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举子事业”与“君子事业”——论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祝尚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84,共10页
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复杂,只有从科举的内部运作,即科举考试自身出发进行考察和分析,才能揭示科举与文学的真实关系。宋代科举自"景德条制"后,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举子以应试为目标的显著特色;有司将"文章取士"变... 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复杂,只有从科举的内部运作,即科举考试自身出发进行考察和分析,才能揭示科举与文学的真实关系。宋代科举自"景德条制"后,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举子以应试为目标的显著特色;有司将"文章取士"变为"较艺",而举子则"待问条目,搜抉略尽",科举时文已与传统文学(诗歌、古文)背道而驰,故宋人将其分为"举子事业"与"君子事业"。因此,宋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不能到科举考试中去寻找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学 事业 举子事业
下载PDF
由“举子事业”到“圣贤事业”——关于冯梦龙思想转捩的一种考察
2
作者 郭庆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2-26,共5页
冯梦龙的学问之途,历经了由"举子事业"向"圣贤事业"的转向。冯梦龙大半生都在为科举奔忙,其科举教育以《春秋》文法之学为中心,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体现了科举应试教育同儒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直到崇祯三年... 冯梦龙的学问之途,历经了由"举子事业"向"圣贤事业"的转向。冯梦龙大半生都在为科举奔忙,其科举教育以《春秋》文法之学为中心,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体现了科举应试教育同儒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直到崇祯三年循资出贡,冯梦龙才摆脱科举的负赘,心灵得到解放,也为性命之学的发展留出了空间。冯梦龙的"克己复礼"论便集中体现了其情理观,且与阳明、李贽具有一脉相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举子事业 “圣贤事业 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