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离断的血流动力学分析及临床和放射学表现(附10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东益 罗建光 +2 位作者 刘顾岗 李德泰 喻风雷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离断 (IA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0例已确诊为IA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参考文献复习。结果 :IAA病人能否存活及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而血...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离断 (IA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0例已确诊为IA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参考文献复习。结果 :IAA病人能否存活及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又与其畸形组合、畸形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IAA的畸形组合不同 ,其血流动力学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弓离断 血流动力学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放射
下载PDF
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刘卓 纪俊伟 +2 位作者 李振涛 孙超 刘涛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7期36-38,4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应用在主动脉相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典型主动脉疾病CT图像。对所有病例增强薄层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绘制、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并保存后处理进程。比较分析各种后处理技术... 目的:探讨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应用在主动脉相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典型主动脉疾病CT图像。对所有病例增强薄层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绘制、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并保存后处理进程。比较分析各种后处理技术的优势。检验通过诊断工作站及临床工作站浏览图像、调用后处理进程的可行性。评价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诊断医师通过诊断工作站,临床医师通过临床工作站可浏览全部CT图像,并可调用后处理进程。所有病例,诊断医师根据横断位扫描图像并结合后处理图像及后处理进程均可做出明确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临床医师可借助后处理进程,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血管,也可进行其它后处理操作。结论:主动脉CTA后处理图像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极具价值。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满足了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自行后处理操作的需求。后处理进程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提高了CT图像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王雅玲 朱长才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0期693-696,I0001,共5页
目的比较第3代双源CT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和传统非心电门控成像技术2种扫描方式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图像的质量和电离辐射剂量的大小。方法回顾性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用双源CT心电... 目的比较第3代双源CT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和传统非心电门控成像技术2种扫描方式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图像的质量和电离辐射剂量的大小。方法回顾性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用双源CT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Flash组)以及传统非心电门控扫描方式大血管成像(对照组)确诊为典型或不典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50例,以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为标准,评价第3代双源CT大螺距血管成像(Flash,螺距3.2)对主动脉根部图像质量的诊断准确度以及与传统非心电门控扫描方式成像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Flash组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显示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Flash组有效辐射剂量(3.1±0.9)m Sv,均低于非心电门控对照组(8.2±0.7)mSv。结论双源CT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对典型或不典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显示的准确度显示高于传统非心电门控组,且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主动脉疾病
下载PDF
3D打印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磊 刘纯 +2 位作者 郭小梅 潘友民 郑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包括病变邻近主动脉弓远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例1),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但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包括病变邻近主动脉弓远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例1),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但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2)和解剖迂曲的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例3)。通过3D打印模型制定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结果:根据3D打印模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病例1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开窗,病例2行单纯腔内修复,病例3行腔内隔绝术;3例患者术中造影均显示无内漏,开窗血管血流通畅,无支架移位、截瘫、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3例均无内漏,假腔或瘤体血栓机化,无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复杂主动脉疾病最优化、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腔内治疗 主动脉 主动脉疾病 支架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向荣 李荣富 +1 位作者 周宏 李春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及介入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腔内隔绝术的14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及术后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征象,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支架置入术...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及介入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腔内隔绝术的14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及术后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征象,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DSA均对14例患者做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正确分型;2种方法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及内膜片。64层螺旋CT共显示14例患者破口共27个,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后内漏2个;DSA显示破口19个,介入术后内漏1个;两者在显示破口方面有明显差异(χ2=4.926,P=0.026)。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介入术前及术后评估的价值优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支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疗体会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福伟 闫玉生 +5 位作者 童健 陈群清 陈坤棠 李辉 梁广行 王颖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连续收治5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4例利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1例未及手术心跳骤停死亡,另4例手...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连续收治5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4例利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1例未及手术心跳骤停死亡,另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痊愈出院,复查胸部增强CT扫描瘤腔封闭良好,无内漏。