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内膜”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
1
作者 何伟 胡若愚 +3 位作者 蒋杰 王玉华 陆启同 刘志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内膜”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及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采用“新内膜”技术结合人工血管翻转缝合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患者共18例。根据患者主动脉窦部形状及尺寸,利用牛... 目的:探讨“新内膜”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及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采用“新内膜”技术结合人工血管翻转缝合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患者共18例。根据患者主动脉窦部形状及尺寸,利用牛心包补片裁剪成适配形状,嵌插并固定在主动脉窦部内膜血管腔内侧,以重建一个新的内膜,将受夹层累及的窦部隔绝在新的内膜外侧并予以固定。重建好的窦部与人工血管套筒样翻转缝合,重建主动脉窦管交界,完成根部修复重建与升主动脉替换。观察术中、术后后早中期临床转归。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梗死,无院内死亡。17例痊愈出院。随访时间6~25个月,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CT造影提示:窦部未见残余夹层表现,术后6个月窦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扩张。所有患者未发现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结论:“新内膜”技术与人工血管翻转缝合技术相结合,处理主动脉夹层根部,实施方便、窦壁牢固、断端缝合结实可靠,近中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新内膜”技术 主动脉根部修复重建
下载PDF
"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露辰 刘雁翔 +1 位作者 顿耀军 孙晓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9-564,共6页
目的介绍"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并评价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受累的患者行"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近端吻合... 目的介绍"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并评价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受累的患者行"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近端吻合平面均在窦管交界水平,不"追求"彻底切除窦内夹层。通过前瞻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期影像学资料评价该技术的早中期疗效。结果共入选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8.0±12.1)岁(34~73岁),术前主动脉窦直径(41.3±3.6)mm,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43.9±6.6)mm。本组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体外循环(179.5±41.5)min(132~255 min),阻断(120.3±23.7)min(95~180 min)。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二次开胸、肾衰、脑梗塞及截瘫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显示窦内残留假腔均消失,主动脉窦直径(30.8±2.6)mm,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27.2±2.5)mm。随访(28.5±7.8)个月(3~35个月),未发生主动脉根部外科再干预。随访期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窦内无残留或新发夹层,主动脉窦直径(30.9±2.4)mm,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27.5±2.7)mm;随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正常。比较出院时和随访期的主动脉窦部和窦管交界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相对简单易学,采用该技术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根部处理,围手术期疗效理想。早中期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主动脉窦结构恢复正常。远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窦成形
原文传递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何伟 刘志勇 +2 位作者 蒋杰 陆启同 薛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探讨其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9月,32例A型夹层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其中24例主动脉根部处理在原来"三明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内膜内侧...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探讨其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9月,32例A型夹层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其中24例主动脉根部处理在原来"三明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内膜内侧和外膜外侧放置条形人工血管片,并在分离的内外膜之间、涤纶片衬与夹层内一起加固缝合,使主动脉根部形成5层结构:血管片-外膜-涤纶片-内膜-血管片;间断加强缝合加固近端吻合口;在吻合口周围涂抹外科用固封剂。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全组患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24h出血超过1500mL2例。住院死亡2例,均与出血无关。22例痊愈出院。随访17例,窦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增宽,无中度及以上主动脉瓣反流。结论:改良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除能加固夹层断端、消除假腔外,还可更好地防止吻合口出血,加强主动脉窦壁,防止窦部进一步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出血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下载PDF
使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主动脉根部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小平 郑丁文 +5 位作者 黄劲松 蔡诗豪 何杰 彭继海 于长江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86-389,401,共5页
目的研究使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主动脉根部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采用该方法行主动脉根部重建的可行性,为外科手术者制定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方案提供借鉴。方法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恢复其正常的主动脉根部几... 目的研究使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主动脉根部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采用该方法行主动脉根部重建的可行性,为外科手术者制定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方案提供借鉴。方法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恢复其正常的主动脉根部几何结构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首先去除近端假腔的血和血凝块,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主动脉瓣膜交界的重新悬吊恢复瓣膜正常的关闭功能;把1-3片泪滴珠状的人工血管片缝合固定到窦内的瓣环和主动脉壁上重建主动脉窦,最后原位将冠状动脉移植到相应人工血管片的开口上完成主动脉根部重建,恢复主动脉瓣的正常关闭功能和冠状动脉的正常供血。结果对29例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1例,占72.4%;急性主动脉夹层25例,占86.2%)主动脉根部的处理采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住院死亡2例,病死率为6.9%。住院期间29例患者未因复发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需要再手术。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无、轻度和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分别为6、19和2例。对所有幸存者进行了(8.8±3.4)个月随访,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对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的处理采用人工血管片重建是一种容易和有效可行的方法,有利于保存主动脉根部的正常的几何学结构,避免术中的主动脉根部出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根部修复手术的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体会
5
