亡及再手术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病变 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成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变化及中远期临床结果分析
5
作者 周晓辉 关强 +6 位作者 刘睿 孙寒松 宋云虎 王水云 许建屏 吕锋 王立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变化及中远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7月阜外医院外科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 目的比较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变化及中远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7月阜外医院外科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8~76(53.34±12.06)岁。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升主动脉直径,比较纵切-三明治法(纵切组,23列)和外包裹法(外包组,18例)两种成形手术后的中远期临床结果。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纵切组和外包组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7.04±3.44)mm vs.(46.67±2.83)mm,P=0.709];术后出院前升主动脉直径为[(35.87±3.81)mm vs.(35.50±5.67)mm,P=0.804];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为[(41.26±6.54)mm vs.(38.28±4.79)mm,P=0.113],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升主动脉直径横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自组内纵向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组41例患者术后随访23~108(57.07±28.60)个月,中位随访51.00个月。与出院前相比,全组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增长率为–1.50~6.78 mm/年,中位增长率为0.70 mm/年,仅有3例术后年增长率>3 mm/年。结论纵切-三明治法成形和外包裹成形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缩小升主动脉直径,两种术式在成形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且中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成形术 主动脉扩张 三明治法成形术 外包裹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成形术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涌泉 胡盛寿 +2 位作者 许建屏 孙立忠 宋云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病人的中期随访结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6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54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的病人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和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随访13~96个月,平均(23...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病人的中期随访结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6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54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的病人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和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随访13~96个月,平均(23±16)个月。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术后随访中,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升主动脉直径。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5.77±6.02)mm与出院前升主动脉直径(34.67±4.81)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升主动脉直径(37.65±6.35)mm与术前及术后出院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的基础病变和术后出院前升主动脉直径大于40mm是升主动脉再扩张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升主动脉成形术中未用人工血管包裹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或者升主动脉瘤的中期疗效欠佳。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是这种术式的适应证,成形术必须将主动脉直径减至40mm以下,以减少远期再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 主动脉 心脏瓣膜假体植人 主动脉成形术
原文传递
急性心衰状态下动力性降主动脉成形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志 王天佑 +1 位作者 林昌锦 杨小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衰状态下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条杂种犬 ,游离背阔肌 ,游离胸降主动脉 ;以背阔肌瓣包绕降主动脉 ;以异搏定诱导心衰 ;以骨骼肌刺激器刺激背阔肌瓣收缩。结果 心衰诱导满意 ,在主动脉成形...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衰状态下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条杂种犬 ,游离背阔肌 ,游离胸降主动脉 ;以背阔肌瓣包绕降主动脉 ;以异搏定诱导心衰 ;以骨骼肌刺激器刺激背阔肌瓣收缩。结果 心衰诱导满意 ,在主动脉成形术 (反搏 )后 ,与心衰时相比 ,舒张期平均压上升了 18 5 % ,心内膜下活力指数上升了 17 0 % ,冠脉流量增高了 2 6 8% ,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了 19 4%。结论 在急性实验中 ,动力性降主动脉成形术可改善冠脉灌注和心肌氧供 ,改善心功能。该术式为充血性心衰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 急性心力衰竭 动力性降主动脉成形术
原文传递
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升主动脉扩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阳 蒙炜 张尔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11年5月,对53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加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男41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52岁。病程1... 目的探讨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11年5月,对53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加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男41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52岁。病程1个月~14年。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5.9±3.3)mm;主动脉瓣三叶瓣40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13例。心功能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Ⅱ级19例,Ⅲ级33例,Ⅳ级1例。结果术后发生1例纵隔广泛渗血、3例肺部感染、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无升主动脉成形术相关并发症。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8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无明显胸闷、心累。末次随访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1例。升主动脉直径为(35.2±4.0)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术后出院时(34.0±2.