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药剂对单季稻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研究
1
作者 申屠兰欣 赵敏 +3 位作者 何丽娟 方雪勇 赵燕昊 方筱轩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61-62,68,共3页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喷雾施药法对单季稻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单季稻安全。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喷雾施药法对单季稻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单季稻安全。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80 g/hm^(2),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70、345 mL/hm^(2)这5个处理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效果均较好,药后5 d对幼虫的校正防效均达77.8%及以上,对虫苞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1.7%、54.4%,57.0%、60.3%、68.0%;药后14 d对虫苞的校正防效仍达55.7%、56.2%、58.8%、58.1%、60.9%。15%多杀·茚虫威悬浮剂240、300 mL/hm^(2),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300 mL/hm^(2)3个处理防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效果均较好,药后5 d对幼虫的校正防效分别达89.1%、95.2%、97.3%,对虫苞的校正防效分别为43.9%、58.5%、59.0%;药后13 d对幼虫的校正防效下降,分别为57.1%、62.5%、57.2%,对虫苞的校正防效仍达54.0%、65.6%、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稻纵卷叶螟 主害 药剂 安全性 校正防效
下载PDF
江汉平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主害代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瑞琪 黄民松 +6 位作者 樊孝贤 石尚柏 齐立 万鹏 罗汉刚 李冬梅 王玲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157,共5页
根据荆州市 1 980~ 1 998年共 1 9年棉铃虫发生情况、棉花生育指标的系统调查数据以及有关气象资料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 ,定量地描述了棉铃虫主害代发生量与上代高峰卵量、7月 1 5日青铃及 4月下旬至 7月均温之间... 根据荆州市 1 980~ 1 998年共 1 9年棉铃虫发生情况、棉花生育指标的系统调查数据以及有关气象资料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 ,定量地描述了棉铃虫主害代发生量与上代高峰卵量、7月 1 5日青铃及 4月下旬至 7月均温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江汉平原棉区棉铃虫主害代的发生规律 ,为其防治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 ,运用模糊数学区间权重综合评判法对主害代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预报的研究 ,拟合率达 1 0 0 % ,预报1 999年荆州和天门两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棉铃虫 预测预报 主害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混栽稻区桥梁田褐飞虱主害代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惠芬 肖满开 +1 位作者 吴彩玲 徐劲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2期90-91,94,共3页
混栽稻区桥梁田褐飞虱主要代即5(3)代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田间发生量与灯下成虫迁入期迟早无明显依赖关系;(2)灯诱虫量与田间主害代发生程度无直接关系;(3)灯下成虫发生期与田间若虫发生期不存在稳定的期距关系。本文... 混栽稻区桥梁田褐飞虱主要代即5(3)代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田间发生量与灯下成虫迁入期迟早无明显依赖关系;(2)灯诱虫量与田间主害代发生程度无直接关系;(3)灯下成虫发生期与田间若虫发生期不存在稳定的期距关系。本文对上述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栽稻区 褐飞虱 主害 发生特点 防治
下载PDF
江苏沿江棉区棉铃虫世代增殖规律及主害代预测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燕涛 张洪进 +2 位作者 杨慕林 朱明华 王东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沿江棉区历年棉铃虫世代间的增殖状况划分为 4类 ,相应的主害代第 4代棉铃虫的发生类型依次属于迟发适生型、早发暴发型、基数 -天气制约型和基数制约型。分析各类成因发现 ,3代基数是影响 4代发生量的主要因子。运... 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沿江棉区历年棉铃虫世代间的增殖状况划分为 4类 ,相应的主害代第 4代棉铃虫的发生类型依次属于迟发适生型、早发暴发型、基数 -天气制约型和基数制约型。分析各类成因发现 ,3代基数是影响 4代发生量的主要因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 ,组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预测模型 增殖规律 主害
下载PDF
白背飞虱迁入虫量、气象因子与主害代发生量的关系
5
作者 冯炳灿 黄次伟 +1 位作者 陈建明 蒋学辉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是以迁入为主的稻田前期虫量,其制约因子是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其中,早稻是6月中下旬至7月初田间长翅型成虫数量和6月上中旬降雨量及6月中旬晴雨指数;晚稻是... 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是以迁入为主的稻田前期虫量,其制约因子是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其中,早稻是6月中下旬至7月初田间长翅型成虫数量和6月上中旬降雨量及6月中旬晴雨指数;晚稻是8月下旬至9月初田间总虫数量和8月上旬最低温度,这为组建预测模式提供了最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前期虫量 降雨量 主害代发生量 水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量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瑞秋 曾成香 +2 位作者 黄岩彬 黄荣锋 江善赐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3-25,共3页
