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7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客体的重塑与建构——以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霞霞 张波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史上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现存样态,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虚拟化、隐性化转变,客体向主动化、自愿化转变,主客体互动方式向人机交互模式转变。ChatGPT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时... 史上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现存样态,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虚拟化、隐性化转变,客体向主动化、自愿化转变,主客体互动方式向人机交互模式转变。ChatGPT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实主体的主体性被遮蔽引发主流价值裂化的危险、片面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导致负面效应的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走向技术决定论进而走向唯心主义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主体的主体性建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实践转向,辨明技术本质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道,来有效规避技术风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 重塑与建构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学活动主客体的影响及应对
2
作者 饶景阳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第12期27-30,共4页
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速教育要素重构和生态变革。厘清教... 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速教育要素重构和生态变革。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明确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主客体带来的潜在风险,是深化对教育教学活动主客体关系规律性认识,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学活动 主客体 育人 数字素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实践中主客体的对立同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3
作者 萧诗美 刘锦山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48-63,共1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这个秘密可以概括为"实践中主客体的对立同一"。"主客体的对立同一"有别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理解的"不同性质的东西的对立同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这个秘密可以概括为"实践中主客体的对立同一"。"主客体的对立同一"有别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理解的"不同性质的东西的对立同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步骤是将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客体"范式用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主客同一"和"主客对立"既相当于又不同于传统理解的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马克思哲学中的三组基本关系及其相应的矛盾运动都可以用主客体的对立和同一来描述: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对象化意味着主客同一,异化意味着主客对立;在人对物的关系中,私有财产意味着主客对立,共产主义意味着主客同一;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主奴关系意味着主客对立,自由个性意味着主客同一。因此该原理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具有重要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 主客体的对立和同一 对象化和自我异化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主奴关系和自由个性
下载PDF
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
4
作者 朱鲁子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2期83-89,共7页
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这对美学范畴予以具体的逻辑辨析,即将其纳入更宽泛的主客体的矛盾关系中,将主体———人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主体和非审美主体,将客体———对象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对象和非审美对象,是具体理解和把握审美... 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这对美学范畴予以具体的逻辑辨析,即将其纳入更宽泛的主客体的矛盾关系中,将主体———人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主体和非审美主体,将客体———对象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对象和非审美对象,是具体理解和把握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前提。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四对矛盾:一是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二是审美主体———非审美对象;三是非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四是非审美主体———非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就在这四对矛盾之间展开。这种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意义深远,它启示我们:现实中的主体多以非审美主体即一般主体的形式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尚未诞生,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尚处于潜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体 非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非审美对象 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
下载PDF
高校助贫工作中相关主客体的伦理规范 被引量:5
5
作者 莫飞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跨入大众化阶段.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1]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只能期望通过构建更具伦理关怀、更能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资助模式,将有限的资助资金...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跨入大众化阶段.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1]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只能期望通过构建更具伦理关怀、更能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资助模式,将有限的资助资金公正合理地用于贫困大学生身上,不断提高资助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银行 金融机构 伦理责任 助学贷款 主客体 社会公平 成长成才
下载PDF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融合 被引量:5
6
