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现象学》的主奴意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全喜 《天府新论》 1988年第1期64-71,共8页
精神在意识阶段还没有呈现出它的本质意义,只有进入自我意识,它才进入真理自家的王国。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中心和灵魂。为了理解自我意识,必须理解主奴意识。主奴意识是自我意识理论的基石,也是整部《精神现象学》发展... 精神在意识阶段还没有呈现出它的本质意义,只有进入自我意识,它才进入真理自家的王国。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中心和灵魂。为了理解自我意识,必须理解主奴意识。主奴意识是自我意识理论的基石,也是整部《精神现象学》发展的一个根本环节,它是人类从自然走向社会、从动物进化成人的关键,是人类文明史的真正起点,具有深刻的哲学、历史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奴意识 自我意识 《精神现象学》 历史唯物 黑格尔 本质意义 动物进化 人文哲学 马克思 文明史
下载PDF
为相互承认而斗争——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之主奴意识
2
作者 吕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z1期222-223,共2页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主奴意识里阐述了相互承认理论,其强调主人虽然对奴隶有支配力,但奴隶通过劳动而生产劳动产品供主人享受,因而奴隶对主人形成了制约。反观中国的奴性意识,只有帝王对奴才的支配,而无奴才的反制约,此传统意识阻碍...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主奴意识里阐述了相互承认理论,其强调主人虽然对奴隶有支配力,但奴隶通过劳动而生产劳动产品供主人享受,因而奴隶对主人形成了制约。反观中国的奴性意识,只有帝王对奴才的支配,而无奴才的反制约,此传统意识阻碍中国宪政建构。应借鉴相互承认理论,为宪政而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奴意识 宪政
下载PDF
古汉语动植物词中的主奴意识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宏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264,共3页
关键词 古汉语 植物词 主奴意识 动物词 文化语言学 词汇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的亦主亦奴社会人格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泽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0-117,共8页
亦主亦虹是中国古代最具普遍意义的社会人格。官僚群体的政治人格是主奴综合意识的典型代表。圣人人格则是主奴根性的抽象化、理想化。这种社会人格是专制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得以长期维系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主奴意识 官僚 圣人 泛君崇拜
下载PDF
“奴”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润桃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关键词 文化蕴涵 主奴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原点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江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集中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小逻辑》,一方面使自己彻底地摆脱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内在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与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传统一道,为其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集中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小逻辑》,一方面使自己彻底地摆脱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内在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与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传统一道,为其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思想 黑格尔辩证法 主奴意识 劳动 共产
下载PDF
句子:终止或开始
7
作者 张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6-69,共4页
我在这里要研究几个句子。我把对句子的研究看成是“诗学语言学”的基础。传统诗学,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学”,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艺术效果,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语言因素,但往往是将话语方式归结为“风格”范畴中加以探讨。除... 我在这里要研究几个句子。我把对句子的研究看成是“诗学语言学”的基础。传统诗学,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学”,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艺术效果,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语言因素,但往往是将话语方式归结为“风格”范畴中加以探讨。除此之外,句法、句式仅仅是为了传达某一内容信息而采用的手段。当研究者一旦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句子便可以像“药渣’一样地抛弃掉。这样,句子的功能便沦为一种“修辞”,而对句子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划给了一般语言学。 一般语言学自然会关注句子。句子是一般语言学的最大研究单位。句子中包含了语言学的全部成分,任意截取一个句段,即可完成语言学研究的全部工作。因而,一般语言学到句子为止。 诚然,我们也可以将一部作品看成是一个句子的扩大,但是(从诗学立场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语言学 句子结构 诗学语言学 “自我” 鲁迅 《野草》 文艺学 话语方式 枣树 主奴意识
下载PDF
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
8
作者 刘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3,共3页