结论:对于外伤造成的创伤性胸主动脉峡部破裂形成的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假性 主动脉破裂 介入性放射摄影术 胸部损伤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16层CT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董海波 李晖 +4 位作者 王波 罗雪芬 朱海东 刘亚萍 陈意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2例,多发溃疡3例;14例急性患者均伴发范围较广泛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其中10例合并中量以上血性胸腔、纵隔及心包积液,而1例慢性患者仅为局限的假性动脉瘤,不合并壁内血肿及血性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永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运成 谭光喜 +5 位作者 张晓磷 李丽亚 鲁际 覃晓燕 王俊 潘君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24-525,共2页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壁内血肿,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溃或溃疡,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或由于主动脉中膜或外膜滋养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因无明显内膜破口,与真腔也无明显交通而命名。但可继续发展成为典型主动脉夹层或...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壁内血肿,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溃或溃疡,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或由于主动脉中膜或外膜滋养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因无明显内膜破口,与真腔也无明显交通而命名。但可继续发展成为典型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也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死亡率与典型主动脉夹层相似。因此、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清荣 刘士辰 陈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表现 ,特别是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2例主动脉缩窄的X线平片 ,主动脉造影和MRI所见 ,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X线平片和主动脉造影有特征性改变 ,但MRI即能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并发...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表现 ,特别是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2例主动脉缩窄的X线平片 ,主动脉造影和MRI所见 ,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X线平片和主动脉造影有特征性改变 ,但MRI即能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并发症 ,又能反应压力差的功能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灿 周运锋 +2 位作者 韩萍 史河水 刘永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均受累及的有6例,腹腔干受累及的有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及的有10例,右肾动脉受累及的有8例,左肾动脉受累及的有15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8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3例,双侧均受累及的有8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的有10例,合并粥样硬化的有20例。结论: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大螺距技术对主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升主动脉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剑 宦怡 +3 位作者 赵宏亮 王颖 石明国 郑敏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对主动脉的辐射剂量和升主动脉的图像质量优势。方法:将11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5例,分别行传统扫描与Flash大螺距扫描,两组分别检出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48例。对两种扫描...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对主动脉的辐射剂量和升主动脉的图像质量优势。方法:将11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5例,分别行传统扫描与Flash大螺距扫描,两组分别检出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48例。对两种扫描模式下的主动脉辐射剂量和升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升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0.7(A组)和1.4±0.6(B组)(t=5.2,P<0.05)。B组采用Flash Spiral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为(2.7±0.6)mSv,低于传统扫描模式的(3.9±0.9)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P<0.05)。结论:双源CT主动脉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可以较低辐射剂量获得清晰的升主动脉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红 徐文坚 +1 位作者 李绍科 郝大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以3.5~4ml/s速率分别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ml生理盐水。计算夹层组和非夹层组主动脉...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以3.5~4ml/s速率分别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ml生理盐水。计算夹层组和非夹层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将两组的图像质量按优、良、差和失败进行分级并行比较。结果非夹层组与夹层组真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夹层组假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夹层组真、假腔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团注追踪法主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需要,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主动脉CTA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疾病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CTA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雪凤 刘崎 +3 位作者 郝楠馨 陆建平 邵成伟 弓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62-465,共4页
目的: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CTA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测夹层患者死亡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长海医院符合研究要求的47例... 目的: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CTA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测夹层患者死亡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长海医院符合研究要求的47例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全主动脉CTA检查资料,分为死亡组(n=12)及对照组(n=35),利用Vitrea FX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CTA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并分析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形态学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形态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型主动脉夹层最大层面主动脉长径(Waldχ2=5.839,P=0.016,OR=1.102)、分支血管累及数量(Waldχ2=4.594,P=0.032,OR=1.337)两个形态学参数与A型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相关,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最大层面主动脉长径、分支血管累及数量两个形态学参数是A型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较大的主动脉内径及分支血管累及数目多提示临床医生应争取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回归分析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综合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8
15
