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翻译定义”的误区——兼论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田心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
论述翻译理论界的热点议题何为翻译和翻译定位、定义,指出翻译定义中的误区是将翻译定义与翻译理想混为一谈;兼论中国翻译理论界、翻译教科书视为"金科玉律"的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的理由:一是"... 论述翻译理论界的热点议题何为翻译和翻译定位、定义,指出翻译定义中的误区是将翻译定义与翻译理想混为一谈;兼论中国翻译理论界、翻译教科书视为"金科玉律"的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的理由:一是"翻译定义"四字是中国翻译理论家加在奈达一论翻译的句子的前面的,奈达本人没有说那是翻译定义;二是"定义"是对某一概念的客观准确的描述,而奈达的那一句话是表达翻译理想的主观愿望的表述,不是对翻译的内涵的客观描述。时代在发展,翻译在变化,翻译需要重新定位、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义 客观描述 翻译定义 误区 奈达翻译定义 主观理想
下载PDF
略论王独清的历史剧
2
作者 钟军艳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8-59,66,共3页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混乱、动荡的时期,为了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王独清以诗人的气质观察历史、选择人物,写出了两部带有作者主观理想和诗之特点的历史剧:《杨贵妃之死》《貂蝉》。王氏一反传统,把更深厚的悲剧注入历史人物,在中国...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混乱、动荡的时期,为了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王独清以诗人的气质观察历史、选择人物,写出了两部带有作者主观理想和诗之特点的历史剧:《杨贵妃之死》《貂蝉》。王氏一反传统,把更深厚的悲剧注入历史人物,在中国的新文学文坛建立了“悲剧的宫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理想 王独清 历史剧 中国 《杨贵妃之死》 《貂蝉》 近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邹韬奋《生活日报》的办报经历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禹铭 《东南传播》 2012年第2期97-99,共3页
邹韬奋一生盼望着能够办一份适合于大众需要的日报,但是他的日报理想仅仅通过《生活日报》在香港生存了55天,而这也是邹韬奋一生中办的唯一一份日报。是什么原因让邹韬奋远走香港实现日报理想?又是什么原因让他的理想仅仅存活了55天?这... 邹韬奋一生盼望着能够办一份适合于大众需要的日报,但是他的日报理想仅仅通过《生活日报》在香港生存了55天,而这也是邹韬奋一生中办的唯一一份日报。是什么原因让邹韬奋远走香港实现日报理想?又是什么原因让他的理想仅仅存活了55天?这短暂的出版活动又呈现出了何种样态?本文试从当时的社会历史图景中,挖掘出作用于邹韬奋出版活动的因素,并梳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呈现邹韬奋日报理想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生活日报》客观作用主观理想
下载PDF
再论吴月娘
4
作者 夏秀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9-72,共4页
人们对于吴月娘这一形象历来众说纷纭,究其原因还在于作者的主观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吴月娘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而且是西门庆一家从发迹到衰落的见证者,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 吴月娘 主观理想 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人生思考
下载PDF
Plato as "Idealist,' and Aristotle as "Realist" (?) -Reflecting the idea and the ousia in View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被引量:1
5
作者 Hisaki Hash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8期405-413,共9页
One can see often in explanations of encyclopedia or lexicons of philosophy that Plato manifested primarily the absolute Idealism, whereas Aristotle verified antagonistically the relevance of realism. It is easy to pi... One can see often in explanations of encyclopedia or lexicons of philosophy that Plato manifested primarily the absolute Idealism, whereas Aristotle verified antagonistically the relevance of realism. It is easy to pick up several parts of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prove that this thesis is corresponded to the original of Plato and Aristotle. But, in reflections of philosophy, we should not ignore a cautious view, focused just on this starting point: If the above mentioned thesis is used like a slogan, "Plato for idealism, Aristotle for realism," as it often is, in the meantime there arises a dogmatic position which fixes our mental and intellectual activity only within the frame, so that everyone begins to reflect on Plato or Aristotle from that starting point in a certain framework. A critical and self-critical view of philosophy may bring this position for a qu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ALISM REALISM PLATO ARISTOTLE reflection i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