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其中,随访时间≥60个月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术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升主动脉直径>50 mm患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轻-中度(直径范围40~50 mm)扩张患者可获得较好早中期疗效,但应严格选择患者,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成形术 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扩张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成形术的早中期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岩 赵伟 +5 位作者 潘世伟 孙寒松 胡盛寿 唐跃 王巍 许建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6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成...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6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7~72(51±16)岁。分别于术前、术后出院前及随访中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升主动脉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6.2±2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2±22.1)min,术后住院时间(11.0±7.8)d。36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术后随访1.1~9.0(4.0±2.3)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无二次手术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术后升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减小[(36.4±6.1)mm vs.(46.8±4.6)mm,t=13.12,P=0.00];随访期间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后相比有所增加[(40.8±6.8)mm vs.(36.4±6.1)mm,t=-2.64,P=0.01],与术前相比减小[(40.8±6.8)mm vs.(46.8±4.6)mm,t=3.48,P=0.00]。结论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早中期疗效,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成形术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置换术
原文传递
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临床效果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周晓辉 关强 +3 位作者 刘睿 孙寒松 冯钧 王立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分析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阜外医院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2(55.73±9... 目的分析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阜外医院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2(55.73±9.95)岁。采用超声心动图或心脏主动脉CT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升主动脉直径,比较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升主动脉直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8.23±3.69)mm,术后出院前为(37.60±5.02)mm,末次随访时为(40.53±4.65)mm;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50(12~114)个月。全组术后升主动脉直径中位增长率为0.76 mm/年。有5例患者增长率超过3 mm/年,随访时间全部为术后12~15个月,其中早期手术的4例(4/30,13.3%)患者术后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5 mm/年,具备再次手术指征。结论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能有效缩短升主动脉直径,中期随访结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需再次外科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成形术 主动脉扩张 楔形切除法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熊红燕 朱海龙 +2 位作者 孙国成 魏东明 俞世强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总结运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采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7.0±5.... 目的总结运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采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7.0±5.4)个月(2~21个月),体重(6.6±1.7)kg(4~10垤),男性6例,女性2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体外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一期完成手术。根据患儿主动脉病理解剖的不同,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方法略有不同。以达到最好的解剖矫治效果。结果8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肾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功能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16.0±5.6)个月(6~20个月),末次随访患者下肢收缩压均高于上肢收缩压(8.9±3.2)mmHg(0~15mmHg)(1mmHg=0.133kPa),未发现再狭窄。结论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主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被引量:3
12
作者 蒙强 易蔚 +8 位作者 金振晓 刘洋 段维勋 梁洪亮 李婷 孙国成 朱海龙 俞世强 易定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6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总结运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技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采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21(7±5.4)个月,体... 目的总结运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技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采用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21(7±5.4)个月,体重4~10(6.6±1.7)kg,男性6例,女性2例。均经过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完成手术,根据患儿主动脉病理解剖的不同,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方法略有不同,以达到最好的解剖矫治效果。结果 8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肾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功能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6~20(16±5.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下肢收缩压均高于上肢收缩压0~15(8.9±3.2)mm Hg,未发现再狭窄发生。结论主动脉弓滑动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主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5 位作者 邹良健 徐志云 于伟勇 王志农 丁芳宝 赵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报告作者12年间(1992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4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全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5~57岁,平均(29.6±14.7)岁;动脉脉压差为50~80 mmHg(1 mmHg=0.133 kPa), 心胸比例0.53~0.76.超声多普勒提示重度... 