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被引量:
10
1
作者
罗佳强
沈忠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系统理论虽然是现阶段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还不能有效地指导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针对陆相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即油气藏的空间分布位置和规模大小受连接有效烃源岩与圈闭的主运移通道类型、位置和输送能力等因素的控制。该文对“主运移通道控烃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创立了油气主运移通道平面分布模式图,并建立了该理论的7种油气成藏模式。根据“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只要查明油气主运移通道的空间展布,就可以找到位于主运移通道内或附近的油气藏,并优选目标——油气藏进行钻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迅速提高油气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
含油气系统
主运移通道
控烃论
油气勘探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油气运移富集规律
2
作者
陈广坡
徐国盛
+2 位作者
史原鹏
李林波
李书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油气藏的分布与油气的运移路径和方向密切相关,主运移通道往往控制了大部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研究表明,不整合、骨架砂岩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沉积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路径;生烃洼槽周边的汇聚流运移区、不整合面和...
油气藏的分布与油气的运移路径和方向密切相关,主运移通道往往控制了大部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研究表明,不整合、骨架砂岩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沉积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路径;生烃洼槽周边的汇聚流运移区、不整合面和骨架砂岩是主运移通道,易形成油气藏;而缓坡带的不整合面、骨架砂岩体以及在平面上呈“羽状”、“雁行式”分布的派生断裂形成了复杂的三维主运移通道,在断裂收敛的构造高部位形成“断裂汇聚区”,易形成规模油气藏,是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流体运聚单元
断裂汇聚
规模成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聚油单元”研究济阳坳陷的石油资源潜力
被引量:
8
3
作者
隋风贵
罗佳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根据研究,将济阳坳陷划分为28个聚油单元,并在盆地数值模拟和排、聚系数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量。从石油资源量、远景石油资源量和远景石油资源丰度等方面分析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潜力后认为,济阳坳陷在新领域、新层系和新类型的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聚油单元
资源潜力
含油气系统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油气运聚和调整、改造机理与过程
被引量:
15
4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3 位作者
邹华耀
朱扬明
蔡勋育
王存武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1-173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川东北地区普光、龙岗等一系列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叠合型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层系高含H2S气藏形成机理成为了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通过构造反演、数值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后认为,普光古油藏输导体至少发...
近年来随着川东北地区普光、龙岗等一系列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叠合型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层系高含H2S气藏形成机理成为了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通过构造反演、数值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后认为,普光古油藏输导体至少发生晚印支-早燕山早期和早燕山中期两期流体活动,油气通过普光-东岳寨等断裂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输导体由北西和南西两个方向沿着三个优势运移路径向普光构造汇聚,形成普光古油藏;自中燕山早期原油发生高温裂解以来,普光气藏经历了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流体调整和TSR控制下的化学改造两个过程.中燕山期是普光气藏接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化学改造的主要时期,TSR一方面对气藏内部的成藏流体进行改造,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另一方面TSR相关流体(烃类、H2S和水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晚期构造叠加作用下,普光气藏内部的流体存在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和晚喜马拉雅期两期调整,现今气藏为早期气藏调整后流体经再次运移与聚集后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主运移通道
油气藏调整与改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川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题名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被引量:
10
1
作者
罗佳强
沈忠民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文摘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系统理论虽然是现阶段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还不能有效地指导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针对陆相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即油气藏的空间分布位置和规模大小受连接有效烃源岩与圈闭的主运移通道类型、位置和输送能力等因素的控制。该文对“主运移通道控烃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创立了油气主运移通道平面分布模式图,并建立了该理论的7种油气成藏模式。根据“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只要查明油气主运移通道的空间展布,就可以找到位于主运移通道内或附近的油气藏,并优选目标——油气藏进行钻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迅速提高油气勘探成效。
关键词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
含油气系统
主运移通道
控烃论
油气勘探理论
Keywords
source-control theory
multiple oil-gas accumulative zones theory
petroleum system
main migration path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theory
petroleum exploration theory
分类号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油气运移富集规律
2
作者
陈广坡
徐国盛
史原鹏
李林波
李书民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重点攻关项目(kttj-050120-8)资助.
文摘
油气藏的分布与油气的运移路径和方向密切相关,主运移通道往往控制了大部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研究表明,不整合、骨架砂岩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沉积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路径;生烃洼槽周边的汇聚流运移区、不整合面和骨架砂岩是主运移通道,易形成油气藏;而缓坡带的不整合面、骨架砂岩体以及在平面上呈“羽状”、“雁行式”分布的派生断裂形成了复杂的三维主运移通道,在断裂收敛的构造高部位形成“断裂汇聚区”,易形成规模油气藏,是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流体运聚单元
断裂汇聚
规模成藏
Keywords
main migration pathway
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unit
fault convergence
scale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聚油单元”研究济阳坳陷的石油资源潜力
被引量:
8
3
作者
隋风贵
罗佳强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3-787,共5页
文摘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根据研究,将济阳坳陷划分为28个聚油单元,并在盆地数值模拟和排、聚系数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量。从石油资源量、远景石油资源量和远景石油资源丰度等方面分析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潜力后认为,济阳坳陷在新领域、新层系和新类型的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聚油单元
资源潜力
含油气系统
济阳坳陷
Keywords
main migration pathway
oil-accumulating unit
resource potential
petroleum system
the Jiyang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油气运聚和调整、改造机理与过程
被引量:
15
4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邹华耀
朱扬明
蔡勋育
王存武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1-173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5CB422105)资助
文摘
近年来随着川东北地区普光、龙岗等一系列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叠合型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层系高含H2S气藏形成机理成为了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通过构造反演、数值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后认为,普光古油藏输导体至少发生晚印支-早燕山早期和早燕山中期两期流体活动,油气通过普光-东岳寨等断裂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输导体由北西和南西两个方向沿着三个优势运移路径向普光构造汇聚,形成普光古油藏;自中燕山早期原油发生高温裂解以来,普光气藏经历了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流体调整和TSR控制下的化学改造两个过程.中燕山期是普光气藏接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化学改造的主要时期,TSR一方面对气藏内部的成藏流体进行改造,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另一方面TSR相关流体(烃类、H2S和水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晚期构造叠加作用下,普光气藏内部的流体存在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和晚喜马拉雅期两期调整,现今气藏为早期气藏调整后流体经再次运移与聚集后形成的.
关键词
油气
主运移通道
油气藏调整与改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川东北地区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罗佳强
沈忠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油气运移富集规律
陈广坡
徐国盛
史原鹏
李林波
李书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用“聚油单元”研究济阳坳陷的石油资源潜力
隋风贵
罗佳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油气运聚和调整、改造机理与过程
杜春国
郝芳
邹华耀
朱扬明
蔡勋育
王存武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