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观群体动力学的青少年道德评价研究
1
作者 范翠英 王明忠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研究目的是基于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考察青少年的道德评价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95名青少年基于习俗和道德规范对群体规范者和偏常者的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习俗还是道德规范评价群体成员,青少年都对规范者更积极;对不同群体成... 研究目的是基于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考察青少年的道德评价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95名青少年基于习俗和道德规范对群体规范者和偏常者的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习俗还是道德规范评价群体成员,青少年都对规范者更积极;对不同群体成员的习俗评价受被评价者偏常度影响,道德评价不受被评价者群体身份、偏常度以及青少年群际偏见的影响;在基于习俗规范和道德规范的SGD模型中,分化接纳意识在群际偏见和分化评估间的中介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 规范者 偏常者
原文传递
儿童歧视知觉模型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明忠 范翠英 周宗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2年第4期303-309,共7页
Brown和Bigler提出了儿童歧视知觉模型,分析了歧视知觉的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多个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子因素。该模型展示了这些因素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机制。完善该模型需要探讨其与信息加... Brown和Bigler提出了儿童歧视知觉模型,分析了歧视知觉的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多个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子因素。该模型展示了这些因素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机制。完善该模型需要探讨其与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群际理论、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的兼容性。歧视知觉的类型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在综合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和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歧视知觉的分类方案。未来研究还要进一步探讨情绪、文化以及年龄因素对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探讨该模型对歧视干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视知觉 社会比较 个体-群体间歧视不一致 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