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栀子炮制与提取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允 刘毅 +1 位作者 姚干 梁亦龙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23期14-16,共3页
通过对中药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在炮制与提取时含量变化做了系统的介绍,发现中药炮制与提取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整体综合的动态变化提取方法的分析和监测的适当手段缺... 通过对中药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在炮制与提取时含量变化做了系统的介绍,发现中药炮制与提取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整体综合的动态变化提取方法的分析和监测的适当手段缺乏。为提高中药疗效,探索提高或改变传统工艺控制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提取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
下载PDF
峨眉山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的含量测定
2
作者 潘禄华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4期71-74,共4页
通过对峨眉山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的含量测定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天麻资源学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色谱柱为Hypersic BDS C18(200 mm×φ4.0 mm,5μm),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0 nm,流动相为体积比3∶97的乙腈-0.05... 通过对峨眉山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的含量测定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天麻资源学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色谱柱为Hypersic BDS C18(200 mm×φ4.0 mm,5μm),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0 nm,流动相为体积比3∶97的乙腈-0.05%H_(3)PO_(4)溶液,流速为0.8 mL/min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含量测定。测定出峨眉山天麻两组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0.5323%和0.4232%,均大于0.0200%,而且理论塔板数均超过10000,远高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峨眉山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含量比较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天麻 主要活性成分 天麻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文娟 张茂才 张秀荣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找出简便易行,高效最佳的检测方案。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测定方法的条件、特点、结果。结果及结论比较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银杏内酯,操作快速... 目的探讨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找出简便易行,高效最佳的检测方案。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测定方法的条件、特点、结果。结果及结论比较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银杏内酯,操作快速、简便、准确,适合基层医院药品含量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主要活性成分 含量测定方法
下载PDF
甘草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冯薇 王文全 赵平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6-1207,共2页
关键词 活性成分含量 营养成分 甘草苷 动态变化 栽培甘草 常用中药材 指标性成分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芍药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凤玉 曹阳 韩行舟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第1期9-11,共3页
以牡丹江西安区不同栽培年限的观赏芍药的根,以及同龄生的芍药根的不同径级为试验材料,对其根内几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芍药根中几种主要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栽培芍药根中芍药苷、总... 以牡丹江西安区不同栽培年限的观赏芍药的根,以及同龄生的芍药根的不同径级为试验材料,对其根内几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芍药根中几种主要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栽培芍药根中芍药苷、总黄酮、三萜、多酚含量变化不大。芍药根中初级代谢产物中总糖含量较高,芍药根中总糖、脂肪、灰分的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根中蛋白质的含量在不同苗龄间差别不大。同龄的芍药根总糖、脂肪、蛋白质、灰分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随着根茎变细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根 主要活性成分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关系
6
作者 张智 梁淑兰 项凤武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91-92,11,共3页
土壤酶的研究,世界各国在50年开始。许多研究表明,土壤酶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的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它参与营养物质的转化,决定物质的转化速律。因此,土壤酶活性及其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早已引起各国土壤工作者的广泛重... 土壤酶的研究,世界各国在50年开始。许多研究表明,土壤酶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的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它参与营养物质的转化,决定物质的转化速律。因此,土壤酶活性及其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早已引起各国土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我国起步较晚,7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绝大部分在农业土壤上进行,而在森林土壤上研究的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主要养分含量 土壤肥力水平 森林土壤 多酚氧化酶 农业土壤 过氧化氢酶 组成成分 营养物质
下载PDF
鹅绒藤乳汁中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生长季节变化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 张凤英 《农业科学研究》 198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萝藦科植物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在宁夏黄灌区分布很广,该植物茎中存在一种白色乳汁,民间用其治疗寻常性疣(疒赘),效果良好。据分析,该植物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蛋白酶,为主要药用成分。明确上述成分的季节变化对开发... 萝藦科植物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在宁夏黄灌区分布很广,该植物茎中存在一种白色乳汁,民间用其治疗寻常性疣(疒赘),效果良好。据分析,该植物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蛋白酶,为主要药用成分。明确上述成分的季节变化对开发此种中草药资源具有实际意义。为此,我们观察测定了一年内不同月份乳汁中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绒藤 蛋白酶活性 生长季节 主要药用成分 蛋白质含量 CYNANCHUM 中草药资源 萝藦科 植物茎 黄灌区
下载PDF
树莓主要活性成分
8
作者 清浅(摘录)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0期64-64,共1页
