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乃若其情”章试解 被引量:6
1
作者 丁为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共7页
孟子历来以性善论著称,其性善主张就集中体现在"乃若其情"一说中。但由于时代常识所造成的理解差异,赵岐知而不注,从而导致朱子直接从理学的性情体用结构来理解"乃若其情"一说;戴震虽能准确揭示其本意,但程瑶田、... 孟子历来以性善论著称,其性善主张就集中体现在"乃若其情"一说中。但由于时代常识所造成的理解差异,赵岐知而不注,从而导致朱子直接从理学的性情体用结构来理解"乃若其情"一说;戴震虽能准确揭示其本意,但程瑶田、焦循却一仍朱子之旧;牟宗三虽然借鉴了戴震的研究成果,并能准确把握孟子性善说的确切涵义,但在"非才之罪"一说上仍然陷于强解之过。这说明,不同的时代常识既构成其时代思潮的特色,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时代在思想沟通上的遮蔽;而破解时代常识,既是人类认识不断的解蔽运动,同时也构成了人类认识的古与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乃若其情 非才之罪 性善论
下载PDF
《孟子》“乃若其情”章“情”字释义与发微
2
作者 郑济洲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历代注家对《孟子》"乃若其情"章之释意不尽相同,其关键在于对其中"情"字之解释。文章通过疏证孟学注释史上最有影响力之三家——汉代之赵岐、南宋之朱熹和清代之焦循——对"乃若其情"章之解释,在支持蒙... 历代注家对《孟子》"乃若其情"章之释意不尽相同,其关键在于对其中"情"字之解释。文章通过疏证孟学注释史上最有影响力之三家——汉代之赵岐、南宋之朱熹和清代之焦循——对"乃若其情"章之解释,在支持蒙培元将此处之"情"释为"感情"意之基础上,对学界在此章研究中遗留下的"情"与"性"为何可以等意替换之问题,作一发微。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情"不单纯是感性情感,也具有理智的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孟子 乃若其情
下载PDF
从“故而已矣”到“乃若其情”——《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的诠释及其衍生问题
3
作者 何益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8,共11页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一直未得善解。根本原因是,人们不能理解孟子论性的基本立场。此章的"故"字,于人则为事迹,于物则为轨迹,皆指人物之现象而言。孟子认为,时人言性都只是说到了人事之现象而已,未能着眼于&q...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一直未得善解。根本原因是,人们不能理解孟子论性的基本立场。此章的"故"字,于人则为事迹,于物则为轨迹,皆指人物之现象而言。孟子认为,时人言性都只是说到了人事之现象而已,未能着眼于"以顺利为本"的角度,反思现象之情实。正如湍水或东流或西流,只是表面的、偶然的现象。它真正的实情是,在不受干扰的"顺利"之时,水必向下。即此常行,乃可言水之性。同样,若论人的情实,其现实的善恶只是表相而已;若能思之,则人人皆有四端之心,顺而养之可以为善。于此有常之处、顺利之处,乃可立性善之旨。孟子不满于时人以表相论性,他要反思、追寻人的情实,据以识性。这种反思与追问,背后包含的是生存的洞见与抉择。可以说,孟子论性是于现象之内理解现象,于实存之中识别、认取人性,他的立场是生存论的。后世学者从理论的、形而上学的角度去解释,未能契入孟子的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下之言性也 故而已矣 乃若其情 生存论
原文传递
儒学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寄 《喀什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3-2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故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借鉴传统儒学亦题中应有。众所周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步骤——认知、认同、践行。基于心理学的"知""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故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借鉴传统儒学亦题中应有。众所周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步骤——认知、认同、践行。基于心理学的"知""情""意"三个层次,撷取儒学孔子"下学而上达"、孟子"乃若其情"、王阳明"知行合一"三个片段,并以此来审视儒学三个片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步骤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学而上达” 乃若其情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