作者 苏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3,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启迪教育客体的思想,感化他们的心灵,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体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契机,利用网络时代的特点,提高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启迪教育客体的思想,感化他们的心灵,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体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契机,利用网络时代的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从着眼于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入手,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内涵及特点,探讨目前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并分析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越性,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
下载PDF
主客体的无限性与可知不可知论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丛大川 郝宁湘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5-7,共3页
主客体的无限性与可知不可知论新探丛大川,郝宁湘引言关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或无限性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我国统编的现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材是这样理解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 主客体的无限性与可知不可知论新探丛大川,郝宁湘引言关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或无限性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我国统编的现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材是这样理解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性 不可知论 主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人类思维 物质世界 有限性 客观事物
下载PDF
价值:实践主客体的同构性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袁祖社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9-54,共6页
价值:实践主客体的同构性效应袁祖社价值的本质及其整合机制问题,是价值哲学的“理论硬核”所在,近年来,理论界从多角度,多侧面展开了艰难的探索和掘进,试图从根本上“消解”这一疑难。我们的基本观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所... 价值:实践主客体的同构性效应袁祖社价值的本质及其整合机制问题,是价值哲学的“理论硬核”所在,近年来,理论界从多角度,多侧面展开了艰难的探索和掘进,试图从根本上“消解”这一疑难。我们的基本观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所谓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是同一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必然性 价值本质 客体结构 主客体 主体性效应 主体结构 同构性 实践活动 对象化 价值关系
下载PDF
文化差异与主客体的研究偏颇——谈对第三世界妇女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闵冬潮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1993年第1期46-49,共4页
20世纪以来,整个世界正在走向综合。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新格局。然而,世界的这种新格局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比较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将使我们对世界有一层新的认识。妇女研究... 20世纪以来,整个世界正在走向综合。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新格局。然而,世界的这种新格局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比较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将使我们对世界有一层新的认识。妇女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也在经历着以西方女权主义为正宗转向以各民族各国家妇女的自身状况为研究出发点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妇女 西方女权主义 文化差异 妇女研究 女权主义者 主客体 面纱 各民族 艾琳 拉兹
下载PDF
阅读信息接受:主客体的持续建构过程——基于发生认识论和接受美学的读者阅读心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荣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6-159,共4页
读者阅读活动本质上是不断接受信息、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的活动。读者阅读活动更是读者主体与文本客体或作者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持续建构过程。关于阅读活动跟主体的认识格局关系密切。读者的阅读能获取信息量的大小,接受... 读者阅读活动本质上是不断接受信息、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的活动。读者阅读活动更是读者主体与文本客体或作者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持续建构过程。关于阅读活动跟主体的认识格局关系密切。读者的阅读能获取信息量的大小,接受能力如何还与主体认识的同化和调节能力相关。主体对知识的获得与积累,都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阅读认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读者阅读信息获得与接受是主客体的持续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信息接受 主客体 持续建构过程 发生认识论 读者阅读心理
下载PDF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主客体的转变和路径的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5-48,共4页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既是我国的法定义务,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要求.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政府、高校是主体,大学生...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既是我国的法定义务,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要求.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政府、高校是主体,大学生是客体,但大学生同时也是接受主体.创新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建构第一、二、三课堂的立体路径,能对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起到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主客体 路径
下载PDF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和谐互动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琼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52-253,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是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对于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客体 互动 关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静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8年第2期42-44,共3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探索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出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进行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探索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出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影响,为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改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 影响