据《热带农业科学》2023年9月20日网络首发《树莓不同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作者王丽敏等)报道,为探讨药食同源树种树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以贵州省当地5个主栽树莓品种“红莓”“黄莓”“黑莓”、本地品种1号、本地品种2号... 据《热带农业科学》2023年9月20日网络首发《树莓不同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作者王丽敏等)报道,为探讨药食同源树种树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以贵州省当地5个主栽树莓品种“红莓”“黄莓”“黑莓”、本地品种1号、本地品种2号等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活性成分含量 药食同源 红莓 黑莓 本地品种 王丽敏 主要活性成分
下载PDF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后人参皂苷Rg_1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嘉瑞 张冰 +2 位作者 常章富 刘斌 魏雪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恶莱菔子 七情配伍 含量变化 临床合理用药 补虚作用 药物合用 煎出量 活性成分 相恶
下载PDF
枳壳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正红 夏放高 +6 位作者 陈海芳 骆利平 魏莹 杨标 袁金斌 龚千峰 杨武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8-21,共4页
目的:考察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考察10批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目的:考察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考察10批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麸炒后枳壳饮片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和马尔敏含量均略微下降,而葡萄内酯含量明显上升。葡萄内酯小剂量(0.6 mg·kg-1)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9 mg·kg-1)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的升高是枳壳炮制的目的,可通过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阐述枳壳饮片的炮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麸炒 主要活性成分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药效试验 含量变化
原文传递
甘草中主要活性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项妤 刘春生 +3 位作者 刘勇 刘颖 臧艺玫 乔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揭示甘草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主要活性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1年生甘草4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中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内源激素类成分赤霉素(GA3)、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吲哚乙酸(... 目的揭示甘草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主要活性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1年生甘草4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中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内源激素类成分赤霉素(GA3)、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含量,分析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素的含量随着生长发育不断上升,甘草苷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而异甘草素含量则与之相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V型变化趋势,两者均在8月26日出现转折点;激素类成分GA3含量受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影响显著,ABA的含量基本呈现平稳的趋势,SA和JA的含量均在8月26日达到最高点。结论甘草主要活性成分随甘草的生长发育不断积累,但含量并非都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内源激素类成分含量受时间和环境影响较大,其结果的进一步解析有利于化学调控手段在科研生产上的应用,为提高甘草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主要活性成分 内源激素 动态变化规律 药材质量
原文传递
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生化成分的变化
12
《中国茶叶》 2006年第3期48-48,共1页
研究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测定了四川蒸青绿茶、日本煎茶样品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蒸青绿茶主要生化成分随加工进程而出现升降的动态变化.至制茶工序结束时,茶叶含水率、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的降低率分... 研究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测定了四川蒸青绿茶、日本煎茶样品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蒸青绿茶主要生化成分随加工进程而出现升降的动态变化.至制茶工序结束时,茶叶含水率、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的降低率分别为71.53%、17.23%、7.66%,其中叶绿素与茶多酚保留量明显高于一般的炒青绿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四川蒸青绿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而日本煎茶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值较低。为此,前者的滋味较浓醇,后者的滋味较鲜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青绿茶 生化成分 加工过程 茶多酚含量 品质 成分含量 咖啡碱含量 分析测定 主要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种子油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玉杰 王微 +2 位作者 祖元刚 李庆勇 刘晓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 CO2 )提取的乌拉尔甘草种子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首次分离得到52个峰,确定了其中的16种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 CO2 )提取的乌拉尔甘草种子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首次分离得到52个峰,确定了其中的16种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80. 85%。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β谷甾醇乙酸酯具有较多的生理活性,为进一步开发甘草种子油新药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挥发性成分 乌拉尔甘草 种子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面积归一化法 联用技术 百分含量 生理活性 醇乙酸酯 主要成分 新药研究 化合物 峰面积 分离 分相
下载PDF
山茱萸有效成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4
作者 李丹青 冀玉良 刘邻渭 《商洛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6-61,共6页
山茱萸是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为此,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影响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采收时期、产地、品种、加工方法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山茱萸资源在食品和药品... 山茱萸是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为此,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影响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采收时期、产地、品种、加工方法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山茱萸资源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有效成分 药理活性 含量变化
下载PDF
侧柏叶不同炮制品中槲皮苷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学松 张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关键词 不同炮制品 含量测定 侧柏叶 槲皮苷 《中国药典》2005年版 炮制方法 主要成分 定量分析 总黄酮类 含量变化
下载PDF
