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多源主观证据融合决策方法
1
作者 杜元伟 杨娜 石方园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09-215,共7页
在层次结构显著、决策执行过程具有次序性的层次性决策中,为解决由决策主体给出的主观证据之间同时存在独立与相关2种关系的融合决策问题,结合该类决策的特征,提出一种能够规避管理者主观证据多次重复合成的融合决策方法,并通过去合成... 在层次结构显著、决策执行过程具有次序性的层次性决策中,为解决由决策主体给出的主观证据之间同时存在独立与相关2种关系的融合决策问题,结合该类决策的特征,提出一种能够规避管理者主观证据多次重复合成的融合决策方法,并通过去合成规则将相对简单的2个相关证据合成规则,拓展为更具普适性的多源相关证据融合规则,在此基础上按照由上至下、由内至外的次序,应用给出的相关证据融合规则和Dempster组合规则,构建适用于双层多源主观证据融合决策的方法步骤,并描述层次权重在决策过程中的目标导向作用。应用不同方法对同一决策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具科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决策 融合决策 DEMPSTER-SHAFER理论 主观证据 DEMPSTER组合规则
下载PDF
论辩护律师调查获取主观证据的困境与出路——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鸿绪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113,共7页
实践经验表明,辩护律师在调查获取主观证据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严重地影响了辩护效果的有效发挥。因此,为改变这种状况,控诉机关应当转变对律师的抵触认识,加快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同时,立法上也应当进行相应修改,以减... 实践经验表明,辩护律师在调查获取主观证据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严重地影响了辩护效果的有效发挥。因此,为改变这种状况,控诉机关应当转变对律师的抵触认识,加快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同时,立法上也应当进行相应修改,以减少律师调查获取主观证据的法律障碍;此外,为避免律师在调查获取主观证据时受到恶意追诉行为的干扰,还可以探索建立对辩护律师追诉的审查前置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证据 证人证言 被害人陈述 审查前置程序
下载PDF
主观证据交互式提取及融合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元伟 孙永河 段万春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2-736,共5页
为解决现有研究并未考虑客观证据源因受外界干扰而无法获取有效证据信息的问题,基于动态知识矩阵构建了能够从决策专家知识、经验、直觉中逐步获得主观证据信息的提取方法,并给出了由动态知识矩阵向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转化的推断定理,在... 为解决现有研究并未考虑客观证据源因受外界干扰而无法获取有效证据信息的问题,基于动态知识矩阵构建了能够从决策专家知识、经验、直觉中逐步获得主观证据信息的提取方法,并给出了由动态知识矩阵向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转化的推断定理,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冲突因子阈值构造了能够平衡推断成本与推断效果之间矛盾关系的主观证据交互式融合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主观证据提取方法 主观证据融合方法 动态知识矩阵
原文传递
基于头脑风暴原则的主观证据融合决策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杜元伟 段万春 +1 位作者 黄庆华 杨娜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为了解决证据源是主观的或者客观证据源因无法获取有效信息而不得不寻求主观经验、知识、直觉帮助的决策问题,采用基于互补判断的相对估计方式构建了能够提取决策专家主观推断信息的柔性知识矩阵,给出了由柔性知识矩阵向BPA函数转化的... 为了解决证据源是主观的或者客观证据源因无法获取有效信息而不得不寻求主观经验、知识、直觉帮助的决策问题,采用基于互补判断的相对估计方式构建了能够提取决策专家主观推断信息的柔性知识矩阵,给出了由柔性知识矩阵向BPA函数转化的主观证据提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头脑风暴方法中的延迟评判、独立思考、以量求质、结合改善四项原则引入到主观证据的提取过程之中,构建了可以从识别框架中辨识出可能为最优方案的融合决策方法,最后分别应用数值对比分析和案例模拟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和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证据 证据理论 头脑风暴 决策方法 群体决策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新分类: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 被引量:14
5
作者 樊崇义 李思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q...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口供中心主义"的做法,有利于刑事冤假错案的防范与纠正。在证据新分类的指引下,公安机关要转变口供至上的理念,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并重;检察机关要合理引导、深入挖掘,把紧客观性证据审查关口;审判机关要综合全案进行审查判断,发挥审判的终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新分类 口供中心主义 客观性证据为中心
下载PDF
命案积案证据的分布样态与预审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枫梧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2-90,共9页
命案积案是公安机关因客观条件不能而未及时侦破的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法益的案件,社会后果严重、关注度高。实务中,命案积案中证据分布样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客观性证据层面,呈现案件法律手续不完备、涉案重要物证丢失、痕迹物证来... 命案积案是公安机关因客观条件不能而未及时侦破的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法益的案件,社会后果严重、关注度高。实务中,命案积案中证据分布样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客观性证据层面,呈现案件法律手续不完备、涉案重要物证丢失、痕迹物证来源和流转不明、现场勘查笔录简单等样态;在主观性证据层面,存在犯罪嫌疑人不如实供述、证人原始询问笔录简单、侦查记录材料缺失等特点。命案积案中证据分布受案发时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公安机关应通过强化命案积案证据规范意识、构建命案积案证据审查模式、提升命案积案证据证明效力、管控命案积案证据“生命流程”等预审路径来完善命案积案证据工作,破解命案积案诉讼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命案积案 痕迹物证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转型探析——以客观性证据的审查与运用为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思远 张自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0-76,共7页
