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入路联合介入治疗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磊磊 郑海滨 +3 位作者 卫小娟 宋维 刘磊 张红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入路联合介入治疗技术在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8.6±10.2)岁。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入路联合介入治疗技术在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8.6±10.2)岁。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变位置、入路、操作手法、介入技术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共20处闭塞病变行介入血管成型术,双侧股动脉联合入路8例,单侧肱动脉+单侧股动脉2例,单侧肱动脉+双侧股动脉5例。19处闭塞病变完全开通,1例闭塞病变内径恢复80%(因扩张疼痛,支架未能完全扩张),开通成功率100%。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入路联合介入治疗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增加介入治疗成功率;合理的入路选择、多种操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扩展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入路 介入治疗 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载PDF
顺行入路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2
作者 吴斐 刘俊超 +4 位作者 王洛波 丁语 李攀峰 李阳 王兵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顺行入路腔内技术在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顺行入路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变位置、腔内技术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共16处闭塞病变行... 目的:探讨顺行入路腔内技术在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顺行入路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变位置、腔内技术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共16处闭塞病变行顺行入路腔内技术,16处闭塞病变完全开通,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顺行入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增加腔内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入路腔内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俊超 王兵 +3 位作者 吴斐 丁语 李攀峰 李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2±2.3)个月,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 目的观察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2±2.3)个月,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30处闭塞病变,术后29处病变顺利开通,手术成功率为96.15%。术后踝肱指数(ABI)从0.44±0.11升至0.89±0.21(P<0.01),临床成功率为93.1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67%、93.33%。结论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中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双股动脉入路 腔内技术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主-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连瑞 谷涌泉 +8 位作者 齐立行 李学锋 佟铸 崔世军 吴英锋 武欣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ford分级3级5例,4级I例,5级1例。主、髂病变TASC分级C级2例,D级5例。全麻,先用完全腹腔镜技术经左侧结肠后肾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再将“Y”形涤纶人工血管近端与之行端侧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引出至相应侧腹股沟,直视下分别与双侧股动脉吻合。结果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2例中转开腹(肠系膜下动脉断端的钛夹脱落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420~840rain(中位数585min),主动脉吻合时间40~150min(中位数65rain),术中出血量400—1500ml(中位数800m1)。未中转的5例均在术后12—40h恢复进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肠损伤患者术后结肠漏二次开腹手术,结肠漏治愈,术后46天死于呼吸衰竭。一过性左肾积水1例,治愈。吻合口近端腹主动脉残留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治愈。无症状的部分左肾梗死1例。6例随访2—51个月,平均11.2月,均健在,超声随访移植物均通畅,静息痛和间歇跛行症状均消失。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在学习曲线中及时中转保证手术安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腹腔镜动脉手术 -双股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腋-股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佃 刘长建 +1 位作者 刘晨 乔彤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3-1054,共2页
目的探讨腋-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24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条患肢),采用腋(同侧)-单股动脉或者腋双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治疗。结果1例术后并发败血症而截肢,23例手术成功,缺血症状缓解,有效率达... 目的探讨腋-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24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条患肢),采用腋(同侧)-单股动脉或者腋双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治疗。结果1例术后并发败血症而截肢,23例手术成功,缺血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6.7%;随访1年,通畅率达73.3%;7例(8条)人造血管闭塞的患者,5例(6条)经过人造血管取栓手术,血供恢复,2例截肢。结论腋-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对于高龄、体弱或其他不适于作解剖旁路转流的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是一种保存肢体的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转流 人造血管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长建 刘晨 +1 位作者 乔彤 黄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2-676,共5页
