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转移型熄弧装置长馈线重载应用问题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健 田晓卓 +2 位作者 李云阁 张志华 权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5-1110,共6页
为分析明确主动转移型熄弧装置在长馈线重载运行时是否存在熄弧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单相接地故障时变电站内故障相接地后的等效电路,理论推导了流过故障点的电流表达式。基于ATP-EMTP,对变电站内故障相接地后流过实际接地点的电流进行了... 为分析明确主动转移型熄弧装置在长馈线重载运行时是否存在熄弧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单相接地故障时变电站内故障相接地后的等效电路,理论推导了流过故障点的电流表达式。基于ATP-EMTP,对变电站内故障相接地后流过实际接地点的电流进行了数字仿真,得出了流过实际接地点的电流与单相接地过渡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国外实验结果和行业标准要求等途径得出了实际当中单相接地过渡电阻的范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搭建实验电路,在实际中可能遇到的最不利熄弧条件下,对主动转移型熄弧装置的熄弧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单相接地故障点的电弧长度超过1.5 mm时主动转移型熄弧装置就能熄灭电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转移型熄弧装置在长馈线重负载的情况下不存在熄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主动转移 长馈线 单相接地 熄弧
下载PDF
配电网弧光接地主动转移型消弧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景丽 任俊跃 赵子敬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3,132,共9页
我国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电容电流急剧上升且消弧线圈补偿效果欠佳,单相接地故障电弧难以自熄易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及扩大事故,探究弧光接地故障的快速有效熄弧方法是保障配网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首先根据主动转移型消弧技术的工作原理,... 我国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电容电流急剧上升且消弧线圈补偿效果欠佳,单相接地故障电弧难以自熄易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及扩大事故,探究弧光接地故障的快速有效熄弧方法是保障配网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首先根据主动转移型消弧技术的工作原理,建立熄弧过程的等效电路,利用叠加定理推导熄弧时故障点电流计算公式,分析其与故障点位置、接地点过渡电阻、线路负荷电流等因素的关系;然后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10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型,其中采用控制论电弧模型模拟单相弧光接地故障;最后通过设置典型的故障点位置、故障点过渡电阻、线路负荷电流作为故障条件,分析不同故障条件及存在高次谐波分量时主动转移消弧过程中的故障点电流、故障点电压波形。分析表明:在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时,主动转移消弧技术能够将故障电流转移至站内处理,有效减小故障点电流;在低阻接地故障时,过渡电阻较小导致故障点电流分流较大时,主动转移消弧技术能够限制故障点电压在电弧重燃电压之下;并可有效减小接地故障点的高次谐波分量,从而有效熄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主动转移消弧 快速接地开关 故障点电流 熄弧
原文传递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申华 杨丽霞 +7 位作者 王志坚 纪征 刘斌 李学奇 贾绍斌 杨清 吕赛 周玉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9-553,共5页
目的比较边支斑块主动转移(ATP)技术与即兴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入选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6家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36例分叉... 目的比较边支斑块主动转移(ATP)技术与即兴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入选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6家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36例分叉病变患者,PCI术后根据术式分为ATP组(560例)和即兴支架术组(576例).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内靶病变血运重建,次级终点为1年内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卒中和再发心绞痛.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TP组边支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1.6%(9/560)比7.5%(43/576),P<0.01]、边支急性闭塞[1.3%(7/560)比7.1%(41/576),P<0.01]和边支置入支架的发生率[1.8%(10/560)比7.8%(45/576),P<0.01]明显低于即兴支架术组.术后12个月时,ATP组与即兴支架术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26/560)比4.0%(23/576),P=0.66].结论ATP与即兴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均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ATP可以有效降低靶分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发生率,故其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技术
原文传递
主动斑块转移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运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铂 汪云开 +4 位作者 王小东 罗裕 康晟 陈旼 周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主动斑块转移技术与边支导丝保护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主动性与被动性保护边支技术,将其回顾性分为A组(主动斑块转移技术)和... 目的观察主动斑块转移技术与边支导丝保护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主动性与被动性保护边支技术,将其回顾性分为A组(主动斑块转移技术)和B组(边支导丝保护),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的病变特点及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7%)低于B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支架策略(必要时分支置入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时,主动斑块转移技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技术,能有效降低边支闭塞的风险,降低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主动斑块转移技术 边支导丝保护技术
下载PDF
论主动式产业转移及相关政策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斌 陈秋贵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方式,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重新配置,对促进我国产业更新换代、技术进步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大多属于被动式产业转移,这种模式需要靠发达国家的施舍,只能远远地跟在发达国... 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方式,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重新配置,对促进我国产业更新换代、技术进步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大多属于被动式产业转移,这种模式需要靠发达国家的施舍,只能远远地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相比之下,主动式产业转移更能满足我国的利益诉求和促进产业升级。但是,主动式产业转移不是随意进行的,它需要引进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而我国已经符合这样的条件,因而我们应该通过改善政策环境、整合国内资源、培养各类人才等政策来促进主动式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自发式产业转移 被动式产业转移 主动式产业转移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雅琴 韩晶晶 +2 位作者 朱必清 黄健 陆谔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5-1279,1291,共6页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替吉奥治疗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25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宏劭 顾伟 +4 位作者 邵明雯 杨艳 封书德 徐有坤 刘祖德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97-499,共3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治疗手段的日益丰富和改进,其预后仍然较差,在确诊时仍有50%的患者无法通过手术进行肿瘤的切除,且多发生局部进展或转移。有20%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治疗手段的日益丰富和改进,其预后仍然较差,在确诊时仍有50%的患者无法通过手术进行肿瘤的切除,且多发生局部进展或转移。有20%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一项基于二十年住院患者的研究结果(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迪 张昊 +1 位作者 刘彩刚 路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二十年的胃癌患者数据,其中255名接受了胃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的T2~T4期胃癌患者入选。