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在阶层式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寅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9-106,共8页
部分阶层说支持者认为,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作为要件说的基础构成原则,存在使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出现概念混淆和缺乏兼容性、引发主观定罪和入罪倾向等问题。分析发现,对于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的批评也间接造成阶层说理论体系的表达障碍,阻碍其... 部分阶层说支持者认为,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作为要件说的基础构成原则,存在使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出现概念混淆和缺乏兼容性、引发主观定罪和入罪倾向等问题。分析发现,对于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的批评也间接造成阶层说理论体系的表达障碍,阻碍其与现行刑法规定的衔接,并影响公众对阶层说理论体系的接受和理解。在当下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环境中,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仍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具有相当价值,如果能将其纳入阶层说的概念、推导逻辑和公众表达话语体系中,将进一步完善阶层说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实务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犯罪构成 阶层说 公众话语体系
下载PDF
认定“立功”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2
作者 祁云顺 王希顺 《天津检察》 2007年第2期22-23,共2页
我国《刑法》第68、78条和《监狱法》第29条对立功行为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由于具体情况纷繁复杂,对准确认定犯罪分子是否有克功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因难。笔者认为,认定立功应与认定犯罪构成一样,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 我国《刑法》第68、78条和《监狱法》第29条对立功行为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由于具体情况纷繁复杂,对准确认定犯罪分子是否有克功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因难。笔者认为,认定立功应与认定犯罪构成一样,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下面,就以《刑法》第68条规定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司法实践对立功的认定进行论述,不妥之处.请同仁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立功 《刑法》 司法实践 犯罪分子 《监狱法》 第68条 原则性
原文传递
论共同过失犯罪 被引量:7
3
作者 马荣春 《河北法学》 2003年第5期115-118,共4页
从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论证共同过失犯罪统一定罪量刑的合理性,并提出共 同过失犯罪成立的条件和立法献言。
关键词 共同过失犯罪 罪责刑适应原则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量刑标准 刑事责任
下载PDF
确立复合罪过的探讨——对英美刑法中“轻率”的借鉴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洪林 《政法论丛》 2004年第2期56-59,共4页
对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应当如何区分 ,尽管在理论上作了很多的探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无法根据这些理论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作出明确的区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借鉴英美刑法中的“轻率” ,针对处于无法区分是属于... 对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应当如何区分 ,尽管在理论上作了很多的探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无法根据这些理论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作出明确的区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借鉴英美刑法中的“轻率” ,针对处于无法区分是属于间接故意还是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状态确立一种复合罪过的形式 ,发挥出理论对实践的应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罪过 间接故意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刑法 英国 美国 犯罪构成
下载PDF
党的理论思想史精华论要——写在中共80周年和千年之际
5
作者 张青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纵观中共 80年历史和三代领导集体 ,我们会发现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法则 ,我们也应该总结出 80年来最基本的属于精髓和灵魂的东西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无论人们多么想超越现实 ,无论虚拟世界多么惟妙惟肖 ,但人毕竟不能拐着自己的... 纵观中共 80年历史和三代领导集体 ,我们会发现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法则 ,我们也应该总结出 80年来最基本的属于精髓和灵魂的东西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无论人们多么想超越现实 ,无论虚拟世界多么惟妙惟肖 ,但人毕竟不能拐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 (鲁迅语 ) ,不能靠精神恋爱生孩子 (列宁语 )。所谓主客观不断相一致就是“天人合一” ,即主观的外化物化与客观的内化人化 ,也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 (生态 )的和谐发展。或者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中共 80年实践活动的根本经验和思想理论精华 ,也是对唯物论历史观基本规律的理论贡献和发展创新。同时又是具有元理论性的认识规律的规律即“求是”之“是”。为了永远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对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作出科学的时代的总结 ,才能世世代代永续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相一致 物化与人化互化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虚拟性与现实性 认识规律之规律
下载PDF
为骗取银行贷款同时骗取担保公司担保的行为性质及诈骗数额的认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冯鹏飞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3-44,共2页
【要点】 行为人基于骗取银行贷款的主观故意,对银行采取诈骗手段,并骗取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因其骗取担保的行为与其骗取贷款的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牵连关系,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应定性贷款诈骗罪。担保公司的代偿行为,不... 【要点】 行为人基于骗取银行贷款的主观故意,对银行采取诈骗手段,并骗取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因其骗取担保的行为与其骗取贷款的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牵连关系,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应定性贷款诈骗罪。担保公司的代偿行为,不影响对贷款诈骗行为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贷款 行为性质 公司担保 诈骗数额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担保公司 贷款诈骗罪 主观故意
