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心诚意、举贤任能和民为邦本——政治伦理视阈下朱熹人君之忠的主要内涵
1
作者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18年第6期34-39,共6页
朱熹的忠德思想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君之忠又是朱熹忠德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从个体道德层面来说,人君要做到正心诚意;从政治道德和政治措施层面来说,人君要做到举贤任能;从政治修养和政治目的层面来说,人君要做到民为邦本... 朱熹的忠德思想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君之忠又是朱熹忠德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从个体道德层面来说,人君要做到正心诚意;从政治道德和政治措施层面来说,人君要做到举贤任能;从政治修养和政治目的层面来说,人君要做到民为邦本。这三者分别从个体道德、政治道德和政治修养的维度构成了朱熹人君之忠的主要内涵,对后世儒家忠德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忠德 正心诚意 举贤任能 民为邦本
下载PDF
举贤任能——读《史记》札记
2
作者 铁木尔哈达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2-24,1,共4页
一、举贤任能是关系国家兴亡之大事周之所以能灭商,秦之所以能并六国,汉之所以能灭楚,其原因之一,是周、秦、汉的开国之君能选贤任能,而其对方对此失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已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文王治国有三条原则:一... 一、举贤任能是关系国家兴亡之大事周之所以能灭商,秦之所以能并六国,汉之所以能灭楚,其原因之一,是周、秦、汉的开国之君能选贤任能,而其对方对此失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已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文王治国有三条原则:一是“遵后稷、公刘之业”,即重农养民;二是“则古公、公季之法”,即“修德”;三是“礼贤下者”,即选贤任能。文王好贤,每天中午忙着接待贤能之土,因而“士以此多归之”。文王听说吕尚贤能,就亲自到渭河畔接他并拜为师。文王死后,武王尊吕尚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任能 文王 开国之君 吕尚 秦、汉 桓公 王治国 养民 中说 治粟内史
下载PDF
守正创新举贤任能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3
作者 潘竟福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21年第7期28-2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党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党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发挥职能作用,大胆探索实践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制度机制、方法途径,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年轻干部队伍,着力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组织 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 好干部标准 方法途径 政治责任感 使命意识 举贤任能
原文传递
成语故事系列之三十九举贤任能
4
作者 李维明 《第二课堂(小学版)》 2012年第6期48-49,共2页
东不拉国的新总统猫咪咪上任了。 上任之后,他便发了一个布告,请求大家推荐身边品德好、有才能的人出来当官,为东不拉国人民服务。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材 举贤任能
原文传递
举贤任能的故事
5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2011年第10期74-78,共5页
故事一 黄羊举贤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关键词 举贤任能的故事》 高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举贤任能聚英才 知人之鉴贯古今
6
作者 张书铭 《求贤》 2020年第4期60-61,共2页
【原文】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 【原文】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举贤任能 同治年间
原文传递
重贤不尚贤 用贤且防贤——韩非贤能观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礼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贤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尚)法不上 (尚)贤”,用贤以“明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 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贤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尚)法不上 (尚)贤”,用贤以“明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的本质。举贤任能,韩非主张以“参伍之道”察言识人,以“隐栝之道”大量使用一般人才,坚持原则反对用人的不正之风。使贤用能,韩非强调以法治官与用术禁奸相结合,充分调动百官尽忠尽责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贤能观 明法 举贤任能 使贤用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政德在当代治国理政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共3页
传统政德是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官德"范畴,它与传统医德、师德、工德等相关职业道德处于平行地位,却又担负着更加繁重的道德义务。政德,指的是一切从政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 传统政德是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官德"范畴,它与传统医德、师德、工德等相关职业道德处于平行地位,却又担负着更加繁重的道德义务。政德,指的是一切从政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爱民保民"理念、"公正清廉"理念、"举贤任能"理念等,在历代治国理政中均发挥过无比重要的独特作用,到了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好好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政德 爱民保民 公正清廉 举贤任能 治国理政
下载PDF
儒家行政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9
作者 王栋 庞海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4-,共1页
关键词 行政伦理 举贤任能 “民本”思想 德治思想 行政人员 伦理色彩 为政以德 为政之要 三个有利于 燕昭王
下载PDF
论儒家倡导的优秀政治理念在当代治国理政中的现实价值
10
作者 黄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9-73,共5页
儒家十分关注现实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兴衰,关注黎民百姓的饱暖生存。这一切,推动儒家大力倡导"德政",坚持在政治上把"民惟邦本"、"天下为公"、"举贤任能"、"精忠报国"等重要优秀政治... 儒家十分关注现实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兴衰,关注黎民百姓的饱暖生存。这一切,推动儒家大力倡导"德政",坚持在政治上把"民惟邦本"、"天下为公"、"举贤任能"、"精忠报国"等重要优秀政治理念,大加传扬。它不仅对古代君臣制定大政方针、优化政权结构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对历代君臣和广大士民搞好修身立德,产生过积极效应,因而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它们对于当今我国各级党政干部搞好治国理政,也有不可低估的理论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治理念 民惟邦本 天下为公 举贤任能 精忠报国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德论
11
作者 朱世广 《陇东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8,共5页
政德,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政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祸福,因此受到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重视。为此,古人对于政德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范,其中公忠廉洁、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等基本道德准则,对于中国... 政德,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政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祸福,因此受到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重视。为此,古人对于政德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范,其中公忠廉洁、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等基本道德准则,对于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产生过十分重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实际意义,很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德 公忠廉洁 以民为本 立身惟正 举贤任能
