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与主观疲劳感相结合在游泳训练中的监控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佘军标 赵新 卞红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9-190,225,共3页
把晨脉、尿蛋白、尿隐血、血色素、睾酮、体脂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游泳队员的主观疲劳感以及训练负荷相结合,历经14个月去了解运动员的机能变化状态。并在运动员机体较重疲劳时辅以“三擎人参精胶囊”等营养药物,观察运动员机能恢复... 把晨脉、尿蛋白、尿隐血、血色素、睾酮、体脂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游泳队员的主观疲劳感以及训练负荷相结合,历经14个月去了解运动员的机能变化状态。并在运动员机体较重疲劳时辅以“三擎人参精胶囊”等营养药物,观察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发现主观疲劳感较大时,晨脉会超出正常值4左右,晨尿中易出现蛋白和隐血;血色素、体脂与睾酮值的升降有一定的趋同性;血色素与睾酮值的变化一般会与主观疲劳感和运动能力相一致,但有时候会发生相分离现象。“三擎人参精胶囊”在机体疲劳时服用对运动员机能恢复有较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 运动生化 主观疲劳感 游泳训练 运动员
原文传递
睡眠不足对浙江金华民警主观疲劳影响的情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蔚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72-74,共3页
为了了解睡眠不足对民警主观疲劳的影响,减轻睡眠不足对民警持续高效的工作状态以及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对浙江金华民警因睡眠不足产生的主观疲劳感进行调查.本文调查发现浙江金华民警因睡眠不足而产生主观疲劳,从... 为了了解睡眠不足对民警主观疲劳的影响,减轻睡眠不足对民警持续高效的工作状态以及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对浙江金华民警因睡眠不足产生的主观疲劳感进行调查.本文调查发现浙江金华民警因睡眠不足而产生主观疲劳,从而造成民警疲劳乏困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随着睡眠不足时间的不断积累,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警觉能力、预判能力不断下降.睡眠不足已经对金华民警正常工作以及安全执法造成了不利影响,应该引起警察管理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不足 警察 主观疲劳感 浙江金华
下载PDF
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_(300)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健 苗丹民 +2 位作者 李婧 刘练红 刘敏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1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估驾驶疲劳前后的P300变化。方法测量20名健康男性白班出租车司机驾驶前后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并对被试的主观疲劳感做出评价。以同一批司机在休息日的同时段测量结果作为对照。结果驾驶疲劳组P300波幅变化在驾驶... 目的探讨和评估驾驶疲劳前后的P300变化。方法测量20名健康男性白班出租车司机驾驶前后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并对被试的主观疲劳感做出评价。以同一批司机在休息日的同时段测量结果作为对照。结果驾驶疲劳组P300波幅变化在驾驶疲劳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Z点的P300平均波幅在驾驶前后分别为(8.0±2.8)μV和(6.2±2.1)μV,P<0.05],而在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PZ点前后的平均波幅分别为(7.9±2.3)μV和(8.6±3.8)μV]。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波幅差值能够为驾驶疲劳的评估提供神经电生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驾驶疲劳 主观疲劳感
下载PDF
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及恢复研究
4
作者 左华丽 易灿南 +4 位作者 李开伟 刘澳 谭颖 范旭 程阳 《人类工效学》 2023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 为探究动态拉车作业过程中肌肉疲劳及恢复的情况,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肌肉骨骼损伤(MSDs)。方法 设计模拟动态拉车作业,邀请20名大学男生作为被试,记录6 min恢复过程中拉力和主观疲劳(RPE)的变化,分析拉力的下降和恢复... 目的 为探究动态拉车作业过程中肌肉疲劳及恢复的情况,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肌肉骨骼损伤(MSDs)。方法 设计模拟动态拉车作业,邀请20名大学男生作为被试,记录6 min恢复过程中拉力和主观疲劳(RPE)的变化,分析拉力的下降和恢复情况。结果 负荷显著影响最大耐受时间(MET)和拉力下降速率;恢复期拉力%MVC随时间显著递增,RPE则随时间显著下降;45 kg的拉力恢复速率<30 kg拉力恢复速率;恢复期1 min的拉力恢复速度最快,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45 kg负荷产生的肌肉疲劳较30 kg负荷严重,更难以恢复;拉车作业结束后6min休息对拉力恢复和肌肉疲劳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拉车作业 职业健康 肌肉疲劳恢复 最大随意收缩(MVC) 主观疲劳感(RPE)