下载PDF
论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对抢劫罪的中断和影响——以“失效安眠药抢劫案”为例
7
作者 袁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之外的其他方法的抢劫行为,其犯罪工具或手段由于意外因素而不可能发生犯罪结果,但客观上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而发生了"不能反抗"的表面状态,此时行为人如对抢劫行为与受害人陷入"不能反抗"... 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之外的其他方法的抢劫行为,其犯罪工具或手段由于意外因素而不可能发生犯罪结果,但客观上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而发生了"不能反抗"的表面状态,此时行为人如对抢劫行为与受害人陷入"不能反抗"状态的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上的认识错误,并趁机取走财物,则应评价为抢劫罪(未遂)和盗窃罪(既遂),并且应当两罪并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罪 盗窃罪 认识错误 主客观相一致
下载PDF
犯罪未遂的处罚依据及其认定标准初探——以肖传国案为切入点
8
作者 蔡恩璇 《法商论坛》 2011年第2期39-40,共2页
犯罪未遂形态,是指直接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中途停止,犯罪未进行到终点,即行为人未完成犯罪便被迫停止时的状态。在这一情形下,通常并未发生刑法分则对各罪规定的危害结果,也就是说并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对此进行... 犯罪未遂形态,是指直接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中途停止,犯罪未进行到终点,即行为人未完成犯罪便被迫停止时的状态。在这一情形下,通常并未发生刑法分则对各罪规定的危害结果,也就是说并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对此进行处罚难免有主观归罪之嫌。但笔者认为,只有能够实现正义价值的法律,才是有意义的。刑法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更应该为受害者主张正义,保护法益。我国现行刑法对犯罪未遂予以处罚正是基于法益保护这一目的,然而随着人权主义的兴起,刑法就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调和以期达到在最大限度保护法益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由的理想状态。为此,在对犯罪未遂进行处罚时,为其确立认定标准实属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未遂 主客观相一致 现实危险 加营『生 紧迫性
下载PDF
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既未遂形态的认定
9
作者 谈磊 《时代金融》 2012年第05Z期110-111,114,共3页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作为数额犯的一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既未遂形态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本罪中,数额要件应当被看作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将已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一定的折算后作为...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作为数额犯的一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既未遂形态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本罪中,数额要件应当被看作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将已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一定的折算后作为成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将预期性销售金额作为判断犯罪是否得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额要件 主客观相一致 预期性销售金额 已销售金额 未销售金额
下载PDF
论共同犯罪中的罪责区分
10
作者 张智辉 《政法学刊(甘肃)》 1986年第3期23-27,共5页
罪责自负是我国刑法最基本的责任原则。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正确贯彻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准确区分每个行为人各自的罪责。即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正确地分析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并根据刑法第23条至29条... 罪责自负是我国刑法最基本的责任原则。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正确贯彻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准确区分每个行为人各自的罪责。即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正确地分析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并根据刑法第23条至29条的规定,确定各自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共同多罪活动中发生的一切犯罪是否都属于共同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人 犯罪故意 首要分子 实行犯 罪责自负 危害结果 行为人 犯罪活动 主客观相一致 帮助行为
下载PDF
论财产犯罪中的占有——以冉某盗窃案为切入
11
作者 冉金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44-52,共9页
刑法中占有的内涵源于民法,但由于民刑之间立法目的、调整手段迥异,其内涵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法的基础性原则,对于刑法中占有的认定也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封缄物、货币等特殊物品的占有状态问题仅... 刑法中占有的内涵源于民法,但由于民刑之间立法目的、调整手段迥异,其内涵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法的基础性原则,对于刑法中占有的认定也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封缄物、货币等特殊物品的占有状态问题仅是刑法中占有内涵在特殊情况下的理解与应用,并未超出刑法占有的基本内涵。封缄物整体及其内容物占有状态的界定,应从刑法中占有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理占有与观念占有来界定,不可一概而论。货币在民事领域“所有与占有的一致原则”,在刑事领域并非天然得以适用,仍须从刑法占有的基本内涵出发,对货币的“所有与占有的一致原则”适用情形进行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有 封缄物 主客观相一致 财产犯罪 所有与占有
下载PDF
犯罪指向数额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任巍巍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1-35,共5页
刑法关于犯罪数额的规定较为复杂,不同罪名中数额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种类的数额在定罪量刑上的意义也有所差异。行为人的犯罪指向数额与犯罪实际数额时常发生冲突,事实证明一概将犯罪实际数额作为定罪量刑依据,不免有失公允... 刑法关于犯罪数额的规定较为复杂,不同罪名中数额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种类的数额在定罪量刑上的意义也有所差异。行为人的犯罪指向数额与犯罪实际数额时常发生冲突,事实证明一概将犯罪实际数额作为定罪量刑依据,不免有失公允,有必要对犯罪指向数额的价值予以关注,并恰当应用到司法实践当中,使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指向数额 犯罪实际数额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下载PDF
论经济诈骗犯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3
