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睡的抑或苏醒的主权者?——基于主权与治权之分论人民主权的政制模式
1
作者 王海澜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286-301,共16页
自博丹创建现代主权学说以来,主权国家才开始真正落地建构。实际上,主权国家建构历程同样是人民主权政治方案的落地过程。霍布斯与卢梭沿袭博丹区分主权与治权的路径,渐趋倚重政府治权力量去落实人民主权政治方案。长久下去,当治权越过... 自博丹创建现代主权学说以来,主权国家才开始真正落地建构。实际上,主权国家建构历程同样是人民主权政治方案的落地过程。霍布斯与卢梭沿袭博丹区分主权与治权的路径,渐趋倚重政府治权力量去落实人民主权政治方案。长久下去,当治权越过主权而主统政治,人民则销声匿迹于政治,成为沉睡的主权者,国家也失去了灵魂。人民主权国家应是有灵有肉的国家,人民主权的共和之治以法律保证人民主权的灵,同时辅以德性和法制肉身治理,融合了国家的灵与肉,让主权与治权和谐共生,携手共促人民主权国家的良性发展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主权代理 主权与治之分 沉睡的主权 共和主义
下载PDF
主权构成研究及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嘉树 王英津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2年第2期28-36,85,共10页
依据主权本身的所有与执行的二重权能以及主权内涵的历史演变 ,将主权从构成上区分为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既相互区分 ,又相互联系。其区别表现为两者在权能、地位、主体、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其联系表现为主权所... 依据主权本身的所有与执行的二重权能以及主权内涵的历史演变 ,将主权从构成上区分为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既相互区分 ,又相互联系。其区别表现为两者在权能、地位、主体、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其联系表现为主权所有权是主权行使权的基础 ,而主权行使权又是主权所有权的权能体现和实现形式。依据分离是否是主权所有者自愿进行的这一标准 ,主权行使权与主权所有权之间的分离模式有主动分离和被动分离两种类型。主动分离有利于主权所有权的实现 ,而被动分离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对主权所有权的损伤。研究主权构成及其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构成 主权所有 主权行使 台湾问题 主权 表现形式 分离模式
下载PDF
主权构成:对主权理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嘉树 王英津 《太平洋学报》 2002年第4期3-15,共13页
依据主权本身的所有与执行的二重权能以及主权内涵的历史演变 ,将主权从构成上区分为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既相互区分 ,又相互联系。其区别表现为两者在权能、地位、主体、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其联系表现为主权所... 依据主权本身的所有与执行的二重权能以及主权内涵的历史演变 ,将主权从构成上区分为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既相互区分 ,又相互联系。其区别表现为两者在权能、地位、主体、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其联系表现为主权所有权是主权行使权的基础 ,而主权行使权又是主权所有权的权能体现和实现形式。依据分离是否是主权所有者自愿进行的这一标准 ,主权行使权与主权所有权之间的分离模式有主动分离和被动分离两种类型。主动分离有利于主权所有权的实现 ,而被动分离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对主权所有权的损伤。研究主权构成对于主权理论的研究和对主权现象的分析 ,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理论 主权 主权构成 主权所有 主权行使
下载PDF
论两岸关系研究中的“主权—治权”分析框架及其替代方案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英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42,共14页
通过对"主权—治权"分析框架及其相关政治论述的检视和反思,发现该分析框架存在诸多问题:治权是一个学术上欠规范的概念,两岸对"治权"的理解不尽相同,该分析框架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该分析框架对两岸分裂现状的解... 通过对"主权—治权"分析框架及其相关政治论述的检视和反思,发现该分析框架存在诸多问题:治权是一个学术上欠规范的概念,两岸对"治权"的理解不尽相同,该分析框架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该分析框架对两岸分裂现状的解释欠缺说服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替代性分析框架,即"主权所有权—主权行使权—一般治权"分析框架。新分析框架的核心是将国家权力整体划分为三部分,这在逻辑上比"二分法"更加严谨与科学。它有助于更具体地描述和界定目前两岸现状,有助于更有力地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找到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政治关系 主权所有 主权行使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 被引量:14
5
作者 盛文军 王庆国 田银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40,共4页
一、非对称的主权与治权主权的概念和理论滥觞于16世纪,是在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政治权力开始集中和得到加强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国的古典法学家J·博丹首创系统的主权理论,他认... 一、非对称的主权与治权主权的概念和理论滥觞于16世纪,是在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政治权力开始集中和得到加强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国的古典法学家J·博丹首创系统的主权理论,他认为主权是一国享有的统一、持久、不容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权 主权理论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 国家利益 民族国家 主权国家 主权与治 最高 《奥本海国际法》
下载PDF
国家主权视阈下的无居民海岛所有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文 刘文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8,共6页
岛屿主权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而无居民海岛的所有权则是岛屿主权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对国家主权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的内涵分析,从主权的双重语意出发,揭示国家主权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 岛屿主权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而无居民海岛的所有权则是岛屿主权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对国家主权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的内涵分析,从主权的双重语意出发,揭示国家主权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不同种类的无居民海岛所有权可能受到的侵害及应对措施,指出对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的保护与维护国家主权具有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主权所有 主权行使 无居民海岛所有
下载PDF
试析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的现实可能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宁博 刘凯 杨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实践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赋予国际关系现实以独特的内容并在多方面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与区域...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实践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赋予国际关系现实以独特的内容并在多方面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契合为主权让渡提供了空间,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的分离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运作上的方便,内政与外交的一致性奠定了主权让渡的基础,国际关系民主化也为主权让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权让渡 利益契合 主权所有与行使 国际关系民主化
下载PDF
论发现取得领土主权——基于欧洲国家实践的考察
8
作者 包毅楠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9年第2期371-388,共18页
在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中,发现与先占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长期以来,国际法学界并没有对发现取得领土主权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通过归纳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列强依据发现取得领土主权的国家实践,解读发现与先占之间的关系,梳... 在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中,发现与先占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长期以来,国际法学界并没有对发现取得领土主权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通过归纳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列强依据发现取得领土主权的国家实践,解读发现与先占之间的关系,梳理西方国际法学者对于发现取得领土主权的法律效力的争论,进而总结出发现取得领土主权的国际法规则:纯粹的发现无法取得领土主权,而伴随象征性行为的发现可以取得初步的、不完全的领土主权。据此,发现是先占的初级形式。尽管如此,发现在现今的国际领土争端中依旧有着不应忽视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 先占 象征性行为 领土主权 主权权