下载PDF
模拟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范 易灿南 +3 位作者 李开伟 郑艳芳 何佳媛 彭泓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为了解人工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发展特征,避免造成累积性伤害(CTD),降低肌肉骨骼疾患(MSDs)风险。方法文中设计并组织模拟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试验,招募20名男性大学生参与试验,测量凿破作业过程和恢复5 min过程中握力、主观疲劳... 目的为了解人工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发展特征,避免造成累积性伤害(CTD),降低肌肉骨骼疾患(MSDs)风险。方法文中设计并组织模拟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试验,招募20名男性大学生参与试验,测量凿破作业过程和恢复5 min过程中握力、主观疲劳感(RPE)的变化值,探讨钻孔高度对肌肉疲劳恢复发展的影响。结果恢复期握力随时间显著递增,RPE则随时间显著下降;试验结束时握力、RPE与恢复期不同时点均存在显著差异;钻孔高度对试验过程中肌肉疲劳和恢复发展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经5 min恢复期后肌肉疲劳显著恢复,构建的肌肉疲劳恢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适用于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的预测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运动机能学 职业健康 凿破作业 肌肉疲劳恢复 累积性伤害(CTD) 主观疲劳感(RPE)
下载PDF
竞走队员运动性疲劳诊断的研究
6
作者 吴纪饶 陈萍 +1 位作者 李水灵 姜绍宏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31,共3页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疲劳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防止机体过度疲劳都具有十分重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曾对疲劳的诊断进行过许多有益的研究。1973年瑞典生理学家鲍格(Borg)针对疲劳发生时所表现的主观...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疲劳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防止机体过度疲劳都具有十分重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曾对疲劳的诊断进行过许多有益的研究。1973年瑞典生理学家鲍格(Borg)针对疲劳发生时所表现的主观疲劳感制订出了R.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慢性疲劳 疲劳研究 股外肌 队员 疲劳诊断 主观疲劳感 过度疲劳 竞走成绩 练习
下载PDF
不同负荷模拟行走时的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谌玉红 郑捷文 +2 位作者 李晨明 任鹏飞 郭亚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探索导致负荷行走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6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5种负荷(25 kg,29 kg,34 kg,37kg,39 kg)模拟徒步行走试验(速度5 km/h,坡度0%),连...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探索导致负荷行走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6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5种负荷(25 kg,29 kg,34 kg,37kg,39 kg)模拟徒步行走试验(速度5 km/h,坡度0%),连续行走30 min,同步采集心肺功能参数、肩部拉力、躯干压力、主观疲劳感等生理和生物力学信号.结果 随着负荷量增大,心率(heart rate,HR)、呼吸率(breathing rate,BR)、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摄氧量(oxygen consumption,V02)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在37 ~39 kg段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肩部拉力与负荷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肩、背、腰部压力受背囊胸部束带、腰部束带的松紧程度影响较大,在37 kg处出现变化趋势转折点.肩和全身疲劳评分远高于背部和腰部.结论 37 kg是人体心肺功能疲劳的阈值点,在大于该负荷的行走试验中,应考虑受试个体的心肺运动能力对疲劳的影响.肩部拉力和压力可作为疲劳评价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囊 负荷行走 主观疲劳感 生理信号 生物力学信号