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正... 目的探讨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二十年的胃癌患者数据,其中255名接受了胃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的T2~T4期胃癌患者入选。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正了其他因素之后,性别、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和其他脏器转移等四个因素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和其他脏器转移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这项发现也许对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晖 张信华 +6 位作者 徐建波 何裕隆 蔡世荣 马晋平 陈创奇 王亮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进展期胃癌95例,依No.16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分为阴性组(n=64)、阳性组(n=31),分析No.16组淋巴结转移...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进展期胃癌95例,依No.16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分为阴性组(n=64)、阳性组(n=31),分析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远处转移率、Borrmann分型、WHO分型、分化程度、CEA与No.16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No.16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累及邻近脏器(T4)者分别占54.8%、32.8%,淋巴结转移度>40%者分别占74.2%、14.1%,TNMⅣ期者分别占83.9%、43.8%,肿瘤临近脏器浸润(T4)、临床分期Ⅳ期、淋巴结转移度>40%与No.16组淋巴结转移相关。No.16组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5、9.7个月,阳性组预后显著不良(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分析显示No.16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无脏器侵犯、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度1%~40%、无远处转移时,No.16阳性组的预后均显著不良(均P<0.05)。淋巴结转移度41%~100%、合并远处转移时,两组的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16组淋巴结阳性、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结并远处转移患者之间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根治性No.16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度>40%为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相关因素,No.16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远处转移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冬銮 贺红英 谭广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与早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早期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后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腹主动脉旁淋... 目的:探讨与早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早期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后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6.54%,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癌栓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均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年龄、治疗前的SCCA(Squamous cell carcinoma)水平、病理类型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无关。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在手术时常规行系统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临床期别越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组织分化低、肿瘤直径大、宫旁浸润、脉管癌栓、宫颈间质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腹腔镜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晓娟 俞华 陈鲁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8期917-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手术治疗且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114例ⅠB1~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早期浸润性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手术治疗且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114例ⅠB1~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早期浸润性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11例(9.65%),盆腔淋巴结转移55例(48.25%),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21例(18.42%)。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间质、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髂总淋巴结转移、血清鳞状上皮癌抗原水平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0.05),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髂总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早期浸润性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梁昉 梁军 赵品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腹主动脉旁转移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主动脉旁转移瘤患者31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20例,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11例。γ-刀选择50%剂量曲线DT2.8-4.5Gy,3f/w,8-...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腹主动脉旁转移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主动脉旁转移瘤患者31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20例,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11例。γ-刀选择50%剂量曲线DT2.8-4.5Gy,3f/w,8-10f。X-刀选择90%剂量曲线,DT3.0-4.5Gy,3f/W,8-10f。结果:治疗后1年CT瘤体缩小率占62.6%。治疗后腹痛不同程度减轻,治疗1周后减轻19例,占61.29%,治疗后2-3周疼痛症状减轻27例,占87.09%。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FI)肿块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0例,占32.25%,血供减少或散在血流信号者17例,占54.83%,仍有丰富血流信号4例,占12.90%。所有病人治疗过程顺利,无血压下降及休克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主动脉旁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旁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迪 殷红专(综述) 苏琪(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1-205,共5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癌PALNM的诊断及治疗尚存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LND)术可以为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提供病理依据,也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虽然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或)肺转移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对于结直肠癌合并PALNM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仍未明确。是否进行PALND,需要权衡其安全性、有效性、复发率与其所带来的生存获益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有关结直肠癌PALNM的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治疗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娴 李慧灵 郭月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8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不同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奈达铂小剂量周化疗)和对照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奈达铂常... 目的观察三维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不同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奈达铂小剂量周化疗)和对照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奈达铂常规剂量化疗),每组26例。对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近期有效率相似,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白细胞低下的患者分别为23例(88.5%)和16例(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贫血、血小板低下、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联合不同剂量奈达铂化疗对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近期效果相当,但小剂量周疗患者毒性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调强放疗 奈达铂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处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丹丹 吴小华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6-19,共4页
