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路新磊 王效增 +5 位作者 荆全民 史亚娜 王凡非 刘晓江 张雪峰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 分析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同时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目的 分析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同时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介入诊治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138例(32.32%),其中单支血管病变79例(占冠心病患者57.25%),双支血管病变37例(占冠心病患者26.81%),三支血管病变22例(占冠心病患者15.94%)(包括合并左主干病变4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89例(67.68%),其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50例(11.71%),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239例(55.97%).冠心病组比非冠心病组年龄大[(60.62±9.66)岁vs.(55.12±11.42)岁,P<0.001],≥60岁的老年患者比例高(50.72%vs.32.53%,P<0.001),并发糖尿病(8.70% vs.2.77%,P=0.012)及脑血管病(19.57% vs.11.76%,P=0.038)的患者比例多,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率高(26.81% vs.14.53%,P=0.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5.41±2.94)g/L vs.(4.88±1.93)g/L,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冠心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10.33±3.55) ×10^9/Lvs.(9.55 ±3.17)×10^9/L,P=0.029]、肌酸激酶[(128.29±149.95)U/L vs.(98.92±102.05)U/L,P=0.038]及肌酸激酶同工酶[(13.90±9.91)U/L vs.(11.59±5.15)U/L,P=0.010]高,主动脉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外缘更近[(15.92±22.98)mm vs.(24.74±29.78)mm,P=0.001],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急性发病率高(66.09% vs.54.35%,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高血压患者比例及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95%CI:1.024-1.075,P<0.001)、糖尿病史(OR=3.876,95%CI:1.244-12.083,P=0.020)、高三酰甘油血症(OR =2.290,95%CI:1.274-4.119,P=0.006)、主动脉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外缘距离(OR=1.011,95%CI:1.003-1.020,P=0.011)是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2.32%,年龄、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主动脉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外缘距离为其合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介入诊治术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明确冠心病诊断,必要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联合介入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袁良喜 刘广钦 +3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陆清声 景在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第2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学习的73名住院医师分为传统方法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辅助教学组(3D打印教学组),结合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临床教...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学习的73名住院医师分为传统方法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辅助教学组(3D打印教学组),结合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临床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5例典型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病例,根据术前CT影像数据,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主动脉病变部位的三维模型,并据此同时打印出腔内支架移植物,进而模拟腔内隔绝手术。结果 3D打印教学组在对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特征的了解、对腔内手术器具和过程的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模拟手术的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 3D打印技术对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治疗的临床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血管外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腔内隔绝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 刘艳杰 +3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赵昕 荆全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年组(≥60岁,n=287)。随访1~170个月,平均(40.6±30.5)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中青年组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老年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青年组舒张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17.8)mmHg vs.(85.5±16.1)mmHg,P=0.017;1 mmHg=0.133 kPa];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患者比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发现,两组间并发症如截瘫、脑梗死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远期主动脉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虽然年龄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其仍是目前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首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年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微创治疗近15年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深明 李梓伦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其中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最为常见并最具代表性。一、主动脉夹层微创治疗进展主动脉夹层是极其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Nicholls于1761年在King George Ⅱ的尸检报告中...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其中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最为常见并最具代表性。一、主动脉夹层微创治疗进展主动脉夹层是极其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Nicholls于1761年在King George Ⅱ的尸检报告中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微创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单中心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娇 王效增 +6 位作者 赵昕 荆全民 王凡非 刘海伟 刘小江 张雪峰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707-712,733,共7页
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患者449例,其中男349例,女100例,年龄(54.3±11.9)岁... 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患者449例,其中男349例,女100例,年龄(54.3±11.9)岁.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堵胸降主动脉夹层破口或隔绝胸主动脉瘤,主动脉造影确认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观察主动脉疾病患者PCI治疗的疗效.结果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共植入416枚主体覆膜支架及56枚短体覆膜支架.43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仅1例患者出现严重窃血综合征,行血管旁路移植术.34例患者行PCI治疗成功率为100%,对37支靶血管共植入45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68例患者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76例患者术后有残余漏,其中11例因内漏明显同台或再次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主动脉破裂病死率为1.3%(6/449).术后随访(68±29)个月,随访率为79.0%(350/443).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23例(6.6%):明确主动脉血管破裂死亡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出血4例,肾功衰竭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恶性肿瘤4例,猝死5例(原因不明).25例联合PCI治疗患者临床造影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0%(2/25).结论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治疗安全可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联合PBL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佃俊 李凡东 +6 位作者 郭亚南 吴鹏 杨燕菲 孙强 苗祥岭 周涛 吴梦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本科生、住院医师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学习的64名本科生、4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按照奇偶数各随机分...