针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测报难的问题, 通过对古田县10 a 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 指出: 古田县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第三 (2) 代的螟蛾迁入量与6 月上、中旬雨日之和及降雨量之和呈正相关关系; 蛾迁入后的1~2 龄... 针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测报难的问题, 通过对古田县10 a 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 指出: 古田县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第三 (2) 代的螟蛾迁入量与6 月上、中旬雨日之和及降雨量之和呈正相关关系; 蛾迁入后的1~2 龄幼虫存活率与蚁螟盛孵高峰期的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将这种相关关系应用于测报, 可提高稻纵卷叶螟的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主害 发生量 降雨
下载PDF
钟祥市粘虫主害代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黄开媚 黄求应 +1 位作者 李超 王家刚 《湖北植保》 2016年第1期17-18,33,共3页
粘虫Mythimna scparate(Walker)是危害我国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业害虫。粘虫具迁飞性、暴食性和群聚性,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湖北省是粘虫发生危害区域之一。湖北省钟祥市因种植冬小麦成为粘虫一代发生区。本文观测了钟祥主害代的生物学特... 粘虫Mythimna scparate(Walker)是危害我国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业害虫。粘虫具迁飞性、暴食性和群聚性,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湖北省是粘虫发生危害区域之一。湖北省钟祥市因种植冬小麦成为粘虫一代发生区。本文观测了钟祥主害代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在5月上旬,卵历期为5d,幼虫发育历期18d^26d,即5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老熟幼虫预蛹期平均2d,蛹期平均10d;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雌雄成虫寿命7d左右,雌雄性比为1:2;雌成虫产卵前期6d,每头雌虫产卵几百粒至上千粒,平均568粒。卵孵化率达8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主害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采用判别分析预报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思松 昝坚 《昆虫知识》 CSCD 1998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稻瘿蚊 主害 发生趋势 预报 判别分析法
下载PDF
稻瘿蚊主害代发生程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自军 《昆虫知识》 CSCD 1993年第2期72-73,共2页
经研究,晚稻第四代稻瘿蚊发生程度与早稻后期无效分蘖平均标葱率及当年6月1日~7月10日总降雨日数有显著相关。用回归预测模型检验1978~1989年,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相符合的有11年,历史拟合率达91.67%。
关键词 稻瘿蚊 主害 发生量预测
下载PDF
三化螟主害代转变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简国英 李耀华 +2 位作者 陈纯华 傅金根 吴金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主害代由四代转变为三代的直接原因。三代转化率低使四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为害减轻。同时,针对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规律,阐明了调整栽培制度,消灭越冬虫源,提高栽培技术,减轻螟害的措施,以及“兼治一代,挑治二代,狠治三代”的药剂防治策略。提出了第四代三化螟预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主害代转变 防治 水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主害峰预测模型可信度论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渭根 《昆虫知识》 CSCD 1993年第2期65-67,共3页
本文根据预测原理,对早稻稻纵卷叶螟主害峰发生期,用灰色拓扑模型,马尔可夫链和时间平稳序列三种不同预测模型进行了可信度论证,并用1988、1989两年发生期实况进行检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主害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性诱剂对主害代棉铃虫的诱杀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文华 李武权 +3 位作者 戚永奎 郭军 陈友祥 杨明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29-34,共6页
利用性诱剂诱杀江苏沿海地区三、四代棉铃虫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每 0 .1 3 4公顷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的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应比较 ,前者所诱雄蛾量增加 3 6.3 1 %~ 45 .5 9% ,雌蛾交配率下... 利用性诱剂诱杀江苏沿海地区三、四代棉铃虫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每 0 .1 3 4公顷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的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应比较 ,前者所诱雄蛾量增加 3 6.3 1 %~ 45 .5 9%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4 %~ 44 .75 % ,田间落卵量降低 9.90 %~ 1 5 .0 5 % ,幼虫量减少 7.69%~ 1 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室内的性比试验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主害代棉铃虫 诱杀效应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主害代为害中稻损失测定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梦泽 刘正 +2 位作者 胡惠娟 万荣 李星洲 《湖北植保》 2011年第3期32-33,共2页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些年来,已经由过去的偶发性害虫上升为常发性害虫,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2010年,孝感市稻纵卷叶螟偏重至大发生,市植保站在孝南区新铺镇设置的中稻病虫防治对比展示区中的不防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损失测定 中稻 主害 病虫防治 粮食生产
下载PDF
新罗区水稻粘虫主害代的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笑秋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
从压低第4代虫口基数、关注气象预报、密切监测虫情、适时施药等方面,总结了新罗区粘虫主害代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粘虫 主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稻瘿蚊主害代发生趋势预测模型的研究
15
作者 王千春 曹雪梅 俞如海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58-59,共2页
