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泰始年间“举贤良对策”与晋初的治道 被引量:1
1
作者 孔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9,共9页
西晋泰始(265—274年)年间,晋武帝诏举贤良对策,以便探索并实施能够巩固新王朝的治道。贤良方正郤诜、阮种、挚虞等从治道理念、实施治道的制度创设、治道路径等方面回答了晋武帝的策问。晋武帝的策问和贤良们的对策体现出晋初治道的政... 西晋泰始(265—274年)年间,晋武帝诏举贤良对策,以便探索并实施能够巩固新王朝的治道。贤良方正郤诜、阮种、挚虞等从治道理念、实施治道的制度创设、治道路径等方面回答了晋武帝的策问。晋武帝的策问和贤良们的对策体现出晋初治道的政治价值取向。"太康之治"是晋初治道的成果,它体现了晋武帝不凡的政治家品质,也内含了对策诸贤良的政治智慧和贡献。然而晋初的治道中也隐伏着诸多政治危机。加之晋武帝在平吴以后"怠于政术",治道危机在武帝以后剧烈爆发,最终断送了西晋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武帝 泰始 举贤良对策 治道 制度
下载PDF
《举贤良对策》对当代学校教育的启示
2
作者 孙营 孟文科 《汉字文化》 2023年第S01期314-316,共3页
在《举贤良对策》中,董仲舒从人性、明师、教化、伦理几个维度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学校教育有颇多启示。性者生之质,它构建了德育的实践路径。置明师,集天下英才而教之,赋予明师中流砥柱的教育价值。礼乐教化内化学生的高雅志趣。伦... 在《举贤良对策》中,董仲舒从人性、明师、教化、伦理几个维度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学校教育有颇多启示。性者生之质,它构建了德育的实践路径。置明师,集天下英才而教之,赋予明师中流砥柱的教育价值。礼乐教化内化学生的高雅志趣。伦理教育思想规范了教育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对策 当代学校教育 启示
原文传递
董学村 文明风吹阡陌间
3
《共产党员(河北)》 2024年第18期28-29,共2页
公元前157年,也就是汉文帝后元七年,古广川郡(今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一学子,告别自己下帷授业的小村落(今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渡过清凉江,在漳水买舟西上长安。在长安,他呈《举贤良对策》,深得汉武帝赏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公元前157年,也就是汉文帝后元七年,古广川郡(今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一学子,告别自己下帷授业的小村落(今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渡过清凉江,在漳水买舟西上长安。在长安,他呈《举贤良对策》,深得汉武帝赏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正统思想。此人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董仲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对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文帝 西汉时期 正统思想 故城县 小村落 衡水市
下载PDF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4
作者 赵连稳 《前线》 CSSCI 2020年第7期86-88,共3页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属河北省景县)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专攻《春秋公羊传》。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延揽四方才俊,让地方郡守、诸侯推选贤良博学之士,欲闻治国"大道之要"。董仲舒在上《举贤良...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属河北省景县)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专攻《春秋公羊传》。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延揽四方才俊,让地方郡守、诸侯推选贤良博学之士,欲闻治国"大道之要"。董仲舒在上《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大一统"的思想。董仲舒在我国思想史上的贡献,除了"大一统"思想外,还有"推明孔子,抑黜百家"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 举贤良对策 天人感应 董仲舒 大一统 元光元年
下载PDF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光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8-65,共8页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至104年)是西汉时期最有影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文景之治”和“武帝之雄才大略”的封建汉王朝极盛时代。但是,在经济发达、政治统一的背后,也蕴藏着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汉武帝...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至104年)是西汉时期最有影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文景之治”和“武帝之雄才大略”的封建汉王朝极盛时代。但是,在经济发达、政治统一的背后,也蕴藏着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汉武帝面临北击匈奴、内削诸侯王权、打击工商豪强、镇压农民起义的政治局面,急切需要一种能适应当时政治斗争的意识形态,为自己服务。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和他的其他思想主张,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并为汉武帝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思想 深察名号 中民之性 汉王朝 举贤良对策 诸侯王 先秦儒家 社会矛盾 性三品 春秋繁露
下载PDF
念奴娇——评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6
作者 余立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9-129,共1页
几多新秀,笔花生文采,凌烟谁上?青出于蓝非本色,思想更为开放。走马看花,拾金寻玉,折桂胸怀广。天平公正,尽人都会景仰。确信教育先行,阳春有脚,后浪推前浪。瑞世奇才终可得,落榜毋须惆怅。借此东风,升堂入屋,独创明方向。当年王勃,
关键词 念奴娇 教育先行 四杰 凌烟阁 举贤良对策 片玉
下载PDF
略论王充的无神论思想
7
作者 刘亦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66-70,共5页
王充是我国两汉时代最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上,他以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为基石,建立了完整的无神论思想体系,从而把我国古代无神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王充的学说,对汉代盛行的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以致... 王充是我国两汉时代最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上,他以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为基石,建立了完整的无神论思想体系,从而把我国古代无神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王充的学说,对汉代盛行的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他的“疾虚妄”的战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精神 气一元论 《论衡》 疾虚妄 谴告 发白齿落 自纪 举贤良对策 衰世 郊祀
下载PDF
明末清初李《董仲舒论》述评
8
作者 张艳丽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3年第6期93-99,共7页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著名思想家,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董仲舒于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时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作《举贤良对策》,系统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著名思想家,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董仲舒于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时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作《举贤良对策》,系统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而创建了一套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董仲舒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世学者多有关注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对策 中国思想史 罢黜百家 中国儒学 天人感应 董仲舒 《公羊春秋》 正统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音乐批评史(连载17)
9
作者 明言 《岭南音乐》 2022年第6期49-57,共9页
第四节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儒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身处西汉盛世,景帝时任博士,专治《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广揽... 第四节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儒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身处西汉盛世,景帝时任博士,专治《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广揽贤良饱学之士,董仲舒以《举贤良对策》将儒家思想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深得武帝赞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 举贤良对策 批评史 今文经学 儒家思想 汉武帝 董仲舒 治国方略
原文传递
《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
10
作者 刘跃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4期85-87,共3页
汉武帝刘彻元光元年十一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对策,董仲舒应诏对策,提出了建立太学的构想,将儒家学说定为统治天下的思想。《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 汉武帝刘彻元光元年十一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对策,董仲舒应诏对策,提出了建立太学的构想,将儒家学说定为统治天下的思想。《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的意义,赋予这一传统命题更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对策 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 儒家学说 《春秋》 董仲舒 秦汉时期 孝廉
原文传递
《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
11
作者 刘跃进 《新华文摘》 2021年第21期95-98,共4页
汉武帝刘彻元光元年(前134)十一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对策,董仲舒应诏对策,提出了建立太学的构想,将儒家学说定为统治天下的思想。《汉书·董仲舒传》载其《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 汉武帝刘彻元光元年(前134)十一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对策,董仲舒应诏对策,提出了建立太学的构想,将儒家学说定为统治天下的思想。《汉书·董仲舒传》载其《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对策 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 儒家学说 《春秋》 董仲舒 秦汉时期 孝廉
原文传递
《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
12
作者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11期67-68,共2页
《春秋》“大一统”观在秦汉时期的再度彰显,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心向背和历史发展大势。《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所谓“大”字,有尊大、尊美之意,换言之,也可... 《春秋》“大一统”观在秦汉时期的再度彰显,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心向背和历史发展大势。《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所谓“大”字,有尊大、尊美之意,换言之,也可以说以一统为大。董仲舒的意义,赋予这一传统命题更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对策 大一统 《春秋》 秦汉时期 董仲舒 人心向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