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本科生、住院医师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学习的64名本科生、4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按照奇偶数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本科生32人,住院医师21人)采用传统理论授课及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观察组(本科生32人,住院医师21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3D打印模型联合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照组及观察组均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以评估2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在本科生教学中,主动脉解剖及基础理论、腹主动脉瘤分型及特征、实践操作等(股部血管定位穿刺)方面,观察组教学成果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住院医师教学中,主动脉解剖及基础理论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内治疗参数测量、操作要点考核、复杂腹主动脉瘤分型及特征方面,观察组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基础理论及血管穿刺操作要点知识;在住院医师教学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此类疾病腔内治疗过程及关键操作,加深学生对此类疾病的理解,提高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BL教学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临床本科生 规培住院医师
原文传递
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后I型内漏的杂交手术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洪伟 黄福华 +2 位作者 张雷杨 楼文胜 陈鑫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TEVAR)后Ⅰ型内漏的杂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因胸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行TEVAR术治疗后发生Ⅰ型内漏的患者36例,均采用全麻下杂交手术治疗,其中10例患者采用开胸去分支式杂交手术治疗,26例患者采用非开...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TEVAR)后Ⅰ型内漏的杂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因胸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行TEVAR术治疗后发生Ⅰ型内漏的患者36例,均采用全麻下杂交手术治疗,其中10例患者采用开胸去分支式杂交手术治疗,26例患者采用非开胸颈部旁路杂交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均顺利完成头颈部血管重建并释放覆膜支架,术中即刻检查主动脉造影提示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转流血管通畅,Ⅰ型内漏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36例患者围术期无截瘫、脑梗死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患者1例,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后1、6、12个月以及每年复查主动脉CTA,显示无支架近侧内漏,支架位置良好,转流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治疗TEVAR术后Ⅰ型内漏近期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支架近远端内漏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手术并发症 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下载PDF
旁路手术与单烟囱支架在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中的疗效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招扬 殷恒讳 +5 位作者 姚陈 王劲松 王冕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39-24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中重建左颈总动脉(LCCA)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经验与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旁路手术或烟囱支架重建LCCA或LSA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中重建左颈总动脉(LCCA)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经验与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旁路手术或烟囱支架重建LCCA或LSA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49例主动脉弓疾病患者,其中采用旁路手术26例,烟囱支架23例。旁路手术组中LSA重建10例(38.5%),LCCA重建16例(61.5%)。烟囱支架组中L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60.9%),LCCA烟囱支架植入9例(39.1%)。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均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杂交组并发症包括Ⅰ型内漏4例(15.4%),Ⅱ型内漏1例(3.8%),脑卒中1例(3.8%);烟囱组并发症包括Ⅰ型内漏9例(39.1%),Ⅱ型内漏3例(13.0%)。杂交组随访时间为(71.2±9.6)个月,人工血管旁路通畅率为96.2%,烟囱组随访时间为(27.2±16.4)个月,烟囱支架通畅率为100%。旁路手术组的相应分支成角(LSA或LCCA成角)均显著大于烟囱支架组;而且有Ⅰ型内漏的患者其目标分支(LSA或LCCA)的成角均显著大于无内漏的患者,若LSA成角大于29.8°,术后Ⅰ型内漏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该临界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分支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均安全可靠,中远期通畅率满意;烟囱支架较适用于急诊患者或弓上分支成角较小的患者;对于主动脉分支成角较大的患者应选用旁路手术,但需特别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 旁路手术 烟囱支架 弓部分支成角
下载PDF
腔内治疗主动脉瘤时锚定区不足的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2 位作者 孙篷 邹君杰 马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远近端锚定区缺乏的现阶段处理体会。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29例,其中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6例,...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远近端锚定区缺乏的现阶段处理体会。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29例,其中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6例,胸主动脉瘤近端锚定区不足3例,腹主动脉瘤远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别进行升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双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转流、髂内动脉栓塞重建锚定区后成功腔内治疗。结果患者均获技术和临床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和重大并发症。随访期间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夹层或动脉瘤腔血栓形成良好,无明显内漏,瘤体未增大;桥血管通畅。结论对于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通过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或栓塞非必须血管等方法重建或扩大锚定区是扩大腔内治疗适应证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杂交手术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陈 李松奇 李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Stanfo...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胸腹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腹主动脉瘤。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5例在植入主动脉支架的同时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2.50±2.00)天,6例发生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死亡。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2.80±10.99)mmHg vs(110.09±23.18)mmHg,P【0.05;舒张压:(74.21±3.86)mmHg vs(60.17±12.93)mmHg,P【0.05]。2例脑出血的患者术中均使用超过6000 U肝素。结论术前、术后血压水平差异过大、对LSA盲目进行封堵、肝素用量过大、腔内操作不熟练等是导致主动脉疾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血管腔内治疗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单中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闵英 赵妍 +2 位作者 孙宁 彭岩松 邵丹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AAA患者,男39例,女26例,年龄(48.3±3.4)岁。术前均经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对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AAA患者,男39例,女26例,年龄(48.3±3.4)岁。术前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确诊。瘤体最大直径(5.7±1.1)cm。术前对高血压疼痛患者进行降压及镇痛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中做好保暖工作,进行心电监护。术后指导患者饮食及活动,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心功能、。肾功能、下肢血运情况及肠管血运情况。结果65例AAA患者行EVAR手术的成功率100%。术前对高血压、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降压及镇痛,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正常。术后2例患者的术区切口愈合延迟,9例患者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发热,5例患者出现便秘,7例患者出现下腹部不适及疼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围术期无死亡、AAA破裂、肢体缺血坏死、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结论临床综合护理能进一步提高AAA患者行EVAR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