客观性证据是一种以实物证据为主的证据新分类,其外延要大于实物证据。在现行的证据审查模式中,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客观性证据,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全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出现... 客观性证据是一种以实物证据为主的证据新分类,其外延要大于实物证据。在现行的证据审查模式中,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客观性证据,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全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出现真伪难辨的情况。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对过去所发生事实的一种回溯性认识,其本身必然包含着人类认识的主观性。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需要证据审查模式的转型,即由以主观性证据为主的审查模式向主观性证据与客观性证据相统一的审查模式的转变,推动被告人由追诉客体向诉讼主体的转变,完善证据补强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证据补强规则
下载PDF
论客观性证据中心主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思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17-124,共8页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推崇主观性证据中心主义,由此形成了"口供中心主义",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从而产生的冤假错案也饱受诟病。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响应,各地公、检、法机关也纷纷...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推崇主观性证据中心主义,由此形成了"口供中心主义",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从而产生的冤假错案也饱受诟病。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响应,各地公、检、法机关也纷纷开展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主观性证据与客观性证据,发现主观性证据在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方面不及客观性证据可靠,因此应当转变证据审查重心,实现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诉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证据 客观性证据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客观证据中心主义
下载PDF
客观性证据:冤假错案防范的新思维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思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81-84,共4页
对冤假错案的定义是复杂的,很多被纠正的案件兼具冤、假或错案的因素,冤假错案应做泛化的界定,包括冤案、假案和错案。冤假错案的产生有多重原因,但从证据学的角度来分析,"重主观性证据、轻客观性证据"是重要因素,实践中办案... 对冤假错案的定义是复杂的,很多被纠正的案件兼具冤、假或错案的因素,冤假错案应做泛化的界定,包括冤案、假案和错案。冤假错案的产生有多重原因,但从证据学的角度来分析,"重主观性证据、轻客观性证据"是重要因素,实践中办案机关对口供等主观性证据更是情有独钟。主观性证据具有能够还原案件全貌、及时侦破案件等优势,但也有着稳定性与可靠性较差的天然劣势,过于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更是给冤假错案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客观性证据的提出,弱化了实践中对主观性证据的依赖,有利于形成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新证据观,对建立健全司法公正是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冤假错案 防范 主观证据 客观性证据
下载PDF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思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4-39,共6页
以口供为代表的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事实、还原案情全貌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证据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主观性证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客观性证据有所不足,易前后不一、真伪不明,是冤假错案防范容易失守的重要一环。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就是... 以口供为代表的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事实、还原案情全貌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证据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主观性证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客观性证据有所不足,易前后不一、真伪不明,是冤假错案防范容易失守的重要一环。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就是要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证据审查体系,提出该模式并不是对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扬弃,而是要转变工作重心,善于从客观性证据寻找突破口,使二者有机结合,用客观性证据检验、解释、补强主观性证据,完善证据的印证规则。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响应,在公检法三机关均有开展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证据 客观性证据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下载PDF
