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鲁迅《自嘲》的主题意旨
1
作者 何道旺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Z1期80-83,共4页
鲁迅的《自嘲》它以玩笑的态度,嘲己的方式,对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对庸俗的世态人情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对统治者及其帮凶以及愚昧麻木的流俗人等,也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极好地表现了鲁迅当时“冷眼看人,狂心处世”的真切心态.
关键词 鲁迅研究 《自嘲》 主题意旨 嘲世嘲人
下载PDF
从“虎中美女”与“梦幻泡影”论《金瓶梅》两大系统的主题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利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0-42,共3页
"虎中美女"与"梦幻泡影"分别是词话本《金瓶梅》与绣像本《金瓶梅》第一回中的重要意象,它们的文化含义与文本含义隐含了小说两大系统不同的主题意旨:"虎中美女"隐喻词话本《金瓶梅》儒家"文以载道&... "虎中美女"与"梦幻泡影"分别是词话本《金瓶梅》与绣像本《金瓶梅》第一回中的重要意象,它们的文化含义与文本含义隐含了小说两大系统不同的主题意旨:"虎中美女"隐喻词话本《金瓶梅》儒家"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持盈慎满";"梦幻泡影"则隐喻绣像本《金瓶梅》佛家"万事皆空"的主张,突出一切虚无。两大系统主题意旨的差异提醒研究者研究《金瓶梅》应该明确地限定研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中美女 梦幻泡影 词话本 绣像本 主题意旨
下载PDF
楼有几重,情有几多,梦有几许——从“红楼梦”题名看《红楼梦》题旨
3
作者 严孟春 朱东根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8-24,共7页
《红楼梦》原有"石头记"等几个题名,但最终却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这一歌曲意象取而代之,升格为通名。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红楼梦"题名所从出的第五回为全书结构上之枢纽,二是"红楼梦&qu... 《红楼梦》原有"石头记"等几个题名,但最终却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这一歌曲意象取而代之,升格为通名。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红楼梦"题名所从出的第五回为全书结构上之枢纽,二是"红楼梦"作为题名确有"石头记"等所不及的优点。从"红楼+梦"所包蕴的意义出发,小说展示了生命的消逝、繁华的褪尽和世事的萧条,即一切红楼事物的梦之宿命。这是小说的核心意涵,也是作者的情志所在,而皆能凝结于"红楼梦"这一题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题名 主题意旨
下载PDF
清代《桃花扇》咏剧诗浅论
4
作者 王亚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自《桃花扇》问世至清末,清代文人创作了大量有关《桃花扇》的咏剧诗词。这些咏剧诗对于考察《桃花扇》在清代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清代文人对《桃花扇》的认识和评价,是不可或缺、必须利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咏剧诗对《桃... 自《桃花扇》问世至清末,清代文人创作了大量有关《桃花扇》的咏剧诗词。这些咏剧诗对于考察《桃花扇》在清代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清代文人对《桃花扇》的认识和评价,是不可或缺、必须利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咏剧诗对《桃花扇》抒发兴亡之感的主旨给予了一致认同和肯定。其中的人物评价涉及该剧所有重要出场角色,对李香君皆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咏剧诗 清代 主题意旨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人生永恒的真诀——《禅真逸史》
5
作者 王增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68,共4页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儒、儒而佛道,其经历的人生四个历程,恰构成中国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生命追求历程和心灵演变史。书中对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个历史人物的改塑,既是服务于作者这一思想理念,更与作者有意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其世情描摹的生动真切,更使其书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真逸史 主题意旨 隋唐历史人物 世情描写
下载PDF
好看≠视觉奇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峻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1,共1页