作者 李劲松 郭红 +2 位作者 段维勋 刘金成 孙京玮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需要注意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手术的28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一般资料、实验...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需要注意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手术的28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天是否生存作为因变量分为生存组(n=251)和死亡组(n=30),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1例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天的死亡率为10.7%,通过生存组与死亡组的两组间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既往脑血管意外、既往心源性休克、术前单核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D二聚体、脑灌注不良和肾灌注不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脑血管意外、单核细胞数、D-二聚体和脑灌注不良是住院期间/术后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注住院期间/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医护需共同协作积极预防、早期诊疗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下载PDF
主动脉窦部改良三明治修复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创 范舒雅 +1 位作者 孙阳雪 郭宏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4,共7页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一旦诊断明确,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累及窦部的夹层是外科手术的难点,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提高窦部外科处理水平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改良三明治技术在急性St...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一旦诊断明确,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累及窦部的夹层是外科手术的难点,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提高窦部外科处理水平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改良三明治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及其预后,总结不同改良三明治技术在主动脉窦部的处理经验。然而,目前对于主动脉窦部的处理仍无统一标准,且上述多种技术缺乏大型长期随访研究,因此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改进主动脉窦部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改良三明治技术 主动脉 综述
原文传递
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中的应用
7
作者 贾博 罗程 +5 位作者 钟永亮 葛翼鹏 里程楠 乔志钰 胡海瓯 朱俊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外膜技术 主动脉根部修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短期及中远期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范舒雅 丘俊涛 +4 位作者 戴路 赵锐 邱家伟 郭宏伟 于存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1,共6页
目的评估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8年间490例同期收治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夹层累及窦管交界以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外膜内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8年间490例同期收治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夹层累及窦管交界以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为既往行根部处理;外伤致主动脉夹层;行根部置换术(Bentall或Daivd术式)。纳入490例,其中男366例(74.69%),女124例(25.31%);年龄24~77岁,平均(51.28±10.99)岁。利用方差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远期生存及二次干预情况以Kaplan-Meier曲线展示。结果所有患者按根部修复技术分为外膜内翻(A组)、直接缝合(B组)和包裹分流(C组)3组,术前A组平均年龄较高(53.05±11.09)岁,C组心功能较低,更多见肾灌注不良。术中A组平均HCA、CPB及ACC时长最短,平均最低肛温最高。3组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随访生存和再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中远期随访均未进行根部非计划干预,A组根部直径形态及大小在随访过程中更稳定,3组根部直径分别为(33.14±3.74)mm、(34.51±3.83)mm和(33.89±3.89)mm(P=0.008)。结论外膜内翻技术应用于ATAAD患者根部修复安全有效,可达到满意的近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内翻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夹层 分流包裹
原文传递
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诚凯 傅正 +5 位作者 顾佳伟 李军 孙勇新 朱铠 赖颢 王春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夹层累及主动脉窦且主动脉根部直径小于45 mm而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的ATAAD...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夹层累及主动脉窦且主动脉根部直径小于45 mm而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分为夹层累及≤1个主动脉窦(A)和累及>1个主动脉窦(B)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情况、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结果的比较,分析主动脉根部修复方法在窦部累及的ATAAD中的有效性。结果经过筛选,155例患ATAA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0例,B组55例。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情况、住院30天内死亡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随访(49.1±14.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2.0%对89.5%,P=0.61)。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进行性扩张,A组(38.1±3.6)mm对(37.9±3.5)mm,P=0.92;B组(38.4±4.1)mm对(38.3±3.6)mm,P=0.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尝试用于夹层累及1个以上主动脉窦的ATAAD患者,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
原文传递
主动脉窦成形术修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受累根部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畅怡 钱向阳 +2 位作者 郭宏伟 魏以桢 史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41-1446,共6页
目的探索主动脉窦成形在修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受累根部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果的持久性。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共43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了主动脉窦成形术修复受累的主动脉根部,其中男34例、... 目的探索主动脉窦成形在修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受累根部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果的持久性。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共43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了主动脉窦成形术修复受累的主动脉根部,其中男34例、女9例,年龄32~65(50.1±8.1)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术期和随访资料,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30 d死亡率为4.7%(2例),5例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例患者因出血行再次开胸手术。无患者因脆弱的主动脉根部组织出血而接受再次手术。所有患者术前的主动脉瓣反流在术后即刻得以纠正,假腔同时被完全消除。随访时间为18~45(27.9±6.7)个月,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2例失访。接受随访的39例患者中,无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的再次干预,未发现根部存在残余夹层,无显著的根部扩张。比较出院时和随访时的主动脉根部直径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修复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严重受累的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近期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