中药药对配伍后药效物质基础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玥 《海峡药学》 2017年第8期72-74,共3页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以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而成的一组药物,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科学阐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研究关键问题之一。然而中药复方往往由多种药味组成,应用上强调整体...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以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而成的一组药物,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科学阐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研究关键问题之一。然而中药复方往往由多种药味组成,应用上强调整体协同使用,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医学及哲学体系,其包含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因此要赋予传统医药以现代科学内涵,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阐述方剂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难度很大。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是连接单味中药和方剂之间的桥梁,可以作为深入研究中药方剂本质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科学规律,以点带面对药对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方剂本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药对配伍后药效物质基础变化--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种类变化,是药对配伍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切入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近些年中药药对配伍后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种类变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活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变化的影响因素、机理以及分析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对 配伍 药效物质基础 活性成分 含量变化 种类变化
下载PDF
我国黄连(味连)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钟国跃 黄小平 +3 位作者 马开森 陈仕江 张毅 秦松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索黄连(味连)成分动态变化,对各主产地黄连作出质量评价。方法:对我国黄连(味连)药材主产地的重庆石柱县及巫溪县、四川洪雅县及大邑县、陕西镇坪县、湖北利川县的黄连样品(3~5年生)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以黄连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小... 目的:探索黄连(味连)成分动态变化,对各主产地黄连作出质量评价。方法:对我国黄连(味连)药材主产地的重庆石柱县及巫溪县、四川洪雅县及大邑县、陕西镇坪县、湖北利川县的黄连样品(3~5年生)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以黄连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及总生物碱为指标,分别采用HPLC和UV测定其含量。结果与结论:各地黄连(味连)所测指标性成分及总生物碱含量总体上以5年生为高,结合产量等因素考虑,黄连(味连)药材以5年生采挖为宜;各地黄连(味连)在所测指标成分含量上有一定差异,但均符合现行《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总体质量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中国药典》2000年版 生物活性成分 总生物碱含量 指标成分含量 指标性成分 动态变化 分析比较 HPLC 总体质量 主产地 巫溪县 大邑县 洪雅县 小檗碱 黄连碱 药根碱 巴马汀 等因素 药材
下载PDF
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子骏 王阳光 林瑛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5-58,共4页
研究了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一些主要成分如糖、酸、单宁、挥发酸、乙醇、甲醇、高级醇和酯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发酵原酒酒度可达到10.0%(体积分数),总酸7.09g/L,pH3.63;单宁含量基本上无变化;挥发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 研究了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一些主要成分如糖、酸、单宁、挥发酸、乙醇、甲醇、高级醇和酯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发酵原酒酒度可达到10.0%(体积分数),总酸7.09g/L,pH3.63;单宁含量基本上无变化;挥发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最终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g/L以内;甲醇在刚开始发酵时就形成,且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高级醇主要包括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3种,约占香气成分的50%,且在发酵过程中不断积累;发酵过程中还检测到乙醛、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成分及一些未知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酒 高级醇 人工发酵 化学成分变化 挥发酸 单宁含量 酒度 含量 PH3 主要成分
原文传递
越南岸外夏季上升流区22万年来东亚季风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6
19
作者 青子琪 刘连文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对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17954柱状样上部11.2m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与化学元素分析,获取了大约22万年来东亚季风在南海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演变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结果显示,该站位沉积物颗粒较细,为典型的半深海型沉积,颗粒大... 对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17954柱状样上部11.2m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与化学元素分析,获取了大约22万年来东亚季风在南海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演变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结果显示,该站位沉积物颗粒较细,为典型的半深海型沉积,颗粒大小主要为2~8μm,几乎没有大于63μm的颗粒。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含量及中值粒径大小呈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冰期时,中值粒径较大,介于8~63μm间的颗粒明显增多,指示了干而冷的冬季风加强;间冰期时,2~8μm的细颗粒为主要成分,反映冬季风减弱而夏季风加强。研究认为沉积物粒度的变化与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海面变化有关。与生产力有关的Sr和Ba两个元素的含量总体在间冰期时增加,Ba/(Zr+Rb)可以指示生产力变化,Sr/(Zr+Rb)反映了碳酸盐含量变化。在间冰期Ba/(Zr+Rb)值较高,显示了海洋生产力较高,指示了较强的夏季风。17954孔的Ba/(Zr+Rb)呈现较强的2万年岁差周期变化,在氧同位素3期呈现最大值,指示了该时期夏季风特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记录 东亚季风 上升流区 南岸 冰期旋回 沉积物粒度 海洋生产力 间冰期 夏季风 元素分析 中德合作 颗粒大小 粒径大小 中值粒径 主要成分 海面变化 含量变化 周期变化 氧同位素 冬季风 Ba 柱状样 太阳号 细颗粒
下载PDF
野生山葡萄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维明 焦淑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9-850,共2页
关键词 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 葡萄多酚 VINIFERA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缺血心肌 多酚类物质 野生山葡萄 原花青素 主要成分 生物活性 物质含量 作用研究 结果报告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