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后发生颅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高卫丰 于广亮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后发生颅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颅内细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的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后发生颅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颅内细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的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颅内细菌感染分为颅内细菌感染组38例,颅内未感染组92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颅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时间长、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较高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术后颅内细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64.715、6.373、4.773、3.543,均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术后颅内细菌感染与手术时间≥4 h、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时间长、IL-8水平较高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细菌感染的风险,术后患者可合理预防性服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对引流物行病原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主动脉扩大吻合术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主动脉弓缩窄外科手术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灿 苏俊武 +2 位作者 刘迎龙 程沛 吴永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外科治疗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特点,探讨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的患儿8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62例,平均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外科治疗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特点,探讨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的患儿8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62例,平均年龄12.2(6.0,37.3)个月;体质量(11±5.4)kg;采用主动脉端端吻合术。Ⅱ组:18例,年龄18.7(8.5,35.7)个月;体质量10.8(7.4,14.2)kg;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观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以及诊断、主动脉狭窄段部位、狭窄段长度、狭窄段内径等分布,并记录术前、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峰值压差、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随访上下肢血压等一般情况。结果:I组主动脉狭窄段长度(9.93±4.8)mm,最狭窄处内径(2.84±0.49)mm,II组狭窄段长度15(10,20)mm,最狭窄处内径(3.33±0.59)mm,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9(6.6,16.4)h、ICU滞留时长37.2(20.6,70)h,II组分别是14.5(7.5,21.4)h、45.2(20,93.9)h,I组患儿带管时间更短(P<0.05); I组中并发乳糜胸1例,II组中并发左侧气胸1例,两组均未见出血、死亡等并发症;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狭窄段较短的患者可行主动脉端端吻合,而狭窄段较长,且狭窄内径不过窄可以选择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缩窄 主动脉端端吻合术 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