闽西晚稻主害代第 4代稻瘿蚊发生程度与早稻后期无效分蘖平均标葱率及当年 6月 1 0日至 7月 2 0日总降雨日数有显著相关。通过对长汀县 1 982~ 1 997年调查观察值的回归统计分析 ,建立二元回归方程 y=-0 .2 1 66+0 .2 1 0 5x1+0 .1 1 7... 闽西晚稻主害代第 4代稻瘿蚊发生程度与早稻后期无效分蘖平均标葱率及当年 6月 1 0日至 7月 2 0日总降雨日数有显著相关。通过对长汀县 1 982~ 1 997年调查观察值的回归统计分析 ,建立二元回归方程 y=-0 .2 1 66+0 .2 1 0 5x1+0 .1 1 73 x2 ± 0 .0 779,回归显著性测验 F=2 4 3 2 .0 656* * ,复相关系数 R=0 .9987* * ,用回归预测模型回测检验 ,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相符合 ,历史拟合率达 1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瘿蚊 主害 发生趋势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广西灵川县2006年上半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总体防效调查
16
作者 阳文军 《广西植保》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主害 灵川县 防效 广西 幼虫密度 加权平均 发生程度
下载PDF
靖西县稻瘿蚊主害代发生条件分析
17
作者 李冠英 《广西植保》 1992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从虫源、雨量等因素,探索靖西县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条件,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晚稻稻瘿蚊主害代的主要虫源。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早稻后期的标葱率与晚稻主害代标葱率呈正相关,对提高预报读虫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稻瘿蚊 主害 发生分析
下载PDF
用二类判别法预测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程度
18
作者 欧廷菊 《南方农业》 2013年第2期40-41,共2页
根据Fisher判别准则,对重庆市黔江区1993—2010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程度及6—7月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模型D=661X1+38X2,回测检验拟合率达94.4%。利用该模型对2011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进行预测,其结果与发生程度吻合。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主害代发生程度 二类判别分析 重庆市黔江区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为害夏玉米主要虫源及暴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立 李彦青 +2 位作者 马继芳 李立涛 董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为了澄清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为害与小麦收获及玉米播种期之间的关系,2012年在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同期,饲养二点委夜蛾当日所产卵,并播种玉米,定期调查幼虫龄期发育进度和玉米幼苗叶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收获并秸秆还田后二... 为了澄清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为害与小麦收获及玉米播种期之间的关系,2012年在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同期,饲养二点委夜蛾当日所产卵,并播种玉米,定期调查幼虫龄期发育进度和玉米幼苗叶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收获并秸秆还田后二点委夜蛾1代成虫产下的卵发育而成的幼虫(2代幼虫),是二点委夜蛾为害夏玉米的主要虫源,与田间系统调查结果吻合。小麦收获前,1代成虫产卵不集中,不易造成危害;小麦收获后,高麦茬上覆盖麦秸所造成的有空隙的环境有利于成虫集中栖息并产卵,玉米播种后灌水造墒有利于卵的孵化和低龄幼虫生长发育,是造成危害的主要虫源;玉米播种7 d后成虫产的卵再孵化出的幼虫因虫龄小、玉米叶龄大,不易造成危害。以此为基础,揭示了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夏玉米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在小麦收获玉米播种期间处理好田间麦秸,破坏二点委夜蛾适宜集聚的生态环境,是治理该虫为害的关键。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期间采用农药集中杀灭成虫和低龄幼虫是减少该虫危害的重要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主害 虫源 夏玉米 暴发机制
原文传递
气候对余庆县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危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维 孙思思 +3 位作者 于飞 吴俨 石光印 彭方晨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明近10年余庆县前期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20年余庆县稻纵卷叶螟虫情资料和10年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和风速等气... 【目的】探明近10年余庆县前期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20年余庆县稻纵卷叶螟虫情资料和10年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和风速等气候资料,探究10年间种群迁入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提前1候、提前2候和提前3候气候数据分析其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2011-2020年余庆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始见期最早分别出现在2014年4月4日和4月23日,最晚分别出现在2011年5月30日和2018年5月23日,近10年其始见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害代第3代迁入峰期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主害代第4代迁入峰期主要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第3代主迁入峰期的成虫迁入量决定第3代幼虫的发生程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关键气候因子,提前10~15 d的日最低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多、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田间种群的增殖扩张,水稻的卷叶率危害越重。【结论】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和前期水汽条件充足都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也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稻纵卷叶螟 主害代第3代 主害代第4代 余庆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