冤假错案防范视阈下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哈腾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冤假错案的发生与传统的以口供等主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核心,应是实... 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冤假错案的发生与传统的以口供等主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核心,应是实现证据审查模式由以主观性证据为中心向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转型,在证据的审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适用原则,贯彻落实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具体要求,广泛运用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审查方法,从证据制度层面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制度 冤假错案防范 主观证据审查模式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下载PDF
命案证据的综合审查与判断——从“排除合理怀疑”角度切入
12
作者 庄伟 张润平 《人民检察》 2024年第12期28-33,共6页
故意杀人等命案证据审查面临“排除合理怀疑”主观性证明标准的实践挑战,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对“合理怀疑”不当异化依法予以监督纠正,准确把握合理怀疑是通过综合审查全案证据认定有根据的怀疑,怀疑应当具有合理性,而不应... 故意杀人等命案证据审查面临“排除合理怀疑”主观性证明标准的实践挑战,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对“合理怀疑”不当异化依法予以监督纠正,准确把握合理怀疑是通过综合审查全案证据认定有根据的怀疑,怀疑应当具有合理性,而不应一味追求排除一切怀疑。针对命案,应当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证明体系,但也应加强对主观性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避免“去口供化”的片面做法。司法实践中,可通过印证证明法、痕迹分析法和专家辅助法等开展对客观性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怀疑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印证证明 痕迹分析 专家辅助
原文传递
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排除的难题与破解——以“刑事证据的两面”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志毅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排除不仅在规范解释上,而且在实践中均遇到难题。实践中的难题不仅在范围上超出了排除规范所涵摄的范围,而且法官在解释说理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法官的解释说理之所以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个极为... 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排除不仅在规范解释上,而且在实践中均遇到难题。实践中的难题不仅在范围上超出了排除规范所涵摄的范围,而且法官在解释说理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法官的解释说理之所以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刑事证据理论支持上存在不足。由此,传统的刑事证据理论在理论视野、理论视角、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等方面均需进行调整或提升。调整后可以发现,刑事证据实际上存在客观面与主观面两个性质不同的基本面向,由此形成客观性排除制度和主观性排除制度。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排除的难题也大体上可以分为客观面上的难题和主观面上的难题。以刑事证据的“两面”为基础,并结合两种排除制度进行分析,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难题基本上都能获得较好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证据 刑事证据排除 刑事证据客观面 刑事证据主观
原文传递
刑事证明对象之主客观主义之争
14
作者 杜宣 《法治社会》 2018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刑法中犯罪判断对象的主客观主义之争,必然反映于刑事诉讼证明活动,体现为刑事证明对象证据的主客观主义之争。该争议分为:一是法定证据之主、客观性属性之争,以法定证据为前提;以证据内容是否受人的主观意志变化而改变为区分标准;客观... 刑法中犯罪判断对象的主客观主义之争,必然反映于刑事诉讼证明活动,体现为刑事证明对象证据的主客观主义之争。该争议分为:一是法定证据之主、客观性属性之争,以法定证据为前提;以证据内容是否受人的主观意志变化而改变为区分标准;客观性证据相较于主观性证据而言,具有稳定性、可靠性,但不意味着客观性证据具有绝对的证明力。二是主、客观性证据在刑事证明的地位之争。刑法客观主义的立场、客观性证据特性、刑事证明的性质等决定了客观性证据应为刑事证明中的主要依据;以客观性证据为主要依据,有利于防止实务中过分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进而防止非法取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防止冤假错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明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冤假错案
下载PDF
试论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证据的固定
15
作者 吴旭 《天津检察》 2008年第4期41-42,共2页
由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以及客观行为有一定的特殊性,造成司法实践中对该罪主观方面的证据不好认定,而使此类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难度非常之大。近年来,在我们办理一些合同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就遇见了类似问题,例如:被告... 由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以及客观行为有一定的特殊性,造成司法实践中对该罪主观方面的证据不好认定,而使此类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难度非常之大。近年来,在我们办理一些合同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就遇见了类似问题,例如:被告人岳某曾在本市某区承包了一块土地,隹备进行公司办公楼的修建工程,前期其进行了土地征用工作,并找有关设计部门进行了相关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主观方面证据 土地征用工作 诈骗案件 客观行为 司法实践 审判工作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审查模式的三个转变
16
