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珍生 张俊 程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相分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梅珍生 张俊 宁云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90,共5页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相分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主客相融与主客相分:一项中国青年人的水墨画审美实证研究
3
作者 侯凡跃 林升栋 程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107,共9页
"主客相融"和"主客相分"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灵魂。从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传统油画的审美体验入手,对两个概念展开平行实证研究,旨在阐明不同的文化脉络与审美机制,从而提炼出易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 "主客相融"和"主客相分"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灵魂。从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传统油画的审美体验入手,对两个概念展开平行实证研究,旨在阐明不同的文化脉络与审美机制,从而提炼出易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从庄子"物化"及几个关联概念为理论基础和操作中介,通过四个平行实验,直观地证实水墨画中的主客相融是庄周梦蝶式的物我合一。"心斋"和"坐忘"是物化的心理机制。心斋的目的是达致"虚静"。水墨画中的留白(虚),使之比同主题油画,空间上更幽远,时间上更深长,也更易让人产生平静的感觉。坐忘的前提是达到"吾丧我",水墨画比同主题油画,更易让人在观后陈述中减少"我"一词的使用。系列实验实证了中国青年人水墨画的审美体验,并试图让东西方读者进入两种不同的文化脉络,进而在全球的坐标中把握这两个概念的真实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油画 相融 主客相分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东方音乐美学的“味”与音乐风格 被引量:17
4
作者 管建华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7,4,共5页
文章通过东方音乐美学的"味"与音乐风格,阐释了印度与中国的音乐美学的一致性,以及东西方音乐美学的差异性,并提出以平等的差异性的东西方对话、东西方互动,才是未来音乐美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关键词 拉斯 韵味 直觉整体 合一 主客相分
下载PDF
西方思维与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点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40,160,共11页
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点,着眼于文学"怎么样",西方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则更注重文学"是什么",它先天地伴随着本体论同语言论的纠葛。由存在论而来的本体论,随着"存在"(to be)被翻译为"是&quo... 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点,着眼于文学"怎么样",西方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则更注重文学"是什么",它先天地伴随着本体论同语言论的纠葛。由存在论而来的本体论,随着"存在"(to be)被翻译为"是",演变为追问某物是"什么"的本质论。语言的本体意义在于宇宙整体能为大道之言或无言之言,文学语言的本体意义在于能够超越在场,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有三大根源和三大缺陷,目前我们所接受的反本质主义,远没有转向主客相融的思维方式重要。文学独立性和归属性问题的大轮回,只是文学教育理论基点回归的前提,关键还在于反思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弊病,把文学当作文学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文学理论 相融思维方式 主客相分思维方式
下载PDF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看孔孟与老庄认识论的差异
6
作者 陈锦宣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要使中国哲学能更好地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问题域中谋求中国哲学解答是必不可少的。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看,孔孟主张"主客相分",老庄主张"主客同一",... 要使中国哲学能更好地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问题域中谋求中国哲学解答是必不可少的。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看,孔孟主张"主客相分",老庄主张"主客同一",正是在这一点上,构成了两家哲学在认识论上的最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相分 同一” 孔孟 老庄
下载PDF
美学中的“入出说”:哲学的阐释
7
作者 欧阳翠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2期6-8,共3页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并不缺少美学研究,"入出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中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以往的研究多从审美态度与审美体验的关系方面来考察"入出说",而忽略或回避了其哲学基础,换言之,对于"入出说"只...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并不缺少美学研究,"入出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中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以往的研究多从审美态度与审美体验的关系方面来考察"入出说",而忽略或回避了其哲学基础,换言之,对于"入出说"只是从工具理性而非哲学的角度来加以理解。本文尝试探讨"入出说"的哲学基础,旨在说明,美学与哲学是从不同的视阈启示着生命的真相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出说 主客相分 辩证思维 人生理想
下载PDF
英语字母b,p,d,q表意的西方哲学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高明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22-30,共9页
文字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英语是表音文字,其26个字母是专为表音而创造出来的。我的研究发现:许多英语单词也具有表意(象形)的一面。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英语26个字母对应着一定的实物或现象,这些实物或现象与26个字母的小写体在外形... 文字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英语是表音文字,其26个字母是专为表音而创造出来的。我的研究发现:许多英语单词也具有表意(象形)的一面。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英语26个字母对应着一定的实物或现象,这些实物或现象与26个字母的小写体在外形上相似;(2)英语中许多单词,跟汉字一样,具有象形的一面。要解读英语26个字母(指小写体)与哪些实物或现象象形及其所具有的表意,最困难的部分是解读英语字母b,p,d,q的象形及表意。本文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解读了英语字母b,p,d,q的象形及表意,并揭示出:在英语字母b,p,d,q的背后,隐含着西方哲学中的"天人对立,主客相分"的天人观和时间被划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观。对词根aqu,qui;verb;mod和pass的分析,验证了英语字母q,b,d,p的象形及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字母b P d q的象形及表意 西方哲学 “天人对立 主客相分”的天人观 词根aqu QUI VERB mod知pass