作者 田孝民 《山东审判》 2003年第6期108-109,共2页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经济诈骗犯罪的本质特征。一切经济诈骗犯罪的活动方式,均是这一深层本质的外在表现。因此,认定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审理经济诈骗犯罪案件的关键所在。然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主观的内在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经济诈骗犯罪的本质特征。一切经济诈骗犯罪的活动方式,均是这一深层本质的外在表现。因此,认定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审理经济诈骗犯罪案件的关键所在。然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主观的内在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占有 经济诈骗犯罪 行为人 外在表现 犯罪案件 本质特征 主客观相一致 分析判断 被害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下载PDF
消费纠纷领域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被引量:20
14
作者 肖本山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102,共9页
在消费纠纷领域,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商家侵害而提出索赔,因其存有索赔的正当基础因而就不存在"敲诈"的因素。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前提下,消费者提出向新闻媒体曝光,只要消费者没有说谎,因其不具有"非法性&qu... 在消费纠纷领域,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商家侵害而提出索赔,因其存有索赔的正当基础因而就不存在"敲诈"的因素。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前提下,消费者提出向新闻媒体曝光,只要消费者没有说谎,因其不具有"非法性"从而其行为就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要挟"。不仅如此,只要消费者在与商家协商谈判过程中因其提出的索赔数额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就可以排除消费者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纠纷 敲诈勒索 认定 主客观相一致
原文传递
不能仅以帐面情况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
15
作者 张荣章 常瑞祥 何建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58,共1页
不能仅以帐面情况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张荣章,常瑞祥,何建明一、“帐面上是否消失”不是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唯一标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在特定的犯罪主体和利用职务之便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方面... 不能仅以帐面情况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张荣章,常瑞祥,何建明一、“帐面上是否消失”不是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唯一标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在特定的犯罪主体和利用职务之便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方面和侵犯的客体。“帐面上是否消失”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被告人 犯罪对象 犯罪的主观方面 主客观相一致 行为人 人的行为 目的和动机 主观心态
原文传递
评《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子丹 谢正权 《政法论坛》 1988年第1期80-82,共3页
赵秉志同志著的《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是青年法学工作者作出的又一项可喜的、具有开拓性的科研成果,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犯罪未遂问题的学术专著。
关键词 犯罪未遂 理论与实践 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构成 犯罪未得逞 司法实践 主观罪过 马克思主义 主客观相一致 责任的根据
原文传递
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零口供走私毒品案
17
作者 蔡绍刚 郇习顶 《人民司法》 2017年第17期10-15,共6页
【裁判要旨】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零口供毒品案件?先以间接证据直接证明的间接事实为基础,通过间接事实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出案件的主要事实,同时根据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推定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再以主客观相一致原... 【裁判要旨】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零口供毒品案件?先以间接证据直接证明的间接事实为基础,通过间接事实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出案件的主要事实,同时根据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推定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再以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为基准综合认定案件事实。此外,在证明标准上,要强调排除行为人无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案件 间接事实 证据认定 零口供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走私 证明标准 行为人
原文传递
交叉型毒品共同犯罪中的数量认定及量刑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晓涛 《人民司法》 2012年第12期15-17,共3页
正【裁判要旨】交叉型共同犯罪下应结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认定毒品数量;人货分离拒不认罪状态下,应严格审查在案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以及相关的逻辑关系,判断在案证据能否形成证据链,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毒品数量是量刑的... 正【裁判要旨】交叉型共同犯罪下应结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认定毒品数量;人货分离拒不认罪状态下,应严格审查在案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以及相关的逻辑关系,判断在案证据能否形成证据链,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毒品数量是量刑的重要情节,但不是唯一情节。量刑时,特别是在考虑是否适用死刑时,应当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情节、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当地禁毒形势等各种因素,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共同犯罪 甲基苯丙胺 运输毒品 毒品犯罪 主要作用 排除合理怀疑 主客观相一致 认定 毒品数量
原文传递
赵某的暗示谋利行为应否构成贪污罪
19
作者 岳金富 《中国检察官》 1999年第5期55-55,共1页
[案情]1998年,某高校电脑教研室主任赵某受学校领导委托,负责采购一批电脑。赵某接受委托后委派教研室教师翟某具体经办并要他寻机弄点好处费。翟某在与供贷方洽谈时,私自提高单位400元,后通过供贷方领走差价款共计29000元。翟某除了分... [案情]1998年,某高校电脑教研室主任赵某受学校领导委托,负责采购一批电脑。赵某接受委托后委派教研室教师翟某具体经办并要他寻机弄点好处费。翟某在与供贷方洽谈时,私自提高单位400元,后通过供贷方领走差价款共计29000元。翟某除了分给赵某9500元外,剩下19500元自己非法占有。案发前,赵某一直以为自己分得的9500元是供贷方给的回扣,翟某也曾对他谈这9500元是供贷方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占有 处于两可状态 贪污罪 共同贪污犯罪 主客观相一致 教研室主任 学校领导 贪污共犯 接受委托 定罪量刑
原文传递
误盗枪支弹药究竟应如何定性──与邱利军、廖慧兰同志商榷
20
作者 张新江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枪支弹药 危害结果 非法占有 主观故意 行为人 前行为 盗窃行为 主观要件 主客观相一致 私藏枪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