作者 耿冀 俞婧 +7 位作者 范占明 李宇 辛海燕 张楠 徐磊 张兆琪 孙立忠 朱俊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主动脉根部管径和左心室功能,计算辐射剂量。将DSCTA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DSCTA检查。97.14%(34/35)的胸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图像、93.10%(445/47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右窦受累17例,无窦受累15例,左窦受累5例;右-无窦交界受累13例,左-右窦交界受累3例,左-无窦交界受累1例。主动脉窦部直径(41.6±9.4)mm;瓣环直径(28.2±4.1)mm;窦管交界直径(73.6±10.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主动脉根部受累程度呈负相关(r=-0.97,P=0.02)。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96±4.36)mSv。DSCTA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率(30/34,88.24%)和一致性(Kappa=0.82,P<0.01)均较高。结论 DSCTA"一站式"检查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测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熙滢 周大亮 +2 位作者 郝丹 魏林 于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雄性纯种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建立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高脂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前2组高脂喂养...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雄性纯种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建立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高脂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前2组高脂喂养,喂养1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后进行OCT,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检测OCT效果。结果球囊损伤组存活的8只白兔中有10处病变狭窄程度>50%,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厚度>65μm,判定以上10处病变为易损斑块;高脂对照组存活的9只白兔仅3处可判定为易损斑块;正常对照组中未见易损斑块。3组102个OCT图像与病理检测动脉内膜厚度[(20.2±7.6)μmvs(15.2±0.9)μm]、中膜厚度[(453.81±87.2)μmvs(434.2±86.5)μm]、斑块厚度[(392.2±34.5)μmvs(380.2±57.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测量球囊损伤组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6.01±4.44)μmvs(10.32±2.44)μm]和斑块面积[(8.08±2.37)μmvs(6.80±2.1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CT是一种判定易损斑块病变特征的有效手段,可以诊断易损斑块、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主动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双源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姜亮 王利伟 +1 位作者 殷信道 顾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8,4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128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双源CT扫描的AAD患者的资料,扫描模式为双能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双源128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双源CT扫描的AAD患者的资料,扫描模式为双能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双源CT平扫诊断AAD的正确率为37.1%(43/116)。MPR对夹层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分别为93.1%、100.0%、100.0%。VR与MIP的初始破口显示率较低,分别为33.62%、6.90%。MIP的真假腔显示率为23.28%。MPR的综合显示能力明显优于VR和MIP(P<0.01),VR的显示能力优于MIP(P<0.01)。双源CT增强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双源CT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快捷、可靠的诊断价值。胸腹痛患者行CT平扫时应高度重视血管表现;三维重建时选择薄层MPR和VR,可不必做MIP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排查扫描的新扫描协议设计与可行性研究:全主动脉、冠状动脉与肺动脉一站式成像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磊 包丽丽 +1 位作者 王泽锋 刘挨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改良胸痛三联排查(TRO)扫描(覆盖整个主动脉)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行改良TRO扫描的1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连续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常规TRO扫描的37例患者作为...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改良胸痛三联排查(TRO)扫描(覆盖整个主动脉)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行改良TRO扫描的1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连续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常规TRO扫描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心率≤70次/分。采用秩和检验与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4.56±0.66)和(4.62±0.56)分(Z=-0.558,P=0.557)。实验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385.88±42.36)和(364.46±40.62)HU(t=1.748,P=0.091),肺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354.29±68.44)和(332.46±49.97)HU(t=1.324,P=0.191)。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剂量分别为(33.99±9.07)和(24.39±8.70)mSv(t=3.715,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145.76±9.71)和(112.62±15.11)mL(t=8.269,P=0.000)。结论:改良TRO对于低心率患者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以提高64层螺旋CT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疾病 胸痛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CT诊断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海波 李晖 +1 位作者 王波 史信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3例患者以慢性病史就诊,CT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示踪技术,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仿真内镜等重建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分析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3例患者以慢性病史就诊,CT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示踪技术,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仿真内镜等重建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分析45例IMH的部位、形态、有无溃疡及胸腔积液等。结果:单纯性IMH9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没有强化,主动脉内壁光滑;溃疡性IMH36例,溃疡呈乳头状16例,蘑菇状8例,楔形2例,不规则型7例,花瓣状3例。24例溃疡周围有较明显粥样斑块和钙化灶,12例无粥样斑块和钙化灶。9例IMH仅1例有少量胸腔积液,30例溃疡性IMH合并中量以上胸腔积液,单纯性和溃疡性IMH胸腔积液的程度和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反映IMH影像学特点,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疾病 壁内血肿
下载PDF
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义加 查云飞 +3 位作者 陈伦刚 徐霖 刘超 李勤祥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病变组搜集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造影,对每支血管病变按狭窄程度分组、评价,并计算Gensini积分。CTA原始数据间隔5%R-...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病变组搜集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造影,对每支血管病变按狭窄程度分组、评价,并计算Gensini积分。CTA原始数据间隔5%R-R间期在0%~95%R-R间期重组图像,然后在主动脉窦上方约25mm层面采用MATLAB图像分割软件,分别测量各重建期相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受检者完成CT扫描前后由专人常规测量血压。弹性值D[Pa-1]的计算公式为:D=ΔA/(A0.ΔP),ΔA代表管腔最大与最小面积的差值,A0代表心动周期内最小管腔面积,ΔP代表脉压差。选取经CTA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在CT检查前后一周内采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将计算的弹性值与CTA测得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64-MDCT与超声测量的主动脉弹性值间有极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0.98,P<0.001)。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间弹性D值及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弹性D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与脉搏波速度(PWV)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主动脉弹性D值的增加而递减,随PWV值的增加而递增。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D值、PWV值、Gensini积分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D=79.29,FPWV=119.11,FG=128.0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可以客观评价升主动脉的弹性,升主动脉弹性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预测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主动脉 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