报道了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 .行人造血管搭桥转流术 31例 ,其中有 8例同时行球囊导管扩张、动脉内膜剥成形或取栓术 ;导管动脉取栓扩张 5例 ;动脉内膜剥脱、取栓 3例 ;血管腔内支架置放 9例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4 2... 报道了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 .行人造血管搭桥转流术 31例 ,其中有 8例同时行球囊导管扩张、动脉内膜剥成形或取栓术 ;导管动脉取栓扩张 5例 ;动脉内膜剥脱、取栓 3例 ;血管腔内支架置放 9例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4 2例 ,随访 0 .5~ 9年人造血血管通畅率 90 %.多普勒血流仪节段性测压踝 /肱指数 (ABI)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 ,当ABI小于 0 .5时 ,应及时手术 ,挽救肢体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 ,应根据病变部位、分布和严重程度 ,施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提高血管通畅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手术治疗 血管外科手术 人造血管移植 血管内支架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建彬 徐荣伟 +2 位作者 甄亚楠 刘鹏 叶志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资料,根据Rutherford分级,1级6例,2级7例,3级32例,4级27例,5级18例。共植入支架230枚... 目的 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资料,根据Rutherford分级,1级6例,2级7例,3级32例,4级27例,5级18例。共植入支架230枚,同时行动脉旁路移植13例,内膜剥脱20例,取栓5例。结果9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周Ruthedbrd分级较术前提高1级29例,2级33例,3级14例,与术前相同14例。术后1周ABI从术前的0.37±0.19提高至0.86±0.86(t=30.480,P=0.000)。围手术期死亡1例(1.1%),穿刺部位血肿4例,[足母]趾坏疽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随访12~50个月,(15.7±8.8)月,一期通畅率85.4%(70/82),二期通畅率96.3%(79/82)。结论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效果良好,部分复杂患者可应用杂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 腔内成形 支架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忠 唐小斌 +5 位作者 何楠 吴章敏 杨耀国 寇镭 吴庆华 李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79-480,共2页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病变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已成为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共行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16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治疗 动脉病变 常见疾病 血管外科 远期疗效 腔内技术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TASC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俊超 王兵 +4 位作者 李攀峰 王洛波 李阳 吴斐 王广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05-2707,共3页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血管外科治疗的28例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28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血管外科治疗的28例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28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截肢及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85%(5/28),平均间歇性跛行距离从术前(75±64)m提高至术后(468±92)m(P<0.01),踝肱指数由术前(0.21±0.16)增至术后(0.72±0.12)(P<0.05),平均随访(25±7.9)个月,术后6个月,1、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4%,89.2%,85.7%,术后6个月,1、2年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TASC D型动脉硬化闭塞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腔内手术联合温阳化瘀法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雪娜 周涛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手术联合中医温阳化瘀法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腔内手术联合温阳化瘀法治疗的64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6、12个月随访的血管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无穿刺并发... 目的探讨腔内手术联合中医温阳化瘀法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腔内手术联合温阳化瘀法治疗的64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6、12个月随访的血管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无穿刺并发症发生,下肢缺血症状缓解,伤面全部愈合,无截肢发生,术后疼痛症状、步行距离、ABI指数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5%、90.2%。结论腔内手术联合温阳化瘀法能有效改善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发凉、疼痛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手术 温阳化瘀法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外科治疗体会
11
作者 张居文 车海杰 +3 位作者 陈平 孙林 杨牟 王文利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5期422-42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治疗体 动脉闭塞疾病 临床 好发部位 动脉 治疗措施 外科治疗 多发病 老年人
下载PDF
不同中医体质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研究
12
作者 范莹 孙博 +1 位作者 张玥 陈柏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方法:采用体质问卷调查243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观察虚性体质与实性体质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结果:243例最常见...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方法:采用体质问卷调查243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观察虚性体质与实性体质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结果:243例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112次)和气虚质(108次),其次是痰湿质(84次);体质分类以虚实夹杂体质(104例)最多见,其次为虚性体质(64例),最后是实性体质(37例)(P<0.05,P<0.01)。虚性体质患者的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高于实性体质(2.32±0.85 vs 1.58±0.83),实性体质患者的股总动脉脉动指数值高于虚性体质(10.44±4.27 vs 6.41±2.21,P<0.05)。结论:不同体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股总动脉脉动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可将其作为分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虚性体质、实性体质的客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动脉硬化 中医体质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腔内治疗近肾动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4例
13
作者 马波民 陈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0期805-807,共3页