下载PDF
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成吉 李辰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综述了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运动过程中伴随音乐能够引发积极情绪、降低主观疲劳感、减少耗氧量和血乳酸浓度,延长力竭时间和提高功率输出.其机制在认知策略层面,注意分离的认知策... 综述了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运动过程中伴随音乐能够引发积极情绪、降低主观疲劳感、减少耗氧量和血乳酸浓度,延长力竭时间和提高功率输出.其机制在认知策略层面,注意分离的认知策略能够帮助锻炼者抑制感知与体力消耗有关的生理反馈信号;在行为倾向层面,大脑高级皮层通过中枢模式发生器参照音乐节奏将运动与音乐同步,形成稳定的节律运动模式,减少了锻炼者的能量消耗.未来研究应从以下视角深入探究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首先从遗传和环境的角度探究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的影响,同时运用多学科检测方法探讨运动中音乐对锻炼者影响的机制,深化运动中音乐在大众健身和医疗康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运动 情绪 主观疲劳感 机制
下载PDF
对高校田径队训练负荷的安排和评价的探讨
9
作者 吴正耀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训练负荷 运动员 运动机能 训练周期 田径队 高校运动队 运动技能 肌肉用力 运动心率 主观疲劳感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特高压直流高空3D防护柔性外骨骼的健康工效
10
作者 刘东甲 何川 +1 位作者 胡欣钧 云磊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特高压直流高空作业初步设计的3D防护柔性外骨骼的健康工效和可用性。方法1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受试者,分别在穿戴新设计的柔性外骨骼和常用安全带的条件下完成两次搬运试验,每次持续完成3组搬运工作。采用心率表、肺通气仪... 目的探讨针对特高压直流高空作业初步设计的3D防护柔性外骨骼的健康工效和可用性。方法1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受试者,分别在穿戴新设计的柔性外骨骼和常用安全带的条件下完成两次搬运试验,每次持续完成3组搬运工作。采用心率表、肺通气仪、Borg疲劳感量表及系统可用性量表SUS比较受试者在两种穿戴条件下的即刻生理机能反应和使用评价。结果穿戴外骨骼不同程度地降低受试者在各组搬运后的心率、肺通气量和主观疲劳感,有较高的使用认可度。结论新设计的3D防护柔性外骨骼可能有改善生理机能、缓解疲劳等健康工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应用研究,以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外骨骼 心肺机能反应 主观疲劳感 可用性评价
下载PDF
高校训练运动负荷安排和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正耀 《田径》 2001年第11期34-35,共2页
高校运动队的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专门运动队的训练,而只是在体育方面略有特长。为了备战省市或全国的高校运动会,校运动队的学生要在较短训练时间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训练负荷的适度安排至关重要。运用简易的运动机能评价和疲... 高校运动队的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专门运动队的训练,而只是在体育方面略有特长。为了备战省市或全国的高校运动会,校运动队的学生要在较短训练时间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训练负荷的适度安排至关重要。运用简易的运动机能评价和疲劳恢复判断等方法是训练负荷安排的依据和前提。在备战1999年福建省大运会时,集美大学田径队的训练就依从了训练后运动员运动机能的反应来安排和调整训练负荷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负荷 运动员 体育工作者 运动队 主观疲劳感 运动机能 运动技术 运动技能 运动心率
原文传递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12
作者 王增 《山西老年》 2019年第7期57-57,共1页
研究发现,人在聆听环境音乐时可以减轻主观疲劳感,变得舒心放松,从而改善与主观情绪变化有关的自律神经功能。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诱导放松、睡眠、兴奋以及悲伤等情绪。从生理学观点推测,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与自律神经功能有关,... 研究发现,人在聆听环境音乐时可以减轻主观疲劳感,变得舒心放松,从而改善与主观情绪变化有关的自律神经功能。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诱导放松、睡眠、兴奋以及悲伤等情绪。从生理学观点推测,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与自律神经功能有关,但尚没有科学的共识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神经 主观情绪 主观疲劳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