下载PDF
再谈《七发》及唐前“七体”赋作的主旨
12
作者 李宏伟 管宗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作品中表现程度与方式有所差异。这一主旨符合文臣的基本精神诉求,《七发》、《七激》等作品的宛转表达方式又为他们提供了安全合适的范本,最终造就了七体的模拟继作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体 主旨 举贤任能 讽谏 七发
下载PDF
论《三国志》中孙权用人谋略的审美体征
13
作者 沈晓燕 《中国外资》 2008年第11期321-322,共2页
建安五年,孙策临终前,“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一生中虽不若曹操、诸葛亮那样建功显赫,但由于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建安五年,孙策临终前,“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一生中虽不若曹操、诸葛亮那样建功显赫,但由于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使内部很不稳定的吴国统治维持了较长的时间。本文将就其用人个性体征加以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权 举贤任能 知人善任 审美体征
下载PDF
诸葛亮的用人理论与实践
14
作者 崔子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从克理其身,勤教群下;举贤任能,各尽其才;注重考核,任善黜恶;劝功惩过,赏罚分明等方面论述了诸葛亮的用人理论与实践,旨在为今天的人才培养、使用提供一点历史的借鉴。
关键词 举贤任能 理论与实践 庞统 三国时期 游辞巧饰 张裔 刘禅 刘巴 蜀汉政权 《三国志》
下载PDF
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配套
15
作者 周志坤 《中国劳动》 1985年第11期12-13,共2页
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是我国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次调整。围绕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相适应。 我们知道,干部是构成组织机构的... 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是我国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次调整。围绕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相适应。 我们知道,干部是构成组织机构的最基本的要素,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事效率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制度 体制改革 年龄老化 举贤任能 使用干部 干部工作 不干事 组织机构
下载PDF
“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略考
16
作者 浦玉生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2期15-19,14,共6页
古今中外,各个朝代,观其进退与兴衰,无不与“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息息相关。“唯贤”与“唯亲”始终成为以开明官吏、中小地主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士族大家为代表的保守派斗争的焦点。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用贤则兴,信邪则衰。为此,... 古今中外,各个朝代,观其进退与兴衰,无不与“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息息相关。“唯贤”与“唯亲”始终成为以开明官吏、中小地主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士族大家为代表的保守派斗争的焦点。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用贤则兴,信邪则衰。为此,对“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进行略考,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贤 荐贤 地主经济 为政之要 李世民 破格提拔 举贤任能 任贤使能 为官者 用人原则
下载PDF
也谈选贤用贤
17
作者 石体廉 《领导科学》 1987年第10期30-31,共2页
贤者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贤者即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分子,是能够用他们具有的聪明才智造福于人类,对社会的发展、前进起着推动作用的人。综观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每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无一不有赖于人才的繁... 贤者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贤者即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分子,是能够用他们具有的聪明才智造福于人类,对社会的发展、前进起着推动作用的人。综观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每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无一不有赖于人才的繁盛。古代社会的有识之士和帝王将相,提出了求贤用贤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唯贤是举”和“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国举才,禅让贤才,举贤任能,嘉奖荐贤者等等一系列措施和口号,用以弥补选贤用贤的弊端。例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贤 举贤任能 选拔人才 精英分子 荐贤 繁荣兴盛 古代社会 避亲 使用干部 干部标准
下载PDF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8
作者 王正华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7年第4期54-,共1页
近读唐太宗省官善政的有关史料,颇有感触。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治国方针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简政省官,举贤任能。据《贞观政要》卷三记载,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初,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明... 近读唐太宗省官善政的有关史料,颇有感触。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治国方针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简政省官,举贤任能。据《贞观政要》卷三记载,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初,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明确提出了“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渊 省官 治国方针 举贤任能 署置 文武官员 善政 考课 投机钻营 机构改革
下载PDF
浅谈“用人之道”
19
作者 青籼 《学习月刊(福建)》 1986年第9期40-,共1页
自古以来,凡善于举贤任能者,无不精通'用人之道',有的'以千金买士';有的礼贤纳谏;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三顾茅庐'以求贤。如此等等,堪称开明之举。然而,各个阶级的用人之道,取才标准,毕竟是有别的。例如,封建社... 自古以来,凡善于举贤任能者,无不精通'用人之道',有的'以千金买士';有的礼贤纳谏;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三顾茅庐'以求贤。如此等等,堪称开明之举。然而,各个阶级的用人之道,取才标准,毕竟是有别的。例如,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忠君报国,开创大业'和我们现在的'德才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任能 忠君报国 用才 选才 选拔人才 求贤 礼贤 识才 厂内经济核算制 财务科长
下载PDF
谈诸葛亮用人
20
作者 张仁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以善于用人著称的政治家。他继承了我国古代社会中“举贤任能”的传统思想,坚持“辅以直士为贤”的用人标准,以其非凡的眼力和胆略,为西蜀识拔过一大批优秀的文武人才,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们不妨看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以善于用人著称的政治家。他继承了我国古代社会中“举贤任能”的传统思想,坚持“辅以直士为贤”的用人标准,以其非凡的眼力和胆略,为西蜀识拔过一大批优秀的文武人才,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们不妨看看诸葛亮用人的思想和作法。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因为贤能之士是国家的良辅,举贤任能就是国家一项带根本性的任务。他曾生动地譬喻说:“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这种治国有赖于良辅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举贤任能 古代社会 刘禅 用人标准 西蜀 直士 街亭之战 十全必克 街亭自贬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