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结构分析中主自由度选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包学海 池茂儒 杨飞 《机械》 2009年第4期18-20,共3页
主自由度的选取对子结构分析准确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缩减质量矩阵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将取决于主自由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了研究子结构分析中主自由度的选取方法,以转向架构架为例提出了选取主自由度的一些方法准则。通过... 主自由度的选取对子结构分析准确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缩减质量矩阵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将取决于主自由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了研究子结构分析中主自由度的选取方法,以转向架构架为例提出了选取主自由度的一些方法准则。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主自由度选取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 主自由度 模态 主自由度选取方法
下载PDF
基于旋量理论的并联柔性机构构型综合与主自由度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守忠 于靖军 宗光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54-60,共7页
随着精密工程的发展,柔性机构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现有柔性机构的种类相对较少,因此综合更多的柔性机构,尤其高性能的柔性机构变得至关重要。在旋量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基于自由与约束对偶原理的并联柔性机构的图谱化构型综合方法。该... 随着精密工程的发展,柔性机构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现有柔性机构的种类相对较少,因此综合更多的柔性机构,尤其高性能的柔性机构变得至关重要。在旋量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基于自由与约束对偶原理的并联柔性机构的图谱化构型综合方法。该方法简单、直观,物理意义明确。随后对3自由度(2R1T和3R)并联柔性机构进行构型综合,给出一系列综合实例。为寻求高性能的构型,提出一种针对实际柔性约束的主自由度分析方法,来验证所得构型的自由度。最后,对一种2R1T并联柔性机构进行主自由度分析,通过分析给出了结构参数对机构特征柔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量 图谱化 构型综合 主自由度分析
下载PDF
主自由度对子结构静力凝聚模态分析的误差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孝保 杜平安 乔雪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7,304,共5页
阐述了子结构静力凝聚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静力凝聚模态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利用非线性矩阵摄动理论推导了模态频率误差公式。利用平板结构进行了多种主自由度选择方案的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了主自由度数量和分布对计算误差的... 阐述了子结构静力凝聚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静力凝聚模态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利用非线性矩阵摄动理论推导了模态频率误差公式。利用平板结构进行了多种主自由度选择方案的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了主自由度数量和分布对计算误差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自由度定义方式是子结构静力凝聚模态分析中计算误差的最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自由度分布和数量两个方面,其中对主自由度分布更敏感,这和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 静力凝聚 模态分析 主自由度 计算误差 摄动法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里兹势能主自由度的结构动态缩减方法
4
作者 毛虎平 高鹏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了提高结构动态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里兹势能主自由度的结构动态缩减方法。阐述改进缩减系统法的原理,分析里兹向量提取过程,定义节点里兹势能,并将其作为捕捉能精确反映结构动态特性主自由度的依据,给出节点里兹势能计算公式... 为了提高结构动态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里兹势能主自由度的结构动态缩减方法。阐述改进缩减系统法的原理,分析里兹向量提取过程,定义节点里兹势能,并将其作为捕捉能精确反映结构动态特性主自由度的依据,给出节点里兹势能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分析圆柱曲板和曲轴2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里兹向量空间定义节点里兹势能更容易捕捉到高精度的动态特性,加权系数可提高高阶频率的精度,在结构缩减中取整体自由度数的约1/3主自由度数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里兹向量 动态缩减 主自由度 广义Schur分解法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动力模型缩聚中主自由度优化选择研究
5
作者 余海锋 陈思聪 吴心怡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10-515,共6页
采用信息熵来定量表征待识别结构建模参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贝叶斯统计系统识别方法,以结构建模参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小为优化准则,极大化结构建模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在给定主自由度数目的前提下,以主自由度组合为优化... 采用信息熵来定量表征待识别结构建模参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贝叶斯统计系统识别方法,以结构建模参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小为优化准则,极大化结构建模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在给定主自由度数目的前提下,以主自由度组合为优化变量,将主自由度选取问题转换为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优化结果即为选取的最优主自由度组合。将结构平动自由度看作主自由度,将扭转自由度看作副自由度,采用动力模型缩聚方法通过一个典型的空间桁架桥结构模型的数值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对主自由度优化选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模型缩聚 最优主自由度 贝叶斯统计识别方法
下载PDF
圆形地下连续墙场地动力反应分析的子结构方法
6
作者 张如林 楼梦麟 徐奴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46-251,共6页
利用子结构方法对某超大直径圆形地下连续墙场地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介绍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主自由度节点的一般选取原则.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体非线性性质,并运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场地土层模型的子结构... 利用子结构方法对某超大直径圆形地下连续墙场地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介绍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主自由度节点的一般选取原则.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体非线性性质,并运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场地土层模型的子结构方法计算分析程序.建立圆形地下连续墙场地计算模型,分别采用3种主自由度节点选取方法对其进行了动力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子结构方法和整体方法计算结果,验证了子结构分析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若合理地选择主自由度节点,采用子结构方法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方法 圆形地下连续墙 主自由度节点 动力反应
下载PDF
TMD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秦丽 李业学 徐福卫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06,共5页