目的:报告作者12年间(1992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4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全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5~57岁,平均(29.6±14.7)岁;动脉脉压差为50~80 mmHg(1 mmHg=0.133 kPa), 心胸比例0.53~0.76.超声多普勒提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7例,中度25例,轻-中度1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6例(均伴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21例,主动脉瓣瓣环扩大3例,主动脉瓣右冠瓣叶发育不良2例;右佛氏窦瘤破裂3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单纯性AR 13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狭窄4例).采用主动脉瓣叶折叠悬吊(19例)、主动脉瓣叶中央三角形切除(2例)、交界折叠环缩(3例)、主动脉瓣叶削薄(17例)、肺动脉瓣叶移植(2例)等主动脉瓣成形方法,同期处理合并病变.结果:全组4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3例,呼吸衰竭1例,肾衰1例,心律失常4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3年(平均5.6年),1例死于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再次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余40例中37例主动脉瓣功能良好,3例有轻-中度AR,但左心室大小及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的脱垂可行折叠悬吊法或中央三角形切除脱垂的瓣叶纠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环扩大可行环缩折叠纠正瓣叶关闭不全.风湿性病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可将增厚的中心体部位削薄,改善主动脉瓣的对合及其关闭功能.成形术中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成形术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大鼠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尾加压素II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夏春芳 徐少平 +4 位作者 张勇刚 杨军 霍勇 庞永正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3-597,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尾加压素II (UII)受体特征的变化及血管对UII收缩效应的改变。方法 :测定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 [12 5I]-UII配体结合及血管张力。结果 :球囊成形术后 3d、2 1d时 ,血管对UII的反应性增强 (P <0 0 5... 目的 :观察大鼠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尾加压素II (UII)受体特征的变化及血管对UII收缩效应的改变。方法 :测定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 [12 5I]-UII配体结合及血管张力。结果 :球囊成形术后 3d、2 1d时 ,血管对UII的反应性增强 (P <0 0 5 ) ,主动脉UII受体最大结合 (Bmax)较对照组分别高 44 %及 36 % [(35 0 3± 2 41)pmol/gproteinand (33 2 6± 2 40 )pmol/gproteinvs(2 4 37± 3 2 0 )pmol/gprotein ,P <0 0 1],受体与配体解离常数 (Kd)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管球囊损伤后UII受体发生上调 ,受体密度增加 ,血管对UII的反应性增强 ,表明UII可能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主动脉球囊成形术 术后 尾加压素Ⅱ受体 主动脉球囊损伤
下载PDF
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在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墨扬 宋光远 +12 位作者 裴汉军 王媛 张倩 牛冠男 周政 张昊 张文佳 王建德 吕滨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主动脉成形术 过渡性治疗
下载PDF
兔腹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狭窄过程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锦文 程彦斌 +4 位作者 印建国 耿晓宁 贾雄 刘晓红 杨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过程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 ,研究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 (ET)水平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R)的改变 ,以探讨血管狭窄的发生与ET变化的关系 ,为临床寻求针对ET因素的治疗处理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过程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 ,研究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 (ET)水平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R)的改变 ,以探讨血管狭窄的发生与ET变化的关系 ,为临床寻求针对ET因素的治疗处理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耳白兔 30只 ,依术后处死时间不同 (6h和 1、3、7、15、2 2d)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5只 ,3只内膜损伤、2只组内对照(假手术 )。术前及术后处死前均采血 ,置入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内拉动制备内膜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不插入球囊导管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ET水平 ,行病理形态学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脉组织内ET反应。结果 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均较术前及假手术组有明显升高 ,损伤组血管内膜增厚 ,术后 15~ 2 2d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并迁移到内弹力膜层内 ,堆积重叠甚至呈瘤样突起而致血管腔变窄 ,血浆ET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呈一致性。结论 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的主要病理特征。ET参与心血管收缩、VSMC增殖和血栓形成 ,在血管球囊成形术后血管狭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拮抗或抑制ET生成的生物学作用 ,对防治再狭窄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成形术 狭窄 内皮素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达新 潘文志 +3 位作者 管丽华 张蕾 张晓春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545-549,共5页
目的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了PBAV对CAS的短期疗效,并对初步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行PBAV术的CAS患者。观察患者... 目的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了PBAV对CAS的短期疗效,并对初步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行PBAV术的CAS患者。观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的指标变化,包括跨瓣压差、超声心动图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包括出血、卒中、心律失常、心脏压塞、肾功能损害、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反流加重及死亡)。结果共入选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围术期除1例术中一过性的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低血压反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得的最大跨瓣压差由术前(86.6±22.4)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53.2±18.7)mm Hg(P<0.001)。