淋巴转移是恶性实体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作为女性主要发病肿瘤的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卵巢癌中,也存在淋巴转移,在早期即可出现淋巴转移,且与肿瘤的分期、预后以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早期或伴低危因素的肿瘤是否要行腹膜后淋巴结... 淋巴转移是恶性实体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作为女性主要发病肿瘤的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卵巢癌中,也存在淋巴转移,在早期即可出现淋巴转移,且与肿瘤的分期、预后以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早期或伴低危因素的肿瘤是否要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还存在许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妇科恶性肿瘤 临床处理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淋巴转移 恶性实体瘤 转移途径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体外延伸野放疗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预后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曹慧 邹勇斌 《当代医学》 2021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延伸野放疗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研究体外延伸野放疗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同步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体外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3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治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延伸野放疗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 生存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放化疗效果
17
作者 康恭礼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8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周化疗治疗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紫杉醇脂质体周化疗)和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每组26例。对比治疗效果。结...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周化疗治疗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紫杉醇脂质体周化疗)和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每组26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和肝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96.2%、88.5%、73.1%、80.8%、96.2%、26.9%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临床上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周化疗效果较为理想,除白细胞减少,其他不良反应虽高于单纯放疗患者,但均在患者耐受中,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三维适形放疗 紫杉醇脂质体周化疗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思妹 陆高平 +1 位作者 邵盈 曹小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6期2439-2442,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应用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2种放疗技术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为上述宫颈癌患者放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应用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2种放疗技术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为上述宫颈癌患者放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肿瘤科诊治的10例PAL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其中4例为Ⅱb期,6例为Ⅲb期,中位年龄49岁,均进行CT扫描定位,对同一定位图像分别进行7野、9野dIMRT和双弧VMAT计划设计,比较7野、9野dIMRT和双弧VMAT 3组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参数、放疗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7野、9野dIMRT和VMAT 3组放疗计划的靶区和OAR的剂量学参数、靶区CI[(0.87±0.02)比(0.86±0.01)比(0.85±0.03)]、靶区HI[(1.22±0.05)比(1.21±0.05)比(1.24±0.03)]和加速器MU[(856.76±76.32)比(912.45±100.02)比(996.00±259.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7野、9野d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和OAR的剂量保护要求,临床上均可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动态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志红 田小飞 +2 位作者 韩星梅 翟振波 杨雪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92-694,共3页
目的:研究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采用手术和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Ⅱb-Ⅲb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76例,观察组43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同步放化学治疗。对照组33例,... 目的:研究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采用手术和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Ⅱb-Ⅲb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76例,观察组43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同步放化学治疗。对照组33例,行宫颈癌同步放化学治疗。分析与患者3年生存率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手术分期、病理分级、SCCA水平、局部肿瘤大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小、治疗方法与患者的3年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是分期、分级、局部肿瘤大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小、治疗方法。结论:中晚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辅以术后延伸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对于病人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被引量:8
20
作者 曲虹达 王铁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宫颈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最新数据显示85%以上的宫颈癌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8%,每年可导致约26W人死亡,其中约88%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 宫颈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最新数据显示85%以上的宫颈癌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8%,每年可导致约26W人死亡,其中约88%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区是宫颈癌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区域,大量的研究证明PALN转移是宫颈癌重要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本文从PALN转移的预后、PALN转移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发生 诊断 女性恶性肿瘤 发展中国家 预后不良 复发区域 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