下载PDF
全知、全谋、全胜的统一——论孙子的“全”军事认识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国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37,共4页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军事哲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全”是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其重要的认识论原则,构成了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特色。 一、“全”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军事哲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全”是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其重要的认识论原则,构成了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特色。 一、“全”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天人相分”是孙子本体论思想的特点。孙子认为,天道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神道和天命,“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计篇》)天和地一样,只是战争得以进行的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知 战争认识 军事实践 “全胜” 《计篇》 认识论思想 谋攻 天人相分 敌人 主客相分
下载PDF
中西传统绘画空间差异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向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0年第11期69-71,共3页
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心物契合思想的影响下,打破时空观念,以散点透视的流动方式观照自然,以"以大观小法"发挥想象,表现了一种无限的宇宙观;西方传统绘画在"二元对立"、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影响下,遵... 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心物契合思想的影响下,打破时空观念,以散点透视的流动方式观照自然,以"以大观小法"发挥想象,表现了一种无限的宇宙观;西方传统绘画在"二元对立"、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影响下,遵守时空观念,以焦点透视的静止方式认识自然,以对空间的逼真描绘,再现了一种虚幻的现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焦点透视 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 天人合一 主客相分 现实空间 二元对立 散点透视 观照自然
下载PDF
美学理论视域下的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论比较研究
11
作者 李立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艺术精神的异同之处,对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进行比较研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促进中西艺术精神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借鉴、发展,为我国新时代艺术创作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理...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艺术精神的异同之处,对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进行比较研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促进中西艺术精神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借鉴、发展,为我国新时代艺术创作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艺术精神 本体比较 天人合一 主客相分 艺术融合
下载PDF
Cu-SAPO-17:A novel catalyst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12
作者 Xiaona Liu Yi Cao +5 位作者 Nana Yan Chao Ma Lei Cao Peng Guo Peng Tian Zhongmi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5-1722,共8页
The high-temperature(HT) and low-temperature(LT) hydrothermal stabilities of molecular-sieve-based catalys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ammonia(NH3-SCR).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The high-temperature(HT) and low-temperature(LT) hydrothermal stabilities of molecular-sieve-based catalys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ammonia(NH3-SCR).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catalyst, Cu2+ loading SAPO-17, synthesized using cyclohexylamine(CHA), which 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d inexpensive and is utilized in NH3-SCR redu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Si and Cu2+ cont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Cu-SAPO-17-8.0%-0.22 displays favorable catalytic performance, even after being heated at 353 K for 24 h and at 973 K for 16 h. Moreover, the locations of CHAs, host–guest interaction and the Bronsted acid sites were explored by Rietveld refinement against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data of as-made SAPO-17-8.0%. The refin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CHAs exist within one eri cage and that the protonated CHA forms a hydrogen bond with O4,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ton bonding with O4 will form the Bronsted acid site after the calc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17 molecular sieve Rietveld refinement Host-guest interactio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by ammonia(NH3-SC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Location of Cu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