下载PDF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理论的思考
9
作者 盛文军 王庆国 田银华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关键词 国家主权理论 主权国家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 国家利益 主权与治 民族国家 最高 法律限制 资本主义
下载PDF
评“人权大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
10
作者 樊石虎 刘红生 《中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对于“人权”这个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诠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为借口,打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实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我们反对“人权大于主权”的论... 对于“人权”这个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诠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为借口,打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实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我们反对“人权大于主权”的论调,反对抽象的人权观,我们认为:人权首先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集体大于个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即“主权大于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于主权 新干涉主义 帝国主义 国家利益 资产阶级 个人主义理论
下载PDF
现当代挑战主权思潮批判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舟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主权与治 国家主权 西方大国 现当代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国际政治 世界政治与经济 法律限制 全球化浪潮 最高
下载PDF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分权体制——兼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7,共7页
本文认为 ,所谓分权体制 ,其精神实质 ,并不是国家权力配置的具体模式 ,而是将国家治理权划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分别赋予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 ,以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权力腐败。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 ,分权体制的具体模式在不... 本文认为 ,所谓分权体制 ,其精神实质 ,并不是国家权力配置的具体模式 ,而是将国家治理权划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分别赋予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 ,以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权力腐败。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 ,分权体制的具体模式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主权与国家治理权相统一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主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制 中国 国家力配置 人民主权权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争议海域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9
13
作者 龚迎春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 2008年第2期78-89,共12页
争议海域可能因岛屿的主权归属、划界主张重叠、条约解释等不同性质的争议所产生。在不同性质的争议水域内,当事国之间发生冲突的权利的内容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尚未划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重叠海域,争端当事国之间存在对于资... 争议海域可能因岛屿的主权归属、划界主张重叠、条约解释等不同性质的争议所产生。在不同性质的争议水域内,当事国之间发生冲突的权利的内容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尚未划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重叠海域,争端当事国之间存在对于资源的主权权利和相关事项的管辖权的潜在冲突。当事国间避免冲突的方法之一是采取共同开发模式对资源进行开发,但是,共同开发模式并不当然解决共同开发区内的所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冲突。在本质上仍然属于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区内,当事国间需要就其他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行使做出安排。中日东海共同开发区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海域 主张重叠海域 共同开发模式 共同开发区 主权权 利管辖安全水域
下载PDF
“民族团结”命题的宪法逻辑及其展开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立哲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民族团结"作为宪法民族权利的政策表达,是特定价值观和信仰的制度建构并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族团结"命题一经提出,即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视野,展现了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主权结构与治权结构、程序民... "民族团结"作为宪法民族权利的政策表达,是特定价值观和信仰的制度建构并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族团结"命题一经提出,即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视野,展现了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主权结构与治权结构、程序民主与政治共识统一中的宪法逻辑。通过对"民族团结"命题的结构化分析,有助于厘清"民族团结"在宪法框架中的基本属性、思想源流、现实基础,把握其与整体国家观的辩证关系,进而设置不同方式促进其具体化、通俗化、实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宪法认同 主权 政治共识
下载PDF
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因子模型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素彬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67-70,74,共5页
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存在指标信息重迭和主观赋权两点明显不足 ;因子分析法不仅能消除指标信息重叠的不利影响 ,而且能弥补主观赋权的不足 ;其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 指标信息 主权 因子模型法 财务指标体系
下载PDF
试论“一国两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16
作者 曾端祥 《长江论坛》 1997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一国两制”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国家主权 邓小平 主权与治 时代主题 历史主动性 阶级属性
下载PDF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he Alloc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in Enterprise Theory 被引量:1
17