作者 远桂宝 《人民检察》 2023年第S01期100-101,共2页
错案的形成虽缘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起刑事错案的成因中都存在着证据的作用。”^(①)从对一些冤错案件的分析来看,其暴露了传统证据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注重在卷证据的审查、运用,忽视在案证据的... 错案的形成虽缘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起刑事错案的成因中都存在着证据的作用。”^(①)从对一些冤错案件的分析来看,其暴露了传统证据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注重在卷证据的审查、运用,忽视在案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注重主观性证据的优先审查,忽视客观性证据的作用挖掘;注重根据言词证据形成内心判断,忽视立足全案证据的综合分析,等等。对于检察机关而言,要推进证据审查模式的现代化,需构建三种证据审查模式,推进三个证据审查方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模式 言词证据 检察机关 刑事错案 刑事证据 证据审查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原文传递
论证据分类审查的逻辑顺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万毅 《证据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414-421,共8页
司法实务中实行的"由供到证"的证据审查顺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证印供"式证明思路,是"口供中心主义"的体现,容易导致承办人"先入为主",形成有罪预断,进而导致错案。因而,证据审查、判断... 司法实务中实行的"由供到证"的证据审查顺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证印供"式证明思路,是"口供中心主义"的体现,容易导致承办人"先入为主",形成有罪预断,进而导致错案。因而,证据审查、判断应当遵循先审查客观证据,再审查主观证据,最后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顺序。对于同一类型的证据,则应当按照证据生成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进行审查、判断。物证、书证应当与证明其来源的笔录类证据一并加以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分类审查 客观证据 主观证据
原文传递
强奸案中客观性证据的审查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荷 《中国检察官》 2019年第16期29-32,共4页
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被害人陈述互相对立,是强奸案证据的典型特征.在只有被害人陈述的情况下,运用客观性证据,发挥客观性证据可靠性、稳定性高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据以定罪量刑;也有利于保障司法公平公正,防范冤假错案.在... 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被害人陈述互相对立,是强奸案证据的典型特征.在只有被害人陈述的情况下,运用客观性证据,发挥客观性证据可靠性、稳定性高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据以定罪量刑;也有利于保障司法公平公正,防范冤假错案.在审查运用客观性证据时,应审查客观性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客观性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性;证据与证据之间是否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 审查运用 证据认定体系
原文传递
论公诉环节客观性证据的审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学东 庞良程 +2 位作者 黎杰翠 郑彦操 陈泽锋 《人民检察》 2018年第17期23-28,共6页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客观性证据的审查和运用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可知,该模式的运用尚难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构建公诉环节的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应坚持全面适...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客观性证据的审查和运用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可知,该模式的运用尚难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构建公诉环节的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应坚持全面适用、优先适用、证据有效关联、有效解释、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明确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核心、建立完整的证明体系、培养树状发散的审查思维;围绕引导侦查取证、亲历性办案、科学解释等构建客观性证据审查的具体模块;探索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各类客观性证据的具体审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证据 客观性证据 以审判为中心 原则 建模
原文传递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在贿赂犯罪案件中的适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申杰 《中国检察官》 2019年第11期30-33,共4页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证据审查模式,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得到推广.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有着本质不同,因此在审查判断的过程中也有所区别.贿赂犯罪案件证据具有较强的秘密性、隐蔽性,“一对一”性较为突...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证据审查模式,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得到推广.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有着本质不同,因此在审查判断的过程中也有所区别.贿赂犯罪案件证据具有较强的秘密性、隐蔽性,“一对一”性较为突出,以及对主观性证据较为依赖等特点.在实践中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发挥两类证据之间的优势互补,及时调整证据审查方向,进而激活并有效运用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证据贿赂犯罪有效运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