TMD对简谐激励和风荷载引起振动的控制效果得到了一致的肯定,然而关于TMD地震控制的效果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文中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TMD参数优化方法所确定的TMD参数;利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方法所确定的TMD参数用于地... TMD对简谐激励和风荷载引起振动的控制效果得到了一致的肯定,然而关于TMD地震控制的效果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文中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TMD参数优化方法所确定的TMD参数;利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方法所确定的TMD参数用于地震控制时,控制效果的差别;从反应谱的概念出发,研究TMD对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TMD总体上对于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是有控制效果的,结构本身响应越大,控制效果越好;结构本身响应很小的时候,TMD有放大结构响应的现象,但由于结构本身响应很小,放大后的结构响应也不会导致结构有破坏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地震响应 反应谱 自由度结构
下载PDF
减震装置的移位原理及其在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潘超 张力 +1 位作者 张瑞甫 逯静洲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8,共8页
现有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在确定减震关键参数及其空间分配时需要繁琐的迭代试算。为解决此问题,基于减震结构消能减震装置的“移位”原理,提出了减震结构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可高效地实现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参数确定与分配。基于广义... 现有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在确定减震关键参数及其空间分配时需要繁琐的迭代试算。为解决此问题,基于减震结构消能减震装置的“移位”原理,提出了减震结构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可高效地实现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参数确定与分配。基于广义单自由度理论提出了减震主自由度的概念,进而发现了减震结构中消能减震装置的“移位”原理,即若要将减震装置从结构中的某一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处而不改变减震效果,则应将减震装置的阻尼系数和刚度乘以两位置变形之比的平方。基于减震装置的“移位”原理,推导了阻尼参数分配的方法,结合建议的参数分配原则可快速确定各安装位置处的阻尼参数。基于性能需求导向的设计思想,提出了黏滞阻尼减震结构基于“移位”原理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通过对一个9层的标准结构模型进行附加黏滞阻尼器的减震设计与性能验算,验证了减震装置“移位”原理的正确性及所提设计方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移位原理 阻尼器 主自由度 减震设计
原文传递
考虑阻尼影响的大型有限元模型迭代动态压缩法
9
作者 刘正山 吴志刚 赵国威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5-39,共5页
针对具有阻尼的结构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对其有限元模型进行降阶的新迭代动态压缩法。首先,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取系统的质量阵、阻尼阵和刚度阵,并且按照主副自由度的顺序进行调整;然后,利用系统主自由度对应系数矩阵降阶前后的等... 针对具有阻尼的结构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对其有限元模型进行降阶的新迭代动态压缩法。首先,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取系统的质量阵、阻尼阵和刚度阵,并且按照主副自由度的顺序进行调整;然后,利用系统主自由度对应系数矩阵降阶前后的等价性,构建包含阻尼因素的系统减缩矩阵控制方程,并通过迭代求解获得满足要求的减缩矩阵;最后,利用该矩阵进行系统模型的降阶。在降阶过程中,系统矩阵顺序的调整比较简单,所用的线性转换矩阵推导也比较简便,并且系统质量阵、阻尼阵以及刚度阵有明确的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有阻尼结构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降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模型降阶 动力缩聚 阻尼 主自由度
原文传递
The Growth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emocratic Future
10
作者 Dingping Guo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1期1-19,共19页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whil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has continued to consolidate its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refused to tolerate any opposition parties, intra-party democracy has been emphasized repea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whil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has continued to consolidate its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refused to tolerate any opposition parties, intra-party democracy has been emphasized repeatedly and expanded vigorously by Chinese Communist leaders as an alternative to electoral democracy or liberal democracy characterized by multiparty competition. Various democratic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many democratic elements introduced at all levels in the CCP. Although the growth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is limited, these great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emocratic future. The growth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not only reflects the CCP's continuous efforts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rules of elite politics and fight against widespread corruption, but might also provide a good approach for political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party democracy Political development DEMOCRATIZATION Party-state CCP
原文传递
How Do Chinese People View the World: Intensity and Source?
11
作者 Xia Min Lu Chun-lo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3期46-63,共18页
Since the outset of post-Mao reform, China has been actively integrating into global society and in doing so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ased on data drawn from a thirteen-city public ... Since the outset of post-Mao reform, China has been actively integrating into global society and in doing so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ased on data drawn from a thirteen-city public opinion survey in 2008,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a majority of the surveyed respondents, especially those in urban China, ha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economic interna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Meanwhile,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ing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produced two contradictory tr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glob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EDU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