探讨近肾动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心脏血管外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4例近肾动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病例。4例患者均行腔内治疗,给予腹主动脉、髂动脉插管溶栓。其中1例插管溶... 探讨近肾动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心脏血管外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4例近肾动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病例。4例患者均行腔内治疗,给予腹主动脉、髂动脉插管溶栓。其中1例插管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未行支架置入;其余3例插管溶栓后给予腔内人工血管支架置入。1例患者平肾动脉狭窄,双肾动脉置入烟囱支架。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治疗后康复。4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腔内治疗近肾动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近肾动脉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超声表现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啜彦 谢玉霞 郑海芬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1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行髂外动脉、股动脉、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长轴和短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行髂外动脉、股动脉、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长轴和短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本组2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均经CDFI检查明确诊断,并与临床追踪结果相符。结论CDFI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选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硬化 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超声表现 CDFI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膜厚度 声像图特征 动脉
下载PDF
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强 桑宏飞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70-72,共3页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腔内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器材、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使得更多的复杂型病变采用腔内治疗方式获得成功。当下肢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膝下远端小动脉病变等技术难题被...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腔内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器材、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使得更多的复杂型病变采用腔内治疗方式获得成功。当下肢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膝下远端小动脉病变等技术难题被突破而不再是腔内治疗禁忌时,如何提高腔内治疗的远期疗效已成为我国血管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通畅率 远期疗效 治疗方式 危险因素 闭塞 动脉 死亡率 新技术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16
作者 王吉阳 陈作观 +6 位作者 刁永鹏 吴志远 李鹏 谭树平 兰勇 李大军 李拥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患者,男性,66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7年4月11日入院。查体:右下肢小腿内侧皮肤颜色淡红,右侧小腿触痛,右足背及膝下1/3感觉减弱,双下肢皮温发凉,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未及搏动。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后 诱导 肝素 小腿内侧 间歇跛行 下肢股动脉
下载PDF
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及并发症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茹雪 杜建时 +1 位作者 段曼 刘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2-1413,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是一种以下肢麻木、发冷、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其也是导致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残疾甚至截肢〔1〕。LEASD是因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是一种以下肢麻木、发冷、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其也是导致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残疾甚至截肢〔1〕。LEASD是因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好发于小腿动脉、股浅动脉、髂动脉等〔2〕。开放性手术逐渐被血管腔内修复手术所替代,介入治疗已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LEASD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股深动脉开口处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佩双 胡何节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4期2577-2579,共3页
近年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多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多见。随着血管外科兴起及血管外科治疗技术、相关材料的发展,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已出现了多元化,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 近年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多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多见。随着血管外科兴起及血管外科治疗技术、相关材料的发展,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已出现了多元化,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远期通畅率是当下追求的目标。该文综述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外科治疗 动脉 股腘动脉 膝下动脉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学东 陈剑秋 《医学综述》 2010年第6期882-884,共3页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用,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水平;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长段病变的近、远期效果还与外科血管重建术有差距;膝下...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用,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水平;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长段病变的近、远期效果还与外科血管重建术有差距;膝下腔内治疗已被认为是膝下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治疗 动脉 股腘动脉 膝下动脉
下载PDF
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
20
作者 叶建荣 符伟国 +1 位作者 范隆华 蒋俊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26,28,共2页
自1988年1月~1997年8月采用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共18倒,人造血管5年通畅率88%,肢体存活率达100%,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讨论中指出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并对血管代用品... 自1988年1月~1997年8月采用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共18倒,人造血管5年通畅率88%,肢体存活率达100%,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讨论中指出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并对血管代用品作出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动脉 搭桥术 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