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文津 黄立言 熊嘉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40-152,共13页
概述了1992─1996年中、美、德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研究项目的提出、工作进展概况和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 深剖面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过江反射带 熔融层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地震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方 旦增 +5 位作者 朱德富 土登次仁 益西拉姆 曹华文 米玛次仁 梁明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2015年4月25日在喜马拉雅弧的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至5月12日相继发生尼泊尔7.0、7.1和7.5级大震。根据西藏地震台网资料和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了尼泊尔8.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以及喜马... 2015年4月25日在喜马拉雅弧的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至5月12日相继发生尼泊尔7.0、7.1和7.5级大震。根据西藏地震台网资料和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了尼泊尔8.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以及喜马拉雅弧的历史破裂等特征。结果表明:尼泊尔8.1、7.0、7.1和7.5级地震的震源力学机制均显示为低倾角的纯逆冲性事件,破裂面走向平行于NWW—SEE的喜马拉雅边界,以5°~11°倾向北;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可判定为独特的主—余型地震,其余震分布长轴走向显示与喜马拉雅主边界走向一致,密集区NWW—SEE向长轴和S—N向短轴大约分别为200 km和150 km;估计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破裂尺度与1833年尼泊尔加德满都北部大震相当,比1934年的尼泊尔—印度(比哈尔邦)间大震略小。据历史地震破裂空段推测,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破裂填充在1505年大震与1833年大震两次历史破裂之间的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级地震 震源力学机制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历史地震
下载PDF
2019年巴基斯坦新米尔普尔M_(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3
作者 贾蕊 张国宏 +4 位作者 解朝娣 单新建 张迎峰 李成龙 黄自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0-613,共14页
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北部新米尔普尔发生M_(W)6.0地震。文中利用欧空局升降轨Sentinel-1A SAR数据重建了此次地震的In SAR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呈NW-SE向非对称性地分布于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的次级断裂带南缘,最大LOS... 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北部新米尔普尔发生M_(W)6.0地震。文中利用欧空局升降轨Sentinel-1A SAR数据重建了此次地震的In SAR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呈NW-SE向非对称性地分布于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的次级断裂带南缘,最大LOS向形变量为10cm,升、降轨观测的同震形变场结果一致,但南盘的形变量明显大于北盘。在反演过程中,通过In SAR升降轨形变场约束出SW倾向和NE倾向2种不同的初始断层模型,通过反演并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最终发现NE倾向断层模型的拟合度远高于SW倾向的断层模型。该断层模型的反演结果显示,同震破裂集中于地下2~4km深处,产生的最大滑动量约为0.64m,平均滑动角约为125°,矩震级为M_W6.0,断层的运动性质以N倾逆冲(倾角为15°)为主,兼具少量右旋走滑运动。从同震断层模型和破裂运动学特征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的次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地震 同震形变场 断层滑动分布 发震构造 喜马拉雅前缘冲断裂次级断裂
下载PDF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级地震的孕震构造背景和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静 纪晨 +4 位作者 张金玉 张培震 曾令森 李占飞 王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640-2655,共16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w7.8级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迄今发生百余次余震,其中包括M s7.0级以上强余震,并触发正断层型小震群.此次地震发生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段,位于1934年比哈-尼泊尔M w^8.1级和...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w7.8级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迄今发生百余次余震,其中包括M s7.0级以上强余震,并触发正断层型小震群.此次地震发生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段,位于1934年比哈-尼泊尔M w^8.1级和1505年木斯塘M w^8.2级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内,是自1950年察隅M w^8.4级地震以来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上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为更好地理解这次地震,本文综述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背景、断裂组合构成和几何形态、历史强震分布和破裂范围、现代小地震活动性特征、强震孕育的基本模式、震间加载和同震位移的空间互补性.在简单介绍同震破裂的断面初始解基本特征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这次尼泊尔地震与喜马拉雅带特征型地震的关系,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比较,以及低角度逆冲地震破裂的地表出露和对区域地震危险趋势的指示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 喜马拉雅冲断裂 尼泊尔Mw7.8级地震 低角度逆冲型地震 构造背景 强震孕育模式
原文传递
尼泊尔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文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53-1957,共5页
本文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弧形地带的逆冲构造系内,是20 km深处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或拆离层)的上盘发生破裂,并引发一条向上逆冲断裂活动,这条逆冲断裂可能是主边界逆冲断裂(MBT)的再活化,或... 本文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弧形地带的逆冲构造系内,是20 km深处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或拆离层)的上盘发生破裂,并引发一条向上逆冲断裂活动,这条逆冲断裂可能是主边界逆冲断裂(MBT)的再活化,或是一条新断裂;这是印度大陆持续向北移动(4 cm/a)与亚洲大陆挤压的结果;地震导致MBT南、北的上地壳楔抬升;地应力的释放将导致其东边或北侧地段地震的活动加多;喜马拉雅弧形地带大震的周期可能为50~60年,新地震发生在弧形地带内的临近发震地段内,是专家早已推测的将要发震的地段;喜马拉雅弧形地带是地震监测力量薄弱地带,从"一带一路"建设角度讲今后应加强监测工作,寻求地震前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级地震 喜马拉雅弧形地带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边界冲断裂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