黑格尔通过对主奴意识的探讨,指出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确立的。但是黑格尔哲学的特质决定了他所说的劳动仅仅是抽象的意识活动。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表述方式有内在统一性。把劳动看... 黑格尔通过对主奴意识的探讨,指出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确立的。但是黑格尔哲学的特质决定了他所说的劳动仅仅是抽象的意识活动。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表述方式有内在统一性。把劳动看作是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奴意识 劳动 人的本质
下载PDF
论“生命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建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1-55,共5页
本文尝试提出与界定“生命经验”这一独特的感性经验范畴。“生命经验”与一般感官经验同为人类感性意识形式,但它超乎单纯感官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准生物性感知,是我们涉身“生活—历史”世界累积生成的综合性内在人文“阅历”和“体验”... 本文尝试提出与界定“生命经验”这一独特的感性经验范畴。“生命经验”与一般感官经验同为人类感性意识形式,但它超乎单纯感官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准生物性感知,是我们涉身“生活—历史”世界累积生成的综合性内在人文“阅历”和“体验”。从哲学,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正是这一人文历史性体验,构成哲学、人文科学独特的感性经验基础,深刻影响了其区别于一般经验实证科学的思辨性、历史性等重要理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 社会存在 生命经验 种生命 马克思 康德 主奴意识 感觉经验 理论意义 人文科学方法论
下载PDF
心灵的冲突:苦恼意识与分裂意识——为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180周年而作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全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7年第5期61-66,共6页
本文从心灵的历程和冲突的角度,考察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自我意识理论,并着重分析了心灵冲突的两个典型形式——苦恼意识与分裂意识,以及它们构成的悲剧意识与喜剧意识,它们对于寻求人类本质、反对异化世界的意义等.
关键词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自我意识 主奴意识 异化世界 喜剧意识 个体意识 上帝 心灵冲突 为纪念
原文传递
奴隶名称的文化语言阐释
11
作者 李润桃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149,共5页
古代汉语里表示奴隶名称的词很多,男女老幼,分工不同,受处罚的方式不同,其名称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字形分析入手概括出不同奴隶名称背后的命名理据,从一些动植物命名揭示了古代先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奴化人格,并进而对一... 古代汉语里表示奴隶名称的词很多,男女老幼,分工不同,受处罚的方式不同,其名称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字形分析入手概括出不同奴隶名称背后的命名理据,从一些动植物命名揭示了古代先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奴化人格,并进而对一些奴隶名称在后世的词义演变及其文化蕴涵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名称 命名理据 主奴意识 文化蕴涵
原文传递
马克思“劳动”概念对西方哲学“劳动”概念的突破
12
作者 田青禾 朱春艳 《理论界》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从哲学去实现经济领域革命的重要概念。劳动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理论和解放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劳动"概念出发,认识到社会劳动实践才是历史哲学真正的基础。对于劳动的升华... 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从哲学去实现经济领域革命的重要概念。劳动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理论和解放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劳动"概念出发,认识到社会劳动实践才是历史哲学真正的基础。对于劳动的升华使马克思哲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当然,其"劳动"概念也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当中关于劳动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从西方哲学史中劳动概念的沿革以及马克思本人对洛克、黑格尔等人关于劳动关系的继承与超越的角度出发,深入展开论述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所有权 主奴意识
原文传递
论《思与言》及台湾哲学之发展
13
作者 林安梧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2,共8页
《思与言》作为台湾影响较大的社会科学刊物,从戒严到解严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自由主义阵营与保守主义阵营的交会产物,突显了"五四"后台湾对启蒙理性精神的重视,同时兼顾了经验主义的实用性。以其为参照,学术之实践所隐含的... 《思与言》作为台湾影响较大的社会科学刊物,从戒严到解严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自由主义阵营与保守主义阵营的交会产物,突显了"五四"后台湾对启蒙理性精神的重视,同时兼顾了经验主义的实用性。以其为参照,学术之实践所隐含的哲学向度揭示了现代台湾哲学之发展轨迹。从中看到台湾哲学仍不免其贫困,但却有着崭新之可能,它指向生活世界的重新发现,以及历史社会总体、政治经济的全面深层反思。台湾哲学要想摆脱贫困,一方面要破除双重主奴意识的禁锢,确立主体身份;另一方面要在重视自家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事实上,经由"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之对比,东西方哲学虽有不同,但仍有融和会通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有 理性 经验 科学 生活世界 主奴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