下载PDF
历史主客体的直接同一性与社会规律的性质
14
作者 田心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人类社会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运动、发展的。社会历史中的主客体关系较之人类对自然界的主客体关系要复杂得多。要弄清当前在哲学界引起普遍兴趣的社会客观规律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问题,应从分析社会历史中的主客体关系入手。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社会历史 社会规律 同一性 性质 人类社会 主体能动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论认识主客体的历史分化与沟通——兼论现代认识论的基本构架
15
作者 杨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通过对认识主客体历史分化与沟通的系统发生学分析,阐述了建构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构架。认为,认识主客体的分化不仅是人类认识得以发生的逻辑和客观前提,而且决定着认识基本结构多层面地历时建构以及与此相应的认识主体和... 本文通过对认识主客体历史分化与沟通的系统发生学分析,阐述了建构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构架。认为,认识主客体的分化不仅是人类认识得以发生的逻辑和客观前提,而且决定着认识基本结构多层面地历时建构以及与此相应的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历史建构与扩展;因此,认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沟通即人类现实的认识活动必然具有层次性、历史性和中介性的功能特征。同时还提出了认识基本结构“镶嵌模型”的新构想,从而为探索人类认识之“迷宫”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结构 认识主体 主客体 人类认识 概念认识 分化 相互作用 现代认识论 客体历史 基本构架
下载PDF
论主客体的双向选择及其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超越
16
作者 王振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15,共7页
近年来,笔者提出了选择论的哲学设想。然而,一些论者仍然囿于传统的哲学范式,试图把选择问题纳入反映论中来解释。他们从唯物主义一元论出发,认为所谓选择就是从客观给定的、自在的、多种多样的对象和现象中,在同一时间内主体有选择地... 近年来,笔者提出了选择论的哲学设想。然而,一些论者仍然囿于传统的哲学范式,试图把选择问题纳入反映论中来解释。他们从唯物主义一元论出发,认为所谓选择就是从客观给定的、自在的、多种多样的对象和现象中,在同一时间内主体有选择地反映其中极有限的某几个客体,并在人脑中通过感觉形成相应的主观映象。从现代科学来看,对选择的这种理解是直观的、消极的。事实上,选择不仅有被动的一面,而且还有能动的一面;不仅有单向的一面,还有双向的一面。双向选择的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选择论回答的不是物质和意识谁为第一性的本体论问题,而是主客体是怎样发生、发展的方法论问题,既超越了唯物论,又超越了唯心论。在这里,笔者拟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选择 思维选择 主客体相互作用 潜意识 显意识 思维方式 实践活动 康德 唯物论 客观存在
下载PDF
论主客体的中介——工具系统
17
作者 崔新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18-22,共5页
工具与主体、客体并称人类活动系统的三大基本要素。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主体和客体的研究很多,对工具的研究却很少。这不仅不利于全面把握人类活动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机制,也不利于科学地揭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工具系统... 工具与主体、客体并称人类活动系统的三大基本要素。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主体和客体的研究很多,对工具的研究却很少。这不仅不利于全面把握人类活动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机制,也不利于科学地揭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工具系统作一专门探讨。一工具是主客体关系的中介,是人所制造和使用的中介物或中介系统。工具既不同于主体的器官,也不同于自然物。它同主体、客体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工具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赐予’。没有了主体,也就不再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工具 工具系统 主客体关系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活动 人类活动系统 基本要素 中介系统 制造 使用工具
下载PDF
论主客体的生态性结构
18
作者 盖光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2-165,共4页
自然向人生成所表现的主客体的生态性存在是过程性和结构性的统一。主客体的生态关系要求得和谐与平衡,需要人自身主体性的解放,需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认识、体验主客体生态结构的前提,在自然—社会—精神—文化存在的结构性链条上... 自然向人生成所表现的主客体的生态性存在是过程性和结构性的统一。主客体的生态关系要求得和谐与平衡,需要人自身主体性的解放,需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认识、体验主客体生态结构的前提,在自然—社会—精神—文化存在的结构性链条上历史与逻辑地把握人,并由此而透视未来世界中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生态性优化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 生态转换 生态化优存 “间性”主体
下载PDF
主客体的无限性与可知不可知论新探
19
作者 丛大川 郝宁湘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49,共9页
主客体的无限性与可知不可知论新探丛大川,郝宁湘关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或无限性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我国统编的现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材是这样理解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 主客体的无限性与可知不可知论新探丛大川,郝宁湘关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或无限性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我国统编的现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材是这样理解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知论 无限性 认识能力 主客体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认识客体 认识主体 不完备性 可数无穷 图灵机
下载PDF
意识形态:对于主客体的全面超越——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认识论基础
20
作者 韩毓海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44-46,共3页
尽管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便已出现,并且具有了多种不同含义,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界说,使这一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同时,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混... 尽管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便已出现,并且具有了多种不同含义,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界说,使这一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同时,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混乱,也都因之或多或少地表现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的歪曲,这表明许多思想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基本概念的混乱,这就把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进行历史追溯,以探求其马克思主义本真含义的工作,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非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认识论基础 经验主义 主客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历史经验 不同含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