评说一部好的电影,圈内人爱说:“好看”。此二字虽说起来简单,然内涵丰富。它指影片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渗透所产生出来的意蕴与形式美感。主题意旨的令人振奋、意趣深邃、角色性格的具体生动、丰富真实,动作画面的适合到位、富有张力... 评说一部好的电影,圈内人爱说:“好看”。此二字虽说起来简单,然内涵丰富。它指影片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渗透所产生出来的意蕴与形式美感。主题意旨的令人振奋、意趣深邃、角色性格的具体生动、丰富真实,动作画面的适合到位、富有张力,视像风格的新颖贴切、合乎情境,叙事节奏的张弛相间、疏密有致,故事叙述的合情合理、机趣横生等共同营造的艺术魅力。形式在自身成为审美对象的同时内蕴为内容,内容在哲理情趣的统摄下外化为形式。美存乎其中发乎其外,使观众不仅达至视觉快感,而且实现心理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意旨 故事叙述 艺术魅力 机趣横生 内容与形式 视觉冲击力 形式美感 叙事节奏 视觉美感 视觉快感
下载PDF
《失落的世界》二题
7
作者 施殿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34,共1页
联想——电影有翅膀 诗人们说,联想是诗歌的翅膀。其实,联想也是电影的翅膀。近年来,我国观众从引进的国外大片中已领略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电影艺术家们的这种惊人的想象力。最近,我们欣赏了美国科幻故事片《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 联想——电影有翅膀 诗人们说,联想是诗歌的翅膀。其实,联想也是电影的翅膀。近年来,我国观众从引进的国外大片中已领略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电影艺术家们的这种惊人的想象力。最近,我们欣赏了美国科幻故事片《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续集》,更不得不惊叹美国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艺术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力 电影艺术 恐龙 主题意旨 人类史 故事片 生态环境 独立自主 史前时期 思想内涵
下载PDF
朦胧诗对“白洋淀诗歌”的承传发展
8
作者 叶婧 《新纪实》 2021年第10期32-36,共5页
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对诗歌传统的一次超越性变革,一改之前形象明确、含义唯一的线性叙述风格,在主题上表现多义性,在艺术上呈现朦胧美。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诗人和“白洋淀诗群”的创作。其中“白... 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对诗歌传统的一次超越性变革,一改之前形象明确、含义唯一的线性叙述风格,在主题上表现多义性,在艺术上呈现朦胧美。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诗人和“白洋淀诗群”的创作。其中“白洋淀诗歌”可以看作是朦胧诗的储备阶段。朦胧诗的部分代表人物,如北岛、江河,就与“白洋淀诗群”有过频繁往来。舒婷、海子等人虽未与“白洋淀诗群”有直接交往,但在诗歌创作上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暗合。在主题意旨方面,朦胧诗延续了“白洋淀诗歌”对个体生命和社会现实的探索,同时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在艺术特点方面,朦胧诗的抒情风格朝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诗歌” 朦胧诗 承传发展 主题意旨 艺术特点
下载PDF
可贵的尝试 评戏曲电视剧《情醉老龙沟》
9
作者 崔进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8-49,共2页
两集戏曲电视剧《情醉老龙沟》把全剧的焦点聚在当代农村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极具时代意义的主题上,但这部单本戏曲电视剧不是平面地表现这一主题意旨,而是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该剧... 两集戏曲电视剧《情醉老龙沟》把全剧的焦点聚在当代农村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极具时代意义的主题上,但这部单本戏曲电视剧不是平面地表现这一主题意旨,而是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该剧正是这样简洁流畅地将表现东北某偏远山村巨变的现实,以洗炼的镜头语言,层次分明地艺术再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心态的深刻化。青年导演傅百良继他导演的《河湾湾,路弯弯》(获94年度飞天奖)之后,对用评剧电视剧来创作这一题材,应该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主题意旨 龙沟 时代意义 农民心态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新时期 画面造型 音乐形象 层层递进
原文传递
构筑当代中国文艺新境界的三重维度
10
《新华文摘》 2022年第22期183-183,共1页
管宁在《学术界》2022年第7期撰文指出,构筑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境界,应从构筑时代之境、美学之境、融涵之境多维向度上进行考量与推进。文艺与时代始终存在着难以剥离的密切关系,时代内涵不仅渗透嵌入文艺肌体的深处,而且深刻影响着文... 管宁在《学术界》2022年第7期撰文指出,构筑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境界,应从构筑时代之境、美学之境、融涵之境多维向度上进行考量与推进。文艺与时代始终存在着难以剥离的密切关系,时代内涵不仅渗透嵌入文艺肌体的深处,而且深刻影响着文艺形式的演变,成为凝定历代文艺经典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开掘时代之境,既要充分彰显时代精神与内涵,又要善于以艺术之柔性涵化主题意旨与哲理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形式 哲理之思 时代精神 三重维度 时代文艺 多维向度 主题意旨 文艺经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