出院前评估显示,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得的最大跨瓣压差由术前(111.0±29.2)mm Hg降至(85.5±26.4)mm Hg,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67.1±19.6)mm Hg降至(48.5±12.2)mm Hg(P<0.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由术前(0.58±0.10)cm2升至(0.75±0.15)cm2,而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没有变化。所有患者EQ5D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54.5±15.9)分比(64.6±13.3)分,P<0.01]。3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没有改变,其余均改善1级(P<0.01)。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3个月随访时,9例完成完整的评估和检查,经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跨瓣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g(NT-pro BNP)、NYHA心功能分级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Q5D生活质量评分略有提高[(57.6±9.4)分比(63.5±10.6)分,P=0.04]。结论初步经验显示,使用8 F、最大内径为18 mm球囊行PBAV术是可行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取得即刻和短期的血流动力学及症状的中度改善。然而,其中远期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主动脉成形术 主动脉瓣狭窄 疗效
下载PDF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园琴 饶丹 陶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7期873-874,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2003年6月—2009年11月对1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并在术前、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采用佰仁思牛心包单瓣置换105例(54.8%)。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2003年6月—2009年11月对1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并在术前、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采用佰仁思牛心包单瓣置换105例(54.8%)。超声心动图显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为(47.5±10.4)mm,术后减小为(40.3±9.3)mm(P<0.05);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为(11.5±5.0)mmHg,术后为(9.4±2.3)mmHg(P>0.1),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流速为(1.7±0.2)m/s,术后为(1.6±0.5)m/s(P>0.1);术前主动脉瓣舒张期压差为(78.2±9.5)mmHg,术后为(44.7±11.3)mmHg(P<0.05),术前主动脉瓣舒张期流速为(4.8±1.6)m/s,术后为(3.7±0.9)m/s(P>0.1)。结论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成形术 心脏结构
下载PDF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心病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艳星 熊素华 赵玉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535-537,共3页
主动脉瓣膜成形术(AVP)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反流(AR)的重要手段,特别适应于小儿、老年人及孕妇患者。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AR主要是应用AVP,近中期疗效满意。但由于先心病AR原因多样,有瓣叶脱垂、畸形、发育不良,瓣环扩大,... 主动脉瓣膜成形术(AVP)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反流(AR)的重要手段,特别适应于小儿、老年人及孕妇患者。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AR主要是应用AVP,近中期疗效满意。但由于先心病AR原因多样,有瓣叶脱垂、畸形、发育不良,瓣环扩大,因此需采取相适宜成形术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总结28例不同AVP治疗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手术体会及近中期效果,探讨手术方法以提高AVP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成形术 小儿先心病 前治疗 主动脉瓣反流 先天性心脏病 中期效果 瓣膜成形术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近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顾燕 金梅 +5 位作者 丁文虹 王霄芳 郭保静 梁永梅 吕震宇 王志远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1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儿行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PBAV)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BAV治疗的先天性AS患儿15例(AS组),其中主动脉瓣中度狭窄组(A...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儿行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PBAV)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BAV治疗的先天性AS患儿15例(AS组),其中主动脉瓣中度狭窄组(A组)5例,重度狭窄组(B组)1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经超声心动图确定心内结构及功能正常,且心电图无异常15名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AS患儿PBAV前后跨主动脉瓣压差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及与对照组的差异,评估不同严重程度AS患儿的PBAV术后转归。结果①经导管监测A组和B组患儿PBAV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均低于术前[(17. 6±4. 3)mmHg(1 mmHg=0. 133 kPa)比(57. 0±2. 0) mmHg,(46. 3±28. 0) mmHg比(92. 3±25.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超声心动图监测A组和B组患儿PBAV术后72 h和术后1、3、6、12个月跨主动脉瓣压差均低于术前[(19.4±6.9)、(19. 3±4 5)、(19.2±4.3)、(20. 8±5.4)、(21. 2±6. 0)mmHg比(60.4±1.1) mmHg,(53. 5±23. 3)、(53. 8±21. 9)、(50. 9±23. 8)、(52. 9±23. 9)、(55.2±24.5)mmHg比(101.4±2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各时点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A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术前(P<0. 05),B组术后72 h和术后1、3、6、12个月LVMI均低于术前(均P<0. 05);A组手术前后各时点LV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B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③A、B组患儿术后各时点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均高于术前(均P <0.05);A组术前MAPSE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A组术前、术后72h、术后1个月GLS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B组术前、术后72h和术后1、3个月MAPSE、GLS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④A组自术后1个月开始、B组自术后72 h开始舒张期经二尖瓣口血流E峰速度/舒张早期心肌纵向运动速度较术前降低(均P <0.05),但2组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BAV术治疗中重度儿童先天性AS安全有效,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中度狭窄患儿较重度狭窄患儿术后收缩功能恢复更快;所有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恢复较收缩功能恢复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