作者 ZHOU Jun MING Da-zeng OU Xu-do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7期477-482,共6页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m corporate system,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appears in the company.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behavioral agents has attracted mor...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m corporate system,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appears in the company.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behavioral agent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alloc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from the angles of the agency cost theory, property rights theory,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hich has great value. However, the existing theories also have some flaws on the alloc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First, people still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views over the meaning of corporate control. Secondly,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oretically only observes and studies an arrangement of sheer level control, the allocation between final control and real control. This paper argues to build the two-tier alloc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The first tier relation is between ultimate control rights and actual control rights, the second tier relation is between indirect control rights and direct control rights which are in actual control rights. This study can explai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s of corporate contro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y of the fi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e control allocation of rights corporate governance
下载PDF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Accommodation: A Strong Defence of Minority Nations' Right to Sovereignty
18
作者 Troy Kozm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7期475-487,共13页
Citizens of liberal democracies hold that their theory of governance is the most just, the most consistent with freedom, and the most likely to promote human flourishing. Yet, Canada, one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 Citizens of liberal democracies hold that their theory of governance is the most just, the most consistent with freedom, and the most likely to promote human flourishing. Yet, Canada, one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and progressive democracies, has consistently been unable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minority nations in its midst. Why would national minorities resist joining fully in a just liberal democratic state? And in the face of this refusal, what sort of relationship should the majority establish with these national minorities? I argue that their resistance stems from an axiom of mainstream liberalism, "the civic unity assumption," which holds that, ideally, all citizens endorse a single, unified state. While seemingly innocuous, this assumption extinguishes First Nations and Qurbrcois' claims to sovereignty. I conclude that this assumption--that majority and minority nationals must all work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a singl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is ultimately an assimilative one, demanding that minority nationals merge their political community into the civic project of the majority. Drawing from John Rawls' The Law of Peoples, I argue that minority nations are best characterized as "peoples"--complete societies with their own unique mor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raditions. If we accept this claim, we will come to see the multinational state differently: not as a political project uniting all citizens, but as a pact between nations; equal sovereign peoples coming together in a spirit of reciprocity to work out fair term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LS Kymlicka national minorities LIBERALISM First Peoples
下载PDF
Rights and Disagreement
19
作者 Alexander Kaufm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3期228-245,共18页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rights remove political issues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gislature. Since such rights therefore limit the power of the majority, recent work in rights theory argues th...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rights remove political issues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gislature. Since such rights therefore limit the power of the majority, recent work in rights theory argues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rights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fundamental democratic idea of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According to this view, democracies should assign the power to resolv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individual rights to the majority. Constitutional attempts to remove such questions from the public agenda, it is argued, are disrespectful to citizens who disagree with the views embodied in the constitutionalized rights. I argue that this critique: (1) is insufficiently attentive to the question of when legislation by the majority constitutes a legitimate exercise of political power; and (2) underestimates the importance of securing the constitutive conditions of democratic self-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S DEMOCRACY CONSTITUTIONALISM judicial review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LEGITIMACY
下载PDF
久久的期盼——谈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
20
作者 周淑文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多角度地论述了澳门回归的历史思考。首先指出两种文明撞击、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 ,以及中国积贫积弱、封建王朝腐败无能导致了澳门问题的形成。然后指出澳门回归历程的种种思考 ,即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澳门是殖民地、中国的... 本文多角度地论述了澳门回归的历史思考。首先指出两种文明撞击、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 ,以及中国积贫积弱、封建王朝腐败无能导致了澳门问题的形成。然后指出澳门回归历程的种种思考 ,即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澳门是殖民地、中国的强大奠定了澳门回归的坚实基础、“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澳门问题的绝佳选择 ,从而论证澳门回归是一个里程碑 :结束了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民族欺辱的历史 ,也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 统一 主权与治 “一国两制” 独立自主 共同繁荣 里程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